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姑娘結婚,秀才送絕妙對聯:下口大過上口

2020-12-19 靜靜情感故事匯

清朝有一位秀才,多次參加科考也不中,只能在在村裡當了私塾教師。但他天性剛直,對一些歪風邪氣總是看不順眼,手裡雖沒權沒錢,但他會寫對聯,常常用對聯當武器,諷刺那些貪官汙吏、土豪劣紳。

有一個大戶人家家裡有喜事,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由於新人雙方的特殊性,讓這件事就變得有意思了。

新娘家裡姓呂,靠坑蒙拐騙起家的,平時欺壓鄉裡,無惡不作。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呂家老爺作風不正,呂家小姐也好不到哪裡去,從小蠻橫自私、無法無天,一點規矩都沒有,甚至和多名男子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

名聲一壞,自然無沒上門提親,呂家老爺為此著急上火,許下萬兩白銀當嫁妝,就為給女兒找個姑爺。

而這新郎姓徐,也是個大戶人家出身,也是當地的「風雲人物」,橫行鄉裡、欺男霸女,同樣沒有人願意把女兒嫁給他。

這次看中了呂家的萬兩白銀,便上門提親了,哎,兩下一拍即合,當下就定了婚約,如此兩家結親,也算是「門當戶對」。

這件事轟動鄉裡,秀才自然也知道,他痛恨兩家的為人,就想用對聯羞辱他們一番。於是在婚禮當天,秀才主動送上一幅婚慶對聯。上聯是「呂府姑娘,下口大過上口」,而下聯是「徐家公子,邪人多過正人。」

乍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但這副對聯是一副拆字聯,呂字可不就是下面的口大上面的口下嗎。徐字左邊是雙立人,右邊上半部分是一個人,這樣不就是邪人多過正人嗎?秀才點破了這對男女的人品,同時還沒用一個髒字,真是構思巧妙啊,眾人也紛紛為他點讚。

