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女子分享癲癇發作視頻 警示網友萊姆病的危害

2020-12-24 中國日報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8月5日報導,22歲的史蒂芬妮·託德(Stephanie Todd)來自南格洛斯特郡的索恩伯裡(Thornbury ),當史蒂芬妮步入大學後,她開始逐漸感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在大學期間,她經歷了疲憊、偏頭痛、顫抖和噁心,之後她的甲狀腺甚至也開始受到影響,醫生診斷出史蒂芬妮患有橋本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

  22歲的史蒂芬妮患有橋本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

史蒂芬妮說:「進入大學第二年,我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崩潰了。一項檢測顯示,我的免疫系統出現了慢性抑制,我患上了慢性疼痛、顫抖、肌肉痙攣和心悸。自那以後,我就被困在家中一病不起,醫生稱這種情況為ME和纖維肌痛。之後,像洗澡、做飯、讀書這樣最簡單的任務,於我而言都變得難以克服,但我還是儘量堅持完成了第二年的學業。」

然而,在五次診斷結果都被證明是錯誤的之後,史蒂芬妮的癲癇開始發作。第一次癲癇發作她全身抽搐了一個小時。然而就在一個月後 ,她又在帕丁頓車站發作了一次,這次發導致她腰部以下癱瘓了一個星期。

「我的醫生都找不出病因,因為萊姆病發作和其他普通病症發作很像。」史蒂芬妮補充說:「我坐著輪椅去上我大學最後一年的第一堂課,勉強堅持了半天。」史蒂芬妮完成第三年學業的夢想破滅了,她不得不搬回家鄉桑布裡,由家人照顧。在此期間,她的癲癇幾乎每天都會發作,有時甚至一天發作很多次。

  接受治療後她的癲癇依舊間斷性發作

最終,醫生做出了診斷。四年前,18歲的史蒂芬妮得了皮疹和流感,但實際上這是由蜱蟲引起的,她感染了萊姆病。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現在這種疾病已經深深地嵌入了她的中樞神經系統,這也意味著她的病症已經是晚期了。

不過治療還是可以減輕史蒂芬妮的症狀,在接受萊姆病的常規治療後,她的癲癇就開始慢慢停止,疼痛和頭暈症狀也有所減輕,病情總體來看逐漸趨於穩定。但之後史蒂芬妮的癲癇又再次復發,這次發病持續了7個小時,她不得不重新接受治療。史蒂芬妮說,她發現自己就好像陷入了一個循環,在這個循環中,她接受治療,病情好轉了,治療結束後,她又復發了。她表示:「現在我正在使用的這種療法針對的是萊姆病的早期階段,而不是感染後的三年,也就是說它會抑制我的症狀,但不能完全治療這種疾病。」(實習編譯:殷光瑞 審稿:李珊)

