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2021-01-09 像素說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

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最重要的是此役,極大的打擊美軍,讓他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成功扭轉了戰場姿態,並成為韓戰中一個重要的拐點,並為抗美援朝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長津湖戰役到底有多慘烈,我們贏得又有多麼的艱難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兵分兩路向北推進,直逼北半島政府臨時所在地江界。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攻勢,給予囂張的聯合國軍當頭一棒,急調志願軍第9兵團入朝,執行東線作戰任務,並於1950年11月初入朝後。

第九兵團入朝後,對聯合國軍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作戰策略。

同時,為了最大可能取得戰果達成戰役,第九兵團10萬志願軍晝伏夜行,翻山越嶺,忍受著嚴寒、飢餓在堆滿厚厚積雪的山林中連續行軍克服千難萬險,成功抵達預定戰場,並成功將美陸戰1師、步兵7師截為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之勢。

1950年11月27日,我軍與美軍兩支王牌部隊在長津湖展開了激戰。

聯合國軍方面有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3、第7師及韓國第1軍團,總共約10萬人;中方則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總人數為15萬人。雙方總共25萬人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交鋒20多天之後,志願軍成功擊潰聯合國軍,美軍率殘部在7艘航母的掩護下,從海路逃離戰場,至此「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半島東北部。

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戰士們憑著鋼鐵般的毅力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克服了極端的天氣,並擊潰了美軍的王牌部隊,將麥克阿瑟聖誕節前佔領朝鮮的美夢給徹底粉碎,一舉扭轉此前頹勢,為最終偉大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但戰爭是殘酷的,特別是長津湖一戰,更是成為韓戰中兩軍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

1950年11月27日,長津湖戰役打響,我軍投入的是第20軍和第27軍,近10萬志願軍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美軍發起猛烈進攻,美軍被打的措手不及,並於第二日清晨,美步兵7師、陸戰1師被我軍分割成了5個部分。

隨後,美軍試圖將被截斷各部重新打通,但最終皆以失敗告終,在這個過程中,美軍全機械化的部隊僅能以每小時500米的速度前進。

到了11月30日,我軍動用全軍所有炮兵,對新興裡的美軍7師31團發動圍攻,31團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曾參加對蘇俄的幹涉作戰而獲得「北極熊團」的綽號,軍旗上就有北極熊的圖樣,是美軍是陸軍中的王牌部隊。但,在就是像「北極熊團」這樣的王牌部隊,依舊被全殲,其軍旗現成為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展品。

到了12月6日左右,美軍開始突圍。由於美軍有著航空兵與機械化的優勢,可搭乘汽車、飛機撤退,而我軍只能靠兩條腿追擊,肯定是跑不過四個輪子的汽車和能上天的飛機,而且到了後期,美軍第3師與韓軍支援長津湖,這才挽救了美陸戰1師的主力,得以逃出生天。

我們不得不承認,美軍航空兵在此次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對我軍的地面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使得我軍很多行難以到位,只能在夜間依託夜色進行有限的機動作戰,難以展開全部兵力,並最終給了美軍陸戰主力逃脫的機會。

以27軍為例,全軍僅有車輛45輛,並在戰爭中被美軍航空兵給炸掉了許多。而且,這些車輛基本用於彈藥及糧食的運輸,並不像美軍一樣用於不運兵,兩條腿又怎麼可能跑得過四個輪子呢?最主要的是美軍車隊沒有空襲的威脅。

另一方面,當時長津湖地區遭遇了幾十年不遇的嚴寒,氣溫最低時達到了零下40度,由於從我軍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及時配備禦寒衣物,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而凍傷更是超過了戰鬥傷亡達到28954人,凍亡4000餘人,而且長津湖之戰後全兵團三分之一的戰士無法再重返戰場。(這裡的凍傷指的是凍傷嚴重到喪失戰鬥力的程度,並非簡單的凍傷,因為而當時第9兵團的每個戰士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甚至還有不少在戰鬥打響前就已經凍傷。)

但是,就是這樣一支身著單薄的鐵血軍隊在零下40度的嚴寒天氣下,在完全沒有制空權的前提下,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他們沒有一人退縮冒死衝鋒,這樣的軍隊,試問在人類歷史上可有出其右者?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他們在全面不佔優勢的極端劣勢下,依舊全殲了美軍王牌部隊第31團、重創美軍陸戰1師,迫使美軍從長津湖地區退往古土裡,再退至興南港跑路,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以輕步兵在嚴酷環境下對機械化部隊取得全面勝利,這在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屬於頭一份和獨一份!只是,這一過程是慘烈的!向偉大的志願軍將士們敬禮!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美好的今天!

