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處處有,宜春月最明」古人曾在詩中這樣寫道。位於宜春市境內的明月山,便是這份濃厚的月亮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明月山,因山上「有石夜光如月」而得名,竹海、飛瀑、松濤、奇峰等一些列優美的景致,讓這座名山「步步拾錦繡,一裡不同天」。根據神話史詩記載,明月山為嫦娥的故鄉,是當年嫦娥奔月的地方,因此宜春有「月都」、「月城」等美稱。
行走,是一種狀態。急和緩、快和慢、走馬觀花和細品久嘗,全在自己。行走在明月山,我卻無力自拔。其實,對於明月山,我知道的並不多。青山若黛,秀水如眉,便是我去到明月山後的第一印象。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留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的美妙詩句;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發出了 「我行宜春野,四顧多奇山」的由衷讚嘆;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寫下了「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的真實感言。
這裡春天一片翠綠,夏天濃蔭遮天,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銀花。明月山山水奇特,氣候溫和,素有"植物王國"之美稱。
這裡柔美、聖潔的月亮與生態、綠色相融,山上有個月亮湖,山下是個月亮灣,沿途都是月亮景,處處都有月亮情。
自古多有問情人,何處登臨不系情。世間眷戀綿綿不絕,縱使千山萬水難以阻隔。片片情思躍然紙上,於此幻化成五彩之翼,竹檻之間隨風搖曳,讓天下尋情、誓情、訴情之人均有系情之所,使其寄情懷於山水,書祈願於天地,系情結於心坎。
在這裡,你可盡情享受山之神美、水之神奇、禪之神秘、農耕之神怡,月亮之神聖。柔情似水的月亮文化概括為八個字即是:團圓、和諧、浪漫、美好。
明月山一帶由於山體走勢,常刮一種氣溫極低的清風,風過,大地上的稻子颳得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因此人們供奉風后以求五穀豐登。此廟雖小,但所供菩薩神通廣大。大家可以拜拜,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