相關焦點

  • 癲癇總晚上發作是怎麼回事?
    對於癲癇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發作非常狼狽,意識不清渾身抽搐等,確實這些都是癲癇的發作症狀,但是癲癇也不僅僅只是大家了解的這細枝末節,癲癇疾病是神經科常見的疾病,也是治療比較複雜的疾病
  • 癲癇發作有哪些症狀,特點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癲癇是一種腦部疾病,人的大腦很複雜也很重要。我們的大腦控制著我們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癲癇病具有反覆發作的特點,多次反覆的發作就會影響到患者的大腦,有時候患者受了刺激以後也會誘發癲癇病。很多患者都錯誤的認為癲癇發作就是簡單的四肢抽搐,這些認識誤區給患者治療也帶來很多問題,有時候治療方法選擇錯誤了會讓患者的病越來越嚴重,所以及時了解癲癇的症狀也是很有用的。那麼,癲癇發作有哪症狀呢?
  • 癲癇發作後如何搶救
    癲癇發作後及時進行搶救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同時可以防止病人發作給周圍的人、物帶來損害。患者家屬了解癲癇發作後急救措施對護理癲癇病人有著重要意義。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對這類常識進行了解,以便遇到癲癇病人發作能夠採取急救,幫助他人減輕痛苦。
  • 癲癇女性妊娠期及產後的癲癇發作頻率未顯著增加
    癲癇女性妊娠期及產後的癲癇發作頻率未顯著增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30:22 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Page B. Pennell團隊研究了癲癇女性妊娠期癲癇發作頻率的變化及抗癲癇治療。
  • 癲癇發作時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像小兒患上癲癇這種突發性的疾病,發作的時候情況會比較危急,如果不及時急救,可能會造成小兒窒息,所以掌握一些關於小兒癲癇的急救措施是重要的,在做完緊急處理後要及時將小兒送到醫院醫治。為了孩子能夠健康的生活,家長一定要重視好孩子的身體狀況,帶孩子及時治療,生活中多觀察孩子的身體有沒有什麼異常。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這是必不可少的。
  • 《賽博朋克 2077》並非適合所有人,光影效果誘發癲癇
    每當嘗試新遊戲時,她總是特別關注警示信息和特殊設計選項,以判斷自己是否可以安全地玩這些遊戲。由於工作原因,她比普通玩家更早體驗到《2077》。因為缺少預先提示,她在遊戲中經歷了一次癲癇大發作。「我感覺自己在某些瞬間接近失去意識」,魯珀特說。為了給具有類似狀況的玩家提供一些指導,她在短暫休息後選擇繼續遊戲(有人陪同),並將可能誘發癲癇的場景記錄下來。
  • 抗癲癇藥物FYCOMPA單藥治療兒科部分性癲癇發作適應症的補充新藥...
    關於單藥治療部分性癲癇發作的申報資料是基於多項全球聯合治療臨床研究(研究304、305、306和335)中評估單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亞組分析,這些研究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12歲及以上部分性癲癇發作(伴或不伴繼發性全面性癲癇發作)患者中進行。
  • 高雄一女子開車突發癲癇 連撞多輛車13人受傷
    中新網9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消息,臺灣高雄市一名詹姓女子今天上午開車經過高雄市三民區正義路,當時前方多輛汽車、機車(摩託車)正在柵欄已放下的平交道前,停等列車經過。但她突然癲癇發作,未能及時煞車,連撞前方3輛汽車及15輛機車,造成13人受傷。
  • 癲癇第一次發作就要去醫院,不能拖!
    癲癇發作時,往往會有突發性的意識喪失,全身強直和抽搐,雙側肢體抽動,肌肉持續性收縮痙攣,甚至還會因為肌張力喪失而出現猝倒。由於癲癇具有自限性,發作時間很短,多數患者往往數分鐘或數秒鐘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狀況。但快速恢復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丁晶教授強調,癲癇第一次發作就要去醫院評估。
  • 動物實驗顯示一種糖類化合物可抑制癲癇發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6日 10: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10月15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科學家以實驗鼠為對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在醫學臨床中常見的化合物——2-脫氧葡萄糖,能夠有效抑制癲癇發作
