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青島大山裡的養蜂人 一天被蜇十幾次(組圖)

2020-12-25 搜狐青島



  春天裡的大山山花爛漫,勤勞的小蜜蜂開始忙碌起來,和它們一起忙碌的還有採蜜人。南方的採蜜人通常被稱為「追花人」,因為他們總是帶著蜂箱全國各地跑,哪裡有花就到哪裡去。可在城陽夏莊東部山區的 峪,卻有一群行蹤比較固定的採蜜人。近日,記者走進大山,體驗採蜜人與蜂「共舞」的生活。

  記者跟訪

  採蜜要去大山深處

  年輕時當過兵,幹過企業,退休後成了養蜂人,75歲的楊希竹養蜂生活已經十幾年了。上午9時,楊希竹收拾工具,約上老伴,兩人開始從住的地方出發。「這是裝蜜專用桶,採好的蜂蜜就用它帶回來。」見記者好奇,楊希竹指著他隨身攜帶的一個白色的桶說。

  「採蜜的地方遠嗎?」「遠著呢,在大山深處。」楊希竹說,從他住的地方金垛頂到蜂箱所在的位置,步行的話,需要40分鐘的路程,乘車也需要10分鐘。隨後,記者跟老楊一起乘車上山。

  採蜜前得全副武裝

  「到了,就是這裡。」順著老楊指的方向望去,漫山遍野開滿櫻桃花,花徑旁邊,有一塊巨大的黑色紗網,卻看不到蜜蜂。老楊說,紗網下面就是蜂箱,蜜蜂現在都在蜂箱裡。前往蜂箱前,老楊從附近的帳篷裡拿出一個類似鐵桶帶有搖把的東西。「這是搖蜜機,至於幹什麼用,待會你就知道了。」老楊故作神秘。

  「你要過去,必須戴上這個。」老楊拿出一個頭套遞給記者。戴上後,周圍的紗網垂下來,將人的臉和脖子遮起來,可以防止蜜蜂蜇傷。「你只在一旁看著,不要靠得太近!」一番囑咐後,老楊帶著記者走近蜂箱。揭開黑色紗網,終於露出蜂箱。老楊從蜂箱取出蜂皮,一個個小心翼翼放到一邊,上面密密麻麻布滿蜜蜂。見有人來打擾,蜜蜂開始飛舞起來,見到這場景,附近的遊客紛紛跑到一邊。

  記者上陣遭遇圍攻

  「再離得遠點!」只見老楊拿著蜂皮輕輕一抖,這時候,蜜蜂徹底被驚動了,紛紛離開蜂皮,在空中「嗡嗡」地飛舞著,還不停向記者身上飛。「不要抖,這樣會驚擾蜜蜂!」老楊不停提醒記者,但記者還是沒能倖免,頭部被蜇了一下,頭皮瞬間疼痛起來。不一會,三個蜂皮露出本來面目,上面密密麻麻全是蜂巢。「這幾個蜂皮放上的時間比較短,現在裡面的蜜還不滿。」

  忙完這一切,老楊拿著蜂皮來到搖蜜機旁,將蜂皮一個個插入機內固定,然後用手不停搖動搖把。搖了一會,再將蜂皮取出,倒過來再次插入,繼續搖。「看,下面的就是蜂蜜了。」老楊說,這些蜂蜜過濾後就可以裝桶了。老楊告訴記者,蜂巢滿了的話,一個蜂皮可以出兩三斤蜜。收集的蜜帶回家存放起來,然後再分裝、冷藏。

  櫻桃花蜜周末上市

  「這是剛採下來的蜂蜜啊,多少錢一斤?」這時,不少遊客聚攏過來看熱鬧,紛紛提出要現場購買。「周末來買吧。」「為什麼啊?我們可以多出點錢。」「不是錢的問題,現在的蜂蜜質量還不是最好的,要買好蜂蜜得等到這個周末。」老楊說。

