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暢遊古驛道之五:登梅關之嶺,走通衢大道,賞2000年古道風韻

2020-12-12 金羊網

三月,是旅行的季節

春暖花開,到處生機勃勃

空閒的時候,不妨給自己幾天時間

來一場春天的旅行

去踏青,去看花

去邂逅遠方,去豐富自己

前面,我們已經遊逛過中西文化融匯貫通的臺山古驛道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一:臺山昔日繁華海口埠,你了解多少?

在梅州古驛道感受了客家文化的魅力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二:梅州古驛道,屬於「百侯」的流光溢彩

邂逅了內涵與外貌並存的連州古道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三:清遠這條"最有內涵"的千年古道,連《中國國家旅遊》都點讚!

探尋南江古水道2000年的密碼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四:給南江古水道2天遊,為你解開2000年密碼

我們腳步不停,繼續前進

本期,就讓我們一起重走梅關古道

領略梅關古道的歷史風韻

感受兩千年來的文化積澱

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始通於秦漢

以前實為「梅嶺」

梅嶺之巔,有「梅關」

梅嶺關是江西大餘縣、廣東南雄縣兩地交界之所

更是千百年來人口遷徙、

商旅往來、使節訪問的重要關口

「梅止行人渴,關防暴客來」

正因為有了「梅關」這道雄關

嶺南祖先們才得以安居樂業

北遷而來的萬萬千千中原人才得以進入此地繁衍生息

▲嶺南梅園@韶關市旅遊局

而今

梅關古道仍是當今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

今天,就跟著粵遊君的腳步,

一起暢遊梅關古道吧~

推薦遊賞路線

Day 1:梅關古道→鐘鼓巖→裡東古戲臺→珠璣古巷→大雄禪寺

Day 2:三影古塔→中共廣東省委機關瑤坑舊址→水口戰役紀念公園 →坪田古銀杏群

交通指引:從韶關汽車站搭乘前往南雄汽車站的班車,然後轉乘前往大餘縣的班車,跟司機說一聲在梅關古道下,下車後往北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售票處。

走進梅關古驛道

梅關古道,通衢大道

廣東境內現存的梅關古道遺址長度約1200米,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

▲梅關古道@吳丹

現存的資料記載比較完善的「梅關古道」,講述的是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唐朝宰相張九齡路過梅嶺,見山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諫言開鑿梅嶺,當時因發展經濟的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張九齡負責擴展梅嶺古道。此項工程浩大,經過艱辛努力,終於開通了大庚嶺古道。

梅關古道從梅嶺向南北兩邊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連廣東湞水,將長江與珠江串聯起來,因此嚴格來講,「梅關古道」中「水道」甚長。比起西京古道,起點較晚(據稱晚了690年),且較為蜿蜒曲折。

▲梅關古道@吳丹

古道開通後,當時的南北交通大為改觀,梅嶺古道成了連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使當時的百裡梅嶺古道一片繁榮。有詩為證:梅嶺古道「長亭短亭任駐足,十裡五裡供停驂,蟻施魚貫百貨集,肩摩踵接行人擔」。

「釐稅站」的重現,佐證了梅關古道上商貿往來的事實,所謂「路通財通」,作為南北大動脈,梅關自然不例外,尤其是到了北宋前期至中後期,梅嶺道附近的南雄州等地的商稅有所增加,稅所繁忙,這正說明了通往古道的商品交易之繁茂。

▲嶺南第一關@韶關市旅遊局

梅關古道作為景區還有個特別之處,即從廣東、江西各有一個出入口,遊客們可以輕鬆地實現了「一關兩省」遊。

景觀勝地,紅色勝跡

在廣東近期所熱推的「南粵古驛道」8條示範驛道中,作為旅遊發展最早、最完善的當屬「梅關古道」,梅林、梅關,尤其是臘月梅花盛開時,古道上多有遊客「聞香而來」。

▲遊客到梅關古道賞梅花@陳馥敏

從南雄方向步入梅關古道,梅嶺、關樓、接嶺橋、廣大橋、望梅閣、半山亭、來雁亭、紅梅鋪、釐稅站(昔日的稅所)、將軍祠、狀元古墓、古驛站、六祖寺、夫人廟(後人為紀念張九齡的功德和感戴張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業而建造的廟宇)等均可慢慢品賞。

