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有點不準?預報員大呼:我太難了!暴雨大風真的馬上有!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大雨、暴雨、雷雨大風將一觸即發。

據浙江省氣象臺最新發布的預報:今天,強對流天氣又來了,有雷雨地區局部會伴有短時暴雨,個別有8-10級雷雨大風,以及個別小冰雹。

重點提醒這幾個地方注意防範: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

昨天,杭州不少網友為了一場預警的大雨吵開了。

很多人說:說好的雨呢?我連影子都沒看到!也有人說:這雨像是倒下來一樣,感覺是下刀子!

其實,大家說的都是真的!

杭州市氣象臺解釋說,來看這張圖,昨天雨量分布極不均勻,比如餘杭北部一些測站雨量在50毫米以上,個別測站在100毫米以上,分別在餘杭區仁和街道和塘栖鎮。但同在餘杭,南部的雨量卻普遍不足10毫米,到了市區,很多地方甚至是滴雨未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昨天杭州處在副熱帶高壓北側的西南氣流中,氣溫高、多分散性雷陣雨,降雨雲團範圍往往不大,影響區域自然也不大。」

杭州市氣象臺說,但今天就不一樣了。由於副熱帶高壓南退,北側的雨帶逐漸往南壓。今天上午,雨帶已經影響到浙北一帶,未來雨帶還會繼續南壓,杭州北部地區都會受到它的影響,所以雷陣雨的範圍會比昨天更大,雷陣雨時可伴有短時大雨到暴雨和7~9級雷雨大風。

而杭州南部今天下午的天氣和昨天杭州北部的天氣差不多,氣溫高,雷陣雨是分散性的,哪怕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況也不稀奇。

這就是為什麼這段時間,大家感覺天氣預報有點不

準起來的原因。

杭州市氣象臺前幾天開媒體座談會時,鄭臺長就展示過一張杭州近15年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的圖,最高2013年準確率達89.8,過去兩年準確率都在87%左右徘徊。

「準確率提高1個百分點,我們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鄭臺長說,預報員們太難了,每天就

像專家醫生問診,千方百計要摸準老天爺的脾氣。

根據數據顯示,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預報準確率會明顯下降,5-7天之後的晴雨準確率,有時候甚至不到40%。所以一些中長期的預報看個趨勢就好了。

鄭臺長解釋,具體到下雨的量級,那預報準確率會進一步下降。「要預報到某一個點或區塊,某一個時間,預報的難度會更大,特別是尺度很小,很短的強對流,更是難上加難。」這說的就是近期這種局部、短時的雷陣雨頻發天氣,氣象臺要精準預報每一場雨,挑戰不小。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氣象局局長問明天天氣怎麼樣,十個預報員,八個舉手表示要下雨。局長說,好,明天80%的可能性要下雨。

事實上,一條天氣預報的出爐嚴謹得很。

氣象局一天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起碼三次的會商。每天下午2點,還有一場省市氣象臺之間的會商。如果碰上特殊天氣,會商就更頻繁了。