  有生意不做?見記者和遊客不解,老楊道出實情。原來,這批蜜蜂曾經去過南方,不久前剛剛回來。「南方的花是油菜花,這裡是櫻桃花,現在蜜蜂產的蜜,雖然也是櫻桃花蜜,但裡面會摻有油菜花蜜的成分。」老楊說,雖然普通人嘗不出來差別,但他不想瞞著大家。現在只採少量的蜜,到本周末,才開始大量採蜜,質量相對差一點的蜂蜜會低價賣掉。

  小知識

  蜂王漿的來歷

  「不少人以為,蜂王漿是蜂王產的蜜,這是一種誤解。」楊希竹說,蜂王漿相當於工蜂的「母乳」,是由青年工蜂從體內的「王漿腺」排出的,主要用來飼養蜂王和蜜蜂的幼子。蜂王幾乎一生都以蜂王漿為食,工蜂和雄蜂則只在幼蟲期的前三天食用蜂王漿。

  養蜂人在「王漿條」上投上幼蟲,工蜂就會自動在上面投放「王漿」。3天後將「王漿條」取出,裡面的「王臺」幾乎滿了,取出來就是蜂王漿。蜂王漿營養價值比普通蜂蜜要高得多,價格也更高。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王濤

  講述

  一年四季春天最忙

  「這裡的花季只有兩季,主要是櫻桃花和洋槐花。」老楊說,他們一年四季都不閒著,但春天最忙,「一個多月前就開始忙了。」老楊說,從分工上講,蜜蜂分蜂王、工蜂和雄蜂,蜂王負責繁殖,雄蜂負責交配,工蜂從生下來就得勞動,採集蜂蜜供養蜂王,一直到死亡。壽命上蜂王最長,一般能活兩三年,工蜂只有幾個月,因此,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蜜蜂死亡,每天也會有大量的蜜蜂出生。2月份開花前,就得把蜂王放出來進行繁殖,這叫「春繁」。

  到了秋天,就得忙著培養「越冬蜂」。老楊說,蜜蜂忙碌了一個夏天,身體比較虛弱,這時候,養蜂人就不讓蜂王產卵,目的是讓工蜂不用勞動供養它,以保持體力延長壽命。

  冬天也不閒著,要更換巢框、修理蜂箱,還要幫蜜蜂過冬。在自然界,蜜蜂夏天採蜜,可以留到冬天吃,可是養蜂人把蜂蜜取出,蜜蜂的食物必然不足,這就要用白砂糖代替,也就是常說的「以糖換蜜」。

  最怕「分蜂」和「盜蜂」

  「蜂王的地位也會動搖。」老楊說,一旦蜂王的繁殖能力衰退,工蜂會主動淘汰它,在蜂巢下面重新建立「王臺」,培育新的蜂王,那時,工蜂會群起「造反」,甚至將原來的蜂王咬死。原來的蜂王也有可能帶著部分「親信」離開,重新立巢,這就是「分蜂」。根據「分蜂」出現的原因不同,養蜂人會採取很多辦法,但都很難奏效。而且,出現「分蜂」,會極大影響蜂蜜的質量。所以,為了加強管理,養蜂人幾乎每天都要巡視蜂箱,甚至一年人工換一次蜂王。

  此外,「盜蜂」也是養蜂人最擔心出現的情況之一。蜂蜜留在蜂箱裡,其他蜂場的蜜蜂會聞著味過來,在搶奪食物的過程中,蜜蜂之間會有一場戰爭,導致大量蜜蜂死亡,養蜂人往往因此損失嚴重。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蜂箱必須及時轉移。此外,蜜蜂發生病害,也會帶來損失。

  收成好時一年賺4萬

  記者了解到,目前, 峪山區養蜂人一共有十幾戶。老楊告訴記者,養蜂人多是夫妻倆,養殖規模大了,就需要僱人。除去人工、維修設備等費用,養蜂的主要成本就是蜜蜂的食物白砂糖。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80個蜂箱為例,一個蜂箱的蜜蜂一年要吃掉七八十斤白砂糖,按照每斤3.5元計算,一箱蜂的費用就得300元左右,80個蜂箱就是2萬多;人工費按照僱工每月4000元計算,一個僱工一年的費用就得5萬,所有成本加起來,一年下來得8萬多。按照一個蜂箱一年產蜜30斤,每斤均價50元計算,80個蜂箱一年的總產值達12萬。「中間的差價就是利潤,但這還不排除出現各種特殊情況而遭受損失的。」

