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賞櫻:唐朝東渡日本的鑑真大師,創建了這座最美櫻花古寺

2020-12-12 魏無心

跟著無心,走遍世界。

我們在中學歷史課本上,都學到過「鑑真」這個大和尚的事跡。

他本是揚州人,是一位佛法精深的大師。收到日本遣唐使的邀請,決定將大唐的佛教傳播到日本這片「蠻荒之地」。

他就像《西遊記》裡的唐僧一樣,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花了十多年時間,六次渡海終於成功抵達日本,對佛教在日本的弘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公元759年,71歲高齡、雙目失明的鑑真大和尚在當時日本的首都——奈良,一手創建了唐招提寺。感慨著,自己終於實現了夢想。

他不僅奠定了佛教在日本的主導性地位,同時也是漢方醫學在日本的始祖。

想不到吧?鑑真大和尚還是一個醫道高手。在日本醫藥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稱為漢方醫藥始祖,日本之神農。

今天的唐招提寺,歷經幾次的重建,依然完全保留了優雅又優美的唐朝時原建築的模樣。

白色的伽藍(伽藍就是寺院建築的通稱),有著純白牆壁、玄色的柱子和梁,對比分明又潔淨美好,勾勒出一個完美的淨土聖地。

75歲那年,鑑真大師在唐招提寺中自己的住處,結跏趺坐,面孔朝西而逝。

或許,那一刻,他思念過自己的故鄉,遙望瓊花滿山的揚州城,結束自己在人世間的使命。

今天,在唐招提寺的東北角那裡的「開山御廟」,便是鑑真和尚的長眠地。

這一帶極靜,又極美,苔蘚如綠色絨毯鋪滿地。雖是大師的墓地,卻毫不陰森,有一種寧靜祥和、美好安謐的氛圍。

遠處的那座小小的佛塔,就是大和尚的墓。

陽光燦然,林中唯有鳥鳴與樹葉沙沙的輕響。

【唐招提寺】

地址:奈良県奈良5町13-46

門票:600日元(使用斑鳩·奈良卡附贈的優惠券,可以便宜100日元)

