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國家財富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而衡量其是否真正富有則可以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也很容易地顯示出普通民眾的富裕程度。
運城亦稱「最早中國」
從歷史與地理的角度看,運城在上古時期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區域,文獻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有「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之說 。從堯舜禹開始,運城便是帝王的建都之地,是當時的「萬國之中」,即「中國」 。從「帝王所都為之中」、京師為「萬國之中」的角度看,運城是古代最早被稱作「中國」的地方 。
運城亦稱「鹽運之城」
運城在春秋時稱「鹽邑」;戰國時叫「鹽氏」;漢代改稱「司鹽城」、「鹽監城」;宋元時被名為「鳳凰城」、「運司城」、「運城」,世人稱為「鹽務專城」——因鹽運而設城,中國僅此一處。運城因「鹽運之城」得名。
運城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
運城歷史悠久,是人類第一次用火的地方,是人類最早食用鹽、開始冶煉和農耕文明的地方,是華人祖先最早聚集生活的地方,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徵的曙猿化石——世紀曙猿的發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1000萬年,證明了運城是人類的遠祖起源地。「嫘祖養蠶」、「后稷稼穡」、「舜耕歷山」等與農業有關的傳說均發生在運城。形成了關公文化、根祖文化、鹽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運城擁有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
運城市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旅遊線路以尋根祭祖遊、黃河風情遊、德孝文化和善文化為主。馳名中外的景點有: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中華祭祀聖地后土祠,以及西灘、李家大院、五老峰、歷山、司馬光墓等。
運城2019年GDP
根據山西省地方各統計部門發布的2019年GDP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9年山西全省國民生產總值(GDP)17026.68 億元,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0.67萬美元(參見下圖),低於全國人均生產總值(10276美元)水平。
從上表中的數據顯示,運城市2019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GDP)為1562.90億元,截止到2018年末運城市總人口數量為527.53萬人,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0.43萬美元,排在山西省內倒數第一名,成為省內最窮的一個地區;山西省會城市太原排名第一,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1.36萬美元,也是該省唯一一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地區。
運城在古代歷史上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也創造除了繁華的商業經濟,如今淪為山西省內最貧窮的地區,年人均GDP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一半,這種境況讓人唏噓不已。期待運城能再次騰飛,共同為實現中國小康夢而努力奮鬥!
【本文由關注點滴顯示生活整理,文章僅供參看,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如有侵權,請來信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