  一天被蜇十幾次

  「有些蜜蜂很溫順,有些很兇猛。」老楊說,這與蜂種和天氣都有關係,遇到壞天氣,蜜蜂脾氣也會大,容易攻擊人。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被蜇十幾次。老楊掀開衣服,他的脖子後面露出許多小「疙瘩」,都是被蜜蜂蜇的。

  「遇到被蜂蜇,儘量拔除蜂針。」說著,老楊開始撥開記者的頭髮,找到剛剛被蜇的地方,將蜂針拔出。老楊說,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養蜂,這些人一旦被蜂蜇,容易引起過敏、呼吸困難,甚至出現休克,危及生命。被蜇的人如果出現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青島論壇熱帖建行宮,泡鴛鴦浴,這竟然是山東原副省長?

[揭秘:青島某個私人會所,腐得秘密快活] [15歲少女戀上鄰居大叔,2人失蹤在青島生子]
[屌絲人數達5.26億中國人會越來越窮?] [朝鮮女大學生賣淫內情被曝光:1次僅50元!]

相關焦點

  • 「探蜜」海南大山深處養蜂人 7天被蜇上百個包
    符志權和他的合伙人在山林裡尋找蜂洞。南海網記者 王旭 攝  被大雨洗刷了一晚,牙和村的山路已經成了泥漿,車子一路從白沙縣城顛簸到一座陡峭的山坡上,被告知只有步行才能繼續前行到達養蜂基地。  這裡是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牙和村委會,車子穿行在山路上,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近日,南海網記者走進這大山深處,體驗大山深處養蜂人的苦與樂。
  • 冬季探訪青島公交司機乘務員的一天:起早摸黑 一天工作近十小時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12月7日將迎來「大雪」節氣,標誌著天氣越來越冷,氣溫越來越低。在寒冷的冬季,如何能保證乘客順利坐車、安全到達目的地呢?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探訪了青島公交線路中,運行一圈停站最多的118路線,跟隨體驗了冬季駕乘人員的一天。起早摸黑 一天工作近十小時凌晨4時許,記者來到鐵路北站東廣場與駕駛員牛瑋和乘務員鄭香麗碰面,與他們一起進行發車前準備工作。
  • 姑娘為家中馬蜂窩尋養蜂人 專家說發現蜂窩要早處理
    養蜂生意人:  馬蜂幾乎全身是寶  樓小姐諮詢了「養殖馬蜂技術交流」QQ群裡的專業人士。網友告訴樓小姐,馬蜂幾乎全身是寶。  網友小姜是做馬蜂生意的,平時主要從山裡採收馬蜂,偶爾也去居民家移蜂窩。採回來的馬蜂窩,蜂蛹賣給飯店,成蜂賣給泡馬蜂酒的商販或者放養到山裡去。
  • 30多人被蜇「人蜂大戰」1小時 密密麻麻蜜蜂從哪來?
    然而,19日下午,鹽金公路卻上演了一場「人蜂大戰」,30多名往來行人被蜇,其中一名老太甚至因此從車上摔下致脫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省道上演驚險一幕空中密密麻麻全是蜜蜂「路上密密麻麻都是蜜蜂,我的手、額頭被蜇了好幾下,疼死了!」
  • 花香山野 蜜甜心間 ——記大山深處的養蜂人
    (一)  11月初,已經進入初冬時節,但在黔東南的大山裡,滿眼都是綠色,植被鬱鬱蔥蔥,山花還在盛開,樹上的小鳥兒嘰嘰喳喳,撲騰著上下翻飛……  從凱裡市龍頭河沿著濱江大道一路前行,下司鎮德新村小寨組就在清水江邊,公路修通之後,這裡的農民通過發展旅遊和生態種植