【歡迎關注魏無心,對世界永遠懷有好奇心】

相關焦點

  • 日本賞櫻:唐朝東渡日本的鑑真大師,創建了這座最美櫻花古寺
    我們在中學歷史課本上,都學到過「鑑真」這個大和尚的事跡。他本是揚州人,是一位佛法精深的大師。收到日本遣唐使的邀請,決定將大唐的佛教傳播到日本這片「蠻荒之地」。他就像《西遊記》裡的唐僧一樣,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花了十多年時間,六次渡海終於成功抵達日本,對佛教在日本的弘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公元759年,71歲高齡、雙目失明的鑑真大和尚在當時日本的首都——奈良,一手創建了唐招提寺。感慨著,自己終於實現了夢想。
  • 唐朝和尚鑑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唐朝和尚鑑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歷史上有名的鑑真東渡就發生在唐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吧。初唐至中唐,佛教發展到了令人矚目的高峰。本上化基本完成,並形成明顯帶有中國特點的教義學說和宗派。
  • 鑑真東渡日本,給日本帶去哪些影響?
    我們中學課本就知道唐朝的鑑真和尚為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的事跡。前五次雖歷經千險,卻始終沒有成功,第六次東渡時,鑑真大師已經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是他屢挫屢敗永不放棄的決心終於感動了上天,成功踏上了前往島國弘揚佛法之路。
  • 浙江臨海的這座佛寺,曾是鑑真東渡的落腳地,來往遊客卻不多
    我是小豪子,這一期將帶大家了解「臨海小京都」——龍興寺。談起對日本的印象,京都是一個避免不了的話題。那京都到底長什麼樣,它到底有哪些特徵?很好奇吧,那往下看。京都是根據歷來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識所構建的。以神社、樓閣等歷史建築物、庭院、繪畫、傳統活動、京都料理為代表,被稱為「千年古都」。
  • 浙江臨海的這座佛寺,曾是鑑真東渡的落腳地,來往遊客卻不多
    我是小豪子,這一期將帶大家了解「臨海小京都」——龍興寺。談起對日本的印象,京都是一個避免不了的話題。那京都到底長什麼樣,它到底有哪些特徵?很好奇吧,那往下看。京都是根據歷來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識所構建的。以神社、樓閣等歷史建築物、庭院、繪畫、傳統活動、京都料理為代表,被稱為「千年古都」。
  • 正史中的佛學大師——鑑真,東渡日本僅僅只是簡單的傳教嗎
    在這之後又出現了一位高僧——鑑真,他和玄奘不同之處則是他是東渡日本,為日本帶去當時的佛學文化,傳播先進思想。 上述兩位佛學大師都是唐朝時期的著名僧人,只不多兩人不在同一年代,是先有玄奘西行,再有鑑真東渡。 我們今天重點來了解一下鑑真的東渡故事。
  • 高僧鑑真因何要六次東渡日本
    ,歷經磨難、六次東渡扶桑的唐代高僧鑑真大師。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66歲的 鑑真應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和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方等人的懇請,再次東渡,終於抵達日本,受到日本舉國上下盛大的歡迎。梁思成先生設計,他精心設計的這座紀念堂,體現了1963年中日兩國商定的精神:不僅從意義上,而且建築物本身也要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徵。
  • 日本這個古寺中,供奉著「日本國寶」鑑真大師像
    日本是島國,文化的外向型特徵非常明顯。由於歷史上文化的長期落後和中國大陸文化的高度發達,形成了巨大的差異,因此,日本文化的主要淵源來自於中國,這尤其表現在古建築上。位於京都的平安神宮,是日本的三大神宮中最為輝煌的一座,深綠色的屋頂配上橘紅色的梁柱,鮮豔奪目。日本是一個極富傳統的國家,許多人還保留在神宮具備婚禮的習慣。我來到這裡時,恰逢幾對年輕人舉辦婚禮。新娘臉上施著厚厚的白粉,身著白色的和服,與新郎及賓客黑色的禮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格外引人注目。
  • 日本這個古寺中,供奉著「日本國寶」鑑真大師像
    日本是島國,文化的外向型特徵非常明顯。由於歷史上文化的長期落後和中國大陸文化的高度發達,形成了巨大的差異,因此,日本文化的主要淵源來自於中國,這尤其表現在古建築上。位於京都的平安神宮,是日本的三大神宮中最為輝煌的一座,深綠色的屋頂配上橘紅色的梁柱,鮮豔奪目。日本是一個極富傳統的國家,許多人還保留在神宮具備婚禮的習慣。我來到這裡時,恰逢幾對年輕人舉辦婚禮。新娘臉上施著厚厚的白粉,身著白色的和服,與新郎及賓客黑色的禮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格外引人注目。
