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生老師,網名「三江主人」,藏族,國內頂級自然攝影師、作家。彭老師長年從事青藏高原及橫斷山區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生態旅遊實踐活動。現任香格裡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鳥網高級顧問,華中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橫斷山「三江併流」腹地高山野生花卉》、《納帕海的鳥》、《普達措國家公園觀鳥手冊》、《青藏高原野花大圖鑑》
以下內容和照片全部來自彭建生老師,讓我們從他的個人獨白,深入了解一位生態踐行者的故事!
「三江主人」的由來
2003年7月2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27界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雲南省西北部的「三江併流」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8月,日本NHK電視臺自然遺產部前來拍攝中國的三個世界自然遺產:布達拉宮、三江併流、長城,我接待了NHK「三江併流」拍攝組在香格裡拉的拍攝活動。我們先後拍攝了梅裡雪山、茨中教堂、薩馬閣滇金絲猴、虎跳峽,最後拍攝白水臺。
在白水臺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摩崖石刻,明嘉靖甲寅年,剛當上第九任麗江土知府的木高「五馬巡遊」到白地,並在白水臺寫下兩首摩崖詩,盛讚白水臺,落款「長江主人」。我在石碑前沉思:誰會是三江主人?誰有責任擔當看護三江流域自然遺產的責任?爾後我便在網絡上自號「三江主人」,開啟了我在三江流域的探索人生。
在三江領域逡巡了10年,我幾乎走遍這裡的山山水水,調查植物、鳥類與野生動物,並在三江流域這個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熱點的地區開展生態旅遊。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去三江的源頭去看看,那裡也應該是我的領地。三江源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護成果,或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江源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追尋雪豹
2012年8月我獲得了一次機會,參加阿拉善基金會(SEE)支持,由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北京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共同組成為期三年的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IBE隊員在可可西裡合影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總面積為31.6萬平方公裡。三江源區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脈綿延、地勢高聳、平均海拔4400m左右。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護區地貌的主要骨架。主要山脈為東崑崙山及其支脈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脈。我們的任務是用三年時間基本摸清這裡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質量。
航拍三江源生境
8月初的玉樹巴塘機場非常美,從高空俯瞰通天河與巴顏喀拉山脈,青翠的高山草甸,山脊的頂部花崗巖堆積,這是典型的雪豹生境。
雪豹(SNOW LEOPARD)位居青藏高原生物鏈的頂端,屬於大型貓科食肉動物,主要捕食巖羊、旱獺、鼠兔、藏狐、兔猻、馬麝、白唇鹿等。在飢餓時會闖入社區偷食牧民飼養的羊或犛牛。雪豹的主要食物是巖羊,大約一周會捕食一頭巖羊,一隻雪豹需要350頭以上巖羊群的生物量才能養活它,而且這群巖羊的繁殖率要在15%以上。
長江源頭通天河在這裡九曲十八拐,巍峨的巴顏喀拉山脈環抱著夏日寺,景色壯闊迷人!想想,每一個山谷裡都有2000隻以上的巖羊,這一片山脈蘊藏有多少巖羊,又潛伏著多少雪豹。
九曲通天
這一天我收穫特別多,雖然沒有發現雪豹,但一天出裡好幾張自己喜歡的作品:遊戲推拿的喜馬拉雅旱獺、獨花雪蓮、還有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蝮。高原蝮這個種後來我發微博被一個中科院四川動物所的教授關注到,後來他依照我提供的線索去採裡標本,並發表了一個新種。
戲稱「土撥拳」
盛開的獨花雪蓮
高原蝮
30天調查的最後期間我們轉戰到治多縣通天河與楚馬爾河流域索嘉鄉君曲山谷,索嘉鄉的西北連接著可可西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鄉,面積有10854km2,這裡有廣袤的無人區。
天將黑時我們開始返回,在曲折的山谷中開著車燈以70km/h飛速行駛。跨過一個小橋時,突然從橋下竄出一頭雪豹徑直往山坡上衝去,我沒有停車,駕車追逐到山腳,剛停穩車,相機的快門聲便不停的響起,雪豹則不急不慌的沿山坡上的巖壁往上爬去,隱藏在巖石中。天已經很昏暗,我們用高倍攝像機在巖壁上找了20多分鐘才再次發現它,雪豹露出一個大頭爬在山頂的巖石上也在觀看我們,隱蔽色幾乎與巖石一般。
找一找:雪豹在哪裡?
回營地的路上我們興奮至極,終於看到雪豹啦!雖然照度嚴重不夠,iso調整到12800,噪點非常嚴重,但畢竟拍攝到雪豹啦!後來我們在曲日榮尕溝調查了一周,拍攝到兔猻、藏狐、狼、鼠兔、喜馬拉雅旱獺、巖羊、白唇鹿、香鼬、雕鴞等眾多野生動物,但是再也沒遇到雪豹。
8月28日,調查最後一天我們準備撤營返回,我在收拾帳篷睡袋,董磊與徐健去山谷裡收我們布下的紅外相機。中午時分,董磊搖搖晃晃的開著越野車來叫我:「雪豹!雪豹!」。我抄上「大炮」,衝進駕駛室驅車飛速趕到山谷中間,原來一頭母豹引領2頭亞成的雪豹到谷底飲水,被徐健他們遇上,我到時雪豹已經爬到山頂懶洋洋的曬太陽,用望遠鏡遠眺也只有米粒大小。
山頂曬太陽的雪豹,500mm長焦拍攝,未經處理,你能發現嗎?
由於山太高,最後只有我獨自一人手提500mm長焦鏡,飛速跳躍過20米寬的河流,從4500米的山谷底部沿山脊一側隱蔽攀登,一口氣爬到5000多米高度,用時不到30餘分鐘。這是野性的召喚給我的力量與膽量!