  • 災難壓不垮的脊梁—— 一對夫妻的養蜂坎坷路
    原來這養蜂人家是當地的養蜂大戶,名叫龍新見。他的妻子名叫易篤媛。據龍新見介紹,他和妻子養蜂已有20多年了。現在他家共有270多箱蜜蜂,每年產蜂蜜3千至5千斤,年純收入15至25萬元。聽到他這樣一說,筆者不禁伸出大拇子誇讚說:「不錯,不錯。」龍新見看到我們稱讚他,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人看人好看,你們不知養蜂的艱苦啊。」
  • 養蜂第四章:養蜂工具與安全
    一,養蜂工具:割蜜刀,蜂掃,蜂帽,手套,灰刀,搖蜜機1.割蜜刀:使用位置是在取蜜的時候就需要割蜜刀割開封蓋蠟,巢脾上起雄蜂房就需要割蜜刀把她封蓋頂上割開防止雄蜂出房。以上就講解了養蜂需要常使用的工具,在養蜂的過程中可能還需其它的小工具我就不再過多講了,以後節章會講解到。
  • 蜜蜂蜇人治病 手被蜇腫三天
    她詢問醫院醫生得知蜜蜂蟄人能治病,但並不是適合所有人。 「店家說得好,蜜蜂蜇人治風溼病,沒想到,我媽媽的手都腫疼了三天,還沒有好。」昨天,讀者楊女士說,西安梓榕特色醫療研究中心,在沒有給她母親經過測試的情況下,用蜜蜂蟄母親的手。她詢問醫院醫生得知蜜蜂蟄人能治病,但並不是適合所有人。
  • 松陽養蜂男團抖音「出道」,年銷家鄉蜂蜜超千萬元
    在「大山裡的秘蜜」和麻功佐抖音號「麻功佐·橫樟土蜂蜜」中,上千條短視頻裡隨處可見農村生活、鄉村美景:每到夏天,村裡人會把西瓜放進清涼的溪水裡降溫,而不是放進冰箱;想要吃魚時,會到稻田裡摸魚或用棍子在水裡打魚,再用細細的柳枝串成一串;出門時,有人喜歡騎自行車,還是老式的「二八大槓」……「大山裡的秘蜜」抖音截圖。
  • 養蜂人告訴你方法
    關於流蜜期陰天取蜜,蜂蜜蜇人怎麼處理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其實這還真算不上什麼大事,作為一個養蜂人,不被蜜蜂蟄那是不可能的,再有經驗的老師傅,被蜜蜂蜇也是經常的事情,所以說要問養蜂人怎麼預防被蜜蜂蜇可能他們還知道,具體說被蜜蜂蜇了怎麼處理,其實養蜂人的辦法可能很多人不敢用。
  • 蘇州相城區望亭鎮迎湖村村民家門口養蜜蜂 鄰居多次被蜇傷
    之前,他和家人經常被蜇,只因擔心影響鄰裡關係,一直沒有吭聲。三個月前,他的妻子在家門口的菜地裡拔菜,結果被三隻蜜蜂同時攻擊,導致他妻子整個頭都腫起來,還發起了高燒。為此,他還報了警。民警把問題轉交給村裡協調處理,但現在三個月過去了,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邢先生在家門口養蜂導致蜜蜂蜇人,附近不少村民也深受其苦。
  • 養蜂工具大全及價格
    養蜂工具大全及價格正所謂「工欲善必先利其器」,養蜂也是如此,有了合適的工具,才能在養蜂過程中遊刃有餘,得心應手。養蜂工具比較多,如:搖蜜機(分蜜機)、養蜂帽(面網)、起刮刀、蜂掃(蜂帚)、隔王板、埋線器等,那麼養蜂人需要準備什麼工具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養蜂工具大全吧!
  • 養蜂人變「蜘蛛俠」攀崖爬壁割蜜
