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生:真正的生態旅行需要熱愛和專業

2020-10-12 野去自然旅行

彭建生老師,網名「三江主人」,藏族,國內頂級自然攝影師、作家。彭老師長年從事青藏高原及橫斷山區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生態旅遊實踐活動。現任香格裡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鳥網高級顧問,華中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橫斷山「三江併流」腹地高山野生花卉》、《納帕海的鳥》、《普達措國家公園觀鳥手冊》、《青藏高原野花大圖鑑》

以下內容和照片全部來自彭建生老師,讓我們從他的個人獨白,深入了解一位生態踐行者的故事!


「三江主人」的由來

2003年7月2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27界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雲南省西北部的「三江併流」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8月,日本NHK電視臺自然遺產部前來拍攝中國的三個世界自然遺產:布達拉宮、三江併流、長城,我接待了NHK「三江併流」拍攝組在香格裡拉的拍攝活動。我們先後拍攝了梅裡雪山、茨中教堂、薩馬閣滇金絲猴、虎跳峽,最後拍攝白水臺。

在白水臺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摩崖石刻,明嘉靖甲寅年,剛當上第九任麗江土知府的木高「五馬巡遊」到白地,並在白水臺寫下兩首摩崖詩,盛讚白水臺,落款「長江主人」。我在石碑前沉思:誰會是三江主人?誰有責任擔當看護三江流域自然遺產的責任?爾後我便在網絡上自號「三江主人」,開啟了我在三江流域的探索人生。

在三江領域逡巡了10年,我幾乎走遍這裡的山山水水,調查植物、鳥類與野生動物,並在三江流域這個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熱點的地區開展生態旅遊。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去三江的源頭去看看,那裡也應該是我的領地。三江源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護成果,或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江源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追尋雪豹

2012年8月我獲得了一次機會,參加阿拉善基金會(SEE)支持,由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北京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共同組成為期三年的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IBE隊員在可可西裡合影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總面積為31.6萬平方公裡。三江源區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脈綿延、地勢高聳、平均海拔4400m左右。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護區地貌的主要骨架。主要山脈為東崑崙山及其支脈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脈。我們的任務是用三年時間基本摸清這裡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質量。

航拍三江源生境

8月初的玉樹巴塘機場非常美,從高空俯瞰通天河與巴顏喀拉山脈,青翠的高山草甸,山脊的頂部花崗巖堆積,這是典型的雪豹生境。

雪豹(SNOW LEOPARD)位居青藏高原生物鏈的頂端,屬於大型貓科食肉動物,主要捕食巖羊、旱獺、鼠兔、藏狐、兔猻、馬麝、白唇鹿等。在飢餓時會闖入社區偷食牧民飼養的羊或犛牛。雪豹的主要食物是巖羊,大約一周會捕食一頭巖羊,一隻雪豹需要350頭以上巖羊群的生物量才能養活它,而且這群巖羊的繁殖率要在15%以上。

長江源頭通天河在這裡九曲十八拐,巍峨的巴顏喀拉山脈環抱著夏日寺,景色壯闊迷人!想想,每一個山谷裡都有2000隻以上的巖羊,這一片山脈蘊藏有多少巖羊,又潛伏著多少雪豹。

九曲通天

這一天我收穫特別多,雖然沒有發現雪豹,但一天出裡好幾張自己喜歡的作品:遊戲推拿的喜馬拉雅旱獺、獨花雪蓮、還有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蝮。高原蝮這個種後來我發微博被一個中科院四川動物所的教授關注到,後來他依照我提供的線索去採裡標本,並發表了一個新種。

戲稱「土撥拳」

盛開的獨花雪蓮

高原蝮

30天調查的最後期間我們轉戰到治多縣通天河與楚馬爾河流域索嘉鄉君曲山谷,索嘉鄉的西北連接著可可西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鄉,面積有10854km2,這裡有廣袤的無人區。

天將黑時我們開始返回,在曲折的山谷中開著車燈以70km/h飛速行駛。跨過一個小橋時,突然從橋下竄出一頭雪豹徑直往山坡上衝去,我沒有停車,駕車追逐到山腳,剛停穩車,相機的快門聲便不停的響起,雪豹則不急不慌的沿山坡上的巖壁往上爬去,隱藏在巖石中。天已經很昏暗,我們用高倍攝像機在巖壁上找了20多分鐘才再次發現它,雪豹露出一個大頭爬在山頂的巖石上也在觀看我們,隱蔽色幾乎與巖石一般。

找一找:雪豹在哪裡?

