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爸」很忙!——來看張文宏的「時間表」與「行程單」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一個多小時的視頻我都聽完了,張醫生的話聽了讓人踏實」「黑眼圈也蠻好看的,鎮宅之寶,真想列印出來貼在大門上」「您黑眼圈又重了,要注意休息啊」……

26日晚,在看完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與4位在美留學生代表以及華僑華人連線對話的直播後,一些網友以轉發和評論的方式在微博上表達了對「張爸」的心疼。

隨著全球疫情的不斷發酵,各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不斷升級,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張文宏教授近期參與了多項越洋交流,分享抗擊新冠疫情中的「上海方案」。記者梳理了他近日的部分「時間表」和「行程單」,記錄他積極參與全球攜手抗「疫」的行動。

——3月17日,連線德國,為海外同胞防範新冠病毒支招 17日,受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館的邀請,張文宏教授以視頻連線方式為在德同胞舉辦專題講座。在系統介紹新冠病毒的特點、危害之後,詳細解讀了德國防疫政策,並具體到如何在吃飯、社交等活動中防止密切接觸帶來的風險。會上,也解答了同胞對於「生病後的風險」「能否預判疫情高峰何時到來」等問題。講座受到在德同胞廣泛、熱烈的歡迎,給漂洋在外的華人傳遞了溫暖。

——3月25日上午,與美國同行在線分享抗疫臨床經驗 25日上午,張文宏教授參加了由北美華人醫藥協會及復旦校友生物健康科技產業聯盟聯合籌辦的中國抗疫經驗分享會。這次參加線上會議的人數超過一萬,聽眾主要是在美醫護人員以及研發人員。張文宏教授向美國和全球介紹中國抗疫的上海經驗,並與助手艾靜文醫生一起,回答了同行們提出的關於新冠肺炎近20個問題。會上,張文宏教授還充滿信心地表達了自己對美國和全球抗疫前景的肯定,同時也提出自己的建議。此次會議收到不少在美醫護人員的正面反饋,會議之後參會人員的英文筆記也被不斷分享。

——3月25日下午,與全球大咖在國際網絡研討會上攜手「科技戰疫」 25日下午,張文宏教授參與了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起,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智庫與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共同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協辦的「科技戰疫」國際網絡研討會,與來自中、美、英、法等國的國際科學家,抗疫院士等16位重量級大咖一起,探討全球「科技戰疫」,在疫情防控、臨床診療、藥物疫苗研發等方面展開交流。本次會議在全球跨地區、跨領域的合作中起重要促進作用,得到了與會中外大家的一致好評。

——3月26日晚,心繫在美華人華僑,解答疑惑,緩解焦慮 26日晚,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在線上與4位在美留學生代表以及華僑華人直接對話,交流抗疫問題。對華人華僑們提出的「如何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為什麼美國年輕人的感染率那麼高」「病毒是否會通過空氣傳播」等問題作了明確的解答。而就「留學生現在要不要回國」的問題,張文宏提出或許這是個「圍城」,其換位思考式的建議給了留學生們很大的幫助。

此次線上對話結束後,張文宏還收到了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專程致信感謝,「非常感謝您接受我使館的邀請,在線同在美留學生、華僑華人就抗疫問題進行長時間對話。您的科學態度、務實精神、基於專業知識又『接地氣』的解說,對於大家全面認識問題、做好有效防範、避免不必要恐慌,都極其有益、十分及時。」

與在美留學生進行連線後,張文宏教授回到上海宿舍時已是半夜12點;27日一大早,他準備了由上海科協組織的研討會的發言內容、28日要進行的12個國家防控經驗交流的課件後,就立刻到病房裡查房;中午,又從離市區數十公裡的上海金山,趕到研討會現場。

——3月29日,即將與國內外頂級學術大咖「面對面」 在27日上海市科協舉行的會議上,張文宏透露,受鍾南山院士邀請,他將參加一場國際會議。「在全球醫療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阻止重症病人向危重症的轉化;這也是我們上海的經驗,我會在會上進行介紹。」

「未來會怎樣,我很難預估,這個病毒非常狡猾,流感暴發很厲害、症狀很輕,SARS症狀很重但傳播力沒那麼強,這個病毒正好介於其中,傳播力很強,又有大量的無症狀攜帶者,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難對付的病毒之一。」張文宏說。

