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場買回怪魚被疑是食人魚 實系淡水白鯧與食人魚是近親

2020-12-24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2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我在菜場買回一條怪模怪樣的魚,回家一看嘴巴裡面有鋒利的牙齒,上網一查竟然像極了南美洲的食人魚。」昨天,讀者林小姐給晨報熱線打來電話,反映買到的魚疑似食人魚。專家鑑定後認為,該魚是食人魚的近親,名為淡水白鯧,系一種可食用魚類。

  「怪魚」一條賣5元體型、花紋與食人魚很像

  林小姐10月19日傍晚,到浦東新區博山路一菜場買菜,看到菜場門口有人在叫賣一種怪模怪樣的魚,「5元一條,還是活的」。

  林小姐詢問這是什麼魚,小販說是鯧魚。「我感覺和平時吃的鯧魚不像,小販解釋說是武昌魚一類的鯧魚。反正價錢也不貴,買的人也很多,我就買了一條回家嘗鮮。」

  回到家後,林小姐把魚在水龍頭下衝洗,愕然發現魚嘴裡長有密密麻麻的牙齒。「我當時就覺得頭皮發麻,趕緊上網查詢,結果發現這種魚無論從體型、花紋還是牙齒,都很像食人魚。」

  林小姐表示,之前曾聽說外地的河道裡出現食人魚,引發政府部門圍剿捕撈。她擔心如果菜場售賣的果真是食人魚,萬一有魚被放生或逃入申城河道會帶來生態問題。

  專家稱系可食用品種

  記者看到,這條魚連頭連尾長20多釐米,比成人手掌大一圈。體色為銀灰色有黑色斑紋,腹部呈紅色,從側面看,背部很厚,頭較小,撐開其口部,只見鋸齒狀的牙齒十分整齊、緊密,摸上去有刺痛感。

  上海三農服務熱線的專家鑑定後表示,這條魚並不是讓人談之色變的食人魚,而是一種叫做淡水白鯧的魚。「一般來說,鯧魚是海裡的魚類,而淡水白鯧雖然名字裡有個『鯧』字,但它卻生活在湖泊、河流中。」

  淡水白鯧原產南美亞馬遜河,為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具有食性雜、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易捕撈、肉厚剌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幼魚階段還可作觀賞魚。雖然淡水白鯧也吃肉,但主要以植物為主,一般不主動攻擊其它魚類。

  淡水白鯧和食人魚是近親,從外形上看,兩者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難免市民會認錯。要想仔細辨認這兩種魚,關鍵還是要看牙齒,淡水白鯧上下頜牙齒比較扁平,裡面一排才是尖的。而食人魚的牙齒像鋸齒一樣,比較尖。

