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因「鹽運之城」得名!

2020-12-12 情懷之波瀾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運城市來說,人口超500萬,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歷史上,運城市誕生了春秋商人猗頓、三國名將關羽、初唐詩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學大家司馬光、戲曲名家關漢卿等文武俊秀,聞喜裴氏家族曾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形成了關公文化、根祖文化、鹽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首先,運城市為山西省地級市。在地理位置上,運城市位於山西省南端,與陝西、河南兩省隔黃河而相望,北與臨汾市毗連,東與晉城接壤。介於東經110°15'—112°04',北緯34°35'—35°49'之間,東西長201.87千米,南北寬127.47千米,總面積13968平方千米,佔山西省總面積的9%,其中平原面積813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58.2%。就運城市的歷史來說,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運城。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晉獻公八年(前669年),晉國定都於絳(今絳縣)。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後,今山西省運城市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在安邑,也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一帶。到了戰國後期,秦國佔據安邑,該地區成為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據《後漢書·郡國志第十九·郡國一》記載,河東郡領20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坂、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獲澤、東垣、解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運城市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其中,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對於關羽這位名將,和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並稱為蜀漢五虎上將,也即為蜀漢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北魏時期,在該地區設立唐州,治所白馬城(今臨汾堯都區)。南北朝時期,今運城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朝建立後,該地區屬河東道,河東道轄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區,治所河中府(今永濟)。北宋時期,今運城市一帶屬河東路,河東路轄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區,至金朝未變。由此,正是因為長期隸屬於河東郡、河東道、河東路等建制,所以今運城市一帶古稱「河東」。至於運城這一地名,則因為「鹽運之城」而得名。元朝時期,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運城市一帶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屬山西省平陽府。明清時期,平陽府治所平陽(今臨汾堯都區)。

最後,到了1914年,運城縣、臨汾縣、石樓縣、靈石縣、交口縣同屬河東道。1939年4月,設立運城,轄安邑、襄陵、汾城、萬泉、榮河、臨晉、猗氏、曲沃、翼城、解縣、虞鄉等20縣。1970年,晉南地區撤銷,原先的地區分為運城、臨汾兩個地區。2000年6月,撤銷運城地區,設立地級運城市,隸屬於山西省。截至2018年底,運城市總面積14106平方千米,轄1區10縣2市: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稷山縣、新絳縣、絳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永濟市、河津市。該地級市的人口約為537萬人。對於運城市,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山西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不是省會太原,是關羽的故鄉運城
    今天介紹的是山西省的地級市,人口超過省會省市太原,被稱為「華夏文明搖籃」,被稱為「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享有很多名譽的這座城市,現在經濟發展非常快,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運城, 國土總面積1423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27.53萬,是山西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運城是古代最早被稱為「
  • 中國唯一的鹽運之城,因鹽運而建城建廟,在全國僅此一處
    池神廟是一座以崇拜天然神為主的神殿,舜帝曾在這兒撫五弦琴吟唱《南風歌》「南風之薰兮,能夠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能夠阜吾民之財兮」。供奉鹽池神的鹽池神廟位於在運城市南2公裡的土垣上。坐北向南,是我國僅有的一座池神廟。
  • 山西這座城市由鹽而得名,這項記錄雄踞全國地級市第一
    山西省是全國著名的旅遊省份,山西省內素有「表裡山河」之稱,而由於地上文物建築保存極為完好,向來有「地上五千年看山西」之美譽。然而,就在山西省西南部的這座城市,卻因鹽而得名,而且該市的一項紀錄雄踞全國地級市第一。
  • 山西省運城市——「鹽運之城」,武聖的故鄉,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戰國時稱安邑,為魏國國都,秦代設安邑縣,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置陝西都轉鹽運使,建城設府,故得名運城。這裡自古為晉、陝、豫交通要道,素有「三藩都會」之稱。唐代大曆十二年(777年),雨澇成災,鹽田被淹,出現了「紅鹽」現象,被當地百姓認為是「祥瑞之兆」,唐代宗李豫聞訊大悅,賜運城鹽湖為「寶應靈慶」池,遂建池神廟。
  • 運城號稱「最早中國」、「鹽運之城」,今淪為山西最窮地區!