相關焦點

  • 呂小姐結婚,有人送上聯「呂家姑娘,下口大於上口」,下聯更絕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顆瑰寶,上至王公貴族、皇家君王,下至破屋茅舍、平頭百姓,家家都離不開對聯。 婚禮當夜,有好事者在徐家的右門框上貼了一副上聯,聯曰: 呂氏姑娘,下口大於上口。 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拆字聯,大家看「呂」字,由上下兩個口組成,下面一個口明顯較大,馱著上面那個口。
  • 紅白喜事一起辦,白紙描上紅邊兒,秀才這幅對聯寫的實在是太妙了
    紅白喜事一起辦,白紙描上紅邊兒,秀才這幅對聯寫的實在是太妙了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代的智慧人們創造出了非常多經典的文化,而對聯文化就是其中一種,並且一直被沿用至今。
  • 經典對聯
    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家人大驚,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語,讓兒子只管貼出去。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
  • 上聯:「進古泉喝十口白水」,重金懸賞邀下聯,無人能對出
    上聯:「進古泉喝十口白水」,重金懸賞邀下聯,無人能對出中國對聯文化,延續千年。唐詩宋詞,是我們從小背誦,朗朗上口的文化。除了詩詞之外,對聯也是古人最拿手的文學,對對聯考驗人的思維敏捷能力,對文採也有一定的考驗,即便如此,對聯仍然是很大眾化的。在崇尚文學的朝代,古人茶餘飯後,圍觀在一起,聊的不是八卦,而是對對聯,如此看來古人善於思考。今天說一個唐朝時期的對聯故事,武則天時期,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在路上耽誤了不少時間。
  • 呂秀才:一個不會武功卻成為《武林外傳》裡最強大的男人!
    呂秀才大名:呂輕侯,因為考了很多年都沒有中舉,一直是一個秀才,所以大家都叫他呂秀才!電視劇裡的呂秀才扮演者是我國著名演員喻恩泰!其實生活中的喻恩泰和電視裡的呂秀才在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學霸人設,人品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即使沒有他人的澄清,我也不太相信喻恩泰能做出報導裡說的事情來!言歸正傳!
  • 一秀才看見2字出一上聯,武則天下令群臣對下聯,卻無一人看出
    中國的對聯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人經常以對對子的方式一較高下,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絕妙的對聯。炎炎夏日,一位秀才進京趕考,路上口渴難耐,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這口古井。
  • 秀才喝完井水出一絕妙上聯,武則天獎賞千金求下聯,至今無人對出
    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愛好文字的人也許會在貼對聯的時候念上幾遍。念過之後就會發現,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其實對聯的歷史十分的悠久,始於周朝,經過漫長時間的洗禮,最後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文體。在唐宋尤其受到文人墨士的喜愛,探討文學或是在生活中總少不了對聯的影子。比如宋朝的蘇軾和黃庭堅這一對亦師亦友的知識分子,這兩位是宋朝歷史上成就最高的兩位文豪之一,他們的生活中也不少吟詩作對的風雅之事。
  • 姑娘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秀才對出下聯,最終抱得美人歸
    明朝時,也有很多對聯高手,比如大才子解縉,詩畫雙絕的唐伯虎。朱元璋也是個對聯達人,他甚至號召大家在家門口都貼上對聯。 清朝時,對聯流傳得更加廣了,也更加雅俗共賞。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清朝的對聯小故事。
  • 43歲「秀才」喻恩泰,娶小十歲知名主持人,如今一家四口很幸福
    老白沙溢,婚姻幸福還有一雙寶貝兒子;佟掌柜作品一部接一部,叫好也叫座;小郭姚晨,成了國際姚,高端大氣上檔次;秀才喻恩泰結婚了,幸福的冒泡泡;小貝王莎莎2015年大學畢業了,漂亮了;大嘴姜超發展的也是順風順水……但有眼尖網友評論到:「15年了,感覺主演只有呂秀才沒有紅」。這些年來,喻恩泰幾乎一直躲在幕後沒什麼動靜,甚至有很多觀眾都叫不出他的本名。
  • 不出名卻文採飛揚的3副對聯,水平很高,讓人打心眼裡佩服
    第1副:兩口寄安樂之窩,妻太聰明夫太怪;四鄰接幽冥之地,人何寥落鬼何多。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名士歸莊。歸莊擅長書法繪畫,尤其擅長畫竹子。同時,歸莊在詩文、思想上也頗有造詣,故而在當時與顧炎武齊名,人稱「歸奇顧怪」。
  • 絕妙對聯,不得不佩服古人學識
    難聯歷史上有名難對的對聯和絕對。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鐵,坐北朝南打東西淡水灣,苦農民,戴涼笠,彎酸腰,頂辣日,流鹹汗,砍甜蔗,養妻教子育兒孫上鉤為老,下鉤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過天
  • 千古絕對,絕對經典:70副絕妙對聯,讓人拍案叫絕
    難聯歷史上有名難對的對聯和絕對。合字聯按偏旁部首組合成字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合「吞吳」兩字)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拆「全任」兩字)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十口心合「思」字)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八目尚合「賞」字)頂針聯
  • 寡婦出上聯:「二人土上坐」,大才子對出絕妙下聯,寡婦羞紅了臉
    對聯不單單是講究押韻,還必須具備意境以及內含,否則,對聯只會局限於形式表面上,讀起來卻沒有一點味道,更不必說還有什麼智慧了。在古代,人們喜愛對聯,從娛樂變成了一種家喻戶曉的活動,它不但滿足了文人雅客娛樂消遣的需要,還能給平民百姓增添愉悅感,因此,十分受人們的歡迎。
  • 才女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秀才巧妙對出下聯,姑娘聽了氣的直跺腳
    知識一直是人們推崇的聖經,文人在古代也有很高的地位,就算是當年行乞的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以後也是博覽群書,變得文採非凡。當年朱元璋的馬皇后為了勸諫朱元璋,愛惜身體,不要因為繁忙的公務而累壞了自己,特地寫了上聯:扇描黑龍,呼風不能喚雨。但是朱元璋是要強之人,作為創業成功的傑出代表,朱元璋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魔,所以朱元璋就回復了下聯:鞋繡金鳳,著地可堪登天。
  • 少女才女對聯招親:「長巾帳裡女子好」,秀才隨口下聯堪稱完美!
    少女才女對聯招親:「長巾帳裡女子好」,秀才隨口下聯堪稱完美!或許現在的很多人對對聯並不太熟悉。可是如果你生在古代如果和別人對不上一兩句對聯的話,別人就會笑話你了。要直到對聯這種文化在古代就好比是詩歌一樣的存在,而且上到帝王下到布衣之族都會對對子。
  • 面試官:兩個口讀呂,三個口是品,八個口是什麼字?小夥機智回答
    他要應聘的是公司的中層,有兩個人和他爭這個名額,面試官對他們三個人進行了一些專業上的考核,又聊了一會兒天,其實是在試探,最後覺得三個人的實力都差不多,只好用一個問題來決定各自的去留。面試官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兩個口是呂,三個口是品,八個口是什麼字?」
  • 面試官:上下兩個口,是什麼字?回答「呂」字的都都被淘汰了!
    面試官:上下兩個口,是什麼字?回答」呂「字的都都被淘汰了!每個人進入社會找工作,必須經歷面試這一關,除非你有強大的背景走後門,否則第一步都是面試。最後,面試官就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上下兩個口,是什麼字?第一個面試者想了想回答道:「這個問題既然會放到壓軸,那就說明不簡單,那就肯定不是呂了,我猜,應該是器,你說兩個口,上下兩個口,並沒有說是上面一個下面一個,有可能就是上兩個下兩個,所以我覺得就是器這個字。」
  • 同福客棧中,呂秀才究竟是喜歡郭芙蓉,還是溫柔的祝無雙
    作為一部輕喜劇,《武林外傳》無疑是十分成功的,而它的感情線之一呂秀才和郭芙蓉以及祝無雙的感情糾葛,也是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無雙:你能忘了他嗎?呂秀才:不知道,盡力吧。這樣你能接受嗎?無雙:你這輩子都忘不了,那我等你一輩子呀。呂秀才:不可能,我估計你最多也就等十年。從這一段呂秀才和祝無雙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意義。
  • 腦筋急轉彎:大口加小口,不是回和呂,打一字?天才3秒就答對了
    第3個問題:一個家庭主婦最討厭抽菸的人,有一天,她去朋友家,參觀新房後,連聲說:「抽菸好、抽菸好,請問這是為什麼?第4個問題:一輛計程車在公路上正常行駛,並沒有違反任何一項交通規則,卻被一個警察給攔了下來,為什麼?
  • 氷冷酒,一點水,二點水,三點水,秀才對不出下聯,差點死了
    今天就給大家講個清朝秀才的故事,因為未對出一副下聯,差點死了。秀才已失其姓,就叫呂秀才如何?呂秀才二十來歲,父母在堂,家有一妻,膝下無子。父母耕地,妻子紡織,他靠在人家授徒為業。呂秀才不是沒聽過他的大名,卻囿於囊中羞澀,急於找工作,不得不接下這活。不久,就有點幹不下去了。張富人總是幹涉他的教學,說這也沒教好那也沒教對,要不是天天忙得飛起來,還不如自己教呢,你們這些秀才啊,讀了幾句書,卻半知不解,簡直是誤人子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