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幾關

2020-12-11 人民網陝西頻道

原標題: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幾關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首次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第一關:山海關

  秦皇島山海關,又稱「榆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明洪武十四年築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此匾額長5.19米,高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

  第二關:黃崖關

  薊縣小雁門關,津門十景之一的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裡處的東山上,又稱「小雁門關」,北齊時建,明代重修。

  第三關:居庸關

  「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居庸關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北京昌平區內,得名始於秦代。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漢代已經頗具規模,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

  第四關:紫荊關

  河北省易縣城紫荊關,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北45公裡的紫荊嶺上,自古便是華北平原的重要門戶之一,漢時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又有蒲陰徑、子莊關之稱。始建於戰國時期,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後,蒙古軍破紫荊關逼近北京。

  第五關:倒馬關

  河北省唐縣倒馬關,倒馬關城東門、西門已在修公路時拆毀,位於中國河北省唐縣西北60公裡的倒馬村,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後通稱倒馬關。現存倒馬關城始建於明景泰年間,與居庸關、紫荊關合成為內三關。

  第六關:平型關

  山西省平型關,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臺鄉,明正德年間修築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關樓。平型關城虎踞於平型嶺南麓,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圍900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

  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千人,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向日軍發動攻擊並取得全勝的戰鬥。

  第七關:偏頭關

  偏關縣偏頭關,位於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其地勢東仰西伏而得名。現存建築為明洪武年間修築,明朝時,偏頭關既是晉北門戶,也是晉北與內蒙古互市的通商口。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

  第八關:雁門關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說到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抗遼英雄楊家將保家衛國前僕後繼的故事。雄關雁門,居「天下九塞」之首,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

  第九關:娘子關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第十關:殺虎口關

  殺虎口位於山西與內蒙古的交界處,是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是晉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的邊緣地區,也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轉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明時稱殺胡口。明朝時蒙古貴族南侵長城,多次以此口為突破點。

  明王朝派兵出長城作戰,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這麼一個殺氣騰騰的名字。清朝統治者對蒙古貴族採取懷柔政策,將「胡」字改為「虎」字。由此殺虎口之名沿用至今。走西口就發生在此地。

  第十一關:嘉峪關

  甘肅省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向西5公裡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裡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裡,接天下第一墩,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1965年以關名建市。

  第十二關:陽關

  甘肅陽關故址,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

  說到陽關馬上會想到唐代詩人王維的千古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可是自唐以後,赫赫陽關竟史書絕記。

  陽關到底在哪裡的問題,亦同玉門關一樣,成了一個千古之謎。陽關為什麼突然失載呢?這一點歷史學家已經找出了答案,是由於自然條件的惡化之故。歷代戰爭和大規模的開荒屯墾,破壞了這裡的植被和水源,從而造成來自西南的風沙逐漸侵向東北。陽關綠州在無情地減小,人們抵擋不住風沙的危害,只好向東遷徙。大約在宋代,當陽關人全部遷出之後,陽關也最後被流沙吞沒了。

  陽關至玉門70餘公裡,其間原有城牆相連接,今個別地方還有長城城牆遺址,長城遺址雖已很低矮,只有十幾至幾十釐米高,但烽燧遺址尚存幾十座。

  第十三關:玉門關

  玉門關遺址,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漢元封年間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隨即設立。

(責編:鄧  楠、任麗虹)

