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東市場主體突破710萬戶 平均每分鐘誕生一個新企業

2020-12-17 齊魯網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在濟南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全省市場主體發展情況。

齊魯網濟南2月23日訊(記者 徐慧 何則偉 王煒)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在濟南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全省市場主體發展情況。2016年,山東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市場主體準入便利化,鼓勵支持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到年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達到710萬戶,保持全國第二位。

全年新設企業51.3萬戶 平均每分鐘誕生一個新企業

2016年,山東新登記市場主體143.2萬戶,註冊資本(金)2.8萬億元,雖然新登記主體戶數下降7.1%,但註冊資本金增長68.8%。

山東省工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田治穎介紹說,2014年、2015年增長迅猛,基數較高,所以2016年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有所回落。

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連續實現新突破,2016年突破700萬戶,與2013年改革前相比增加了297.4萬戶,增長72.1%。

在新登記市場主體中,新設企業保持了旺盛增長,佔比首次超過35%。2016年,山東新登記各類企業51.3萬戶,註冊資本(金)2.6萬億元,全省日均登記企業1425戶,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家企業新設。到年底,全省實有各類企業190.8萬戶,仍居全國第三位。

轉調成效顯著 三產、民營投資佔比較高

分析新登記市場主體,近年來,山東加速發展服務業、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2016年新登記市場主體中,第三產業市場主體註冊資本金,佔總量的74.8%,到年底,全省實有第三產業市場主體註冊資本(金)7.8萬億元,佔比為63%,提高3.6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中的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企業快速增長,吸納投資明顯增加。2016年,全省新登記這些行業企業戶數同比增長121%、63.1%、54.3%、51.6%,註冊資本(金)同比增長141.3%、69.1%、105.2%和161.2%,增幅居行業前列。受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和銷售回暖影響,房地產企業發展再度加快,2016年全省新登記房地產企業同比增長27.9%,而上年同期為下降12.1%。

各市普遍加大小微企業扶持力度,鼓勵「個轉企」,引導投資者創辦企業,私營企業更加受到投資者青睞,全年新登記50.3萬戶,同比增長27.2%;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有所放緩,新登記89.7萬戶和2.3萬戶,同比下降19.4%和2.8%。

創業熱潮帶動就業增長。到年底,全省個體私營企業累計安置從業人員2372.7萬人,同比增長16.2%。

與蘇浙粵相比 山東市場主體實力依然偏弱

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山東市場主體發展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實有市場主體戶數總量和2016年新登記私營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二位。但從市場主體發展質量上看,山東與廣東、江蘇、浙江差距改善進展較慢,有的指標差距擴大。

從萬人創業率看,創業空間差距較大。2016年山東平均每萬人創辦市場主體721戶,而浙江、江蘇、廣東分別比我省多229戶、154戶、105戶。在每萬人創辦企業上,山東僅為194戶,廣東、江蘇、浙江分別多出130戶、119戶和108戶,僅相當於廣東、江蘇、浙江的59.9%、61.9%和64.2%。

從註冊資本(金)數量看,市場主體實力偏弱。到2016年底,山東實有市場主體註冊資本(金)12.4萬億元,儘管同比增長接近四成,但僅相當於廣東的45.1%、江蘇的61.2%和浙江的91.5%。從市場主體戶均註冊資本(金)看,山東為174.9萬元,僅相當於廣東的56.9%、江蘇的60.2%和浙江的67.8%。

從市場主體結構看,企業佔比較小。山東實有企業戶數居全國第三位,但僅相當於廣東的54.3%、江蘇的76.4%,差距雖縮小0.7個和3.3個百分點,但仍較為明顯。此外,山東實有企業佔市場主體總量僅為26.9%,廣東、江蘇、浙江均在30%以上,分別比我省高出12.3個、8.9個和4.9個百分點。