相關焦點

  • 村民從湖裡釣到「怪魚」!嘴裡長了一排鋒利牙齒!
    記者也諮詢了專家,專家說,這種魚長的跟食人魚有點像,但它不是食人魚,而是食人魚的近親。龐大爺發現的怪魚,原來叫淡水白鯧,雖然和食人魚是近親,但它性格相對溫順,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淡水白鯧,經過剛剛專家的介紹,大家算是認識了,有好奇的觀眾會問,食人魚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食人魚俗稱食人鯧,水虎魚,水中狼族,是產於南美洲的食肉性淡水魚,成年食人魚一般體長在15到25釐米,它們的嘴巴上下頜各有一排牙齒,呈三角形狀,非常鋒利,它們能輕而易舉的咬斷鋼絲和人的手指。
  • 湖裡出現「怪魚」,牙齒長在嘴唇外面,大爺帶回家嘗了個鮮:還好吃
    前兩天,龐大爺到街上賣龍蝦,發現市場上有人在賣這種魚。賣魚的人告訴他,怪魚都是在瓦埠湖裡抓到的。發現有人賣,龐大爺大著膽子,回家燒了條怪魚,嘗了個鮮。龐大爺說,吃也還好吃,它肉板,刺不多,都是大刺。專家說這種魚長的跟食人魚有點像但它不是食人魚而是食人魚的近親淡水白鯧據了解,這種魚屬於淡水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與俗稱的「食人魚」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 水中狼族食人魚?作為觀賞魚,其實沒那麼恐怖!
    在進入正文之前,需要說明的是,水虎魚,也是就食人魚,在我國是禁止進口以及買賣的,緣由是在南方地區的野外水域曾經發現過食人魚並且攻擊過人類。在數量龐大的觀賞魚中,有著一類比較特殊的群體存在,它們就是猛魚。
  • 石獅魚友網上叫賣10條食人魚 數秒可撕碎一隻小白鼠
    蔡先生在轉讓帖子中稱,自己要換工作,10條魚打包賣。據了解,可能是轉讓難度大,連日來他的轉讓價格從4500元降到2000元。為了吸引水族愛好者的注意力,他還表示:「這個價格還不到一條金龍魚的價錢。」言下之意價錢非常划算。帖子中是不是真正的食人魚呢?
  • 大河之魚(下) — 「食人魚」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此話固然有道理,其實,水也離不開魚。沒有魚的水,沒有生命,就是死水!談到大河生命,一定要說一說大河裡面的魚。全球的魚類大約有32100種,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海洋裡面,約有18300種,生活在在淡水裡面的魚類有13800種,佔所有魚類物種總數的43%。這些淡水魚類,除少數是江海或海江洄遊性魚類外,其餘都終生生活在江河湖泊之中。
  • 網傳江西一水庫發現巨型食人魚 官方回應稱不實
    (圖)  當地回應:子虛烏有 最大的魚不超過40公斤  調查揭秘:一組鯨鯊解剖標本圖片被移花接木  連日來,網絡和(江西)萬年縣坊間流傳著一個關於該縣大港橋水庫驚現食人魚的消息,稱萬年大港橋水庫有一條有3米多長、頭有1米多寬的吃人鯰魚,鯰魚被捕宰殺後,在其肚子中竟發現人的骨骸
  • 亞馬遜河流中比食人魚還兇猛的魚,專門以食人魚為食
    許多人都會說食人魚,食人魚這種生物以群體進行生活,一旦在水中聞到了血腥味,食人魚群體也就變得興奮起來,不斷的攻擊獵物,隨著越來越多的血液在水中擴散,食人魚們的攻擊也越來越興奮,直到獵物變為一副白骨。但是在食人魚的原產地,亞馬遜河流當中生存著許多的兇猛野獸,食人魚在這條河流當中只能處於相當底層的位置,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亞馬遜河流當中的兇猛魚類,以食人魚為食的——巨水狼牙魚。
  • 野草塘釣起怪魚,是脂鯉還是食人魚?釣友:有可能成災
    這個草塘是在一個水庫下面,經常會釣起大草魚、鯉魚之類的大型魚種。可是,查了下資料,似乎是一種食人魚?(有意思的是,是用野戰藍鯽釣到的,食人魚不是肉食性的嗎,怎麼會吃這種餌?)廣東、福建那邊比較常見,我們這裡內陸小地方,還是第一次見到——難道又跟羅非魚一樣,要開始泛濫了嗎?不得不感嘆,這些外來物種的強大繁殖力,這種魚如果在本地水域大量繁殖,完全沒有天敵,估計會成災。
  • 【釣魚技巧】被寵為美食的淡水白鯧,如何釣獲它,有什麼釣魚技巧
    它,生有尖牙利齒且牙齒鋒利,性情兇猛在特別飢餓時還撕咬水中其他的生物,由於和食人魚是近親,因此被當地的人們稱為「食人魚」。它生長快、個體大、肉厚刺少、肉味鮮美且營養豐富,已經成為我國大範圍飼養的重要的名特經濟魚種。因此它不但成為了食客們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釣魚迷們喜愛垂釣的魚種之一。它到底是什麼魚呢?它就是——淡水白鯧。