▲狀元樹@吳丹

再加上梅關古道上還有多處紅軍、陳毅元帥的勝跡,令梅關古道的知名度、通達度更高。到此,春賞梅花,秋賞銀杏;夏可避暑,冬有美酒美食;除了古驛道的綠樹參天之外,驛道中的「紅軍戰役舊址」,也是必須瞻仰的勝跡。

▲陳毅《偷渡梅關》@吳丹

正是由於梅關古道自古以來便為粵贛邊境的重要古道,因此也是紅軍長徵路上的關鍵環節。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因「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揮而導致失敗,紅軍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戰略轉移。陳毅因傷奉命留下,擔負起領導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的重任,開始了為期三年的遊擊戰爭,期間多次穿越梅嶺。1936年冬天,由於叛徒的出賣,陳毅元帥在此遇到危險,潛伏在梅關古道一帶的叢林之中。至今,景區中還保留著「陳毅隱蔽處」,標識明顯。

▲陳毅像@韶關市旅遊局

正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陳毅在此寫下了豪氣沖天的《梅嶺三章》,讓我們今天可以重溫那段歷史,我們也從字裡行間,閱讀到梅關古道在歷史上的那段悲愴。

古道風物

梅花

關於「梅關」的命名至今有兩種比較集中的說法,梅嶺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而梅嶺的另一說法是梅樹眾多,故稱「梅嶺」。但不管真相如何,梅林成片,每年寒氣來襲的時候,梅花大放異彩,遊人紛湧而至賞梅,都成為最風雅的事情。

▲古道梅花@韶關市旅遊局

「庾嶺寒梅」自古以來便為勝景,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勝地之一。據《南雄府志》記載:「庾嶺梅花微與江南異,花頗似桃而唇紅,亦有純紅者。嶺上累經增植,白者為多。」這段話,簡明扼要地證實了梅嶺之梅花與江南梅花的顏色及神態的區別。

▲古道梅花盛開@陳馥敏

而從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登臨梅嶺所闡述的梅花詩賦:「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來看,北宋時期,梅嶺已是朋友之間相約賞梅的地方了,蘇軾與友人相約於此。

千年古楓

世人只知道梅嶺有梅林,卻不聞梅嶺的千年古楓。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曾經過大庾嶺古道,並在《秋發庾嶺》中詳細地描寫了楓樹的存在:「楓葉沾秋影,涼蟬隱夕暉。梧雲初掩靄,花露欲霏微。嶺色隨行棹,江光滿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鵲正南飛。」把梅嶺秋色,把遺世獨立的古楓樹描寫得「鬱鬱蒼蒼」。

▲古驛道上的楓樹@陳馥敏

據報導,這裡的古楓樹尤為與眾不同,每逢深秋,便如「瘋子」一般,放肆地變化色彩,仿佛是要用盡畢生的精力,將所有的色彩都揮霍一空。其他秋天裡的楓樹,只是負責任地將葉子變紅,然後無情地飄落;而驛道邊上的這千年古楓,葉子顏色則如變魔術一般,先是從綠色過渡到黃色,繼而轉為橙紅,然後「大紅大紫」,於是一棵樹上往往會同時呈現出五顏六色的「楓」彩。