這種天氣會商就好像專家會診,如果有疑難雜症,大家一起商量討論,這樣可以提高準確率。如果碰上颱風,氣象預報大廳都會嚴陣以待。

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小馬做了5年預報員,他曾告訴小時新聞記者,預報真的很緊張,尤其是夏日午後強對流天氣、暴雨颱風,預報難度大,致災性大,擔心錯報漏報。另外一個就是冬天大家最期待的初雪,也超級難預報。「形成初雪的溫度條件很難把握。」難怪氣象人形容初雪像初戀,可遇不可求啊。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最近的天氣預報有點不準啊!都怪它……
    夏姑娘,你這樣完美避開上下班時間下雨的做法,著實讓人有點受寵若驚,真希望今天能繼續保持!但是,天氣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帶傘出門,做事還是靠自己比較踏實,因為靠天靠不住啊! 昨天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睡了,但外面真是風雨交加,杭州氣象臺有5個測站出現8~9級雷雨大風,雨量最大的地區為淳安(22毫米),當地局部還出現了暴雨。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縱深報導)(圖)
    打電話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口音各異、身份不同,但抱怨的主題卻一致:天氣預報「不準」。  道是無晴卻有晴  北京幾次漏報、空報,或造成交通大癱瘓,或導致迎戰「十年不遇的暴雨」落了空  在中央氣象臺所處的北京,天氣預報「不準」的例子就有不少。
  • 最近杭州的天氣預報有點不準啊!其實,這都...
    夏姑娘,你這樣完美避開上下班時間下雨的做法,著實讓人有點受寵若驚,真希望今天能繼續保持!但是,天氣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帶傘出門,做事還是靠自己比較踏實,因為靠天靠不住啊!昨天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睡了,但外面真是風雨交加,杭州氣象臺有5個測站出現8~9級雷雨大風,雨量最大的地區為淳安(22毫米),當地局部還出現了暴雨。
  • 市民:暴雨預報為何不準?氣象局:預報準確率82%
    大運期間我市集全國之力,不僅有改革升級的預報平臺,還引進了世界上精細化預報的領先技術,同時有全省25個預報員的支援,加上我們20個預報員,分成7組在各個場館預報,因此有足夠人手可以做分區預報。大運過後預報員少了,無法馬上進行分區預報,但借著大運會的契機,我們培養了一批預報員,並打破原有預報技術平臺,將中長期、短期、短時臨近等的預報資源集合在一個平臺上統籌使用人員。
  • 今年汛期,天氣預報真的不準嗎,為什麼會這樣?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很多朋友在文章後留言,說今年汛期的天氣預報好像不太準,或者沒有以前準了。有人甚至說,報下雨就晴天,報晴天就下雨;有些知識豐富一點的網友說,今年的雨帶總是比預報的偏南,最大雨量總比預報的還大。那麼,今年的天氣預報,是不是真的不準呢?
  • 從手填氣象圖到「大數據」智能分析 天氣預報員準確預報洪災救千餘...
    天氣預報員張滿山,今年53歲,他在這種「挫敗感」中逐漸成長為遂寧市氣象局的高級工程師,現已同天氣打了30年「交道」。「在這30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經歷了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的氣象預報從『不準』到『準確』的演變。」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 被吐槽的天氣預報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但凡天氣預報不準,預報員和氣象狗一塊兒掉坑。   那麼,是天氣預報不靠譜麼?   (張文華/文)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每一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天氣。   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不關心時尚,不關心美食,但你能不關心天氣麼?
  • 次日晴雨準確率達85% 為啥還感覺天氣預報不準
    那麼天氣預報到底靠不靠譜?我們的天氣預報準確率到底有多少?第二天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5%但未來4-7天準確率為70%大家可能還記得去年12月13日至15日這段時間,預報說杭州連續下雨,但是卻偏偏出了大太陽。那段時間,朋友同事們一見到我就吐槽:「天氣預報也太不靠譜了。」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1998年7月,馬學款進入中央氣象臺工作。當時,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陸續發生大洪水。「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
  • 說好的多雲卻是豔陽天 天氣預報為啥有時會不準?