  • 【探秘海上絲綢之路】鑑真東渡 傳播文明之旅
    揚州是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當年在天寶二年的時候,鑑真大和尚就是從這個碼頭,開始東渡,這是他在揚州第一次東渡。他有六次東渡,其中三次東渡是從揚州出發的,因為揚州是江淮重鎮,是唐代重要的造船基地。  鑑真大師,中國唐朝高僧,出生於公元688年,揚州人。如今揚州大明寺山門外的牆壁上寫有「鑑真故裡」四個大字。
  • 鑑真東渡 帶到日本的這些,影響日本到現代
    在江蘇揚州古剎大明寺的鑑真紀念堂庭院之中,樹立著一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贈送的石燈籠。中日兩國的文化,就這樣融匯在這樣一個不大的庭院裡。而架起這座文化橋梁的,正是寺廟的主人——歷代的得道高僧們。連接中日文化的得道高僧。
  • 鑑真和尚為何執意要東渡日本?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探討鑑真東渡原因之前,有必要對鑑真東渡前的經歷做一介紹。鑑真是揚州人,14歲時隨父遊至揚州大雲寺,見佛像心中有感,自願出家。公元705年鑑真從南山律宗(指佛教宗派)大師——道岸受菩薩戒(指佛教戒律),兩年後,他從揚州出發到洛陽和長安求學,次年,在長安實際寺從恆景大師受具足戒(亦指佛教戒律)。
  • 浙江必遊寺廟,鑑真大師東渡前在這裡弘法,被譽為「神龍古剎」
    在我國唐朝佛教就繁榮一時,不僅玄奘會從印度求法,就連文成公主也帶著佛像,佛經深入藏地,更是修建了眾多寺廟。其中也有得道高僧向外傳播佛法,最被我們熟知就是鑑真法師,六次東渡日本,宣揚佛法,傳播佛教文化,這件事情也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鑑真法師在第四次東渡日本前曾經在浙江台州的一座寺廟弘法,寺內的高僧也曾經追隨鑑真去往日本,成為台州第一位前往日本的高僧。
  • 鑑真大師:14歲出家,六次東渡困難重重,竟成日本佛教律宗初祖
    是我國唐朝時期的著名高僧,在佛教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特別是在日本,他可是萬人敬仰的人物,享受著日本豐厚的待遇。第二次東渡鑑真大師就出錢購買了一條退役的軍船,而且也僱傭了十餘名水手,召集座下弟子以及各種藝術人才一同前往日本
  • 經典文言文賞析|鑑真東渡日本
    譯文唐朝有個有名望的和尚叫鑑真,本名叫淳于,是揚州江陽人,14歲時出家當和尚。鑑真漸漸長大後,週遊長安與洛陽,拜訪名師,專門研究佛教的清規戒律。在唐朝天寶元年,鑑真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請,坐船從東海去日本。但是東海風急浪高,有時翻船、有時缺少糧食、有時失去方向,經歷了12年,5次渡海都沒有成功。那時鑑真已經失明,只有志向始終沒有改變。
  • 鑑真大師六次東渡日本,第六次東渡成功,弘揚了佛法
    早上好啊,今天小編講一個即使失敗了很多次也依然不放棄東渡日本的僧人,鑑真大師,當然了在說他前先來介紹一下他待過的寺廟。大明寺建於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又名法淨寺。隋朝時期寺內建悟靈塔安放舍利,改稱棲靈寺。寺處隋宮之西,亦稱西寺。清康熙時忌諱"大明"二字,又改法淨寺,1980年恢復大明寺之稱。
  • 鑑真和尚:為弘佛法,六次東渡,被日本人譽為「日本文化的恩人」
    揚州自古繁華,而初建於南北朝時期的揚州大明寺,更是為這座文化名城平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感。揚州大明寺之所以聲名遠播,原不在於它的悠久歷史,而在於此寺中唐時期的住持鑑真和尚。對,就是那位年逾六十,雙目失明,卻依然堅持前後六次東渡日本的鑑真和尚。
  • 鑑真東渡日本,為何被後人詬病?
    這也是後人站在中國立場上對籤真詬病的地方,如果站在印度人的立場上,唐玄奘也不見得招人待見,所以對鑑真東渡就不能帶太多個人成見,否則鑑真東渡日本就變成肥了日本虧了大唐的蝕本生意!鑑真為什麼要六次涉險東渡日本?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麼,為後人所「詬病」?
    鑑真大師是一代高僧,中國讀過書的人沒有不知道鑑真東渡的。鑑真大師在日本也是神一樣的存在,無論什麼歷史時期,大師在日本都非常受敬仰,沒有人為此提出爭議。在日本一提起鑑真大師的故事,差不多每個日本成年人都會如數家珍,給你講上一兩段。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曾經說過,吃水不忘挖井人,鑑真大師就是日本的挖井人。可見鑑真大師在日本是多麼牛。
  • 《甘泉縣誌》曾載:鑑真大師在揚出生、出家、東渡
    原標題:《甘泉縣誌》曾載:鑑真大師在揚出生、出家、東渡   中國江蘇網12月16日訊 昨天,揚州鑑真佛學院舉行了「紀念鑑真大師東渡成功」1260周年的紀念活動,當年鑑真大師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日本鹿兒島登陸的情景歷歷在目,如史詩般厚重。重溫那段歷史,也還原出了更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