古道人物

張九齡及愛妻戚宜芬

「荒祠一拜張臣相,疏鑿真能邁禹功。」這是後人對張九齡開鑿梅關古道的評價,將其與大禹治水的功勞相提並論了。

1200多年前,唐代張九齡奉詔在梅嶺劈山開道,打通了梅嶺。張九齡是曲江人,是土生土長的韶關人,也是唐朝一代名相,風度文章皆為當朝之楷模。

▲張九齡像@韶關市旅遊局

在張九齡劈山開道的功績中,軍功章的一半是他的愛妻戚宜芬。傳說中,這個工期非常緊張的大工程,怪事頻發,每天鑿開的巖石,晚上又合攏回去,如此折騰多時,令張九齡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一天,當地的老者告知,「此山有神妖作怪,必得孕婦之血才可鎮妖闢邪,打開山口。」當時身懷六甲的夫人聽聞此事,半夜隻身佩劍來到梅嶺關隘,以孕血祭山。驟時,山巖轟然巨響,通道頓開。當地百姓為感戚夫人的恩德,便在梅嶺腳下為其建了「夫人廟」,塑像,歲時祭祀。

▲梅關古道上的夫人廟@陳馥敏

庾嶺古道順利竣工,張九齡《開鑿大庾嶺路序》中寫道:「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轉輸以之化勞,高深為之失險。」後人也給與了極高的評價:大庾嶺的開通,在中國交通史上已經超出了一條驛道本身的價值,作為「海上絲綢(陶瓷)之路」陸路的節點,無疑促進了「海上絲綢(陶瓷)之路」的形成與發展。

六祖惠能

梅關古道的「六祖廟」和「卓錫泉」,講述的是六祖惠能的故事。六祖是指達摩在中國的第六代傳人——禪宗六祖慧能,也是韶關「南華寺」的開山祖。

▲六祖寺@吳丹

當年,惠能的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贏得了五祖的認可,得到了禪宗衣缽和袈裟;卻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於是,他日夜兼程,逃離湖北黃梅,來到梅嶺。據說,當時正值暑熱天氣,山頂根本找不到水源。此時,慧能把錫杖往地上一頓,說道:「天不絕吾也!」說也奇怪,他這卓錫一頓,地縫中便冒出了一股清泉,六祖喝後身輕趕路,自梅關脫險。為了紀念六祖在梅嶺的這段險遇,後人便在此興建了六祖廟及 「卓錫泉」,以供遊人觀瞻。

周邊遊玩

梅關古道除了南嶺分界、軍事要塞、官方驛道等關鑰文化之外,更令人矚目的還有其「移民」文化。

眾所周知,順著梅關古道而下,南雄縣內還有一座熱鬧的「珠璣巷」鎮。如今鎮中擁有的「珠璣古巷」景區主要看點是博物館、各姓宗祠和一條古老的「珠璣古巷」。這在全國旅遊景區中具備獨特的色彩,「姓氏文化」獨樹一幟,各姓氏祠堂林立,是當時南遷先人們的落腳地,後發衍發為聚居地。

▲珠璣古巷@吳丹

有資料顯示,這1100多年的古巷,是漢族廣府民系由北方南遷嶺南的重要中轉站,多數家族立祠堂於此,1500米、4米寬的古巷,先後有76姓、166族由此中轉南遷。

旅遊tips

當地美食

梅嶺鵝王

南雄梅嶺的鵝之所以稱王,是取其的辣和香。它採用祖傳的配方,做法與眾不同。「鵝王」還沒有端上桌,農家土鵝那種特有的香味就已經在空氣中「放肆」了,讓人的涎水漾漾地就上來了。品嘗一口,鮮滑香軟,深入到口中的鮮味美美地讓人味菌激靈靈地一陣酢麻,濃釅香撲的湯更是讓人食慾大增。「鵝王」的辣勁堪比四川菜和廣西麻辣味,著實讓人流連不止。

