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藹北作品——老南安梅關

2021-01-10 騰訊網

老南安梅關

梅關,站立在大庾嶺橫浦關,已然站立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了。西漢的風雲,目睹了庾勝將軍在橫浦關的頑強戍守,橫浦關寒冬凌風不凋的梅花,將梅鋗大將的形象給鐫刻在巍峨的關樓上。

城樓前的關卡,宛似那低垂的羅幕一簾簾,遮掩住了翠碧色的夏意,掩映來了荒漠的寒林一重重。冷酷凌冽的寒稜,將薄紗般的煙靄給隱隱約約地映照在素娟那樣的蜿蜒石徑上。梅花,綻放在淺顯的冬日裡,香氣蕩漾著。

梅樹的影枝橫斜著,將古道上踽踽獨行的身影存放在關樓青牆中,兩漢隋唐的歲月風雲就把張九齡開鑿嶺北通衢的艱辛給琢磨得條分縷析,給雕塑得明暗清楚。寒冬的山風吹拂著,淺淺的梅香將大庾嶺裝束出了濺濺隱匿的馨香。

大庾嶺,橫浦關,梅嶺,那三個名字幾乎是等同的。嶺上梅花燦爛,陡坡山勢古老,驛道逶迤山澗,梅隨關興,關逐梅生。梅關關樓扼贛粵,贛粵相連因梅關。似玉紅梅,芬芳四溢,濃雲滿襟,細雨紛飛,梅嶺橫斜山青翠。

南宋儒家巨纛朱熹曾在《登梅嶺》詩中言:「曉磴初移屐,密雲欲滿襟。玉梅疏半落,猶足慰幽尋。」就把嶺北梅花和大庾嶺的巍峨給融匯在一起,將梅關寒冬和主人公寬廣胸襟給聯繫在一起。

是的,濃雲滿胸襟,玉梅疏半落。寒冬的梅關城樓,雨絲像銀針,一刺刺地從空中落下,融化在煙雲裡,流淌在枯樹間,將古道給披上了一段段疏落的幽幽小路。早起的主人公踏上古道,在山澗艱難地跋涉著。

他行走著,攀爬著,跋涉著,路邊的深淵折射出樹的光禿禿,折射出草的枯萎萎和寒水的凜冽。古驛道邊的小亭子,翹著首,把朱熹禹禹而行的身影給晾在寒潭邊緣。

循著山勢盤旋而上,梅花生長在遒勁婀娜的梅枝間。枝枝交錯,株株相連,嶺北山坡上,白色的、紫色的、褐色的、藍色的、粉色的、黃色的梅花,像一條條長長的羅帶,綰結在大庾嶺的關樓前後,縈繞在古驛道的每一縷罅縫裡。

在白色梅花的引領下,眾色梅花疏疏亂亂地開放著,像晨霜,像碎雪,像朝嵐,像晚霞,把橫浦關的古意給裝點出,將大庾嶺的舊道給影射出。梅關的城樓上,拉開了一幀幀古南安人的曲意帷幕。

嶺南鮮有梅,梅在梅關的古道上橫斜著。張九齡開拓的古驛道,梅花豐腴,雜花寒瘦。一瓣瓣梅花細細碎碎地撒在鵝卵石鋪就的路面上,古道也就充滿著陣陣幽香。

從古南安府延伸而出,經梅關,到珠璣巷,梅關古道綿延一百裡,自從秦王朝以來一直就是中原進入南粵、南粵入進中原的唯一通道。這一座古老的驛道,也是我們國家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

行至接嶺橋,寒雨初歇;履涉梅關隘,朔風凜冽。梅關古驛道的北坡萬分陡峻,南坡較為平緩。梅開時節,嶺南梅花全落,嶺北梅花才姍姍始開。設若你寒冬來賞梅,錯過了南梅,不要緊,北梅才剛剛盛開。天下奇觀,梅關才有。

梅關千古秀,關樓古驛道。庾勝將軍開闢大庾嶺,梅鋗大將遍植關樓梅,百裡梅嶺芬芳瀰漫,溪澗水在古驛道邊潺潺流淌。水聲在雲煙中跌宕轟鳴,聲響劇烈,流水影無。花香鳥語,流雲激蕩。

自從庾勝戍守而誕大庾嶺,自從梅鋗駐紮而衍生梅嶺,梅關、大庾嶺也就隨那張九齡的盛唐開鑿而名滿天下。廣州、韶關、贛州、南昌,而後中原,或者反之的而後南海洪波。梅關,行滿天下;梅關,譽滿天下。

屹立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的梅關,樓關巍峨,雄關傲岸。繁華盛開,青梅正靚。王勃、宋之問、張九齡、周敦頤、蘇軾、張九成、文天祥、辛棄疾、湯顯祖、石達開、曾國藩、孫中山、毛澤東、陳毅,風流人物一路走來,千年梅關昂然屹立。

