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戰:圍殲國民黨瀋陽駐軍主力部隊

2020-12-16 東北新聞網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及其官兵。

  當年,在東北野戰軍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和「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專打新六軍」。

  新一軍和新六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的兩個,都基本駐守在瀋陽地區。這兩支部隊一個號稱「叢林狐」,一個號稱「叢林虎」,因1942年遠徵緬甸一戰成名。全部使用美式裝備,由美國教官訓練,裝備精良,作戰兇悍,士兵素質高,並且經歷過與日軍戰鬥的實戰磨練,因此戰鬥力十分強悍,是蔣介石最先派到東北的兩支王牌部隊。

  「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

  在東北解放戰爭前期,東北民主聯軍一度不是新一軍和新六軍對手。

  1946年2月8日,廖耀湘率領新六軍在遼寧葫蘆島登陸,由錦州沿北寧線兩側向瀋陽攻擊前進。2月10日佔領了臺安、新民。2月18日,新六軍進佔法庫、大虎山、遼中;2月19日,與東北民主聯軍的首次惡戰在沙嶺村打響,持續了兩天三夜,這一仗雖然打掉了新22師700餘人,給了新六軍一點顏色,但東北民主聯軍3縱、4縱卻傷亡了2100餘人。3月21日,新六軍攻佔了遼陽,接著兵分三路,向鞍山、海城、營口、本溪發起了兇猛進攻,全部得手。之後,新六軍又在四平攻堅戰中風光了一番。

  3月10日,孫立人率領新一軍從廣州出發,搭乘美軍第7艦隊的運輸艦,在秦皇島登陸,隨後轉乘火車經錦州到達瀋陽。這樣,新一軍、新六軍這一對「孿生王牌」又湊到了一起。

  新一軍、新六軍曾在緬甸叢林和印度並肩作戰,如今雄踞瀋陽,組成廖耀湘兵團。廖耀湘,湖南邵陽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後又入法國陸軍大學深造。在其軍旅生涯中,主要任職於蔣介石嫡系部隊。抗日戰爭中曾任新22師副師長、師長,新六軍軍長,與日寇作戰時善打硬仗,屢建戰功。廖耀湘兵團是東北戰場國民黨軍的精華,和邱清泉兵團、黃維兵團,並稱為國軍三大「王牌兵團」。

  在四平之戰期間,林彪曾致電軍委提到:「進入東北之敵,為國民黨最精銳的,新一軍又為其最強者,故我軍雖奮勇作戰,傷亡重大,彈藥消耗甚多,但只能作部分的消滅與擊潰敵人,而難於全部擊潰與消滅。」對此,我軍官兵都憋著一口氣,要報仇雪恨,提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和「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專打新六軍」的口號,「東北虎」要對決「叢林虎」「叢林狐」。

  調虎離山圍點打援

  1948年,經過東北解放軍的冬季攻勢後,整個東北地區基本就剩下瀋陽、長春、錦州三座城市由國民黨軍孤守。

  解放軍的戰略是首先攻佔錦州,關閉東北大門,迫使被圍困半年之久的長春守軍起義和投誠;最後攻佔瀋陽,解放東北全境。此即「關門打狗」戰略。

  東北野戰軍(1948年8月14日東北解放軍改稱東北野戰軍)包圍錦州後,蔣介石親自到瀋陽督戰。10月2日,蔣介石又飛臨瀋陽,當天下午在瀋陽「剿總」對師以上人員講話。他說:「我這次親自到瀋陽來,是救你們出去。你們過去要找共軍主力都找不到,現在東北共軍主力已經集中在遼西走廊,正是你們為黨國立功的好機會。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發揮過去英勇作戰的犧牲精神,和關內國軍協同作戰,一定可以成功的。萬一你們這次不能打出去,那麼來生再見。」聽到蔣介石最後一句話,到會者普遍感到沮喪,認為是「不祥之兆」。

