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十三關,每一關的名稱來歷你都知道嗎?

2020-12-11 環球讀者

    「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又稱萬裡長城,世界十大奇蹟之一,昔日虎踞龍盤的長城是我國古代的保境安民的軍事性工程,今日長城首要的軍事防禦功能逐漸淡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成為了各地的旅遊景點供人們攬勝懷古。

【萬裡長城究竟有多長?】

長城之長,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在中國北方。在國家文物局在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裡,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關 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築城建關,這裡遂成為了扼東北、華北咽喉要塞的軍事重鎮,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關。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牌匾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

第二關 黃崖關

▲薊縣小雁門關

黃崖關又稱「小雁門關」,為津門十景之一的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裡處的東山上,北齊時建,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黃崖關城東側山崖的巖石多為黃褐色,每當夕陽映照,金碧輝煌,素有「晚照黃崖」之稱,遊覽區包括「黃崖夕照」、「二龍戲珠」和「雲海煙波」三大奇觀,具有雄、險、秀、古四大特色。

▲ 黃崖關蔚為壯觀的夜色

第三關 居庸關

居庸關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北京昌平區內,得名始於秦代。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漢代已經頗具規模,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

▲ 「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

第四關 紫荊關

▲ 河北省易縣城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北45公裡的紫荊嶺上,城東為萬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為拒馬河,城南是黃土嶺,一向被稱為「畿南第一雄關」,它南面以十八盤道為險阻,北面近以浮圖隘口為門戶,一關雄踞中間,群險翼庇於外,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

▲河北省易縣城紫荊關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後,蒙古軍破紫荊關逼近北京。

第五關 倒馬關

▲ 河北省唐縣倒馬關,倒馬關城東門、西門已在修公路時拆毀

位於中國河北省唐縣西北60公裡的倒馬村,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後通稱倒馬關。現存倒馬關城始建於明景泰年間,與居庸關、紫荊關合成為內三關。倒馬關城東門、西門已在修公路時拆毀,北門亦在早年被拆,關城城牆僅西面城牆大體斷續殘存,可辨外側為青磚包砌,內側為卵石砌築,其餘三面均被拆毀,只局部可略辨殘跡。

▲ 河北省唐縣倒馬關

第六關 平型關

▲山西省平型關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臺鄉,明正德年間修築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關樓。平型關城虎踞於平型嶺南麓,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圍900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

▲ 山西省平型關

平型關又因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平型關遭到了林彪元帥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 平型關戰役 老照片

第七關 偏頭關

▲偏關縣偏頭關

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位於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其地勢東仰西伏而得名。現存建築為明洪武年間修築,明朝時,偏頭關既是晉北門戶,也是晉北與內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關 雁門關

▲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一說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楊家將為國前僕後繼的故事。雁門關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

第九關 娘子關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

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有萬裡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

第十關 殺虎口關

▲ 明王朝派兵出長城作戰,也多由殺虎口關出入

位於山西與內蒙的交界處,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是晉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的邊緣地區,也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轉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明時稱「殺胡口」,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殺虎口」關。明朝時蒙古貴族南侵長城,多次以此口為突破點。

第十一關 嘉峪關

▲甘肅省嘉峪關

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向西5公裡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 甘肅省嘉峪關

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裡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裡,接天下第一墩,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

▲ 甘肅省嘉峪關

第十二 陽關

▲甘肅陽關故址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

第十三關 玉門關

▲ 玉門關遺址

說起玉門關 ,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的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

▲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又稱小方盤城,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牆高達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

