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道,一關分南北,一腳跨兩省

2020-12-10 朝夕生活視野

梅關古道一關分南北,一腳跨兩省。一直都想著用腳去丈量下這條千古的驛道,這條古時的海上絲綢之路。

從秦時開鑿羊腸山道,到唐天寶年間張九齡奉旨擴寬至今日的模樣。

千百年來,這裡留下了張九齡,湯顯祖,王陽明,蘇東坡,陳毅元帥等風雲人物的故事。

因東坡謫惠州,故錄東坡遺詩已記之。1094年夏,蘇胖子貶嶺南途經梅關,留《贈嶺上老人》詩: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親手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一個心灰意冷的胖子!

古道旁有東坡樹為證,另外古木參天,楓香王有1400年的樹齡。千年古楓環封雲寺如將軍般疊立,狀元樹也婆娑在古道旁向人訴說。

1101年春,東坡先生北歸至梅關村,有《贈嶺上梅》詩: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要回家了,心花怒放的就差醉舞了。

北歸和南遷時的心情真是兩重天呀!梅嶺雄關,千古一關,一關分開南北天!

一直都想著用腳去丈量下這條千古的驛道,這條古時的海上絲綢之路。1101年春,東坡先生北歸至梅關村,有《贈嶺上梅》詩: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要回家了,心花怒放的就差醉舞了。

千百年來,這裡留下了張九齡,湯顯祖,王陽明,蘇東坡,陳毅元帥等風雲人物的故事。1094年夏,蘇胖子貶嶺南途經梅關,古道旁有東坡樹為證,另外古木參天,楓香王有1400年的樹齡。千年古楓環封雲寺如將軍般疊立,狀元樹也婆娑在古道旁向人訴說。北歸和南遷時的心情真是兩重天呀!梅嶺雄關,千古一關,一關分開南北天!

