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瓊海,生機盎然,這座城市正在「三不一就」的城鎮化指引下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瓊海,是紅色娘子軍的故鄉。
上了些年紀的瓊海人還記得,那個曾經屬於大部分瓊海地區的名字:樂會縣。王文明、楊善集、陳永芹等一批革命先輩在這裡湧現。而紅色娘子軍的故鄉陽江鎮正處於被讚揚為「紅透了」的樂會縣第四區。
紅色娘子軍誕生在瓊海,絕非偶然。在高舉的革命旗幟和濃厚的紅色底蘊薰陶下,婦女們揭竿而起是歷史的選擇。
如今的瓊海,是備受遊客們青睞的田園城市,他骨子裡的紅色也讓其旅遊業熠熠生輝。
在瓊海市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裡,存放著各種革命老照片。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翻拍
從「小莫斯科」到娘子軍誕生
蜿蜒九曲江,穿過紅色的陽江鎮,大大小小數十個革命遺址,訴說著80多年前那段不尋常的歷史。在瓊崖革命的畫卷裡,陽江鎮是繞不開的一幅,曾經叫做樂四區的這片土地上,瓊崖革命先驅楊善集、王文明在這裡點燃了革命火種,揭開了一個火紅的年代,鍛造了一段火紅的歲月。
而這裡,也曾創下瓊崖革命史上的多個第一:瓊崖第一塊中心革命根據地在這裡誕生,瓊崖第一屆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在這裡成立,瓊崖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在這裡召開,瓊崖第一部《土地法》在這裡頒布,瓊崖第一所紅軍醫院、第一所紅軍軍械廠、第一所瓊崖高級列寧學校在這裡創立……
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做瓊崖「小莫斯科」,由此可見陽江在瓊崖革命鬥爭歷史中的地位。
88年前,樂四區還流行這樣一首歌謠:「火燒紅白契,百姓喜分田,老爺眼白白,儂仔笑開顏。」唱的是自1928年1月開始的樂四區土地革命。彼時,土地革命搞得紅紅火火,還由區農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土地問題的臨時辦法》,甚至早於井岡山的《土地法》和興國的《土地法》。
瓊崖特委也及時地把樂四區土地分配具體辦法推廣到了瓊島各地,促使瓊崖出現了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而樂四區也開闢全瓊土地革命的先河,成為全瓊革命鬥爭和蘇維埃運動的一面旗幟。
樂四區不僅是當年瓊崖、縣、區黨組織和政府所在地,還是軍事鬥爭的策源地和主戰場。瓊崖共產黨人在這裡認識到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真理,以紮根農村創建革命根據地堅持武裝鬥爭為導向,創造出了中國人民革命史上孤島奮戰23年紅旗不倒的光輝範例。
「當年,每個鄉都成立了蘇維埃政權,青年參加赤衛隊、少年參加先鋒隊、小孩加入童子團,那時的樂四區真的紅透了!」瓊海市委黨史辦原主任陳錦愛說。
1931年5月1日,紅色娘子軍在樂四區正式成立。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內的雕像。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瓊海的娘子軍記憶
在瓊海市嘉積鎮街心公園,一座總高6.8米的花崗巖雕塑,無論市民還是遊客,路過總會為之側目。這是一座屬於紅色娘子軍的豐碑。腳踏草鞋、肩背竹笠、英姿颯爽的娘子軍女戰士,用堅毅的眼神,審視著這座城市的萬千變化 。
街心公園其實不大,石板鋪設的座基、六角形的石欄杆,輔以園林花圃,佔地面積不過區區40平方米,但卻是每一個來到瓊海的遊客都必定會去瞻仰的地方。因為光榮的紅色娘子軍歷史已和充滿靈氣的萬泉河、迷人的博鰲水城一起,成為瓊海市的三大燙金旅遊名牌而名揚海內外,是瓊海紅、綠、藍三色旅遊的代表景點。
瓊海紅色娘子軍雕像。
十幾公裡外的瓊海市嘉積鎮萬石坡,綠樹環繞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則用更加全面的歷史遺產紀念著這支特殊的部隊。佔地200畝的紀念園,由和平廣場、紀念廣場、紅色娘子軍紀念館、椰林寨等部分組成,承載著歷史的一件件文物,安靜地陳列在紀念館中,大炮、步槍、軍服,依稀可見當年革命的痕跡,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清晰地記錄著紅色娘子軍當年的英姿。
步入紀念園,和平廣場上由娘子軍竹笠、軍號、和平鴿、砸斷的鎖鏈組合而成的巨型雕塑,是對革命的致敬、也是對和平的渴望。自2000年正式開園以來,已有近500萬人來到紀念園,跟隨屬於她們的記憶,瞻仰紅色娘子軍的光榮歷史。
遺憾的是,最後一名紅色娘子軍戰士盧業香已於2014年4月19日在家中安詳去世,紅色娘子軍成為供後人瞻仰的歷史。偌大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裡,再也聽不到老戰士王運梅用她的親身經歷講述那段光輝的過往。
屬於瓊海的娘子軍記憶,最終只能靠後人追憶。
2005年11月24日,著名導演謝晉和演員祝希娟到瓊海看望紅色娘子軍老戰士。陳德雄 攝
田園城市的一抹紅
瓊海承載著紅色娘子軍的記憶,但瓊海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紅色旅遊資源不僅只有紅色娘子軍。在發展全域旅遊的當下,瓊海市並沒有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楊善集紀念園、王文明烈士紀念亭、周士第將軍紀念館、龍壽洋東方紅展館、陽江鎮白水磉……一處處革命景點,折射出田園城市的一抹紅。
位於瓊海市嘉積鎮東風路的王文明烈士紀念亭,是我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坐落於瓊海市陽江鎮益良村的王文明故居,曾被國民黨軍隊拆毀,後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成為重溫革命的紀念園。
說起紅色旅遊,就不得不提陽江鎮,在剛剛結束的紅色旅遊文化周上,陽江鎮的火紅底蘊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去。而在當地人看來,陽江鎮諸多革命遺址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白水磉。
在陽江人眼裡,白水磉是個山中有島,島中有山,四面山水環抱的風水寶地。但白水磉的水不深,溝也不寬,卻能在烽火連天的熱血歲月裡鑄就了一頁閃光的歷史。楊善集、王文明在這裡建立了瓊崖最早的革命根據地,樂會縣委在此成立,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在此召開。
這裡還是紅色娘子軍連長馮增敏的故鄉,是海南第一支工農革命軍誕生之地,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的第一門荔枝炮也是在這裡製造的。而當年廣東省委派來樂四區指導工作、主持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的常委、革命委員會主席楊殷和在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當選為工農革命軍總司令的馮平,雙雙被評為「全國雙百英雄人物」。
因為這些偉大的名字和事件,讓白水磉凝聚著陽江最顯眼的紅色,也讓這裡成為感受瓊崖革命歷史的好去處。
曾經的樂四區成就了紅色娘子軍的傳奇,而紅色娘子軍也成就了瓊海今日紅色旅遊的光環。
街心公園的娘子軍雕塑依舊挺立,她是盧業香,是王運梅,是馮增敏也是龐瓊花,她們依舊守護著瓊海,看遍田園城市萬千變化。
來源: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 圖/ 張茂
【瓊海視窗】微信客服:qionghais66,投稿郵箱:605365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