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 臥遊圖冊高清大圖: 芙蓉花
《沈周臥遊圖冊》是明代畫家沈周繪製的一本設色畫圖冊,現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 文 名 沈周臥遊圖冊
畫作類型 設色畫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創作年代 明代
規 格 每開縱27.8cm,橫37.3cm 開 本 十七開
圖冊鑑賞
首開自書「臥遊」,鈐朱文「沈氏啟南」印,其後分別繪石榴、平坡散牧、梔子花、山水小景、秋山讀書、枇杷、雛雞、芙蓉、仿倪山水、梅花、杏花、秋柳鳴蟬、江山坐話、白菜、江山垂釣、仿米山水、雪江漁夫等山水、花鳥小景。每幅畫中均有畫家自題,結合畫面物象抒發其內心感受。落款後鈐朱文「啟南」、白文「石田」或白文「石田翁」 等印。
畫作內容編
根據末開畫家自題,可知該冊頁的「臥遊」之名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居室四壁掛山水以臥遊的典故。然而不同於掛軸的是,該圖冊還可於臥床時仰面翻閱。 由此可見畫家的繪製初衷和生活情趣。
第三開平坡散牧,右上畫家自題:「春草平坡雨跡深,徐行斜日入桃林。童兒放手無拘束,調牧於今已得心。沈周。」下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左上有朱文「之」、「赤」印,右下鈐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士元」印,左下鈐朱文「啟南」印。
第六開秋山讀書,左上畫家自題:「高木西風落葉時,一襟葉夾坐遲遲。間披秋水未終卷,心與天遊誰得知。沈周。」後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右下有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左下有朱文「士元」、「臥庵所藏」印。
第七開枇杷,右上畫家自題:「彈質圓充飣,蜜津涼沁唇。黃金作服食,天亦壽吳人。沈周。」後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右下有朱文「士元」、「臥庵所藏」印,左下有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
第十開仿倪山水,畫家自題:「若憶雲林子,風流不可追。時時一把筆,草樹各天涯。沈周。」後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左下有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映山珍藏」印,右下有朱文「臥庵所藏」、「士元」印。
沈周(1427- 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吳縣)相城人。出身於詩畫及收藏世家。曾祖父沈良琛善山水,與王蒙相友善,此後祖、父輩均擅丹青,沈周幼時從其父沈恆吉、伯父沈貞吉習畫,取法董源、巨然;青年時代,向杜瓊、劉珏、趙同魯學畫,步入中年又以黃公望為師,晚年則醉心吳鎮。
沈周家境富裕,無意仕途,自娛於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之中,玩古董、交朋友,遊山玩水、品茗賦詩,過著文人雅士的生活。
因此,在他的筆下,人物、山水、花鳥無一不入神品。他還是當時有一定地位的詩人。其中以繪畫最為傑出,尤其是在山水畫方面更具有突出的成就。在浙派風行的同時,蘇州地區一些山水畫家,繼承北宋,特別是元人畫風,而加以變化。沈周、文徵明、唐寅等相繼崛起,造成了與浙派抗衡的局面,並很快取得畫壇盟主地位。學者日眾,影響很大,形成 吳門畫派.沈周不僅為吳派的宗主,明代四大畫家的領袖,也為明代山水畫代表畫家,對當時和後世文人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沈周繪畫流傳的不少,其中著名的有《東莊圖冊》、《臥遊圖冊》、《廬山高圖》、《落花詩意圖卷》、《滄州趣圖》等。
《明 沈周《臥遊圖》畫冊開首作者自書「臥遊」兩字,圖17幅,依次為:仿雲林山水、杏花、蜀葵、秋柳鳴蟬、平坡散牧、梔子花、秋景山水、芙蓉、枇杷、秋山讀書、石榴、雛雞、秋江釣艇、菜花、江山坐話、仿米山水、雪江漁父。每幅均有自題詩詞。冊中所繪山水、花鳥,運用多種畫法,抒寫各自意趣,也集中反映了沈周多樣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冊中有山水7頁,其餘10頁均寫日常生活中習見的花卉、禽畜等,清新、質樸,洋溢著自然天趣。畫法也隨意靈活,設色或水墨,或沒骨,或勾勒渲染,形簡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