雙升戰略 激發市場經濟新活力

強化優勢,補齊短板。2017年,山東以實施小微企業「雙升」戰略為抓手,激發市場經濟新活力。根據部署要求,山東全力啟動小微企業治理結構和產業結構「雙升」戰略,通過加強小微企業基礎數據和要素支撐、政策和產業引領,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公共服務,切實提高小微企業內部治理層次,優化小微企業外部治理環境,破解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和難題,提升小微企業發展質量和貢獻度,推動全省市場主體產業結構升級。

推動品牌國際化,山東將深入實施開展好商標戰略和廣告拉動戰略,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區域品牌、特色品牌和國際化品牌。創新服務農業發展方式,開展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大力支持發展農村電商、跨境電商。

今年,山東將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目標,進一步釋放市場發展動能。繼續加大企業「五證合一」、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工作力度,深入推進「多證合一」。同時,逐步實現以電子營業執照為支撐的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發照和網上公示,實現企業電子營業執照和登記全程電子化的新突破。

此外,山東還將完善企業退出機制,探索建立普通註銷登記制度和簡易註銷登記制度相配套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穩步推進個體工商戶簡易註銷試點工作。

 

[責任編輯:楊凡、韓薇、王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2020年浙江新設市場主體逾168萬戶 總量突破800萬戶
    來自省市場監管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省新設市場主體168.15萬戶,比上年增長17.13%。截至2020年底,全省市場主體總數達803.24萬戶,比上年增長10.91%。「相比於總量首破800萬戶,增量高於上年更令人振奮。」
  • 總量突破110萬戶 2020年浙江寧波新設市場主體近19萬戶
    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在企業走訪指導。寧波市市場監管局供圖中新網寧波1月17日電(記者 胡亦心)1月17日,記者從浙江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獲悉,2020年,寧波全市新設各類市場主體18.9萬戶,同比增長3.3%,日均新設市場主體516戶。
  • 福建福州:市場主體突破80萬戶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記者張文章)福建省福州市市場監管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主線,積極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當地市場主體更好融入「雙循環」。截至12月上旬,福州市實有市場主體80.32萬戶,同比增長15.11%,其中企業突破30萬戶大關,達30.91萬戶,同比增長9.44%;個體工商戶實有49.12萬戶,同比增長19.12%。要暢通「雙循環」,營商環境正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劑」和「加速器」。今年以來,福州市市場監管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東莞市場主體破100萬戶 多項數據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12月24日,記者從東莞市工商局獲悉,截至22日,東莞實有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00萬戶,達到1000058戶。其中,企業413954戶、個體戶585902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202戶。   在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後,東莞市場主體佔全省實有市場主體總量的十分之一,佔全國實有市場主體總量的百分之一,比商改前2012年末的54.13萬戶淨增加73.53萬戶,增幅達135.83%。   企業登記註冊速度是一個地方行政效率的晴雨表。
  • 今年西安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200000戶
    昨日,從「夢回大唐望長安 追趕超越譜新篇——2018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200000」主題宣傳活動上傳來好消息,截至6月16日,全市2018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20萬戶,西安伐木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為2018年西安新登記第200000戶市場主體。
  • 安徽實有各類市場主體逾580萬戶
    中新網合肥12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2016年至2019年,全省市場主體戶數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率達20.29%。」安徽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永生15日介紹,截至今年11月底,安徽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580.38萬戶,其中企業165.84萬戶。
  • 原標題:2020年浙江新設市場主體逾168萬戶
    原標題:2020年浙江新設市場主體逾168萬戶來自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浙江新設市場主體168.15萬戶,比上年增長17.13%。截至2020年底,全省市場主體總數達803.24萬戶,比上年增長10.91%。「相比於總量首破800萬戶,增量高於上年更令人振奮。」
  • 中山:近5年市場主體年均淨增長超3萬戶
    30多年過去,中山的市場主體數據一路高漲,「十三五」期間相繼突破20萬、30萬和40萬大關。截至今年8月底,中山市場主體達到44.79萬戶。上半年雖受疫情影響,新登記註冊的市場主體仍達到了39406戶 。商業氛圍的濃厚,讓社會財富不斷積累,使中山人民過上了高質量的小康生活。
  • 創新創業動力持續激發 張家界市市場主體突破10萬戶大關
    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增強 創新創業動力持續激發我市市場主體突破10萬戶大關張家界日報訊 9月18日,我市舉行市場主體突破10萬戶大關儀式,副市長歐陽斌向湖南亞都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代表頒發營業執照。這是我市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增強、創新創業動力持續激發的重要成果性標誌。據了解,今年我市市場主體新增9697戶,增幅達10.37%。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650.24戶,每萬人擁有企業145.47戶,均排名全省靠前。儀式上,歐陽斌向一直堅守紮根在張家界這片投資熱土的企業家表示感謝。