回營地的路上我們興奮至極,終於看到雪豹啦!雖然照度嚴重不夠,iso調整到12800,噪點非常嚴重,但畢竟拍攝到雪豹啦!後來我們在曲日榮尕溝調查了一周,拍攝到兔猻、藏狐、狼、鼠兔、喜馬拉雅旱獺、巖羊、白唇鹿、香鼬、雕鴞等眾多野生動物,但是再也沒遇到雪豹。

8月28日,調查最後一天我們準備撤營返回,我在收拾帳篷睡袋,董磊與徐健去山谷裡收我們布下的紅外相機。中午時分,董磊搖搖晃晃的開著越野車來叫我:「雪豹!雪豹!」。我抄上「大炮」,衝進駕駛室驅車飛速趕到山谷中間,原來一頭母豹引領2頭亞成的雪豹到谷底飲水,被徐健他們遇上,我到時雪豹已經爬到山頂懶洋洋的曬太陽,用望遠鏡遠眺也只有米粒大小。

山頂曬太陽的雪豹,500mm長焦拍攝,未經處理,你能發現嗎?

由於山太高,最後只有我獨自一人手提500mm長焦鏡,飛速跳躍過20米寬的河流,從4500米的山谷底部沿山脊一側隱蔽攀登,一口氣爬到5000多米高度,用時不到30餘分鐘。這是野性的召喚給我的力量與膽量!

無論我如何隱蔽,雪豹在山頂還是發現了我

雪豹已經近在咫尺(200m),只要再爬高50米我就可以俯拍3隻雪豹在一起的場景,但保護區工作人員擔心我過度幹擾雪豹,而IBE也擔心我發生意外,用對講機不停的呼叫我下來。正糾結是上還是下時,雪豹開始活動起來。媽媽打算跳過山頂的一個小豁口,都已經起身弓背預備起跳了,我手持500mm「大炮」,對焦點緊緊鎖住雪豹,等候它關鍵的一躍,可是媽媽思索再三還是回頭繞下巖石背面。

要是當時有這一躍,結果就不是今天中國國家地理的金獎,而應該是美國國家地理的頭獎,或者BBC的大獎。我估算雪豹會從山谷裡繞過來,迅速靠近一塊巖壁將自己隱藏起來,稍稍探頭觀察,並以巖石為依託守候在雪豹將要通過的埡口通道。果然雪豹媽媽慢慢穿過山口望我而來,我判斷不清雪豹媽媽是要襲擊我,還是穿過這個山谷繼續避讓。一般情況雪豹不會主動攻擊人,但它現在帶著兩個小孩,任何母親護崽的行為都是及其危險的!等雪豹媽媽在山口遲疑的瞬間,我連續按下10多次快門並果斷下撤。

這次艱辛而又心驚膽戰的拍攝我拿到了全國最好的雪豹影像紀錄,後來在三江源與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中被廣泛使用。雪豹是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裡的關鍵性物種,一個保護區旗艦物種的生存狀況,往往顯示著這個區域生態環境的好壞。調查表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成果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這裡依然保持著中國最好的生態環境!我們要感謝青海省以及玉樹州黨政機關以及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奮鬥與付出。《穿過山谷的雪豹》在2014年中國國家地理自然攝影大賽中獲得哺乳動物組金獎!深深感謝我IBE的隊友,還有山水以及保護區工作人員!特別感謝「豹博士」肖凌雲傳授的專業知識,自然攝影的關鍵在於對物種的了解!沒有他們的支持,我的勇敢就是冒險行為。

我在三江源用衛星信號接收器監聽追尋雪豹

我的拍攝目的不在於拿獎,而在於通過影像的廣泛傳播,讓人們了解雪豹,喜歡雪豹,關注雪豹,從而關注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改善。著名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Jane Goodall)說過: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心靈的影像

