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財產保全等司法解釋 規範執行行為

2020-12-23 中國法院網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兩個司法解釋和《關於嚴格規範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規定(試行)》一個規範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副局長趙晉山出席發布會並介紹有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巡視員王玲主持發布會。 

        孟祥介紹說,人民法院在兩到三年期限內要完善執行規範體系,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抓緊進行有關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的調研、起草和論證工作,制定了分期分批出臺計劃。此次一併發布三個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著力解決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把執行權力關進位度之籠。

    一、《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財產保全規定》)的有關情況

    孟祥介紹說,財產保全是指為保障生效裁判的順利執行、避免勝訴債權人權利遭受損失,而對當事人處分相關財產予以限制的一種訴訟保障制度。實踐中,因財產保全設置的要求偏高、執法尺度難以統一、操作不規範等引發的保全難和保全亂問題比較突出,難以保障債權、有效遏制債務人隱匿、轉移財產,難以平衡保護債務人合法權益。為充分發揮保全制度應有的作用,從源頭上緩解執行難,最高人民法院在總結審判執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財產保全規定》這部司法解釋。

    據介紹,《財產保全規定》共29個條文,重點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合理調整申請訴訟財產保全的擔保數額,規定訴訟保全的擔保數額不超過請求保全數額或爭議標的財產價值的百分之三十,大大降低了當事人申請保全的成本,避免因擔保要求過高導致保全適用比例過低。同時,為避免擔保數額不足以賠償損失,規定法院有權責令當事人追加擔保,對擔保數額予以調整。

    《財產保全規定》對近年來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的擔保方式予以吸收明確,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購買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由保險公司為其財產保全提供擔保、並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承擔保全錯誤的賠償責任。

    《財產保全規定》明確了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在保全實施階段的應用,提高查控財產效率,防止債務人在訴訟階段隱匿、轉移財產。

    《財產保全規定》明確了可免於擔保的情形,對於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等涉及弱勢群體以及公益訴訟等案件,規定可以不要求申請保全人提供擔保,減輕當事人負擔。

    此外,《財產保全規定》還在依法保護債務人產權、禁止超標的保全、解決惡意延期解保、保障權利救濟等方面作出了合理安排。

    二、《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變更追加當事人規定》)的有關情況

    孟祥介紹說,變更追加當事人是指在執行程序中,變更或者追加第三人為申請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一項制度。這項制度在反制規避執行、迅速實現債權、減輕當事人訟累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介紹,《變更追加當事人規定》共35個條文,對法院在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明確的規範,填補了法律、司法解釋的空白,便於社會各界和人民法院理解適用。

    《變更追加當事人規定》首先明確了變更追加法定原則,將變更追加事由嚴格限定於法律、司法解釋明確規定的情形。

    《變更追加當事人規定》首次在司法解釋層面,通過8個條文,明確規定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因公民死亡、法人或其他組織合併分立等發生概括繼受,或者因債權轉讓、離婚分割等發生特定繼受時,權利承受人可以申請變更追加自己為申請執行人,以充分保護申請執行人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變更追加當事人規定》明確增加了幾種變更追加被執行人情形,主要包括變更追加瑕疵出資有限合伙人、對瑕疵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公司發起人、出讓瑕疵股權的股東、違規註銷企業的清算責任人、承諾對被執行人債務承擔責任的主體、無償接受行政命令調撥財產主體、財產混同的一人公司股東等,以對逃避、規避行為形成精準打擊。

    此次司法解釋增加規定了審查期間的保全制度,並對複議、訴訟期間的財產執行問題予以明確,以防止被變更追加為被執行人的一方在此期間轉移財產、導致生效裁判無法執行。

    此外,《變更追加當事人規定》堅持繁簡分流,分別規定複議、訴訟兩種救濟途徑,針對基於出資不足、抽逃出資、清算責任等實體責任需要追加第三人為被執行人的複雜情形,明確賦予各方不服裁定可以提起訴訟的權利。

    三、《關於嚴格規範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終本規定》)的有關情況

    據孟祥介紹,終結本次執行程序,主要是指對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法院將暫時終結執行程序並做結案處理,待發現財產後繼續恢復執行的一項制度。實踐中,各地法院存在適用標準過寬、程序過於簡化等不規範問題,一些本不該進入該程序的執行案件被當作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處理,嚴重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司法公信力。《終本規定》的出臺,將有效防止為片面追求結案率而濫用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據介紹,《終本規定》全文共19條。