相關焦點

  • 【漲知識】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漲姿勢】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
    ▲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   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幾關?
    長城又稱萬裡長城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
  • 我國萬裡長城十三關,關關有故事,你去過幾個?
    作為中華民族後人,大多數成年人應該聽過「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俗語,長城有稱作是萬裡長城,被譽為世界十大奇蹟之一,向世界展示著我國的造詣和實力,如今的長城防禦功能逐漸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隨之而來的是旅遊的熱門景點,每到節假日,萬裡長城上人滿為患。
  • 【文化】萬裡長城究竟有多長?十三關都是哪幾關?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萬裡長城十三關
    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萬裡長城十三關,每一關的名稱來歷你都知道嗎?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萬裡長城十三關—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你去過嗎?
    眾所周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對我們萬裡長城的最大讚譽,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共有十三關,分別位於北京、河北、山西、甘肅等十五個省、直轄市,十三關各有各的特點與風貌,今天夢夢想向大家介紹的正是萬裡長城十三關之一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 長城十三關有五關在山西,你知道是哪幾關嗎?
    長城十三關 五關在山西 長城 又稱萬裡長城 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它是歷史上修建時間最久
  • 長城十三關,山西就獨佔五關,你知道是哪五關嗎?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首次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萬裡長城共有十三關,其中山西就獨佔五關,你知道是哪五關嗎?接下來就隨小編一看究竟。
  • 險關漫道雄霸天下,最美萬裡長城十三關,關關令人震撼
    險關漫道雄霸天下,最美萬裡長城十三關,關關令人震撼。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你知道它有多少關嗎?它一共有十三關,可到底哪十三關你知道嗎?下面就跟隨小編讓我們來到這十三關看看吧。十一、嘉峪關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向西五公裡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的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經過了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了萬裡長城最為壯觀的一關,1968年以關名建市,可謂是眾關裡的頭一個。
  •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恐怕只知道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快來補全
    第一關:山海關 又叫做「榆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因為它依山傍海,所以又叫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第二關:黃崖關 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裡處的東山上,又稱「小雁門關」第三關:居庸關 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位於北京昌平區內,得名於秦代。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第四關:紫荊關 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北45公裡的紫荊嶺上,華北平原的重要門戶之一,漢朝時又稱上谷關,建於戰國時期,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
  •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恐怕只知道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快來補全
    第一關:山海關 又叫做「榆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因為它依山傍海,所以又叫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第二關:黃崖關 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裡處的東山上,又稱「小雁門關」第三關:居庸關 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位於北京昌平區內,得名於秦代。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第四關:紫荊關 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北45公裡的紫荊嶺上,華北平原的重要門戶之一,漢朝時又稱上谷關,建於戰國時期,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
  •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在崇山峻岭中,它如同巨龍一樣蜿蜒,橫亙在大地上。夕時,它是保衛人民的巨牆,而今日,它又成了人們緬懷歷史的雄壯景觀。
  •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在崇山峻岭中,它如同巨龍一樣蜿蜒,橫亙在大地上。夕時,它是保衛人民的巨牆,而今日,它又成了人們緬懷歷史的雄壯景觀。
  • 萬裡長城十三關—雄關居庸關,你去過嗎?
    前面了解了萬裡長城十三關的前兩關,山海關和黃崖關,下面就該說一說第三關居庸關了。居庸關名字的由來也有一番緣故,相傳秦代始皇修建萬裡長城的時候,徵調的勞役多為囚犯、士卒或者是強徵而來的民夫徙居於此,故取「徙居庸徒」之意。居庸關有南北兩個關口,南邊的叫「南口」,北邊的叫「居庸關」。南關甕城是馬蹄形的,城臺上設有炮臺,甕城之中還有一座關王廟。北關的甕城呈長方形,也設有炮臺,甕城內有真武廟,廟內供有十二生肖神。這些炮臺是明朝制鑄的。
  • 萬裡長城十三關,關關都有故事!講給孩子聽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萬裡長城十三關之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
    萬裡長城,中華之魂的象徵。「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世界十大奇蹟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裡長城之稱 。昔日虎踞龍盤的長城是我國古代的保境安民的軍事性工程,今日長城首要的軍事防禦功能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成為各地的旅遊景點,供人們攬勝懷古。長城之長,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在中國北方。
  • 萬裡長城十三關,竟是這般震撼!大量圖片首次曝光!
    萬裡長城有多長?明長城總長度為8000多公裡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裡總長超過2.1萬公裡!
  • 中華瑰寶,萬裡長城十三關,都在哪裡?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一說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楊家將為國前僕後繼的故事,雁門關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