現在所有的朋友都把我歸類為自然攝影師,只專注拍攝生態題材。確實是這樣,10多年來我發表的文章、圖片,寫的書都與自然題材相關,我的拍攝活動也是以調查為主。在香格裡拉攝影群裡,我成為了孤獨的另類。

很驕傲這種不經意的分類結果!我更喜歡大家把我視為自然攝影師,而不是生態攝影師。這兩個概念有本質的區別:生態攝影師是以記錄、描述生態環境裡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為主,而自然攝影師則以捕捉自然劇場每天上演的精彩瞬間為目標。前者有更強的科學要求,後者注重故事與情感感。這是我的定義,目的是為自己開脫知識的貧乏。

科學發展的結果是學科分類越來越細,有太多的專家,而這個社會越來越缺乏博物學家。任何一個科學家都不可能辨識一切,夫子曰:「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我只是遵照了孔子的教導去學習。

我喜歡野外,鍾情於青藏高原的高山大河,燦爛的陽光、牛糞的芳香、猛獸帶給你的心跳,小鳥清脆婉轉的歌唱勾引著你的快門。還有那些奧妙無窮的植物,坐在一株綠絨蒿旁,仿佛真的吸食大煙後的沉醉!巧克力、方便麵、風乾牛肉還有那把小刀;登山鞋、衝鋒衣、睡袋推著你遠行。自然劇場每天都在不斷上演精彩的一幕。

我的心在雲天之上,能不憶三江!


專業和熱愛!

當一個遊客問你:冬季香格裡拉除了普達措國家公園與松贊林寺能看什麼?當然,絕大多數的營銷人員都知道會推薦去納帕海看鳥。但客戶繼續問你:納帕海有些什麼鳥可以看啊?除了黑頸鶴你還知道多少鳥的名稱能吸引你的客戶?想要做生態旅遊,關鍵你需要懂得一些生物的知識。這些知識要花一定時間去積累,積累多了,你自然就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

請記住我的一句名言:什麼是專家?專家就是研究常識的人。常識積累多了,你自然就成了某方面的專家。最近有朋友想諮詢我關於納帕海觀鳥的事,我知道他們想做納帕海的觀鳥旅遊,我藉口太忙回絕了。實際不是太忙,而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給他講解納帕海鳥類常識,而他一定不能聽懂。納帕海就在那裡,你首先需要去自己觀察,你會看到很多的鳥類,滿湖飄蕩著的「鴨子」,在這些「鴨子」中你認識幾個?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問題來了:看到湖面太多的鴨子,可我一個都不認識!我為了解決這個最簡單的問題,3年前我花費3年的時間,與西南林業大學的韓連憲教授一起寫了一本《納帕海的鳥》。如果你真想去做納帕海觀鳥旅遊,花錢去網上買一本《納帕海的鳥》,再經常跑去納帕海觀察,對照辨識,很容易把它們搞清楚。但你會每天都去納帕海觀鳥嗎?這就引出下一個問題:你能堅持嗎?如果你對鳥自己沒有興趣,沒有愛,你不會堅持,你也永遠搞不懂納帕海的那些鳥。

所以,熱愛是生態旅遊的基礎!以上文字和圖片全部來自彭建生老師,版權歸彭建生老師所有,盜版必究!