滄桑歲月與匆匆時光倏忽而至,飄然而逝,只有那梅關古驛道在雲煙間穿行著,在古老與嶄新裡穿行了兩千多年。梅關前的鮮花,盛開了數千年,凋零了數千年。

風雲歲月,歲月滄桑。梅關,古驛道,大庾嶺,橫浦關,注滿了千古往事。梅關,那橫貫中原和嶺南的關樓,把眾多的慨嘆和追尋,都展現在人世間的明媚處。

作者:黃藹北

工作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增城中學高中部

相關焦點

  • 【散文】鳳凰鳥/黃藹北
    文/黃藹北(廣州) 我姐夫廖永文、姐姐黃冬秀飼養過一對朱雀,時隔現在三十六年了。當時他們的兒子廖肇明才三歲多些,不到四歲,女兒廖輝蘭可能還不到六歲。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對應著飛龍、鳳凰、神龜、麒麟。我外甥廖肇明抓回來的是朱雀、火鳳凰、鳳凰鳥。鳳凰鳥雄的是凰,雌的是鳳。它們長著雞首一般的頭,春燕一樣的美頷,靈蛇那般的脖頸,又有著神龜一樣的脊背和武昌魚那樣的尾巴。渾身的羽毛以通紅色為主,恰到好處地點綴著藍、白、綠、黃、青、紫色,七彩紛呈的,煞是好看。兩隻鳥都未完全長大,稚嫩稚嫩的,在地上和草坪上跑來跑去的,招人喜歡。
  • 黃藹北作品——蘭溪舊村落
    記憶中的那一方圓月清凌凌地伴著點點星光,把村落邊側的那些古楓老杉都給輕揚得發出陣陣「沙沙」聲。 楓葉杉枝探頭伸進窗屋簷窗欞,秋風中樹影婆娑的,分明把月色撥撒得隱隱約約,窸窣作響。遠處的貫下村、元龍墟閃爍著星點的燈光,那燈光將更遠處更遠處的西華山和大龍山都給裝扮得閃閃爍爍的。幾處雞鳴,幾縷狗犬,傳揚過來。
  • 爬梅關古道,泡野溫泉,看銀杏黃
    第1,從大餘方向爬到梅關古道 2,晚上住在有野溫泉的村子農家樂泡免費溫泉,3,到南雄去看銀杏黃,這就是我們的掃黃計劃。非常完美。 四臺車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其中還有個漂亮美女開的白色現代車,我開始懷疑她的技術能否在大山的彎道上來去自由?我們如期到達大餘梅關古道下面。
  • 廣府人祖居地上演《牡丹亭》 尋夢古梅關
    廣府人祖居地上演《牡丹亭》 尋夢古梅關 2020-11-06 16:32:18 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塑造了柳夢梅和杜麗娘這一對流傳古今的經典形象。雖然這個故事家喻戶曉,但「故事現場在何處」這一問題卻鮮少人關注。  「《牡丹亭》與湯顯祖的嶺南之行密切相關,而韶關、南雄及梅嶺是《牡丹亭》創作的重要觸發點。」中山大學古文獻所、非遺中心兼職研究員周松芳稱。
  • 黃藹北作品——柿子紅遍山野
    作者:黃藹北 工作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增城中學高中部
  • 爬梅關古道,泡野溫泉,看銀杏黃!
    南雄的銀杏黃了南雄銀杏位於廣東省南雄市東南(坪田鎮),西北(帽子峰鎮)距南雄市區58公裡的坪田鎮。第1,從大餘方向爬到梅關古道 2,晚上住在有野溫泉的村子農家樂泡免費溫泉,3,到南雄去看銀杏黃,這就是我們的掃黃計劃。非常完美。四臺車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其中還有個漂亮美女開的白色現代車,我開始懷疑她的技術能否在大山的彎道上來去自由?我們如期到達大餘梅關古道下面。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20公裡。
  • 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 重回南雄故事現場《牡丹亭》尋夢古梅關
    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塑造了柳夢梅和杜麗娘這一對膾炙人口、流傳古今的經典形象。根據相關學者近年來的考證,湯顯祖的一次嶺南之行直接影響了《牡丹亭》這部名作的創作過程,而柳夢梅、杜麗娘的人物形象與韶關、南雄梅關有著深厚的淵源,南雄甚至可能是這部名著的「故事現場」之一。
  • 廣東省古驛道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簡介Ⅱ:南雄梅關古道
    調查區發育有2條北西向斷裂構造。 圖為梅關古驛道南雄紅嶺        三、南雄梅關古道旅遊資源  梅關古驛道位於南雄市,自南雄州門鋪北行,途經長寧鋪、長逕鋪、沙水鋪、石塘鋪、裡東鋪、火逕鋪、小嶺鋪至紅梅鋪,越過梅關,進入江西南安(今大餘)境內,全程長45公裡。
  • 江西一個和廣東接壤的縣,曾因名字生僻而改名,特產南安板鴨
    自秦朝開通梅關驛道以來,這兒成了中原通往廣東、東南亞的主要陸路通道。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讚譽大餘「大江東去幾千裡,庾嶺南來第一州」。著名的劇作《牡丹亭》的故事也發源於此。大餘古稱南安,後又叫大庾縣,因「庾」字比較生僻,所以改名如今的大餘縣,隸屬於贛州市,全縣總人口約31萬。大餘縣山水風光秀麗,是生態養生的福地,境內旅遊資源豐富。
  • 大餘梅關古道,中國南方現存最長最完好的古驛道