相關焦點

  • 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 韶關南雄梅關古道有這樣一個歷史?
    南雄市在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贛南地區,自古以來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全市總面積2326.18平方公裡,1個街道、1個園區、17個鎮,239個村(居)委會,戶籍人口48.59萬。南雄市還是廣東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林業生態縣」。
  • 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 梅關古道一個太值得去的地方!讓你熱血沸騰!
    從石頭上的字您就應該知道這一腳踏江兩廣東兩省的地方是哪裡了吧?對,是梅關古道的最高點,隨便你往哪下都是省與省的交界點了。我們這十多戶外隊友此行目的三個,一是參觀梅關古道,二是爬山累了晚上泡鄉村免費野溫泉、三是去南雄看銀杏。
  • 韶關南雄梅關古道有這樣一個歷史?
    南雄市在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贛南地區,自古以來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全市總面積2326.18平方公裡,1個街道、1個園區、17個鎮,239個村(居)委會,戶籍人口48.59萬。南雄市還是廣東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林業生態縣」。
  • 梅關古道一個太值得去的地方!讓你熱血沸騰!
    從石頭上的字您就應該知道這一腳踏江兩廣東兩省的地方是哪裡了吧?對,是梅關古道的最高點,隨便你往哪下都是省與省的交界點了。我們這十多戶外隊友此行目的三個,一是參觀梅關古道,二是爬山累了晚上泡鄉村免費野溫泉、三是去南雄看銀杏。
  •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五:登梅關之嶺,走通衢大道,賞2000年古道風韻
    走進梅關古驛道梅關古道,通衢大道廣東境內現存的梅關古道遺址長度約1200米,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釐稅站」的重現,佐證了梅關古道上商貿往來的事實,所謂「路通財通」,作為南北大動脈,梅關自然不例外,尤其是到了北宋前期至中後期,梅嶺道附近的南雄州等地的商稅有所增加,稅所繁忙,這正說明了通往古道的商品交易之繁茂。
  • 梅關古道展新姿 嶺上梅花惹人醉
    但在南雄梅關古道上的梅花卻凌寒綻放,朵朵花蕊在枝條上吐露芬芳,像清純可愛的少女迎接著遊客踏道探訪,為這條千年古驛道增添了無盡生機與活力,讓人恍如置身於春天山野,流連顧盼不願歸去。如今,沿著梅關古道一路前行,不僅能見證歷史的印跡,還能真切感受古驛道的昔日繁華,梅關古道正以嶄新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為突顯南雄古驛道多元文化特色,梅關古道沿線以南遷姓氏文化為引領,融合商貿郵驛文化、軍事文化、紅色文化和梅花文化進行了綜合打造。
  • 我國被遺忘的千年古道,地跨江西廣東兩省,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梅關古道,地處江西大餘縣與廣東南雄市交界地帶的梅嶺頂部,距離大餘縣約15公裡,距離南雄市約25公裡,所以梅關古道也分為兩個景區,其中位於大餘縣境內梅關古道門票25元,南雄市的梅關古道門票40元,如果對古驛道感興趣,建議全程走完,沿途風景不錯。
  • 大餘梅關古道,中國南方現存最長最完好的古驛道
    景區內有梅關古道、梅關關樓兩處國家級文物。風景區所在地梅嶺地勢險要,奇峰疊秀,逶迤數百裡,是贛粵兩省交界的一道天然屏障。 梅關風景區以梅花著稱於世,是一處融合「紅色」、「綠色」、「古色」旅遊資源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因嶺南嶺北氣候迥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世界稱奇的「山嶺山麓花不同,北枝花落南枝始」的奇觀。
  • 廣東省南雄市旅遊攻略之南雄梅關古道
    回到話題,今天小編帶你們去雲遊韶關,重走梅關古道。不出省就想看景的廣東人你們可以準備起來了。市內特色旅遊景點頗多,有梅關古道、磯珠古巷、古銀杏群等。當地特產有板鴨、銀杏、嶺南鵝王等。小編這次介紹的梅關古道,是古代和近代中原與嶺南的來往路線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
  • 廣東梅關古道已成旅遊勝地 秦漢古道在醞釀開發
    廣東留存多條千年古道   梅關古道已成旅遊勝地   秦漢古道還在醞釀開發   更多荒廢古道芳草萋萋   昨日,本報報導了中山岐澳古道可能列入粵澳合作項目,或將被打造成特色旅遊線路。而在粵北、粵東等古代嶺南出省必經之路上,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道。但隨著歲月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它們現今的「命運」卻有很大不同。
  • 韶關梅關古道的油桐花開了,盡顯詩情畫意
    今日我的一位朋友去了韶關的梅關古道賞花,她的一組照片真是把我驚豔到了。我忙問她這是什麼花啊?她說這叫油桐花。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花呢,真是太漂亮了。在梅關古道這種充滿歷史感的地方,穿上漢服古裝,站在樹下,就是妥妥的藝術大片啊。在這裡分分鐘能拍出刷爆朋友圈的照片呢!
  • 我國被忽略的古道,是中國十大古道之一,地跨2省被稱嶺南第一關
    在我國古代文化建築中,我國古代建築也十分豐富,古道是其代表之一,在我國著名的是徽樁古道,至今仍受到特別保護,我國其他地區也有那個古道,和的價值也非常高,也是當地古文化遺蹟的象徵。梅關古道,這條古道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說,那個傳統的地域性的特徵也很清楚,歷史文化和價值也非常高,在我國是很少見的,因此,在古道發展的足跡中,古道歷史文化的內涵也很重要,在谷古時代也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完成任務。
  • 南雄|滿地金黃銀杏的「帽子峰」,還有賞梅好去處的「梅關」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30公裡。門票是40元/人/次。梅關,古稱秦關,自秦漢以來,就是當時溝通中原與嶺南、貫通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的五條最主要通道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公元前214年攻取嶺南,築起梅關這道險要關隘,打開了溝通中原南北的通道,就是起初的梅關古道。
  • 好消息,好消息,南雄梅關古道再獲金字招牌!
    梅關古道是2018年南粵古驛道11條重點線路之一,也是廣東省歷史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之一。梅關古道不僅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是一個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孫中山領導的北伐軍曾三次經過梅嶺進入江西作戰。
  • 《牡丹亭》中「望斷梅關」,四百年後夢回梅關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嶺南名相張九齡上書朝廷,稱大庾嶺古道「嶺東路廢,人苦峻極」,請求新開大庾嶺路,得到唐玄宗允準。工程耗時一年多,一條寬達一丈、長數十裡的梅關新路——也就是如今的梅關古道——呈現在世人面前。
  • 國內少有的零差評景區,山頂風光絕美,登頂之後還能一腳跨兩省!
    國內少有的零差評景區,山頂風光絕美,登頂之後還能一腳跨兩省!天堂這個詞不論被用在哪裡,都代表著人們對這裡的超高評價。能夠被譽為天堂的地方或者說景點,在中國應該也是屈指可數。只是人們的審美需求並不相同,有的人覺得再美的人文情懷也稱不上是天堂,只有自然的才是最美的;有的人卻覺得天堂本就是一個人文鼎盛之地,所以無所謂自然與人造。但是你知道嗎,在中國有那麼一個地方,名字就用天堂來命名。
  • 梅關古道、珠璣古巷——七百年前桑梓鄉 處處滄桑皆風景
    文:黃琦瑋、卜瑜「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初秋的黃昏,走在通貫南北的南雄梅關古道上,芳草萋萋,梅樹青青,讓人不由自主地輕聲哼起了這首曲子。黃昏遊人漸少的古道,碧綠苔痕中總有一塊塊灰白的石塊頑強地探出頭來,映射出金黃的光,似乎正努力不讓歲月的滄桑,淹沒繁華的「大道通衢」榮光。
  •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五:登梅關之嶺,走通衢大道,賞2000年古道風韻
    走進梅關古驛道梅關古道,通衢大道廣東境內現存的梅關古道遺址長度約1200米,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釐稅站」的重現,佐證了梅關古道上商貿往來的事實,所謂「路通財通」,作為南北大動脈,梅關自然不例外,尤其是到了北宋前期至中後期,梅嶺道附近的南雄州等地的商稅有所增加,稅所繁忙,這正說明了通往古道的商品交易之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