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這裡最早叫中國,在當今中國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要宣傳一種理念,製造一種氛圍:作為中國人,一生應到運城轉一轉,因為這裡最早叫中國;作為外國人,要了解中國,必須到運城走一走,看看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源頭。 ——董建生
在1998和2005年的全國高考語文題裡有「最早叫中國的地方在哪裡?」正確答案是「山西省運城。」這一關於「古中國」地名的權威性定論,已成為學界的共識。
南宋鄭樵編撰的《通志》上說:「伏羲但稱氏,神農始稱帝,堯舜始稱國。」說明堯舜時期已經有了「國」的概念。而《詩經》、《公羊春秋》、《左氏春秋》、《管子》、《史記》等諸多史料則印證了當時的「中國」,既有地理區域的概念,又有京師、京畿之地的意思。東漢經學家、訓詁學家劉熙在《釋名》中則直接明了地講道:「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國。」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在《華人》一書中曾有精闢的論述。大意是說說:「史書記載,夏代以前有堯舜禹,他們的活動中心在晉南一帶。『中國』一詞的出現也是在此時,所以史稱舜繼位要『之(到)中國』。後人解釋說:『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由此可見,『中國』一詞最初指的是今晉南一塊地方,即『帝王所都』」。
劉起釪先生在《由夏族原居地縱論夏文華始於晉南》一文中,也提出了「冀州的原始地境在晉南」的觀點。指出:在古代,夏是「中國」之人,而「中國」就是冀州。
王雪樵先生曾以《運城,當之無愧的古中國》一文引起共鳴。文中講道:運城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區域,是擁有「帝王之都」的「古『中國』」;運城是華夏文明發祥的核心地區,是號曰「華夏之根」的「古中國」;運城為「冀州」之源、居「天下之中」,是位居「天下之中」的「古『中』國」。王雪樵先生從政治、文化和歷史地理的角度對運城何以稱為古中國做了詳細的闡述。
在這裡還要補充一點,就是從經濟層面來講,運城作為「鹽運之城」,是處於堯舜禹時期「經濟中心」的「古中國」,不可否認,與運城相鄰的河南固然也有許多地方較長時間亦稱「中國」,但是皆在堯舜禹之後,不能稱為「最早」,而最早稱「中國」的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河東。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所以,我們說山西省運城是華夏之根,是中華的搖籃,是最早的中國,都是有諸多根據的。不知道各位網友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