    景區內有梅關古道、梅關關樓兩處國家級文物。穿關而過的梅關古驛道,即大庾嶺驛道,又名梅嶺驛道。唐開元四年(716年)內供奉張九齡奉詔鑿闢梅嶺驛道,並在驛道沿途興建驛站、茶亭、客店、貨棧等。至此,南來北往的官軺、商賈的貨物,及海外諸國的貢使都經此道,故有「陸上絲綢之路」的美稱。這條橫貫古驛道成為古之京廣線,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要道就有「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的盛況。
  • 《牡丹亭》尋夢古梅關
    在《驚夢》一曲,杜麗娘上場即說:「曉來望斷梅關, 宿妝殘。」她跟柳夢梅的故事還沒有發生,就深念南安府邸南面的古梅關。湯顯祖一生好梅花,大部分詠梅詩都寫於嶺南。韶關就在梅嶺山麓,而古梅關就在韶關南雄。
  • 韶關---梅關
    梅關古道位於廣東省南雄市與江西省大餘縣交界處,全長200多公裡。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鋪著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關樓所處的位置正是江西與廣東的交會點,一側是嶺北,另一側就是嶺南。
  • 梅關古道,一關分南北,一腳跨兩省
    梅關古道一關分南北,一腳跨兩省。一直都想著用腳去丈量下這條千古的驛道,這條古時的海上絲綢之路。從秦時開鑿羊腸山道,到唐天寶年間張九齡奉旨擴寬至今日的模樣。千百年來,這裡留下了張九齡,湯顯祖,王陽明,蘇東坡,陳毅元帥等風雲人物的故事。
  • 韶關南雄梅關古道有這樣一個歷史?
    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小編—長徵沿線企業聯盟梅關古驛道(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分為兩個景區,南邊的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的梅關古道景區,北邊的是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的梅關古道景區。梅關古道設關始於秦朝,後來關樓為戰爭所毀,所以從漢至唐,梅嶺只有嶺之稱,而無關之名,宋嘉佑年間建關樓後,才有梅關古道之稱。梅關是橫跨贛粵兩省天然屏障,這裡山勢險峻,峰巒對峙,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陳元帥曾在這裡打過三年的遊擊戰,並留下《梅關三章》的著名詩篇。梅關又是古代贛粵二地商賈交通的必經之路,被稱為「嶺南第一關」。
  • 梅關古道、珠璣古巷——七百年前桑梓鄉 處處滄桑皆風景
    古道從梅關向南北兩側伸延,北連江西大餘,南達廣東南雄,全長40公裡,道寬二至四米,以青石及鵝卵石鋪砌而成。自唐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修補,並在路旁增植松、梅等樹。著名中西交通史專家張星烺說:「廣州者,海舶登岸處也。唐時廣州之波斯、阿拉伯商人,北上揚州者,必取道大庾嶺,再沿贛江而下,順長江而揚州也。」取道大庾嶺,梅關就是必經之路。古時從廣州至北京,只有梅關兩側40公裡的山路,其餘皆是水路。
  • 梅關古道一個太值得去的地方!讓你熱血沸騰!
    對,是梅關古道的最高點,隨便你往哪下都是省與省的交界點了。我們這十多戶外隊友此行目的三個,一是參觀梅關古道,二是爬山累了晚上泡鄉村免費野溫泉、三是去南雄看銀杏。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20公裡。梅嶺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
  • 泉州南安人黃如當選中科院院士 現為北大教授
    南安豐州人黃如當選中科院院士祖籍南安豐州的黃如近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她今年46歲。近日,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2015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2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南安版「百家姓」排名榜你的姓排第幾?「黃」為第一大姓
    但在南安,卻並非如此。­  昨日,記者從南安市衛計局獲悉,2017年南安市人口主要姓氏排名出爐:黃姓居首,陳姓屈尊第二,洪姓排第三,林姓位居第五,蘇吳在十名之內。­  據南安市衛計局基層指導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南安市人口有168萬多人,前十位分別為:黃、陳、洪、王、林、李、吳、蘇、葉、劉。南安黃姓有27萬餘人,佔南安總人口的16.07%,排在首位。
  • 南雄|滿地金黃銀杏的「帽子峰」,還有賞梅好去處的「梅關」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30公裡。門票是40元/人/次。梅關,古稱秦關,自秦漢以來,就是當時溝通中原與嶺南、貫通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的五條最主要通道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公元前214年攻取嶺南,築起梅關這道險要關隘,打開了溝通中原南北的通道,就是起初的梅關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