相關焦點

  • 韓戰的拐點: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志願軍與美軍雙方損失慘重
    上個世紀的韓戰中,我國為了支援朝鮮成立了志願軍,當時的中華青年和將士們都熱血沸騰,想要投身於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中。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這七十年,抗美援朝作品中「長津湖」是什麼樣?
    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曾經發生在朝鮮戰場上改變了世界格局的長津湖戰役中,我們的戰士穿著單薄的服裝,拿著簡陋的武器,飢腸轆轆,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一次又一次地衝鋒。
  •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
    》主要描寫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乃至整個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長津湖之戰。有史學家稱,長津湖之戰是歷史的拐點,是中美雙方王牌部隊改變歷史進程的一場決戰。發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63年前在這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身穿單薄棉衣,在接近零下40度的惡劣天氣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軍一師展開了一場長達20天的戰鬥。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乃至世界有多大的影響?
    戰爭本身的勝利和戰略格局的勝利是兩回事,臺灣問題和這場戰爭有關聯,但當時中國打臺灣和打朝戰,是沒得選擇的,也就是必須得打,是被動之戰,就戰爭自身來講,中國是勝利了的。最大的贏家絕壁是我們,韓戰的歷史定位被嚴重低估了,毫不誇張的說,韓戰重要性幾乎等同於日本對我們的甲午戰爭!沒誇張,就是國運之戰!
  • 央視劇評丨《跨過鴨綠江》:震撼再現用熱血鑄就的勝利豐碑
    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同志率領下,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長津湖,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周邊層巒疊嶂,一條「Y」字形的羊腸小道是唯一通路。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叫《最寒冷的冬天》,由得過普立茲獎的美國記者、歷史學家,大衛.哈伯斯坦所著,主要內容是從美軍視角,描述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也被稱為「美國人眼中的韓戰」。與其他戰史專家從戰略入手不同,哈伯斯坦把視角轉移向下,從基層軍官和士兵的回憶中,追尋戰役的脈絡。
  • 血戰長津湖,鋼鐵人讓鋼鐵武裝散架!這面美軍軍旗成了軍博藏品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周邊層巒疊嶂,一條「Y」字形的羊腸小道是唯一通路。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自從1950年9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冒險在仁川登陸以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上勢如破竹,一路北上,驕傲的「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揚言,要在1950年聖誕節前結束韓戰,飲馬鴨綠江。
  • 劉偉強徐克等聯合執導,趕工的《冰雪長津湖》,能否拍出史詩感?
    以抗美援朝為背景、備受期待的主旋律大片《冰雪長津湖》,結合多方面資料佐證,已低調開機。70年前那場「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長津湖戰役,即將被搬上大銀幕。與家喻戶曉的上甘嶺戰役相比,慘烈程度超出數倍的長津湖戰役卻是鮮為人知。
  • 為什麼說「長津湖之戰」,是朝鮮戰場上最殘酷的一戰?
    值得一提的是,入朝僅十多天,我志願軍部隊便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並取得勝利,總計殲敵15000多人。此戰不僅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11月23日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的戰局,同時也給朝鮮人民樹立了必勝的信心。然而,戰爭畢竟是殘酷的,我志願軍入朝作戰更是挑戰重重。在第二次戰役期間,敵我雙方便遭遇到了朝鮮半島50年不遇的寒冷冬季,氣溫低至零下三四十度。
  • 史詩戰爭電影《長津湖》開機,這陣容說一句國內最強不過分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史詩戰爭電影《長津湖》開機發布會,於今日下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 據悉,《長津湖》電影籌備多年,光國家電影局交給博納的劇本就有13萬字,編劇蘭曉龍打磨時間長達五年之久,故事背景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又稱血戰長津湖。
  • 走訪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聽朝鮮老人講長津湖血戰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立的烈士紀念碑李成勳老人在墓地講解時含著淚光【環球時報記者 王莉】因為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來到朝鮮時總會喚起一份特殊的情感記憶。那些犧牲的志願軍烈士雖然離開我們60多年了,但「最可愛的人」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1950年11月,與中國東北只有一河之隔朝鮮進入了冬天,而且,這一年朝鮮的冬天還格外寒冷。然而,就是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中,在位於朝鮮東北地區的長津湖附近,一支美國軍隊在崇山峻岭之中邁著齊腰身的大雪、頂著零下40度的酷寒,在艱難的行進。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場戰爭仍然停留在美國的文化意識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戰似乎已經被美國歷史所淡忘。可能是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最後也沒有從中受益。他們寧可認為這場戰爭從來沒有發生過。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以至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克拉克將軍這樣感嘆到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將軍!韓戰的失敗,對於一向狂妄傲嬌的美國人的沉重心理打擊可見一斑,也不知給美國留下了多少陰影面積。一、南北朝鮮的出現,只不過是美蘇兩個大國為自身戰略利益布的局。
  • 朝鮮的嚴冬有多可怕,志願軍深受其害,美軍也未能倖免
    如果去詢問參加過韓戰的老兵在朝鮮戰場上對什麼印象最為深刻,除了戰爭的慘烈程度,大多數老兵還都會講,朝鮮冬季的嚴寒天氣是最可怕的惡魔,它簡直可以吞噬一切。不錯,除了戰場上的廝殺,朝鮮冬季的極寒天氣是中美雙方軍隊都不得不面對的共同敵人。
  • 美軍眼中的長津湖戰役:讓我們害怕的不是寒冷,而是中國的志願軍
    士兵們總是在內心期盼著勝利,這樣就能早日回家和家人團聚了。但美軍的第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可不是這麼想的。他整個人都處在非常煩躁的狀態。並不是因為天氣原因,而是總有一種恐怖的預感,降臨到了他的身上。奧利弗·史密斯是個老兵,在他眼裡,這場仗很快就能打完並且得到勝利,以他的經驗,感覺勝得太輕鬆了,反而讓他感覺到了不安。雖然身後的士兵們一個個都在被寒冷打壓著,他卻還是將勝利的笑容掛在臉上,麥克阿瑟更是大聲說著:「士兵們,我們向你們保證,很快你們就能和回家了!」但奧利弗·史密斯卻在這個時候,發現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