酸筍燜鴨

酸筍燜鴨是用新鮮鴨肉拌著酸筍、辣椒,先炒至金黃,再燜至爛熟,酸筍的酸味和辣椒的辣味都完全滲入到鴨肉裡面去了,端上來的時候只聞得一陣香辣的味道,嘗起來更是滋味無窮。酸味拌著辣味,還有鴨肉本身的肉香,一起伴隨著每一下咀嚼而衝開來,盈滿了整個口腔和鼻腔,十分的霸道。

當地特產

白果

南雄白果名譽東南亞,具有產量高,殼薄潔白,肉質芳香爽口,核肉無芯等特點。用白果配菜,口鹹酥爛香甜,清鮮淡雅,還有開胃健脾,營養豐富。民間製作的白果玉盞,既滿足了口腹之慾,又償還了健體的心願。

珠璣腐竹

珠璣腐竹系黃豆系列產品之一。珠璣腐竹精選本地產優質黃豆,用山泉水配以傳統的製作工藝,厚簿均勻、清香可口、營養豐富、久煮不爛,可作素菜、上湯。

南雄梅關古驛道

是廣東尤為關鍵的古驛道「樣板」

「南北通融文化遺產」的重要通道

這裡還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長廊

更是南粵與中原文脈的延續

重走梅關古驛道

我們有幸跟著歷史的腳步

去聆聽這些或長、或短

或完整、或殘缺的嶺南故事~

下期預告

潮汕饒平西片-麒麟嶺古驛道

千年歲月裡的鹽糧古道

潮汕平原,一馬平川。在粵東不高的群山之中,掩藏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商道,千百年來,粵東先民們的生命與之息息相關,鹽、糧食在其中來往穿梭,成為當地人的生命線。可見其歷史性及重要性,堪比西北的茶馬古道。對於其功能,可比粵東的「鹽糧古道」。