  蔣介石嚴令國民黨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要廖耀湘兵團增援錦州。1948年10月8日,國民黨軍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率由新一軍、新三軍、新六軍、第71軍、第49軍主力,共11個師,加三個騎兵旅,組成西進兵團傾巢而出。但廖耀湘怕中了東北野戰軍圍點打援之計,沒敢直援錦州,而由新民、遼中分路向彰武、新立屯進擊,並先後佔領法庫、彰武等地,妄圖切斷東北野戰軍攻錦部隊的後方補給線。廖耀湘的指揮部也隨之遷往新民,並把指揮所設在火車上。這列火車先是停留在興隆店車站一個道岔子附近,以後又轉到胡家窩棚一帶。

  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令5縱、6縱在法庫以西秀水河子地區打擊敵人,誘敵北進,拖住敵人,為大部隊攻打錦州贏得時間。打錦州的部隊只用了31個小時即攻克錦州,消滅守軍十多萬人,並活捉了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

  蔣介石不甘心失掉錦州,又命令廖耀湘兵團向錦州進發,企圖會同關內侯鏡如兵團從錦西東進,東西夾擊,乘東北野戰軍疲勞之機奪回錦州。東北野戰軍司令部電令4縱、11縱在塔山堅決阻擊侯鏡如兵團,電令10縱在黑山、大虎山一線堅決阻擊廖耀湘兵團西進,電令打錦州各縱隊,取得勝利後留下部分部隊清理戰場,安排傷員救治,管理俘虜人員等工作。各縱隊迅速東進參加消滅廖耀湘兵團和解放瀋陽的戰鬥。

  「攔住先頭,拖住後尾,夾住中間,分割包圍」

  錦州失守後,廖耀湘兵團西進錦州受阻,又提出向營口撤退的方案,再次被蔣介石拒絕。後經杜聿明、衛立煌爭取,蔣介石才在5天後的10月20日晚答應廖耀湘兵團可向營口撤退,但已錯失良機。就在這一天,東北野戰軍總部決定採取「攔住先頭,拖住後尾,夾住中間,分割包圍」的戰術,在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

  東北野戰軍十大主力縱隊80萬大軍,為廖耀湘兵團的11萬官兵布下了天羅地網,網口就在黑山、大虎山。黑山、大虎山是由瀋陽通往關內的必經之路,像兩扇鐵門,開則通,關則塞,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1948年10月15日錦州解放後,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從彰武、新立屯地區南進,企圖奪取黑山、大虎山,以便重佔錦州,打通北寧路。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和第1縱隊一個師及內蒙騎兵第1師在黑山、大虎山地區組織堅守防禦。10縱只有4萬人,時值嚴冬,部隊還沒有棉衣。而敵人則是10萬美式裝備、奪路逃生的亡命之徒,戰鬥的激烈可以想見。

  從10月23日開始,新六軍開始向高家屯一線92高地、101高地、石頭山高地發起攻擊。雙方在這三處展開了反覆的爭奪,僅101高地就易手20多次,山頭被炮彈削掉足足兩米,山也被血染成「紅」山。東北野戰軍在高家屯一線頑強阻擊了廖耀湘兵團8天,使得廖耀湘兵團退營口之路被切斷。隨之,廖耀湘又改變計劃向瀋陽撤退。廖耀湘動用了他的精銳部隊猛烈衝擊,但都沒有成功,撤退瀋陽的計劃又破滅了。廖耀湘再次改變決心,仍想回師東南走營口撤退的路,但他的陣腳已亂,沒有成功的可能了。

  1948年10月26日拂曉,東北野戰軍司令部下達了圍殲廖耀湘兵團的總攻令,「北上主力到達,敵已總潰退,各縱隊全線出擊。」10個縱隊及若干獨立師,按預定計劃,對黑山以東、大虎山東北、繞陽河以西120平方公裡地區內已被我合圍的廖耀湘兵團展開了圍殲。

  新22師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六軍的主力,廖耀湘就是從新22師師長的位置上提拔上來的。客觀講,這個師還真有點虎氣,能徵善戰。打了三年,東北野戰軍各縱隊大都和它交過手,都沒佔多少便宜。林彪曾幾次準備集中10個主力師,消滅中央軍這個「王牌」中的「王牌」,始終未能如願。新22師這次向新民撤逃時,被東北野戰軍幾個縱隊分頭咬住,幾番猛打之後,在大虎山被打「散花」了。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曾笑說:新22師不是自稱「虎師」嘛,我看他們犯了忌,在打(大)虎山被消滅了!