  • 紅色死亡 The red death·紅腹食人魚
    當人們聽到「食人魚」這個詞時,映入腦海的都是它——紅腹食人魚。它廣泛分布在南美洲中部和南部河流中,安第斯山脈以東的地區,包括蓋亞那、蘇利南沿海河流及巴西。在巴西東北地區,普遍存在食人魚在小型人工湖裡飼養的情況。
  • 食人魚再現日月潭(圖)
    點擊進入>>>   本報訊據臺灣媒體報導,20年前日月潭曾出現過食人魚,最近又發現一種俗稱魚虎的怪魚據說,這隻魚虎攻擊性比食人魚還強,不管是看到魚還是看到人,都張開血盆大口狂咬。  據報導,這種怪魚血盆大口內上下顎都布滿尖牙,它一張開口,幾乎可以把一條大魚吞進肚裡,銳利的牙齒就連日月潭特產曲腰魚也被它咬斷。據當地特種生物中心人員表示,俗稱魚虎的怪魚是幾年前從東南亞引進的,學名叫做小盾鱺,身長可以長到130釐米,最重可達20多公斤。
  • 拍成電影的食人魚,比想像中更可怕
    為了證實食人魚真的很的可怕,人們引用了羅斯福的話:它們是世界上最殘忍的魚,經常攻擊比自己體形還大的動物。(原話來自<穿越巴西野林>)圖片來源丨Pixabay有實錘有名人名言,食人魚終於坐實了惡名。接下來該用電影造勢了,我查了一下,現在至少有9部關於食人魚的電影,其中還有更刺激的3D版。
  • 食人魚在亞馬遜少有天敵,為什麼沒有泛濫?
    食人魚在我們的印象中,往往是一種極度危險、成群結隊的獵食者,隨著電影《食人魚3D》的播出,這種生物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在亞馬遜雨林裡,可以算是「群雄涿鹿」,地球上最危險的一些淡水生物都生活在這裡,食人魚以它們鋒利牙齒在此也有一席之地。
  • 食人魚這麼恐怖,為啥在亞馬遜流域始終沒有泛濫開來?
    食人魚尖利的牙齒但是除此之外,食人魚就再也看不到什麼溫柔的地方了,這種魚和普通的魚最大的差別就是它有個非常有力的上顎,咬合力大得驚人,有人做過實驗,成年食人魚可以輕易咬斷鋼製的魚鉤如果強行掰開食人魚的嘴,你會看到兩排異常尖銳的牙齒,這兩排牙齒就是食人魚最大的武器。同時這種魚類聽覺尤為敏銳,最重要的是它們嗜血成性,。一旦發現目標落水,或者嗅到一丁點血腥味,就會群起而攻之,一個食人魚群大概有上千隻左右,上千隻具有尖銳牙齒的魚開始發起攻擊,就是一頭牛掉落水裡,也堅持不了多久的。
  • 【竹林關】食人魚出沒(大結局)
    她指著尼斯湖怪獸的圖片,「這條怪魚,幾乎影響了整個世界人們的生活呢。這個小鎮,因為有了這條魚的存在,個個經濟富裕了起來。旅遊事業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靈芝聽後,若有所思。 景丹住了一個月後,準備返回了。 十月的天空,突然飄起了雪花。靈芝在送行的途中,突然雙手指向了桃花湖。「快看,那是什麼?」 在灰濛濛的湖面上,突然有許多黑色的東西在遊動。
  • 網傳江西水庫現巨型食人魚 當地稱純屬造謠(圖)
    帖子中甚至還言之鑿鑿地說,國家安全部門調查認為,以前有幾十人在湖中溺水死亡,估計水下有怪物,遂派人下水調查,就發現了巨型食人魚的蹤跡。最後,食人魚被武警射殺後解剖。這則聳人聽聞的食人魚事件,在當地坊間也傳得沸沸揚揚。子虛烏有:該水庫最大的魚不超過40公斤6月24日,記者採訪了萬年縣大港橋水庫管理局局長喻國棋。
  • 十大外表恐怖的「惡魔魚」:南美洲食人魚(組圖)
    1.南美洲食人魚  食人魚(又名食人鯧)棲息在主流、較大支流,河寬甚廣、水流較湍急處。體長約6至7釐米。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魚因其兇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成年食人魚主要在黎明和黃昏時覓食,以昆蟲、蠕蟲、魚類為主,但其有些相近種只吃水果和種子。活動以白天為主,中午會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當它們亮出鋒利的牙齒準備攻擊時,不禁讓人聯想到恐怖電影裡的場景。
  • 最兇猛的黑魚和最兇猛的食人魚,誰更厲害?為什麼?
    黑魚是我國淡水魚戰鬥力最強的魚類之一,而食人魚則是南美洲淡水魚中最兇猛的魚類之一。那麼,這兩種頂級的猛獸(魚)的對決一定大有看頭。但是,兩種魚一種在我國,一種在南美,現實中,兩種魚是沒有可能野外相遇的。所以,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兩種魚的基本數據和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