  • 運動是源泉,這些運動可減少癲癇發作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有規律的運動是戰勝疾病的秘訣,癲癇患者亦是如此,但是目前很多癲癇患者焦慮的情緒以及恐懼外出發作,導致運動量急劇減少。 一:運動形式散步 日常散步可以加快新陳代謝速度,增強個人身體免疫力。散步是一項不損害關節,活動量小的運動。是非常適合癲癇患者運動形式之一,並且散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需要特定的場合,病患可以在家中空地散步或者每日可以外出溜達一圈,比如飯後去周邊的公園轉一轉消一消食,呼吸清新的空氣,與朋友談心,保持樂觀的態度。
  • 31歲大熊貓雷雷癲癇發作去世 英雄母親曾哺育五仔
    原標題:大熊貓「雷雷」因癲癇發作去世 曾哺育贈臺大熊貓「圓圓」大熊貓雷雷癲癇發作去世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大熊貓「雷雷」,譜系號:374,年齡約31歲,於2020年9月9日因癲癇發作,搶救無效死亡。
  • 河北一女子懟交警:我公安局的,弄死你不償命,官方:精神病發作
    之後有關於女子和豪車的故事曾暫停過一段時間,最近在河北有一名豪車女子連續闖卡兩次之後還怒懟交警,我弄死你都不用償命。該事件被曝光網絡之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評論和轉發。楊大姐注意到官方針對此事件已經做出了回覆:該女子被確診患有精神類疾病,當時為精神病發作。
  • 《2077》好幾個場景設計有引起癲癇的風險性!官方已經在處理
    外國媒體GameInformer的編寫LIANARUPPERT前不久發布了關於《賽博朋克2077》中出現好幾個很有可能引起癲癇的場景設計的相關文章。RUPPERT表明自身在先前遊覽《賽博朋克2077》時遇到了一回重要癲癇發作,並數次覺得自身會再度發病癲癇。
  • 癲癇大師系列十五|| Hermann Doose:德國享譽世界的癲癇病學家、Doose症候群的發現者
    圖4.①發作前:坐位姿勢;②雙上肢及雙肩突然快速輕微聳動一下,EEG為一簇廣泛性高波幅多棘波,雙側三角肌同步EMG肌電爆發;③隨後患兒低頭、雙上肢下垂、身體前傾,同步EMG有一持續500ms的肌電靜息,對應於EEG的大慢波。整個發作過程不足1秒,見下方視頻截圖,注意每幅視頻動作對應的EEG中豎線所示提示其症狀學的演變。
  • 環境過於吵鬧對癲癇病人有影響嗎
    患有癲癇疾病的病人在生活中能夠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他們有著很多的注意事項和禁忌要遵守,普通人覺得很平常的小事情對他們而言也是不簡單的,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他們做事和生活都要小心謹慎,而且對於癲癇病人來說環境的好壞是很大的因素,良好的環境可能會有益於病情緩解,不好的環境可能對病人帶來傷害,那麼,環境過於吵鬧對癲癇病人有影響嗎?
  • 臺灣一女火車月臺上救人 感慨周邊人對求助冷漠
    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位臺灣護理師在網上發文,分享自己在火車月臺上救助1名癲癇發作的女子的經歷,但她感嘆周邊人對求助冷漠,迫使她帶著女兒奔跑中大喊,才獲得幫助。這位臺灣護理師透露,當時她帶著女兒在月臺上正要上火車,突然,在她後面的1名女子癲癇發作,「整個人像倒V字型,向前傾倒定住,頭撞到血腫,口吐白沫」。護理師急得大吼:「趕快叫站務站務人員!」但旁邊的人都沒動作。她只好衝往中間月臺,沿路大喊:「請幫忙叫站務人員……有人暈倒了!」終於有1名男子幫忙去喊人。
  • 家族沒有癲癇史,為什麼會得癲癇
    很多人都很疑惑:明明家族裡沒有癲癇史,那為什麼還會得癲癇?其實,這是很多人對癲癇病因認識的一個誤區。的確,遺傳是誘發癲癇的一大因素,但卻不是獨一因素。   醫生說癲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從嬰兒期到老年期都有發病的可能。
  • 先被誤診為「精神病」,後沉迷工夫茶再次誘發癲癇
    癲癇被誤診為「精神病」去年7月中旬,李華媽媽不小心被自行車夾傷了手,這一幕剛好被李華看見了。半個月後,李媽媽的手傷好得差不多,但李華卻好像「生病」了,經常感覺到頭暈無力、情緒低落,一改以前開朗、充滿活力的模樣。
  • 小孩發熱抽筋就是癲癇嗎?|熱性驚厥|癲癇|抽筋|兒童|-健康界
    上海德濟醫院癲癇內科尚麗主任表示,「但癲癇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損傷。」3%的熱性驚厥會發展成癲癇雖然大部分熱性驚厥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愈」,但尚麗主任也提醒,有3%的熱性驚厥會發展成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