無論我如何隱蔽,雪豹在山頂還是發現了我
雪豹已經近在咫尺(200m),只要再爬高50米我就可以俯拍3隻雪豹在一起的場景,但保護區工作人員擔心我過度幹擾雪豹,而IBE也擔心我發生意外,用對講機不停的呼叫我下來。正糾結是上還是下時,雪豹開始活動起來。媽媽打算跳過山頂的一個小豁口,都已經起身弓背預備起跳了,我手持500mm「大炮」,對焦點緊緊鎖住雪豹,等候它關鍵的一躍,可是媽媽思索再三還是回頭繞下巖石背面。
要是當時有這一躍,結果就不是今天中國國家地理的金獎,而應該是美國國家地理的頭獎,或者BBC的大獎。我估算雪豹會從山谷裡繞過來,迅速靠近一塊巖壁將自己隱藏起來,稍稍探頭觀察,並以巖石為依託守候在雪豹將要通過的埡口通道。果然雪豹媽媽慢慢穿過山口望我而來,我判斷不清雪豹媽媽是要襲擊我,還是穿過這個山谷繼續避讓。一般情況雪豹不會主動攻擊人,但它現在帶著兩個小孩,任何母親護崽的行為都是及其危險的!等雪豹媽媽在山口遲疑的瞬間,我連續按下10多次快門並果斷下撤。
這次艱辛而又心驚膽戰的拍攝我拿到了全國最好的雪豹影像紀錄,後來在三江源與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中被廣泛使用。雪豹是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裡的關鍵性物種,一個保護區旗艦物種的生存狀況,往往顯示著這個區域生態環境的好壞。調查表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成果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這裡依然保持著中國最好的生態環境!我們要感謝青海省以及玉樹州黨政機關以及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奮鬥與付出。《穿過山谷的雪豹》在2014年中國國家地理自然攝影大賽中獲得哺乳動物組金獎!深深感謝我IBE的隊友,還有山水以及保護區工作人員!特別感謝「豹博士」肖凌雲傳授的專業知識,自然攝影的關鍵在於對物種的了解!沒有他們的支持,我的勇敢就是冒險行為。
我在三江源用衛星信號接收器監聽追尋雪豹
我的拍攝目的不在於拿獎,而在於通過影像的廣泛傳播,讓人們了解雪豹,喜歡雪豹,關注雪豹,從而關注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改善。著名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Jane Goodall)說過: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心靈的影像
現在所有的朋友都把我歸類為自然攝影師,只專注拍攝生態題材。確實是這樣,10多年來我發表的文章、圖片,寫的書都與自然題材相關,我的拍攝活動也是以調查為主。在香格裡拉攝影群裡,我成為了孤獨的另類。
很驕傲這種不經意的分類結果!我更喜歡大家把我視為自然攝影師,而不是生態攝影師。這兩個概念有本質的區別:生態攝影師是以記錄、描述生態環境裡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為主,而自然攝影師則以捕捉自然劇場每天上演的精彩瞬間為目標。前者有更強的科學要求,後者注重故事與情感感。這是我的定義,目的是為自己開脫知識的貧乏。
科學發展的結果是學科分類越來越細,有太多的專家,而這個社會越來越缺乏博物學家。任何一個科學家都不可能辨識一切,夫子曰:「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我只是遵照了孔子的教導去學習。
我喜歡野外,鍾情於青藏高原的高山大河,燦爛的陽光、牛糞的芳香、猛獸帶給你的心跳,小鳥清脆婉轉的歌唱勾引著你的快門。還有那些奧妙無窮的植物,坐在一株綠絨蒿旁,仿佛真的吸食大煙後的沉醉!巧克力、方便麵、風乾牛肉還有那把小刀;登山鞋、衝鋒衣、睡袋推著你遠行。自然劇場每天都在不斷上演精彩的一幕。
我的心在雲天之上,能不憶三江!
專業和熱愛!
當一個遊客問你:冬季香格裡拉除了普達措國家公園與松贊林寺能看什麼?當然,絕大多數的營銷人員都知道會推薦去納帕海看鳥。但客戶繼續問你:納帕海有些什麼鳥可以看啊?除了黑頸鶴你還知道多少鳥的名稱能吸引你的客戶?想要做生態旅遊,關鍵你需要懂得一些生物的知識。這些知識要花一定時間去積累,積累多了,你自然就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
請記住我的一句名言:什麼是專家?專家就是研究常識的人。常識積累多了,你自然就成了某方面的專家。最近有朋友想諮詢我關於納帕海觀鳥的事,我知道他們想做納帕海的觀鳥旅遊,我藉口太忙回絕了。實際不是太忙,而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給他講解納帕海鳥類常識,而他一定不能聽懂。納帕海就在那裡,你首先需要去自己觀察,你會看到很多的鳥類,滿湖飄蕩著的「鴨子」,在這些「鴨子」中你認識幾個?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問題來了:看到湖面太多的鴨子,可我一個都不認識!我為了解決這個最簡單的問題,3年前我花費3年的時間,與西南林業大學的韓連憲教授一起寫了一本《納帕海的鳥》。如果你真想去做納帕海觀鳥旅遊,花錢去網上買一本《納帕海的鳥》,再經常跑去納帕海觀察,對照辨識,很容易把它們搞清楚。但你會每天都去納帕海觀鳥嗎?這就引出下一個問題:你能堅持嗎?如果你對鳥自己沒有興趣,沒有愛,你不會堅持,你也永遠搞不懂納帕海的那些鳥。
所以,熱愛是生態旅遊的基礎!以上文字和圖片全部來自彭建生老師,版權歸彭建生老師所有,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