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堆集戰役最慘烈戰鬥,四個團血戰國軍老虎團,附近部隊被嚇投降

2020-12-16 新歷史

淮海戰役進入到第二階段之後,國民黨軍12兵團十幾萬人被解放軍包圍在了雙堆集戰場上。國民黨軍12兵團是國軍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的司令是黃維,副司令胡璉,所轄部隊都是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其中還有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

18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解放戰爭開始之後,這支部隊曾整編為11師,師長胡璉,中野,華野等部隊都先後集結重兵想要圍殲這支部隊,但是不但沒有殲滅這支部隊,反而損失慘重。雙堆集戰役期間 ,以18軍為首的國民黨軍12兵團又被解放軍團團包圍住。18軍是全副美械裝備的王牌部隊,戰鬥力很強悍,12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胡璉都曾擔任18軍軍長。

雙堆集戰役期間,最能打的地方就是18軍118師33團駐守的大王莊。大王莊是12兵團司令部的南大門,距離12兵團司令部只有幾公裡,所以胡璉把18軍最能打的33團放在了這個地方。33團是18軍中比較特殊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共有3000多人,全都是由老兵組成,不少官兵還都參加過抗戰,這支部隊由於戰鬥力強悍,還被稱之為老虎團。

為了消滅18軍這支老虎團,打開通往大王莊的南大門,華野七縱58團和60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對大王莊發起了猛攻。首先進入大王莊的有三個營的兵力,當時解放軍氣勢如虹,所以很快將33團趕了出去。胡璉知道大王莊失守之後,立刻命令18軍集中所有炮火猛轟大王莊,之後33團又奪回了大王莊大部分地區。幾個回合下來,大王莊只剩下七縱59團還堅守在莊的西南角。

在關鍵時刻,六縱46團前來支援,46團一進去就和老虎團纏鬥在了一起,進行了大規模的白刃戰,近戰夜戰本來是解放軍的拿手好戲,但是33團官兵的拼刺水平畢竟連日軍都生畏,所以在面對面的拼殺時,也絲毫不處於弱勢。雙方在大王莊展開了慘烈的巷戰,機槍,衝鋒鎗,手榴彈,火箭筒,迫擊炮等各型武器的聲音此起彼伏,戰鬥異常慘烈。

為了守住大王莊,18軍老虎團把汽車兵,夥夫,勤務兵都派了上去,33團一邊呼叫炮兵阻擊我後續部隊,一邊組織力量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反擊,解放戰爭期間,身經百戰的解放軍官兵還沒有遇到過這麼強悍的對手。最後,華野七縱把司令部警衛連也派了上去,一個150人的警衛連最後就打剩下17人。