    為避免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濫用,杜絕個別法院藉此大甩包袱、逃避職責,《終本規定》對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程序性要件和實質性要件做了嚴格要求。程序性要件包括:已經採取了發出執行通知、責令被執行人報告財產等必要的執行措施;已經依法對被執行人採取限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懲戒措施;執行案件立案後已經超過特定期限;對於下落不明的被執行人已經依法予以查找,對妨害執行的相關人員已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已將相關信息告知申請執行人並聽取意見等。實質性要件是指已窮盡財產調查措施,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發現的財產不能處置。《終本規定》還對財產報告事項、窮盡財產調查措施等設置了近乎苛刻的細化標準,包括要對虛假報告、逾期報告予以懲戒,對被執行人的存款、車輛及其他交通運輸工具、不動產、有價證券等財產情況通過網絡和傳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全方位查詢,對申請執行人的財產線索予以核實,必要時採取搜查、審計、懸賞公告措施等。

    《終本規定》明確,案件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一旦發現被執行人具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通過兩種途徑恢復執行。一是申請執行人可以提供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向人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人民法院經核查屬實的,應當恢復執行。二是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的五年內,人民法院應當每六個月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查詢一次被執行人的財產,發現財產符合恢復執行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職權恢復執行。通過暢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案件的恢復渠道,切實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人民法院還要進一步完善對此類案件的救濟管理。當事人、利害關係人認為終結本次執行程序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提出執行異議,人民法院將依法予以審查;對於已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案件,應當建立單獨管理制度,通過專門資料庫予以集中管理,定期查詢財產,及時恢復執行,避免一終了事,推卸責任;最高人民法院將建立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案件信息庫,並通過該信息庫統一向社會公布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案件的相關信息,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強化執行聯動,最高人民法院要將相關案件信息通過網絡推送給相關聯動單位,限制被執行人的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防止惡意逃債行為,促使被執行人主動履行;暢通執行轉破產渠道,對於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執行不能案件如果符合移送破產審查相關規定的,要在製作裁定的同時,將執行案件相關材料移送被執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進行破產審查,促進大量「殭屍企業」的徹底退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據悉,今天發布的兩個司法解釋和一個規範性文件將於2016年12月1日開始施行。

相關連結:

    新聞發布會直播回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規範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規定(試行)》

    