    戴上防蜇鬥篷、繫上安全繩、提上點燃的艾葉煙壺,在陡峭的崖壁上打開一個個蜂箱,享受著「甜蜜」的收穫。朱詩軍說,首先得判斷哪些蜂箱裡有蜜,而且蜜是否多到了可以割的程度。蜜多的蜂箱,因為蜂箱內空間變小導致溫度變高,晚上很多蜜蜂就會附著蜂箱外面。其次,開箱割蜜時,一定要儘快完成,否則容易引起盜蜜現象的發生,即別的蜂箱的蜜蜂飛來搶蜂蜜。
  • 嶗山裡仰望銀河 青島攝影師曬星空美照(組圖)
    青島天體攝影師近日曬出一組嶗山裡仰望銀河的組圖每年夏、秋季節是拍攝銀河星空的最佳時節    青島新聞網5月15日訊 進入夏天,青島夜晚的天空變得格外晴朗,嶗山再次成為拍攝銀河的絕佳場所。青島天體攝影師近日曬出一組嶗山裡仰望銀河的組圖,視覺衝擊力很強。    據了解,每年夏、秋季節是拍攝銀河星空的最佳時節,受到光汙染等因素影響,嶗山是距離青島市區最近的銀河拍攝地。(記者 龐為  攝影 周昆)
  • 青島萊西:祖孫三代的「追花」養蜂釀蜜情
    ……一系列關於「蜜蜂」元素文化疑問,在青島蜂大王中蜂生態觀光園可以通過圖文資料、標本模型、實物展演得到解答與體驗。王立新(右)和父親王建和(左)現場開箱割蜜(攝影:劉新偉)這處由青島萊西市民王志新和父親王建和投資70餘萬元創建,集蜜蜂知識科普、蜜蜂養殖示範、旅遊觀光於一體,位於青島萊西大青山、佔地160餘畝的中華蜜蜂園,儼然成為孩子們蜜蜂科普基地、蜂農養蜂致富示範園和城裡人觀光好去處。
  • 養蜂人變「蜘蛛俠」,攀崖爬壁割蜜
    戴上防蜇鬥篷、繫上安全繩、提上點燃的艾葉煙壺,在陡峭的崖壁上打開一個個蜂箱,享受著「甜蜜」的收穫。8月3日,在神農架官門山景區,記者目睹了養蜂人朱詩軍變身「蜘蛛俠」護蜂割蜜經過。朱詩軍說,首先得判斷哪些蜂箱裡有蜜,而且蜜是否多到了可以割的程度。蜜多的蜂箱,因為蜂箱內空間變小導致溫度變高,晚上很多蜜蜂就會附著蜂箱外面。其次,開箱割蜜時,一定要儘快完成,否則容易引起盜蜜現象的發生,即別的蜂箱的蜜蜂飛來搶蜂蜜。
  • 探訪恩施大山裡的"8億木屋"(圖)
    探訪恩施大山裡的"8億木屋"(圖) 2017-03-03 10:05:00來源:楚天都市報
  • 醉在「蜇」裡!青島啤酒節王哥莊分會場舉辦千人海蜇宴
    8月15日晚,青島國際啤酒節嶗山王哥莊分會場迎來了特色海鮮日之海蜇宴主題日活動。會場裡海風陣陣、鮮味十足、酒香四溢,融匯成一片歡樂海洋。下午6點左右,記者來到現場看到,可以同時容納2000餘人的會場內已座無虛席。「以前只能到嶗山會場上才能感受這樣的啤酒節氛圍,現在走出自己家門口就是啤酒節,那感覺相當棒。」自啤酒節嶗山王哥莊分會場開始以來,家住附近的李先生有事沒事兒就想來喝幾杯,「我幾乎每天都會來啤酒節逛一逛,即使不喝酒,也能看看表演,感受下歡快的氣氛。」在他看來,逛啤酒節成了他的一大樂事。
  • 「養蜂書記」周潮軍:發展「甜蜜事業」 村民「甜蜜脫貧」
    &nbsp&nbsp&nbsp&nbsp炎熱的夏天,韶關南雄市珠璣鎮角灣村的理髮室裡,不時傳出村民歡快的笑聲。正在理髮的尹大爺高興地說:「我80多歲,免費理髮還是頭一回。」&nbsp&nbsp&nbsp&nbsp角灣村民的幸福從「頭」開始,一直「甜」到心裡。
  • 假期最後一天,多個壞消息傳來,還好...25張青島元素壁紙上線!網友...
    假期最後一天,多個壞消息傳來,還好...25張青島元素壁紙上線!網友:愛了!想要!組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杰顯10月8日國慶長假最後一天高速公路迎來返程車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