  「解放軍第一棒子即打碎了西進兵團的腦袋」

  10月26日凌晨,東北野戰軍3縱7師21團3營神奇地抓住國民黨三個軍接防的疏漏,以一個營的兵力滲透到了國民黨軍核心陣地。

  3營衝進胡家窩棚,其主力攻擊胡家窩棚西邊山坡,看見下面的7間大瓦房天線林立,斷定此處必有「大魚」,於是居高臨下猛扔手榴彈,炸毀廖耀湘兵團指揮部的通訊器材,廖耀湘兵團頓時陷入混亂的狀態。

  在與廖耀湘兵團警衛部隊的慘烈交戰中,搗毀廖耀湘指揮部的3營指戰員幾乎全部犧牲。僥倖逃脫的廖耀湘逃到新六軍22師指揮部,驚慌中竟用明語呼叫部屬向新立屯集中,東北野戰軍通過監聽掌握了廖耀湘兵團的行動計劃和路線,迅速有效地採取了措施,使敵人很快陷入了潰不成軍的境地。據廖耀湘後來說:「解放軍第一棒子即打碎了西進兵團的腦袋,使我感到兵團的命運已處於萬分危急之中!」

  戰至10月28日凌晨,有著新一軍、新六軍國民黨兩大主力的廖耀湘兵團徹底崩潰了。首先東北野戰軍偵察部隊攻打了廖耀湘兵團的司令部,打亂了他的指揮系統,使整個廖兵團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加上天寒地凍,沒吃的,軍心渙散,坦克、大炮都沒有發揮作用,被東北野戰軍各縱隊分割包圍,各個消滅。

  經過一天一夜的衝殺,敵人已無法組織戰鬥,潰軍紛紛繳槍。敵1個兵團、5個軍部、12個師共10萬多人,全部被殲或被俘在黑山、大虎山以東,臺安以北,繞陽河以西,無梁殿以南地區。

  廖耀湘當天在高粱地裡躲了一天。因穿著國民黨軍服不便行動,第二天等到一個單獨行動的老百姓,廖耀湘花重金買了一套便衣和一些食物,化裝後向瀋陽逃去。途中受阻遼河,後從路人言談中得知瀋陽已經解放,廖耀湘只好改變主意,掉轉方向逃往遼西葫蘆島。11月6日,廖耀湘在黑山西南的中安堡被野戰軍查獲。當時他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一件舊棉袍,趕著一頭小毛驢,毛驢背上馱著兩袋花生米,操著一口湖南話報名「胡慶祥」,自稱是南方商人。可東北野戰軍戰士仔細看了他一眼,笑著背了一段滾瓜爛熟的特徵口訣:「廖耀湘,矮胖子,眼睛有毛病,鬢髮花白,操湖南口音。」廖耀湘見已被識破,索性理直氣壯,拍著胸脯大聲說:「我就是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

  廖耀湘兵團是東北國民黨軍的精華。廖耀湘兵團被殲,使瀋陽守軍主力軍喪失殆盡,東北戰場我軍大勝已成定局。1948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電賀遼西大捷,傳令嘉獎參戰部隊……

  東北國民黨軍最精銳的廖耀湘兵團,除新一軍軍長潘裕昆、新3軍軍長龍天武帶少數殘部逃出重圍、去了瀋陽外,其餘官兵幾乎全部被消滅和俘虜。蔣介石在10月26日的日記中寫道:「東北全軍,似將陷於盡墨之命運。寸中焦慮,誠不知所止矣。」