相關焦點

  • 訴訟中財產保全的規範
    但是,《民訴法》對「財產保全」只規定了6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訴訟〉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只有11條,其他司法解釋也較少;由於目前我國司法體制存在弊端,地方保護主義在財產保全這一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法院審判人員對財產保全措施的理解和認識也存在誤區,操作程序不規範。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理解...
    寫在前面   財產保全是訴訟、仲裁的當事人為保障其尋求裁判保護的財產權利能夠得到執行而申請法院限制債務人相關財產處分的強制性司法措施。財產保全制度對保護當事人、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裁判秩序、執行秩序和財產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最高法:擬出臺規定明確智慧財產權訴前行為保全效力期限
    原標題:最高法:擬出臺規定明確智慧財產權訴前行為保全效力期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 李萬祥)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召開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查智慧財產權與競爭糾紛行為保全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 成都中院最新舉措規範財產保全工作
    原創 成小法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收錄於話題#成都中院7#權威發布1為進一步規範和提高財產保全工作辦理質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結合全市法院工作實際
  • 圖解訴訟保全操作流程指引 (附:最新最高院司法解釋)
    2網上申請財產保全基本流程(福州市鼓樓區法院「智慧司法雲」平臺)1、登錄「智慧司法雲」平臺:·從福州鼓樓區法院官方網站(http://fzglfy.chinacourt.org,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 從執行與保全標的競合實案談財產保全制度的缺陷
    但在司法實踐中,眾多財產保全案件的案情開始複雜化,不斷出現強制執行的標的物與他案財產保全的標的物競合的實際案例,保全案件當事人與執行案件當事人利益產生衝突,平級司法部門工作產生矛盾,使得原來保障執行的財產保全制度卻成了執行難以繼續進行的重大阻礙,暴露出當前財產保全制度的缺陷。
  • 成都中院發布規範財產保全細則:預售備案房屋不得保全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為進一步規範和提高財產保全工作辦理質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12月7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制定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財產保全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在這一《實施細則》中,法院旨在通過規範各環節程序極引導財產保全工作合法有序開展,保護各方當事人在財產保全中的合法權益,細則共7章27條,重點規範了財產保全的審查要求,保全實施的具體要求,保全財產的價值確定,保全變更、解除及移送處置等問題。有哪些亮點?
  • 最高院:關於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
    關於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建議的回覆建議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款下面增加一個條款,即:申請保全人在本案中對被保全人提供的房產
  • 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釋:算法屬商業秘密 受侵害可申請緊急保全
    南都訊 記者李玲 去年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商業秘密保護條款作了大幅度的調整,後續的配套措施和司法解釋近期也有了更新。9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就新修訂的《商業秘密保護規定》公開徵求意見。一周後,最高法公布《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並於9月12日起施行。近年來,隨著新業態、新技術快速發展,商業秘密在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在許多行業尤其是高科技領域,更是成為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安身立命之本」。
  • 最高法與香港特區政府發布《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
    《補充安排》在內地的生效實施需要轉化為司法解釋,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第1815次會議已審議通過《補充安排》,並同意將其轉化為司法解釋(附後)。為了使《補充安排》第一條、第四條儘快施行並發揮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布司法解釋並規定第一條、第四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同時,為充分體現對香港特區有關程序的尊重,該司法解釋規定第二條、第三條需在香港特區完成有關程序後,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生效日期。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11月7日  為依法保護當事人、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規範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執行實踐,制定本規定。  人民法院準許被保全人自行處分被保全財產的,應當通知申請保全人;申請保全人不同意的,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提出異議。  第二十一條保全法院在首先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後超過一年未對被保全財產進行處分的,除被保全財產系爭議標的外,在先輪候查封、扣押、凍結的執行法院可以商請保全法院將被保全財產移送執行。但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 財產保全訴前保全讓執行更簡單
    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案件,在利害關係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為保障將來的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或者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財產保全可以分為訴前保全、訴訟保全、執行前保全三種。
  • 商事仲裁財產保全的流程、問題與完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幾個問題的通知》規定,一般由被申請人住所地和被申請保全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並執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屬涉外仲裁案件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 財產保全案件怎樣啟動執行程序
    2005-07-18 14:11:4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周飛虎 鄭丕仁   經過財產保全的案件
  • 仲裁中的財產保全的執行相關問題
    仲裁中的財產保全,是指在仲裁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裁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時,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仲裁機構提請人民法院,對爭議的標的或當事人的財產採取一定的強制措施,限制其對財產進行處分或轉移的一項法律制度。
  • 規範查封扣押凍結財產保全工作
    本報商丘訊(河南法制報記者何永剛通訊員楊委峰李鑫)近日,商丘市中級法院制定下發《規範查封扣押凍結財產保全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司法機關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職能作用,營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
  • 最高法公布兩則司法解釋 擴展認可和執行臺灣裁判範圍
    中國臺灣網6月30日北京訊(記者 王偉)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生效六周年之際,最高人民法院30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人民法院涉臺司法互助工作情況,並對外公布了新出臺的兩則涉臺司法互助司法解釋,這兩則司法解釋於今年6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53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將於7月1日起施行。
  •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訴訟財產保全期間的影響
    2.財產保全的效力期間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下稱「《民訴法司法解釋》」)第四百八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查封、扣押動產的期限不得超過兩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 淺析訴前財產保全制度
    擔保是訴前財產保全的必要條件,如果利害關係人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將裁定駁回申請。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52條規定,訴前財產保全,應當提供相當於請求保全數額的擔保,情況特殊的,可以酌情處理,訴前財產的保全應當是等額擔保,且等額擔保是原則,酌情處理是例外。
  • 【普法小課堂】民事執行程序期限總覽表!
    民事執行程序紛繁複雜,既有財產保全,又有執行實施案件中的各種強制執行措施、財產查控以及評估拍賣,還有執行異議、執行複議,以及執行監督、司法賠償等諸多環節。筆者相信,流程的梳理亦即規範的再熟悉。簡稱注釋表:全稱簡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民訴法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財產保全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