29日,張文宏教授將與國內外頂級學術大咖一起,就歐洲、美國、亞洲新冠疫情進行跨國交流、討論。 張文宏說,下一步他的工作重點,第一還是要抓臨床的救治,現在上海輸入病例還有不少,現在就是要在前期的基礎上,把上海的防控救治做成「銅牆鐵壁」;第二點是把中國前期積累的經驗,向全球做介紹,共同戰「疫」。(記者袁全 仇逸)

相關焦點

  • 張文宏實至名歸!金句王,硬核醫生,張爸……這次獲得的新稱號簡直更...
    12月4日下午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頒發張文宏獲得「科普傑出人物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中國抗擊疫情30餘篇原創科普文章累計閱讀量逾3700萬次↓從《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到《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這些科普讀物以「深入淺出」獲得廣泛好評,並以公益和銷售相結合方式,累計發行逾百萬冊,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助力全球抗疫
  • 在獻血車上被認出,張文宏呼籲:獻血,不要摒牢,不然病人就摒不牢
    昨晚,在醫院忙完工作的「硬核醫生」張文宏悄悄來到了靜安區安義夜巷和我們熟悉的白大褂形象不同這次他鴨舌帽、口罩齊上陣「喬裝」成這樣的張文宏預備幹啥?「張爸」被認出後,引來眾人興奮圍觀,張文宏表現得很放鬆,他一邊獻血一邊與工作人員和參加獻血的市民愉快聊天:「 今天正好在醫院工作,忙完之後想來附近的安義夜巷看看,感受下上海疫情後夜市的煙火氣息,看到流動獻血車,正好我又有點空,就想上車獻個血了。
  • 為張文宏『大言不慚』叫好:歲月靜好,因有我這樣的人在負重前行
    張文宏,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主任,新型冠狀病毒上海醫療救治組組長。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作為主任我不需要查房,但我現在每個星期都要進去查房一到兩次,目的只有一個:消除醫生的恐懼。
  • 民航總局將抽查行程單違規 假行程單或超千萬張
    電子客票行程單造假的業內弊端,將有望從根源上被遏制。記者昨日獲悉,繼節前中國航協對36家機票代理人製售假行程單處罰後,民航局將於10月起在全國範圍展開行程單違規情況的抽查,抽查情況匯總後,將有針對性地採取改進措施規範行程單的使用。
  • 瑞安老鄉張爸說抗疫|口罩手套護目鏡,個人防護三件套可別用錯了!
    張文宏,瑞安人,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為既有醫生的果敢幹練,又有「大家長」的細心周到,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張爸」。
  • 金句製造機張爸喊話:魚渣也別放過!營養營養……一口氣說了六遍
    北半球控制的難度下來了」「大家戴口罩,就給復工提供條件」「一天吃4個雞蛋,充足的牛奶,保證蛋白質」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日前與在歐中資企業、華人華僑留學生進行交流,答疑釋惑是的,張爸又來了又帶著「金句+乾貨」來了!
  • 張文宏微博首度發文,說了啥?
    今天上午8:44分,「硬核專家」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實名認證微博首度發文,一小時就引來1.7萬網友點讚,如今更是超過28萬贊。上周二正值「國際護士節」,張文宏醫生當日開通了微博,微博加V認證就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微博內容尚未更新,粉絲次日已突破五萬。
  • 張文宏和「華山感染」的硬核感染力
    工作不停金句不斷他身影匆匆  1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上海市疾控中心,見到了匆匆而來的張文宏。前一晚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忙了一夜的他,當天早上6點半又去探望了3名病情較重的患者。接受採訪時,他已眼帶「煙燻妝」。
  • 「不為人知」的那些年 張文宏、鄭軍華、陳爾真講述恩師故事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10日報導:「學生叫我張爸,我老師就是翁爺!」「老師學成歸國的經歷讓我堅定報國責任!」「老師教導我,把病治好、把病人服務好是當醫生的根本!」今天是教師節。三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向東方網講述了各自恩師立德樹人的故事。
  • 張文宏回應為何孩子早餐不能喝粥:抗體要靠蛋白質生成
    張文宏回應為何孩子早餐不能喝粥:抗體要靠蛋白質生成  April Ye • 2020-04-22 10:57:43 來源:前瞻網