    運城亦稱「最早中國」從歷史與地理的角度看,運城在上古時期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區域,文獻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有「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之說 。從堯舜禹開始,運城便是帝王的建都之地,是當時的「萬國之中」,即「中國」 。
  • 山西省人均「最窮」的三個城市!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古稱河東,省會太原市,下轄11個地級市。今天就隨蝸牛去看看山西省人均「最窮」的三個城市,不知道你去過幾個?1、呂梁市呂梁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於2003年撤地設市,是山西省最年輕的地級市。
  • 山西省11市各市燈具建材市場匯總(下)
    華鉅粵港燈飾城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匯通路108號華璽家居廣場附近怡美佳裝飾城鑫盛建材市場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水溝巷巨龍裝飾新城東北150米居然之家(晉中田森店)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迎賓西街政府西側恆昌泰世紀家居廣場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順城街138號臨汾市
  • 關公故裡,鹽運之城—運城!
    關公故裡,鹽運之城五千年華夏文明從這裡開始運城市,隸屬於山西省,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古稱河東,是一個具有「上百萬年文明起源,五千年文明歷史,兩千年大一統」文化標識的地方,亦是被先秦史學家確認的最早稱為「中國」的地方。
  • 山西省資訊|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和鹽運古城,山西運城有什麼食物?
    山西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和鹽運古城,山西運城有什麼食物?運城,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在古代有另一個名字叫「河東」,河東的地理位置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非常重要。另外,運城因古稱運鹽城而得名運城。那麼,在這麼重要的古代城市中,有什麼好吃的美味美味呢?大盤雞是中國的著名美食,但很多人認為他來自新疆。的確,運城的大板雞確實來自新疆,但運城大板雞與新疆的比較還是有區別。
  • 運城13區縣人口一覽:鹽湖區72萬,稷山縣36萬
    運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晉陝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座因鹽而建立起來的城市,是華北、西北、中原地區的結合部;生態環境優美,物產豐饒富足,旅遊資源豐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地級市。
  • 山東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省是一個名人輩出的省份。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截至2019年2月,山東省有16個地級市,包括56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其中,就臨朐縣來說,人口超90萬,隸屬於濰坊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臨朐縣這一建制始於西漢時期,因為一座山而得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一首先,臨朐縣,山東省濰坊市轄縣。
  • 四川省一個市,人口超35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其中,就樂山市來說,人口超350萬,為四川省轄地級市,古稱嘉州,有「海棠香國」的美譽。位於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中亞熱帶氣候帶。樂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顧名思義,樂山這一地名,自然屬於因為一座山而得名的情況。
  • 山西省沁源縣,因處沁水源頭而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沁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總面積2556平方公裡,總人口17萬。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一、歷史沿革1、西漢置谷遠縣,屬上黨郡。西晉廢。4、1914年屬冀寧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2年以朱鶴嶺為界,南為沁源縣,北建綿上縣。1945年並為沁源縣。1958年沁源縣與沁縣、襄垣縣合併稱沁縣。1960年三縣分治,恢復沁源縣。1985年屬長治市。二、地名來歷《元和郡縣誌》:沁源縣「因沁水為名」。
  • 浙江省一個市,人口超470萬,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截至2018年,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杭州、寧波為副省級市。其中,就嘉興市來說,人口超470萬,別稱禾城,是浙江省地級市,地處華東地區、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處江河湖海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嘉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制始於秦,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自古為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
  •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因為《桃花源記》而得名!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遊,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
  •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因一座山而得名!
    四川省是位於中國大陸西南部的省會,北宋鹹平年間將現在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稱川峽四路或四川路,現轄1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111個縣,其中,三臺縣人口超過150萬,縣的歷史超過2200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臺縣這個地名因三臺山而得名!
  • 山西省各市最新人口出爐排行,來看看你的家鄉排第幾!
    第一名:運城市:535.9萬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部,總面積13968平方千米,佔山西省總面積的9%。運城市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運城市垣曲縣的「中華世紀曙猿」化石把人類起源向前推進了1000多萬年。
  • 山西有一「鹽運之城」,不僅是關公故裡,還曾是魏國都城!
    山西,簡稱「晉」,其中共有是11個地級市,隸屬8026市轄區/11縣級市80個縣,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礦產居多,資源儲量居中國第一,所以提及山西總會有人說起煤老闆,實際上大家對於山西的認知太小,僅僅舉一個例子在證明。
  • 商丘唯一代管縣級市,因城屢遭水擊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
    商丘作為河南省地級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商文明的誕生地,有「華商之源」的美譽。那就是位於華北平原腹地的永城市,屬溼潤的暖溫帶季風氣候,因城屢遭水擊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這裡的地方特產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永城棗幹、皇溝御酒、永城酥梨、李寨苔幹、芒山杏等特產,第二種是薛湖牛肉水煎包
  • 山東省一個區,人口超10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省是一個名人輩出的省份。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截至2019年2月,山東省有16個地級市,包括56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