  • 數說「十三五」:安徽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突破580萬戶
    新華網合肥12月15日電(鍾紅霞)「截至今年11月底,安徽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580.38萬戶,其中企業165.84萬戶,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了110.34%和155.59%。」企業開辦實現「一網通辦、全程網辦、一日辦結」,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大幅簡化,「證照分離」改革深入推進,「五十七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全面推行,企業註銷「一網」服務全面實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目錄由60類壓減至10類,工商登記後置審批事項從194項壓減到137項,成為長三角審批事項最少省份。
  • 黔江 市場主體數量逆勢上揚首破5萬戶
    市民當天就領到營業執照市場主體數量是反映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和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今年以來,黔江區接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水平,全區市場主體首次突破5萬戶,在逆勢中實現上揚。讓百姓只跑一次身份證上的名字和營業執照上的名字對不上號,會導致商戶的發票開不出來,後置許可事項辦不下來等諸多不便。
  • 前三季度全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以「解讀市場主體登記數據」和「推行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為主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楊紅燦發布前三季度全國市場主體登記數據解讀內容。
  • 2018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近千萬戶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昨日發布上半年市場環境形勢分析。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998.3萬戶,同比增長12.5%,平均每天新設5.52萬戶。特別是二季度以來,大眾創業意願持續高漲,4至6月各月新設企業均超過60萬戶,創歷史新高。新設企業結構不斷優化。
  •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市場主體超66萬戶
    12月22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全市市場主體戶數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實有市場主體由2015年底的46.24萬戶增加到今年11月底的112.25萬戶,其中企業由18.89萬戶增加到49.05萬戶,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了142.75%和159.66%。
  • ...時期每天誕生超3萬個涉稅市場主體 國家稅務總局詳解五大特點
    央廣網1月6日消息 (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新增市場主體數量是反映經濟活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數量超過5700萬戶,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天就有超過3萬個涉稅市場主體誕生。
  • 「十三五」期間 福建新登記市場主體431.3萬戶
    福建現有各類市場主體531.78萬戶 市場主體保持快速增長。「十三五」期間,福建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簡化食品、工業產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生產許可流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新登記市場主體431.3萬戶,比「十二五」增長142.92%,現有各類市場主體531.78萬戶。
  • 「十三五」合肥實有市場主體從46萬戶增加到112萬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12月22日舉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合肥市場監管局表示,「十三五」期間,全市市場主體戶數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實有市場主體由2015年底的46.24萬戶增加到今年11月底的112.25萬戶,其中企業由18.89萬戶增加到49.05萬戶,分別比
  • 權威發布|山東今年1-10月新登記市場主體179.3萬戶 城鎮新增就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年均增加市場主體100多萬戶,今年1-10月,新登記市場主體179.3萬戶,城鎮新增就業103.2萬人,有力促進了「六穩」「六保
  • 重慶新設市場主體198萬戶 年均增長10.11%
    來源: 重慶商報昨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隨著市場準入環境的優化,市場主體創業熱情和內生動力得以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增量快速回升,重慶「十三五」期間新設市場主體198.16萬戶。今年新設市場主體增長12.64%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2020年以來許多企業都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生產經營環境。但來自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市場主體累計新設立同比增長12.64%。
  • 今年山東「四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突破30%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發布會獲悉,山東加快實施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四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6年的22%提高到2019年的28%,預計今年將突破30%。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發展實體經濟,就一定要把製造業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