大王莊戰役介紹後,整個莊內的除了幾面斷牆,幾乎被夷為平地。當時在小王莊的是85軍一個主力團,這個團在旁邊觀看完戰鬥後,向華野七縱投降。

相關焦點

  • 雙堆集戰役,中野華野四個團血拼國軍老虎團,附近部隊被嚇投降
    27日,黃維指揮四個師強行突圍,但是在突圍的過程中,110師師長廖運周率部起義,給了國民黨軍沉重打擊。雖然中野將黃維兵團團團圍住,但是中野在出大別山後嚴重缺乏重武器,攻堅火力嚴重不足,所以又不得不讓華野七縱和華野13縱以及華野特種兵縱隊一部攜帶重武器前來增援。
  • 血戰大王莊,解放軍四個團死磕18軍老虎團,觀戰部隊被嚇得投降
    5個部隊中,最著名的是第74軍,也就是後來的第74師。不過,這五支部隊中有一支不可小覷。他是十八軍。十八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也是陳誠的起跑部隊。這支部隊的歷任指揮官,如陳誠,羅卓英,黃維,胡璉等人,都在國民黨軍中有很高的職位。淞滬會戰中,第18軍在戰鬥最為激烈的羅店與日軍第11師團展開了艱苦的戰鬥。
  • 24小時八個團拼光,淮海戰役中的國民黨18軍,幾萬人打光都不投降
    全面抗戰爆發之後,羅卓英率領18軍在戰略要地羅店和日軍11師團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羅店爭奪戰也成為了淞滬會戰期間最慘烈的戰鬥,18軍67師數名高級指揮官陣亡,師長受重傷,後來這支部隊在黃維的率領下打的不到一個團
  • 淮海戰役中最慘烈一仗,國軍團長看一物說道:不打了,投降吧!
    淮海戰役中最慘烈一仗,國軍團長看一物說道:不打了,投降吧!在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樣式數量最多,殲敵數量最大的戰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 血戰湘江:紅軍長徵中最慘烈之戰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題:血戰湘江:紅軍長徵中最慘烈之戰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死的人太多了,滿江的血水。」儘管已經過去84年,但戰況之慘烈仍清晰印刻在百歲紅軍劉惟治的腦海中。老人記憶中最慘烈的戰役,指的是紅軍長徵中的血戰湘江。1934年11月下旬,始自贛南的長徵已40多天了,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抵達廣西境內全州、興安一線的湘江邊。此時,蔣介石已調集40萬大軍在湘江兩岸圍追堵截。
  • 淞滬會戰最慘烈之戰—羅店戰役
    慘烈的羅店血戰正式打響! 第11師以第33旅,第31旅為左,右兩翼,附以炮兵第16團在馬家宅附近支援。逐次向五鬥涇,新鎮,月浦之線推進,力圖將敵驅趕到江岸殲滅。當天凌晨3時半,第11師第一線部隊推進至月浦,周宅一線,第33旅以一部向獅子林炮臺和石洞口搜索前進,師預備隊和炮兵第9連推進至新鎮附近。
  • 解放戰爭,胡璉第18軍的三個主力團,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
    所以,交戰的最後一刻,32團快速向外突擊隨著第18軍大部隊突出重圍,揚長而去。黃麻戰役中的胡璉第18軍,被華野6、7個主力縱隊包圍,加上外圍的特種兵縱隊裝備的各型火炮,第18軍的戰場處境極為不利,因此前孟良崮戰役的整74師全軍覆沒,給予了國軍各個部隊以極大的心理創傷,此時的華野攻擊部隊軍勢極盛。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血戰則界村:國軍重創日軍益子挺進隊
    很遺憾,筆者在日軍相關聯隊史和部隊史中都為能找到相關證據或者事件描述,特別是223聯隊戰歿者名冊中,並沒有43年初(1-2月)就沒有幾個戰歿者。倒是在日軍部隊史中發現,益子挺進隊中3個小隊長中的兩人均戰死在一個月後的則界村戰鬥中,而益子挺進隊的核心,益子重雄的步兵第223聯隊第9中隊在則界村戰鬥中遭遇重創。則界村戰鬥中這個益子中隊到底遭遇了什麼?
  • 北京衛戍區有部隊被贊"老虎團" 一傳統保持至今
    北京衛戍區某摩步團部隊前身是紅軍主力長徵後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遊擊隊,抗戰時期又成為由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打造的新四軍主力團隊,創下了新四軍首戰日軍、首俘日寇等多項紀錄,被新四軍軍部授予「戰鬥模範團」榮譽稱號,被蘇南人民譽為「老虎團」。
  • 上海一二八抗戰真相:國軍血戰日寇,紅軍發起贛州戰役