相關焦點

  • 走進彭建生老師的「秘密花園」,探尋稀世高原動植物
    洛桑都丹/彭建生自然攝影家,博物學家,香格裡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所拍照片獲獎無數,熱愛三江併流地區而自稱「三江主人」,IBE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高級生態攝影師現在我每年至少100-200天在藏區用影像調查生物多樣性,紀錄藏區的景觀、人文和各種生靈。」——彭建生
  • 納帕海手記,彭建生攝影
    斑頭雁德邁2020丙察察旅行途中,有艱險,也有「溫柔」,著名自然攝影師,博物學家彭建生老師同行,我們跟隨彭老師,去到帕納海旅行,感受這片隱藏大自然。洛桑都丹/彭建生自然攝影家,博物學家,香格裡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所拍照片獲獎無數,熱愛三江併流地區而自稱「三江主人」,IBE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高級生態攝影師
  • 不受現代文明打擾的淨土 喜馬拉雅真正的動物王國
    這裡是不受現代文明打擾的一片淨土,也是喜馬拉雅地區真正的動物王國,生活著雪豹、喜馬拉雅塔爾羊、長尾葉猴、棕尾虹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珠峰保護區的名片之一。2013年起,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與萬科公益基金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發布「珠峰雪豹保護計劃」。
  • 現在香格裡拉的鳥多得像煮餃子(彭建生新年首次帶團,現在開始招募)
    酒店為2人標間,需要單獨住宿者,補房差1100元/人)報名招募人數:15人費用:4880元/人,支付寶帳號:huoji025@outlook.com(備註:即日起開始報名,報名時間截止至2016年1月2日18:00。
  • 真正熱愛的東西不需要堅持,自然而然就能做到
    比如,美食和體形之間,怎麼兩全?其實也很好辦。熱愛的東西多幾樣就好。我從1998年開始正式寫作,從個人主頁到文學網站專欄,再到專業社區,到寫專業書籍,再到散文書籍(文學青年的多年夢想),寫作對我來說的確是特別有用的技能,特別是生命中那些至暗時刻,是靠著寫作,才從深淵中爬起,因為自我對話也是一個紓解的過程,否則,會壓抑至死。
  • 6位大神,200種高山植物【徐波、彭建生、鍾蜀黍、餘天一、辰山花輪君、辰山幫看君 齊聚高山流石灘】
    這麼多大山裡,哪一朵花開在哪個位置,什麼時間開,只有我知道,準確的時間到準確的地方去觀賞臆想不到的美麗植物,這就是我的專業。】▲生態攝影指導  彭建生IBE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高級生態攝影師▲在高海拔的荒涼的石灘上,開著最嬌豔的花朵,和難得一見的絹蝶——這是除了滇金絲猴外,白馬雪山的第二個明星物種,她們才是真正的空谷幽蘭。
  • 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強檔欄目,需要熱愛旅行的你加入
    在央廣,我們不僅是有聲音的電臺節目,還是看得見的旅行節目。新媒體視頻直播、短視頻拍攝都有欄目組的身影。我們需要熱愛生活,熱愛旅行,有創意、有想法、有夢的你。這裡就是你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平臺!全媒體旅遊記者崗位要求:1.本科或以上學歷,有媒體實習經驗優先。
  • 像當地人一樣熱愛他們的社區和生態丨臺灣義工旅行招募
    我們邀請志願者來到我們的社區,幫助我們保護自然遺產,並開闊我們的視野,使得我們在生態保育上做的更好。1)進行兩次生態之旅。了解社區和觀察我們如何幫助貓頭鷹找到一個家。2)協助當地的動物保護志願者團隊執行生態保育工作,並形成一個更完整的計劃來幫助拯救受傷動物。3)建一座橋梁連接社區志願者和國際志願者,並打開他們的國際視野。
  • 因為對旅行的熱愛,他成了 一名戶外攝影師
    他是張佰強,資深戶外旅行達人、自由獨立攝影師、戶外極限攝影師,高山攝影師,攝影指導老師、尼康中國籤約攝影師,斯丹德籤約攝影師等多重身份。張佰強於2011年進入攝影行業開始做攝影師,他第一年是拍攝美食和酒店再到後面轉型做商業廣告攝影師,直到2014年選擇了將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完全結合,也就是結合了喜歡了多年的戶外,所以目前是一名職業攝影師,更多的是戶外拍攝!
  • 【藝考】在熱愛的專業中開啟夢想!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2020藝考...