  • 與其說張文宏是英雄,他更像一個典型的上海人
    作為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一直戰鬥在上海抗擊疫情第一線,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通俗易懂的疫情科普,讓他的影響力溢出專業範疇,成為備受大眾信賴的「張爸」。 為什麼是張文宏?張文宏何以成為張文宏?
  • 上海華山醫院「網紅」醫生張文宏:不要神化我
    他就是張文宏。1月29日晚上,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在疫情新聞發布會現場的一番「硬核」發言而迅速走紅。網友贊他「務實」、「有擔當」、「思路清晰」,甚至有人稱他是「第二個鍾南山」。對於一夜成名這件事,張文宏有些摸不著頭腦,「我自己覺得是非常平常地履行了自己說過的一句話而已,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我覺得非常納悶。」
  • 張文宏摘「十連冠」!全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華山感染又居第一
    11月14日,從上海傳來好消息,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網紅醫生」張文宏擔任主任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在全國專科聲譽排行榜中又一次排名第一,這是「華山感染」連續第十年蟬聯專科冠軍。
  • 穿上白大褂,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張文宏的另一個身份:病人期盼...
    看病、上課、開會、會診、出席學術活動……張文宏的標籤是「紅」「忙」,身為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他,有很多「必須去」「推不掉」,也有這一年來內心生出的責任感、使命感。但每周總有幾個固定時段,他的車就穩穩地停在華山醫院感染樓前。
  • 張文宏被評價「沒有爹味」,那被嫌棄的「爹味」到底是什麼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在這個充滿驚愕、迷茫與希望的冬往春來裡,張文宏,也許是中國人視線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之一。每天關注疫情進展,如果看到一眼「張文宏說……」,人們會感到掌握了權威信息,也獲得了實際操作的方法。
  • 張爸簡單訴說自己的故事
    張爸出生於大山裡的村莊,從小喜歡活潑好動,也喜歡跟別人打架,也因此在村子裡面出了名。因此張爸11歲就加入村裡的學校體操隊,經過幾年的努力學習慢慢的性格也發生了改變。14歲的張爸因潮劇劇團來學校體操隊招收武行的武生,張爸通過考試被錄取,於是14歲的張爸離開家鄉,去到陌生地方開始從事戲劇行業發展。張爸也因為需要發展而不斷輾轉各地,16歲來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輕工業城市,這裡潮劇劇團可以說在這座城市或周邊城市排的上數一數二的潮劇劇團。張爸也因此在這裡與妻子經人介紹而相遇,在這座城市生活半輩子。
  • 張文宏:到這時或許可以
    張文宏:2022年春天或許可以全球旅行11月13日,張文宏在「第11屆財新峰會」上表示:「全球疫情達不到平衡,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另外,根據國內外追蹤數據來看,病毒毒性並沒有隨著傳染範圍擴大而出現毒性下降。「這就意味著新冠肺炎病毒的致死率依然很高,如果沒有疫苗,實現全球範圍內的防控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要指望疫苗今天上市,病毒明天就會消失,這是不可能的。」
  • 張文宏六章:我為什麼這麼受關注
    張文宏說,那是專門留給他的導師翁心華教授的,翁先生80多歲了,疫情前每周會來一兩次,打通兩間辦公室是為了照顧他。「我們樓裡都是公用廁所,我在兩個辦公室中間弄了個洗手池,也是為了方便翁先生。」    這是一個周六,我們約好上午10點半,但被人搶了先。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派人專門來找張文宏,向他徵詢對中超聯賽重啟的意見。
  • 華山醫院感染科又排名第一,張文宏說:已經好多年了,不是今年才出道...
    >持續10年雄霸第一張文宏說,華山醫院感染科在50個人員的情況下,不僅完成數量龐大的門診任務,創下了9個病區,214張床位,年度病人8000人次的業務量,還承擔了一系列科研任務和課題研究。「沒有日常積累,就不會有出色表現沉著應對的底氣」張文宏曾打算辭職恩師要他耐得住寂寞▽張文宏表示:「團隊有一脈相承的文化,從知名感染病領域泰鬥戴自英教授起步,直至翁心華教授帶領下,多年來注重亞學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