    然而,也有市民反映,接連兩三天都預報柳州市區多雲,局部有陣雨,氣溫25~34℃,但從早盼到晚也未盼到一滴雨落下,多雲變成了大太陽,最高溫度更是超出了預期。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有網友說,正想出門,撞見一朵烏雲正向頭上飄來,以為要下雨,趕緊轉身拿傘,結果,烏雲沒影子了,「這個老天爺,真的『無雨』了」。7月27日下午,柳州市氣象臺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未來三天,柳州市區仍然是多雲,局部有短時陣雨,南風1~2級,氣溫26~34℃,相對溼度60~90%。看到這樣的天氣預報,不少市民甚至希望天氣預報不準。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
  • 走近天氣預報員(深度觀察)
    隨著雨帶北抬,8月中旬,京津冀等北方地區遭遇大範圍強降雨過程。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
  • 天氣預報員:預測「天公表情」
    天氣預報自然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那麼,每天的天氣預報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天氣預報員又是如何工作的呢?幾日前我們走進洛陽市氣象局,體驗了天氣預報員郭銘博的一天。8時45分,接收完常規天氣圖後,他開始查看和分析最新時次的天氣資料。9時30分,郭銘博開始製作當天的第一份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員每24小時要定時向公眾發布4次預報,分別為10時、16時、次日凌晨4時和6時,預報內容包括天氣狀況、風向、風速、氣溫等。其中16時需要發布未來168小時內天氣預報,其餘3次預報只發布72小時內天氣預報。
  • 荷蘭議員要拿天氣預報員是問
    天氣預報員在荷蘭似乎成了一個高風險職業,一旦報不準,很可能要挨罰呢。    據英國《大都會》網站報導,荷蘭的旅遊業在今年夏天遭受了「沉重打擊」,罪魁禍首就是天氣預報員。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天氣在過去幾周都相當宜人,但預料中的旅遊旺季卻並沒有到來,大多數的遊客都選擇待在了家裡,因為根據荷蘭當地的天氣預報,這將是一個陰霾多雨的夏天。    這樣的結果引起了旅遊業協會的極大不滿,他們指責氣象局不負責任,預報不夠精確,明明只有小部分地區天氣不好,可在氣象預報員的口中,卻變成了整個國家大部分地區不是暴雨就是大雨,這不是壞他們生意嗎?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世界各地由於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種種差異,天氣預報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我國屬於季風氣候地區,冬季、夏季季節明顯,出現極端性天氣的可能性大。與美國相比,在預報降水上,我國的難度要大,我國的暴雨預報準確率比美國要低5%左右;但是從預報龍捲風來看,美國的難度要大。」中央氣象臺臺長畢寶貴舉例告訴記者,各國預報的「國情」是不同的。
  • 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約20% ?天氣預報為何會有偏差
    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八九不離十」,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約20%天氣預報為何會有偏差應該如何利用好天氣預報?讓我們聽聽天氣預報員們的解答。高性能計算機難以精確模擬大氣運動我國數值天氣預報和世界最先進水平有10年差距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是以大氣科學理論為依託,以各種氣象探測手段為基礎,以數值天氣預報為核心,依靠預報員的綜合判斷分析,最終形成的。
  • 與謠言抗爭和自我博弈——透視北京「6.22暴雨」背後的天氣預報室
    21日,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三級應急,所有的首席預報員、中期預報員、暴雨團隊成員、值班或者不值班的預報員都集中參與討論天氣,協同作戰,24小時應對天氣變化。中央氣象臺做出「21日至24日,京津冀地區迎來今年最強降雨,降雨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達、影響範圍廣,同時伴有強對流天氣」的預報結論。
  • 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 看完就知道了
    許多人總抱怨天氣預報員是「最不靠譜的人」,說多雲卻下雨,說大雪卻沒見著雪花……那為什麼,天氣預報總讓人覺得不準呢?其實,天氣預報面對的,是一個充斥著「蝴蝶效應」的「混沌」天氣系統。也就是說,在複雜的大氣運動中,任何一點點微小的擾動,都可能引起翻天覆地的氣象變化,而誤差不可能完全避免,所以要對天氣進行百分之百的精確預測,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天氣預報所做出的各種預測,只能是一種「概率」。
  • 德州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鏡頭記錄預報員的一天(圖)
    德州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麼一個群體:氣象預報員。他們的日常——盯著雷達回波,跟著衛星雲圖,研判天氣變化,發布預報結論。他們的狀態——地球不重啟,他們不休息,宇宙不爆炸,他們不放假。當暴雨來臨,他們的一天,緊張有序,忙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