    5月30日,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2020藝考專業在線視頻考試再次開考,來自全國各地的流行演唱、流行舞、中國舞、音樂劇、爵士樂、音樂製作、錄音藝術、音樂教育、影視表演、播音主持、影視製作等各個專業的考生,通過北音官方指定考試APP在線參加了考試。
  • 熱愛旅行的你,幾十年後會怎樣?
    有人曾這樣形容旅行:「旅行,是無趣生活裡的不期而遇。」如何兩全工作和旅行對那時候的你來說熱愛旅行的你,見過更多的人,這樣的人生本就贏了。,那就要擁有所有的生存技能,不僅要擁有勇敢、獨立的精神,還要有策劃、執行、自保的真正技能,絕不是嘴上說說,腦子想想那麼簡單。
  • 研學旅行需要轉型升級
    但近年來,由於出境旅遊收益高,使得經營者在發展研學旅行時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境外。從市場而言,參加境外遊學是個體和經營者的雙向選擇,無可厚非。但是從國家層面而言,發展研學旅行的初心,是要讓青少年更多了解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文化。正因如此,國務院文件強調的「鼓勵對研學旅行實行價格優惠」,也指的是國內研學旅行。
  • 熱愛:人生旅行的藝術
    我在埃及旅行的時候,沒有絲毫親切感,有的都是莊嚴和博大,深邃和遼闊。幾乎任何一束從頂部巨石板的縫隙裡洩露下來的陽光都可以直接說明文明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些石柱和我們常見的被蒼苔樹蔭風雨侵蝕的中國碑刻完全兩回事,後者曾經被一個法國人用《磚與瓦》的書名記錄下來,詩歌自身的憂鬱氣質充盈其間。
  • 別讓「打卡式旅行」毀掉旅行的真正意義
    我們希望旅行帶給我們的,除了其原有的觀光屬性,更是其遠離浮躁焦慮的生活,讓我們放鬆身心,走出去感受另外一個世界的價值。而打卡式旅行卻在一點一點地吞噬旅行真正的意義。真正的旅行讓我們流連忘返,但打卡式旅行卻用「到此一遊」一筆帶過。
  • 生態旅行,極致典範
    - 國際生態旅行協會生態旅行是相對於大眾旅行而提出的一種新型旅行模式,生態旅行產品既具有一般旅行產品的屬性(如綜合性、不可轉移性、易波動性等)也有其自身特點。在這個領域,一直走在前面,一直超越自我的,就是黃石公園了。
  • 在旅行中對極簡主義的熱愛:在義大利露營
    我拉開它裝進去的小袋子的拉鏈,看了看那些繩子、防水布和杆子,然後意識到:我不知道怎麼把這個東西裝好。是的,遠見不是我的強項,真的。但是,至少你得佩服我的雄心壯志。我習慣了地鐵和空調,泡沫床墊和網際網路連接,但在我住在那棵橘樹下的綠色帳篷裡的八周裡,我學會了睡在地上(而且真的很喜歡!)
  • 旅行記錄app:熱愛旅行,熱愛分享,必備旅行記錄工具
    熱愛旅行的小夥伴的最愛,愛分享,愛旅行必備app。今天給大家分享旅行記錄,旅遊攻略app。麵包旅行(iOS,Andriod)是一款旅途體驗的記錄和分享應用。界面簡潔,首頁顯示的是旅遊達人的遊記分享。可以通過圖片的方式分享遊記,也可以通過視頻文字,加圖呃呃呃方式分享(會自動添加地理位置)。
  • 生態旅遊,讓旅遊和生態真正可持續—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京召開的2018 年全國旅遊生態與生態旅遊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生態學學會旅遊生態專業委員會年會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態學學會理事長歐陽志雲如是提醒。 一邊是生態保護禁越的紅線,一邊是生態旅遊發展的需求,如何在發展生態旅遊過程中使生態資源持續可利用?生態價值又如何轉化為經濟價值?這是很多業內人士都關心的問題。
  • 真正的旅行,使人智慧
    ,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剛剛好,這兩樣都是我畢生所追求之物,忠於讀書,熱愛旅行。遠方之所以讓人嚮往,是因為它充滿著太多未知。星空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璀璨在黑夜裡我本人是一個非常熱愛旅行之人,過往的歲月裡也到過不少聖地、識過天象奇觀、覓過神奇秘處、看過風花雪月,嘗過八珍玉食。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你為什麼這麼喜歡旅行呢?」是啊,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 熱愛旅行的我們,真的能夠從一場「詩意」的旅行中,得到慰藉嗎?
    真正的旅行是什麼?它的意義又在何處?行走之餘,我也在思考。關於外出旅行,近年來有一個很普遍,也很奇怪的現象,不管是跟團還是自由行,到了景區除了拍照發幾個朋友圈之外,很少有人會真正在意風景名勝到底美在哪裡,更不用提關注那些和景區相關的人文典故,歷史淵源了。大多如「走馬觀花」一般,溜達一圈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