▲ 夜色中的玉門關遺址

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相關焦點

  •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幾關
    第八關:雁門關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說到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抗遼英雄楊家將保家衛國前僕後繼的故事。雄關雁門,居「天下九塞」之首,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
  • 【漲知識】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漢代已經頗具規模,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
  • 萬裡長城十三關—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你去過嗎?
    眾所周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對我們萬裡長城的最大讚譽,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共有十三關,分別位於北京、河北、山西、甘肅等十五個省、直轄市,十三關各有各的特點與風貌,今天夢夢想向大家介紹的正是萬裡長城十三關之一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 萬裡長城十三關
    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漢代已經頗具規模,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一說雁門關,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楊家將為國前僕後繼的故事,雁門關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第九關:娘子關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
  • 我國萬裡長城十三關,關關有故事,你去過幾個?
    作為中華民族後人,大多數成年人應該聽過「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俗語,長城有稱作是萬裡長城,被譽為世界十大奇蹟之一,向世界展示著我國的造詣和實力,如今的長城防禦功能逐漸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隨之而來的是旅遊的熱門景點,每到節假日,萬裡長城上人滿為患。
  • 險關漫道雄霸天下,最美萬裡長城十三關,關關令人震撼
    險關漫道雄霸天下,最美萬裡長城十三關,關關令人震撼。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你知道它有多少關嗎?它一共有十三關,可到底哪十三關你知道嗎?下面就跟隨小編讓我們來到這十三關看看吧。一、山海關這個可謂是眾人皆知了,屬他最出名了,它又被稱為榆關,屹立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這裡依山傍水,所以故名稱為山海關,它有著天下第一關的美譽,牌匾由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寫,可謂是十分的霸氣了。
  • 【文化】萬裡長城究竟有多長?十三關都是哪幾關?
    長城有多長知道了,可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哪幾關?】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漢代已經頗具規模,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
  • 長城十三關,山西就獨佔五關,你知道是哪五關嗎?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首次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萬裡長城共有十三關,其中山西就獨佔五關,你知道是哪五關嗎?接下來就隨小編一看究竟。
  • 萬裡長城十三關—雄關居庸關,你去過嗎?
    前面了解了萬裡長城十三關的前兩關,山海關和黃崖關,下面就該說一說第三關居庸關了。居庸關位於我國的首都北京城,北京城自古至今都是軍事重地,更是不少朝代的陪都或者是都城,而居庸關就在北京城的北翼,現位於北京昌平區,素來就有北京「北大門」之稱,又稱「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名字的由來也有一番緣故,相傳秦代始皇修建萬裡長城的時候,徵調的勞役多為囚犯、士卒或者是強徵而來的民夫徙居於此,故取「徙居庸徒」之意。
  • 萬裡長城十三關之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
    萬裡長城,中華之魂的象徵。「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世界十大奇蹟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萬裡長城有多少關?資料顯示共識有十三關。今天,重遊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北關城樓建在高大的城臺上,樓上掛有「天下第一雄關」的匾額。
  •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恐怕只知道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快來補全
    第二關:黃崖關 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裡處的東山上,又稱「小雁門關」第三關:居庸關 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位於北京昌平區內,得名於秦代。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第四關:紫荊關 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北45公裡的紫荊嶺上,華北平原的重要門戶之一,漢朝時又稱上谷關,建於戰國時期,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
  • 中華瑰寶,萬裡長城十三關,都在哪裡?
    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漢代頗具規模,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北面近以浮圖隘口為門戶,一關雄踞中間,群險翼庇於外,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
  • 萬裡長城十三關,竟是這般震撼!大量圖片首次曝光!
    萬裡長城有多長?明長城總長度為8000多公裡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裡總長超過2.1萬公裡!
  • 萬裡長城的十三大關口,你知道是哪些嗎?
    萬裡長城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驕傲,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只知道她的名字,更詳細的卻不是很了解了,這絕對是一個打臉的事情。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萬裡長城的13大關:第一關:山海關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是明朝朱元璋所建,歷來都是一處重要的軍事重鎮。
  •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
    氣勢雄偉的萬裡長城,十三關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您去過幾個?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在崇山峻岭中,它如同巨龍一樣蜿蜒,橫亙在大地上。夕時,它是保衛人民的巨牆,而今日,它又成了人們緬懷歷史的雄壯景觀。
  • 北京萬裡長城三關的傳說故事:長城三關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長城有三關,雁門關、山海關和嘉峪關。那麼長城三關的傳說故事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為你揭秘長城三關的由來。一、萬裡長城三關的傳說故事關於長城的傳說和故事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很多,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是人們所熟知的,下面要說的是萬裡長城三關的傳說故事。首先來說說萬裡長城三關是哪三關,分別是雁門關、山海關和嘉峪關。
  • 萬裡長城十三關,終於收集齊了!快看看,長見識了
    「長城十三關」指的是哪十三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漢代頗具規模,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
  • 終於收集齊了,萬裡長城十三關
    第二關 黃崖關 第三關 居庸關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第九關 娘子關
  • 山海關:「萬裡長城第一關」
    它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素有「萬裡長城第一關」之譽。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望長城伸入大海,朦朧可見;北望長城沿燕山山脊蜿蜒而上,遙見角山長城的雄姿;感到這裡真如古人所說的「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 天下第一關: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為萬裡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這裡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關城建於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布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裡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