相關焦點

  • 國民黨南京衛戍部隊,是什麼水準?從1927-1949年,皆為王牌主力
    南京衛戍部隊,是國民黨政府用來拱衛首都的禁衛軍,因為民國政府多數時間在南京,所以首都衛戍部隊又被稱為南京衛戍部隊。49年解放前,中國近代內外戰亂頻繁,國民黨高層選擇衛戍部隊自然也是精中選精,軍事實力非常突出。下面我們來了解下,究竟什麼樣的軍隊能成為國民黨南京衛戍部隊。
  • 大批主力部隊遭圍殲,俄軍出兵已來不及
    據亞塞拜然新聞網10月28日報導,當地時間27日,阿軍無人機在納卡地區「斬首」了「納卡國防部長」加拉爾-哈魯特雲揚中將,近期已經除掉了亞美尼亞和納卡的多名高級將領,此外還圍殲了敵方大批主力部隊,成功佔領了多個戰略重鎮。
  • 十萬國民黨軍排隊投降,無一人反抗
    此時的瀋陽已是一片混亂,國民黨大員紛紛收拾金銀細軟,準備逃命。蔣介石命令空軍司令王叔銘將衛立煌從瀋陽接出來,讓他到葫蘆島去指揮。10月30日,衛立煌等人到達瀋陽機場,只見機場上擠滿了想要逃跑的國民黨軍政官員。
  • 日本戰敗投降,八路軍的主力部隊為什麼赤手空拳進駐東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中共中央致電各解放區,挺進東北的各部隊,將部隊現裝備的武器全部留給地方,部隊到達東北後,由東北局重新分配武器。我軍許多挺進東北的主力部隊得到中央的通知後,空手來到東北,卻發現事有變故——蘇軍沒有將日本投降後留下的大批武器交給中共,而仍有蘇軍看管。東北局沒有武器裝備部隊。使得部隊官兵反應十分強烈。
  • 光亭:血戰碾莊——國民黨二流部隊是如何頂住了解放軍十二晝夜的...
    解放軍最初的計劃就是首先圍殲位於徐州以東的黃百韜兵團,因為黃百韜兵團的實力在國民黨徐州「剿總」所屬的四個兵團中,屬於戰鬥力比較弱的,而且位置在最側翼,比較孤立,是最理想的打擊目標。 要解救黃百韜,當然也不可能完全不顧徐州,那麼在黃維兵團未到達之前,以目前徐州國民黨軍的力量是沒有絕對把握擊破華野,於是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方案是讓黃百韜兵團堅持七到十天,在這期間,以李彌兵團守徐州,以邱清泉、孫元良兵團會合東進的黃維兵團,計九個半軍先攻擊徐州西南的中野主力,再回師向東,解黃百韜之圍。第二方案是以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集中邱清泉、李彌兵團全力向東解黃百韜之圍。
  • 日向勝:參與圍殲張靈甫74師的原日本兵
    逃出國民黨收容所1942年,從日本陸軍官校炮科畢業的日向勝被派到侵華日軍第34師團,以少尉銜駐守淮安,那一帶活躍著陳毅、粟裕領導的新四軍主力。由於新四軍擅長遊擊戰和發動群眾,日軍只能勉強「保點固守」。
  • 雙堆集戰役最慘烈戰鬥,四個團血戰國軍老虎團,附近部隊被嚇投降
    淮海戰役進入到第二階段之後,國民黨軍12兵團十幾萬人被解放軍包圍在了雙堆集戰場上。國民黨軍12兵團是國軍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的司令是黃維,副司令胡璉,所轄部隊都是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其中還有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
  • 遼瀋戰役國民黨軍怎能不敗?士兵缺糧少槍,將領卻在黑市發財
    瀋陽長春兩個據點的國軍完全靠中航公司每天四架運輸機的補給度日。蔣介石對衛立煌說「我們運輸機及汽油都無法維持東北這樣龐大部隊的補給,情勢所迫,不得不將東北主力撤到錦州。」 具體到單個部隊,國軍更慘不忍睹。作為東北國民黨軍僅有的兩個重炮團,炮兵第七團第一,二營僅有編制馬匹半數,而飼養很差,第三營則無馬匹;炮兵十二團作為摩託化炮兵團只有七成車輛勉強可用。
  • 擔任後衛的神秘部隊,金沙江畔血戰擋住精銳重兵,這是哪支部隊?
