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中國溫泉之鄉,江西省新贛鄱十景之一-----明月山,位於全國第一個生態城市宜春市城西南15公裡處,規劃面積104平方公裡,屬武功山東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險壑、溫泉飛瀑、珍稀動植物和禪宗文化"為主要特色,集"生態遊覽、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遊"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
明月山以月為名,因月揚名。月亮文化,是明月山之靈,是明月山之魂。明月山將月亮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 有機融合,形成了 「山上有個月亮湖,山下一個月亮灣,沿途都是月亮景,處處體現月亮情」的情景交融格局,從月亮灣到月亮湖,可傾情體驗浪漫月亮情懷:明月廣場相遇、荷塘月前相識、詠月碑林相知、竹林月影相約、晃月橋上相牽、抱月亭中相戀、浸月潭邊相印、月下老人相系、拜月壇上相誓、夢月山莊相擁,明月處處有,此山月最明。在明月山你可享受著獨特的「月在山中行,山在月中明」的絕妙意境。
明月山旅遊區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性氣候,山水奇特,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2℃——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800—2000mm,適應各種動植物生長,素有「天然動植物園」之美稱。因為原始風貌保護良好,植被茂盛,所以空氣負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釐米7萬多個,是國家標準的35倍,堪稱「天然氧吧」。開發較為完善的有潭下景區,這裡有萬頃竹海青翠欲滴,穿行於竹林心曠神怡,景區更有五疊形態各異、各具特色的瀑布令人嘆為觀止。
古樸厚重明月山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梯田」一詞最早就源於明月山之仰山。被譽為十七世紀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是一部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的百科全書,作者宋應星是宜春奉新人,明月山下建成的開工開物園,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這本書建成了一個融古代農耕科技展示、傳統手工製作參與、中國農耕文化陶冶為一體的體驗性樂園。
開工開物園共設三個大館:陳列展覽館、遊覽參與館、演藝展示館。採用現代方式演繹古代農業、手工科技文明,旨在充分挖掘宜春厚重的農耕文化,結合現代旅遊,讓遊客寓教於樂、寓教於遊、把教於趣。
「明月處處有,宜春月最明」古人曾在詩中這樣寫道。位於宜春市境內的明月山,便是這份濃厚的月亮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明月山,因山上「有石夜光如月」而得名,竹海、飛瀑、松濤、奇峰等一些列優美的景致,讓這座名山「步步拾錦繡,一裡不同天」。根據神話史詩記載,明月山為嫦娥的故鄉,是當年嫦娥奔月的地方,因此宜春有「月都」、「月城」等美稱。
明月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為我國宗教文化繁衍之地。早在西漢文帝劉恆在位時,就有「仰山古廟」,即是古時聞名遐邇的仰山龍王香火地,又是全國各地龍王菩薩的發祥地。魏晉時,相傳道教祖師葛玄、葛洪曾先後在仰山集雲峰修仙煉丹。唐會昌元年,我國佛教禪宗五派之一溈仰宗創始人慧寂禪師在仰山創建棲隱寺(太平興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