    隨後宋子文也下令稅警總團赴上海參戰,稅警總團是當時國軍最精銳部隊。4.廟行兩次大捷,真正打響中國抗戰勝利第一槍1932年2月18日,植田蠻橫通牒蔡廷鍇,要其率第19路軍後撤20公裡。否則日軍將採取「自由行動」。蔡廷鍇與蔣光鼐立即召集了高級幹部會議,大家均氣憤至極。
  • 《血戰太平洋》第9集:人間煉獄——衝繩島戰役
    《血戰太平洋》(The Pacific)講述的是衝繩島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登陸作戰,「慘烈」是這一集的最好概括。網易娛樂獨家報導  (文/USTV)《血戰太平洋》(The Pacific)講述的是衝繩島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登陸作戰,「慘烈」是這一集的最好概括。
  • 共產黨軍隊最慘的一次敗仗,全軍覆沒,「金門戰役」為何慘敗
    金門原來的守軍只有李良榮的第22兵團,隨著廈門被解放,蔣介石命令固守金門,隨即調派潮汕的胡璉第12兵團,你沒看錯,又是12兵團,又是胡璉,只不過在雙堆集被面滅的12兵團胡璉是副司令,而雙堆集戰役後,胡璉逃跑,後被任命編練司令,扶著收集逃兵和補充新兵,慢慢的,第12兵團又重新擴充出來,隨即派往金門防守,就是這個曾經被打敗逃跑的敵將,在「金門戰役中」,力挫解放軍,
  • 西徵記|不能忘卻的「永豐戰役」,渤海子弟兵獨6旅最慘烈的一場血戰
    之後,這些放下鋤把子就拿起槍把子的子弟兵一路西徵,成為西北人民解放軍的一支勁旅,兩年多的時間,徵程兩萬多裡,參與了10次戰役,解放了16座城市,直至隨王震將軍進入新疆,最後集體就地轉業屯墾戍邊,發展為現在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他們是我軍歷史上唯一一支整建制從祖國最東邊打到最西邊的部隊,從農民到軍人再到兵團人,這些渤海子弟兵為解放全中國、建設新疆、遏制疆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 青樹坪戰役:四野渡江後最慘重的失利,被白崇禧伏擊,傷亡慘重
    抗戰時期在鄂豫挺進支隊任團政委,因與支隊領導李先念不合,一氣之下帶家屬和警衛班離隊,去蘇北投奔老上級黃克誠,被黃克誠任命為新四軍3師10旅主力團28團團長。抗戰勝利後,隨3師進入東北,在三下江南戰役中,時任2縱5師師長的鐘偉,敢於抗命堅持己見,使林彪改變原作戰計劃,取得了靠山屯之戰全殲國軍87軍的勝利,其指揮才幹深受林彪賞識。
  • 金門戰役失敗後,葉飛將軍在大二擔島攻島作戰中,再次遭遇慘敗
    1982年,灣灣拍了部電影《血戰大二膽》,講述大二膽島上國軍守軍與解放軍奪島部隊的慘烈戰鬥過程。福建沿海島嶼位置圖金門戰役失利9個月後,1950年7月,葉飛將軍再次籌划進攻金門,以報血海深仇!1950年7月26日晚,10兵團29軍86師258團2營,在1營2連以及1個機炮連的配屬下,由2營營長鮑成指揮,這支700餘人的攻擊部隊在廈門岸防炮兵強有力的火力支援下,開啟了渡海奪島的慘烈戰鬥……大擔島、二擔島的守軍是國軍第5軍75師225團1營2個連加1個重機槍排、1個迫擊炮排,共298人,由1營營長史恆豐中校指揮。
  • 淮海戰役簡介,淮海戰役的地點在哪裡?
    淮海戰役淮海戰役開始於1948年11月6日,由解放軍向國軍黨軍發動,主要以徐州為中心。解放軍方面主要是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兩支軍隊,由戰時設立的由鄧小平、劉毅等五人組成的總前委指揮,但實際上直接指揮軍隊戰鬥的是粟裕。而國民黨方面先後總共投入了七個軍團和兩個綏靖區,指揮的是杜聿明、劉峙等人。
  •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由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先生投資的電影《血戰松山》於10月28日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
  • 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水門橋戰鬥,志願軍用生命譜寫抗美援朝的讚歌
    抗美援朝巨片《血戰長津湖》已經開機拍攝,再加上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時間,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愛國熱情。上個月上映的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中志願軍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次戰鬥,稱為「水門橋戰鬥」或「水門橋阻擊戰」。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