    在此過程中,擔任後衛部隊的紅5軍團當然功不可沒,因為他們必須頂住國民黨精銳部隊的輪番進攻,確保渡江部隊有足夠的時間從容渡過金沙江,毛主席把這麼艱巨的任務交給紅5軍團也不是偶然的。紅5軍團是由寧都起義的西北軍部隊改編而成。經過紅軍熔爐的錘鍊,早已成為了一支作風勇猛、善打防禦的鐵軍。長徵之後,經常擔負殿後掩護任務,屢建功勳。
  • 建國後國民黨軍最大規模的一次反攻,卻打不過我軍地方部隊與民兵
    東山島的地理位置 國民黨軍攻打東山島前,島上只有一個公安第80團,團長遊梅耀,該團改編自解放軍地方部隊,實際駐島兵力大約兩個營。 他的計劃是集中4個團以上的兵力登陸,把守軍壓縮到島中央,然後阻擊增援部隊,在解放軍主力到達前消滅島上守軍,摧毀工事揚長而去。一件事讓胡璉頭疼,駐金門的美國顧問漢密爾頓提出出動傘兵參戰,並認為傘兵加上兩個團步兵即可完成作戰計劃。
  • 揭秘國民黨部隊中軍中樂園
    揭秘國民黨部隊中軍中樂園PS:歷史上的今天在文末所謂「軍中樂園」,就是軍中妓院,也就是營妓。營妓在中外歷史上雖然間或出現,但像國民黨這樣用三民主義統一了妓院的,卻是古今所無。國民黨在大陸潰敗之時,裹脅幾十萬中國壯丁。這些壯丁在戰場上幸未成為炮灰,卻倒黴地在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島,成了國民黨禍國殃民的籌碼。
  • 蘇中戰役,國民黨部隊明明損失慘重,為何李默庵還說是「雙贏」
    再看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國民黨方面李默庵指揮的部隊有:整編第八十三師、整編第四十九師、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二十一師、整編第六十五師、整編第六十九師第九十九旅、新編第七旅,還有第七、十一交通警察總隊。總兵力達12萬人。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委譚震林所率部隊有第一師、第六師,第七縱隊、第十縱隊共19個團,總兵力3萬餘人。
  • 國民黨22次對日大型會戰中,少有的一次對攻戰,並且還以勝利告終
    這次戰役中日雙方都投入自己的精銳部隊以強碰強,激烈廝殺二個月之久(從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終以10萬日軍兵敗如山倒的慘敗為結束。這場戰爭就連日本人自己都親自承認。民國三十四年三月(1945年),侵華日軍正式下令第九方面軍執行第二十號作戰計劃,該計劃的目標為:摧毀芷江機場,伺機消滅洞口、武岡間中國軍隊第二十四集團軍主力。
  • 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的四渡赤水,看外國人和國民黨是如何評價的?
    長徵期間,國民黨中央軍每個連步兵連配有輕機槍9挺,每營有一個裝備6挺重機槍的重機槍連,還有一個配炮2門的營屬迫擊炮排。各地方部隊也是彈藥充足,補給充足。同時國民黨還配有飛機,有著充分的空中優勢。——後勤保障的差距。中央紅軍離開根據地,從圍追堵截的敵人手中繳獲就成了武器彈藥補充的唯一途徑。
  • 透視美國在臺灣駐軍的歷史,美國還會在臺灣駐軍?
    1950年5月27日,在韓戰剛剛爆發三天之後,美國在即藉口「臺灣地位未定」開始在臺灣駐軍,並與退敗臺灣的國民黨政權進行了密切的合作(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國急於駐軍臺灣的理由竟然是擔心一旦臺灣被解放軍攻克後會被中國政府「開放」給蘇聯,從而成為蘇聯在太平洋沿岸的重要軍事前哨)。根據美國與臺灣當局非法籤署的《美臺軍事同盟協定》的相關條款,美國曾在臺灣駐紮1萬人左右的部隊(含陸海空三個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