文章轉載自《優遊時光》雜誌文丨肖陽圖丨吳丹、陳馥敏、韶關市旅遊局、全景網等

今日話題:天氣晴好時,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相關焦點

  •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六:饒平古驛道,千年歲月裡的鹽糧古道
    清明時節,杏花春雨牧童不再,春色依舊大可踏青郊遊賞春光,不負剎那芳華前面,我們已經帶大家一起領略了五條古驛道今天,趁著清明追憶歷史慰英靈之際在粵東不高的群山之中,掩藏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商道,千百年來,粵東先民們的生命與之息息相關,鹽、糧食在其中來往穿梭,成為當地人的生命線。可見其歷史性及重要性,堪比西北的茶馬古道。對於其功能,可比粵東的「鹽糧古道」。
  • 大餘梅關古道,中國南方現存最長最完好的古驛道
    萬載雄關、千年古驛道、梅關詩碑林、驛站、庾將軍祠、雲封寺、陳毅元帥隱蔽處、牌樓和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形成了獨特的旅遊景點,享譽海內外。穿關而過的梅關古驛道,即大庾嶺驛道,又名梅嶺驛道。唐開元四年(716年)內供奉張九齡奉詔鑿闢梅嶺驛道,並在驛道沿途興建驛站、茶亭、客店、貨棧等。至此,南來北往的官軺、商賈的貨物,及海外諸國的貢使都經此道,故有「陸上絲綢之路」的美稱。
  • 梅關古道展新姿 嶺上梅花惹人醉
    梅關古道展新姿南雄市古驛道總長度約248公裡,其中梅關-烏逕古驛道全長約72公裡,是2018年南粵古驛道11條重點線路之一,也是廣東省歷史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之一。經過近一年的修復建設,梅關古驛道24公裡精華段的修復建設工程已全面完工。
  • 廣東省古驛道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簡介Ⅱ:南雄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處於南雄盆地及盆地邊緣山區,地勢南低,北高。古道主線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
  • 好消息,好消息,南雄梅關古道再獲金字招牌!
    梅關古道是2018年南粵古驛道11條重點線路之一,也是廣東省歷史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之一。紅軍主力長徵之後,陳毅、項英從中央蘇區突圍,在這裡建立了以梅嶺為中心區域的遊擊根據地,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陳毅寫下了《登大庾嶺》《偷渡梅關》和《梅嶺三章》等光輝詩篇。
  • 黃藹北作品——老南安梅關
    老南安梅關 梅關,站立在大庾嶺橫浦關,已然站立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了。西漢的風雲,目睹了庾勝將軍在橫浦關的頑強戍守,橫浦關寒冬凌風不凋的梅花,將梅鋗大將的形象給鐫刻在巍峨的關樓上。
  • 廣東梅關古道已成旅遊勝地 秦漢古道在醞釀開發
    廣東留存多條千年古道   梅關古道已成旅遊勝地   秦漢古道還在醞釀開發   更多荒廢古道芳草萋萋   昨日,本報報導了中山岐澳古道可能列入粵澳合作項目,或將被打造成特色旅遊線路。而在粵北、粵東等古代嶺南出省必經之路上,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道。但隨著歲月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它們現今的「命運」卻有很大不同。
  • 賞梅關古道梅花綻放,古寺,古街,古鎮...過年好去處!
    冬天來了梅花跟著冬天的步伐悄然綻放梅花是冬季和初春才出生的產物所以也算稀有因為綻放時間短暫,凌寒獨自開的品質被群眾喜歡,被文人墨客歌詠這個冬天,去梅關古道去看梅花吧行程特色★ 梅關古道賞梅花、非遺珠璣古巷觀南遷故事★ 暢遊世界文化遺產-丹霞山、觀陽元石奇景、賞喀斯特地貌美景。
  • 廣東省南雄市旅遊攻略之南雄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送子井韶關南雄,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嶺南南麓,北邊與江西省接壤,有中國「恐龍之鄉」、「銀杏之鄉」、「姓氏文化名都」等美名。北伐軍出徵處梅關古道,是一條穿越大庾嶺的道路,橫貫江西大餘縣與廣東南雄市之間,是古代經貿來往的必經之道,也是現在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說到梅關古道,就不能不提梅嶺。
  •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三:清遠這條"最有內涵"的千年古道,連《中國國家...
    春遊驛道前兩期,粵遊君帶大家品味過江門臺山海口埠的美食與民俗,也帶大家暢遊過梅州古驛道的客家民居與秀麗山水,隨著千年歲月的流逝古道建築的風採依然,走在古道上總能隱約捕捉到古道上曾那麼真實地存在過的鮮活的遺蹟連州古道歷史悠久遺蹟與傳說豐富了古道的內涵
  • 走,和我們一起走進南粵古驛道之珠海香山古驛道
    >這是一條,展現香山文化的古道,更是一條能夠體現珠海特區風貌的傳承之道。我們今天走的這條線路 長南逕古道 是香山古驛道的精華段。全長6公裡,現有遺存約4公裡,清雍正三年重修(開鑿年代不詳)。是古時香山等村民往來前山、澳門的主要通道。我們的穿越之行就從東坑村附近的普陀寺開始。
