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總臺央視新聞《共同戰「疫」》特別直播中,記者走進全國最大棚戶區改造項目——貴州貴陽花果園社區,了解超大型社區的防疫措施。
花果園社區出現確診病例後如何應對? 如何對數十萬的出入人員進行排查? 如何管控上萬輛車出入社區? 商務樓宇的復工情況如何有序進行? 出現確診病例後,社區如何進行管控工作?
到目前為止,花果園社區出現了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已出院。進行特殊管控的四棟樓已經有三棟解除封閉。花果園社區的負責人陳勇介紹了這期間社區物業的特殊管控工作。他說:「特殊管控期間,物業人員對其24小時值守管控的四棟樓每天進行消殺工作。同時,還要對四棟樓內的業主做心理疏導,配送生活物資,特殊處理他們的生活垃圾。」
此外,花果園社區在出現病例的四棟樓外設置特殊的就餐點,按照要求為員工分餐。就餐點和社區的檢測點之間保持三米距離,定期進行消殺工作。
如何對數十萬的出入人員進行排查?
陳勇介紹說,花果園社區的停車場一共179個,設置的道閘是137個。疫情發生以後,社區迅速優化停車場的出入口,保留了91個道閘,以圍合的方法進行管理。陳勇表示,「我們把原本全開放的地區紮成幾個小口,保證每個卡口都有人管控,還要考慮到業主出行的便利性。圍合的方式更便於管理,確保業主的安全。」
停車場出入口是花果園社區的重要「關卡」,記者在這裡發現了兩個必掃的二維碼。
為做到全面防控,駕駛私家車出入花果園社區的居民們除了接受正常的體溫監測以外,還需要掃描「貴陽市疫情防控信息平臺」和「貴州110便民服務」兩個二維碼,證明業主身份和健康軌跡,並錄入和疫情有關的信息。
社區防疫工作如何得到保障?
1月21日起,花果園社區就開始著手安排防疫工作和防疫物資的儲備。陳勇說:「春節期間每天社區在崗人員主要進行的工作是設置卡點、基礎性保潔、對重點區域進行消殺以及樓棟管家的人性化服務。」
物業人員對社區的公共區域每天進行兩次消殺工作,已經恢復營業的餐飲商戶打包出餐,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社區一共設置568個口罩回收筒,丟棄的生活垃圾在指定的時間由專人運送到指定的地點進行消殺處理。
每天和業主接觸的樓棟管家,也需要在社區防疫工作中重視自身的防護。陳勇介紹說:「社區對樓棟管家有『一穿六戴』的要求。『穿』是要穿防護服;『六戴』是要戴帽子、護目鏡、口罩、手套、工牌和管理中心群防群治的袖章。」
如何保障「宅」家業主的正常生活?
居家隔離期間,花果園社區為業主提供「宏管家」便民服務,解決正常生活的需求。業主通過掃碼添加「宏管家」的微信,需要買菜或買藥時,「宏管家」會第一時間滿足業主需求。
陳勇在採訪時說:「我們要讓業主『宅』在家的時候也不心慌,儘量減少(居家隔離)對正常生活的影響。我們從兩個方面保障業主的正常生活,一個是外賣,另一個是和大型超市合作。社區有指定的外賣取餐點,業主自己下樓進行無接觸提取。另外,『宏管家』會把超市的二維碼推送到業主群裡面,業主通過掃碼下單就能送貨上門。」
商業樓群復工復產中的防疫進展如何?
與社區居民的管理措施不同,復工復產之後,如何保障企業員工進入商業樓群的安全性呢?
對此,陳勇介紹說:「企業負責人需要按照『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進行登記報備,之後再由企業員工掃碼登記。」
社區工作人員還說:「企業如果已經得到復工的證明以後,需要把相關證明和員工花名冊提供到社區,我們再根據材料進行人員的登記。」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王薇 陳劍祥
主編丨李瑛
總臺記者丨尹平
編輯丨樊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