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在今天召開的第二次全市振興實體經濟大會上作重要講話。 張茵 攝
中新網溫州3月20日電 (記者 張茵)2013年,對於溫州企業來說無疑是在「寒冬」中渡過的。「現在的溫州正處於產業轉型、企業發展時期,政府要悉心服務、正確引導,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環境的不利衝擊」。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在今天召開的第二次振興實體經濟會議上表示,不僅要幫助企業渡難關,使企業在「寒冬」時期生存下來,還要讓更多的企業在「春天」到來之時捷足先登。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之都,改革開放30多年來,溫州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特色的經濟格局,創造了世人矚目的「溫州模式」。但近年來,溫州絕大多數經濟發展指標下滑,處於浙江省倒數位置,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明顯,部分企業熱衷於投資房地產、煤礦等行業,賺快錢,資產金融化和價格泡沫現象嚴重;企業外遷、資金外流、人才外出的趨勢加劇,產業「空心化」現象有所呈現。
2013年是溫州發展極為困難的一年,溫州市政府實施「十大舉措」部署,把實體經濟回歸擺在趕超發展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民營經濟是本,實體經濟是基,中小企業是源」的理念,打出振興實體經濟的「組合拳」。
同時加強了企業金融風險的穩控和化解,堅持「政銀企法」聯動,綜合運用行政、司法、金融、社會等途徑,發揮政府應急轉貸金作用,推進企業破產司法重組深化銀企對接合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化解了一批企業金融風險和銀行不良貸款,控制了企業金融風險的蔓延。
陳一新欣喜地表示,通過全市上下和各方的共同努力,振興實體經濟工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力地促進全市經濟走出低谷、企穩回升。
人本集團是以生產汽車軸承為主打產品的溫州本土企業,在全密封的廠房內,一條條整齊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呈現在記者眼前。「汽車軸承不同於其他普通產品,它對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極高,容不得半點瑕疵」。人本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瞿韶貴告訴記者,如果出問題可能就是人命關天的事情。
2013年人本集團全年的銷售收入達到119.6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了18.6%,而2014年1月份、2月份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銷售收入就已經達到17.6億元,同比增長24%。
據統計,2013年溫州全市GDP突破4000億大關,同比增長7.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跟上了全國發展步伐;規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8%,增幅比主營業務收入高出10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達到112.28,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
而在下半年,溫州市工業經濟反彈比較強勁,工業增加值增長從上半年的5.8%上升到全年的7.6%,全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768億元。
「在去年那樣困難的條件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陳一新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但不能完全袖手旁觀,也要防止行政幹預經濟、市場和企業,要讓企業不需要政府的時候,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企業需要政府的時候,政府隨時就在身邊。
實體經濟是「溫州模式」的基石,當前,溫州實體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困難時期,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多重壓力,政府要把服務企業作為重要職責,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作為考核工作業績、檢驗工作作風、衡量工作水平的重要內容,著力破除企業辦事難、投資難、融資難、用地難、招才難、盈利難和政策落實難等問題。
「2014年,是溫州實現趕超發展的關鍵之年,要繼續擴大有效投資,做強做大電氣、鞋業、服裝、汽摩配和泵閥等五大支柱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網絡經濟、旅遊休閒、現代物流、文化創意、雷射與光電、臨港石化、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十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集群,引導鼓勵全產業鏈式發展」。陳一新說,力爭今年電氣產業產值率先實現超1000億元,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突破500億元。
同時,要深入推進「騰籠換鳥」和「空間換地」,通過企業技改、騰退盤活、企業流轉過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高廠房容積率等形式,向空間要土地,提升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增加單位土地產出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