東方網10月2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我在菜場買回一條怪模怪樣的魚,回家一看嘴巴裡面有鋒利的牙齒,上網一查竟然像極了南美洲的食人魚。」昨天,讀者林小姐給晨報熱線打來電話,反映買到的魚疑似食人魚。專家鑑定後認為,該魚是食人魚的近親,名為淡水白鯧,系一種可食用魚類。
「怪魚」一條賣5元體型、花紋與食人魚很像
林小姐10月19日傍晚,到浦東新區博山路一菜場買菜,看到菜場門口有人在叫賣一種怪模怪樣的魚,「5元一條,還是活的」。
林小姐詢問這是什麼魚,小販說是鯧魚。「我感覺和平時吃的鯧魚不像,小販解釋說是武昌魚一類的鯧魚。反正價錢也不貴,買的人也很多,我就買了一條回家嘗鮮。」
回到家後,林小姐把魚在水龍頭下衝洗,愕然發現魚嘴裡長有密密麻麻的牙齒。「我當時就覺得頭皮發麻,趕緊上網查詢,結果發現這種魚無論從體型、花紋還是牙齒,都很像食人魚。」
林小姐表示,之前曾聽說外地的河道裡出現食人魚,引發政府部門圍剿捕撈。她擔心如果菜場售賣的果真是食人魚,萬一有魚被放生或逃入申城河道會帶來生態問題。
專家稱系可食用品種
記者看到,這條魚連頭連尾長20多釐米,比成人手掌大一圈。體色為銀灰色有黑色斑紋,腹部呈紅色,從側面看,背部很厚,頭較小,撐開其口部,只見鋸齒狀的牙齒十分整齊、緊密,摸上去有刺痛感。
上海三農服務熱線的專家鑑定後表示,這條魚並不是讓人談之色變的食人魚,而是一種叫做淡水白鯧的魚。「一般來說,鯧魚是海裡的魚類,而淡水白鯧雖然名字裡有個『鯧』字,但它卻生活在湖泊、河流中。」
淡水白鯧原產南美亞馬遜河,為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具有食性雜、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易捕撈、肉厚剌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幼魚階段還可作觀賞魚。雖然淡水白鯧也吃肉,但主要以植物為主,一般不主動攻擊其它魚類。
淡水白鯧和食人魚是近親,從外形上看,兩者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難免市民會認錯。要想仔細辨認這兩種魚,關鍵還是要看牙齒,淡水白鯧上下頜牙齒比較扁平,裡面一排才是尖的。而食人魚的牙齒像鋸齒一樣,比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