  • 秘境韶關:千載古道悠悠,十條精品鄉村遊線路等待「探秘」
    西京古道2018年,廣東省住建廳將以打造全省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和推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為著力點,進一步推動古驛道的修復與活化利用。其中,韶關的西京古道和梅關-烏逕古道入選。西京古道自廣東浛洸至湖南宜章,全程500餘裡。這些路段在近2000年的歷史變遷之後,遺存至今的已為數不多。
  • 韶關梅關古道的油桐花開了,盡顯詩情畫意
    今日我的一位朋友去了韶關的梅關古道賞花,她的一組照片真是把我驚豔到了。我忙問她這是什麼花啊?她說這叫油桐花。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花呢,真是太漂亮了。在梅關古道這種充滿歷史感的地方,穿上漢服古裝,站在樹下,就是妥妥的藝術大片啊。在這裡分分鐘能拍出刷爆朋友圈的照片呢!
  • 它是嶺南第一關,大庚嶺之咽喉,地勢險要!
    梅嶺為五嶺(大庚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之一大庚嶺東段,大庚嶺橫亙廣東、江西兩省之間,全長200多公裡。梅嶺海撥只有400多米,但它處於大庚嶺之咽喉,地勢險要。在秦朝以前,五嶺之南屬南蠻之地,被古王朝列為疆域之外,那時的嶺南車馬不通,人煙稀少。梅嶺在嶺南經濟文化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 南雄:「喚醒」一條 古驛道富鄉村
    近年來,南雄市加大對古驛道的保護和修復力度,與沿線的城鎮、村落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旅遊發展有機結合,通過「古驛道+文化」「古驛道+特色產業」「古驛道+旅遊」等創新方式,打造梅關古驛道文旅品牌。  據介紹,梅關古驛道廣東段沿線主要文物遺存包括南粵雄關樓、古道、「梅嶺」碑刻、古樹及其他古遺址、革命遺址等。2013年,梅關古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爬梅關古道,泡野溫泉,看銀杏黃
    坪田鎮境內有一大片叢生千年銀杏林,2000多株銀杏樹中,樹齡最長的有168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有二三百年。成了南雄獨特一景:古銀杏群落。第1,從大餘方向爬到梅關古道 2,晚上住在有野溫泉的村子農家樂泡免費溫泉,3,到南雄去看銀杏黃,這就是我們的掃黃計劃。非常完美。 四臺車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其中還有個漂亮美女開的白色現代車,我開始懷疑她的技術能否在大山的彎道上來去自由?我們如期到達大餘梅關古道下面。
  • 爬梅關古道,泡野溫泉,看銀杏黃!
    坪田鎮境內有一大片叢生千年銀杏林,2000多株銀杏樹中,樹齡最長的有168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有二三百年。成了南雄獨特一景:古銀杏群落。最佳賞杏時間10月底——11月初:葉子青轉黃(人少風景好)此時能在不同的觀賞地點看到青黃交替的景色;11月初——11月末:葉子大部分呈現金黃色,大片銀杏數群已成像。
  • 韶關南雄梅關古道有這樣一個歷史?
    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小編—長徵沿線企業聯盟梅關古驛道(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分為兩個景區,南邊的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的梅關古道景區,北邊的是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的梅關古道景區。梅關古道設關始於秦朝,後來關樓為戰爭所毀,所以從漢至唐,梅嶺只有嶺之稱,而無關之名,宋嘉佑年間建關樓後,才有梅關古道之稱。梅關是橫跨贛粵兩省天然屏障,這裡山勢險峻,峰巒對峙,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陳元帥曾在這裡打過三年的遊擊戰,並留下《梅關三章》的著名詩篇。梅關又是古代贛粵二地商賈交通的必經之路,被稱為「嶺南第一關」。
  •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有「嶺南第一關」,寒冬時最為壯美!
    廣東與江西交界有一條古道,1300多年前,唐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奉詔在梅嶺劈山開道,僅不過2個多月時間,就打通了一座約長二十丈,寬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凹,開通了一條寬一丈餘,長三十多華裡的山間大道,成為長江與珠江相連的黃金通道,商旅如梭,物資雲湧,氏族遷徙,成為中國古代經濟往來的水陸
  • 梅關古道、珠璣古巷——七百年前桑梓鄉 處處滄桑皆風景
    文:黃琦瑋、卜瑜「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初秋的黃昏,走在通貫南北的南雄梅關古道上,芳草萋萋,梅樹青青,讓人不由自主地輕聲哼起了這首曲子。黃昏遊人漸少的古道,碧綠苔痕中總有一塊塊灰白的石塊頑強地探出頭來,映射出金黃的光,似乎正努力不讓歲月的滄桑,淹沒繁華的「大道通衢」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