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水門橋戰鬥,志願軍用生命譜寫抗美援朝的讚歌

2020-12-14 環球萬花筒

抗美援朝巨片《血戰長津湖》已經開機拍攝,再加上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時間,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愛國熱情。上個月上映的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中志願軍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次戰鬥,稱為「水門橋戰鬥」或「水門橋阻擊戰」。

無獨有偶,在西線戰役中,志願軍38軍的一個由321人組成的偵查特遣隊成功穿插到德川,炸毀了聯合國軍撤退必須經過的武陵裡大橋,那次炸橋的戰鬥也被搬上了銀幕,電影的名字叫《奇襲》。《金剛川》中的「水門橋戰鬥」反映的同樣是志願軍為了阻止美軍撤退逃跑而炸毀水門橋,不過炸毀水門橋遠比想像的要困難得多。

如果說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打了聯合國軍一個措手不及的話,那麼第二次戰役就是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真正的鬥智鬥勇,但即使是這樣,聯合國軍總司令在發起「聖誕攻勢」(1950年11月6日-12月24日)時仍然自負地認為在朝鮮只有3萬志願軍和3萬人民軍。可他哪裡想得到,志願軍在西線正面埋伏了50軍、66軍、39軍和40軍共4個軍,38軍和42軍早已穿插到西線的南面切斷了以美國第8集團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退路。

而在東線,原來準備用來攻臺的宋時輪第9兵團已經入朝,就埋伏在長津湖和赴戰湖所組成的長津湖地區。令中國人民傷心的是,1950年的朝鮮遭遇了50年以來氣溫最低的冬天,氣溫低至零下45-50度。第9兵團的20軍、27軍和26軍分別從1950年11月7日、12日和19日秘密入朝,雖然這三個軍每個軍多達5萬人,但長期戰鬥在我國江南的這三個軍在上火車後才知道要去的是朝鮮戰場。

軍情似火,第9兵團根本來不及按原定計劃在遼陽和瀋陽將單薄的軍裝更換成冬裝,只是在臨時停車時,東北邊防部隊的官兵們主動脫下身上的衣帽換給第9兵團的官兵,但那只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第9兵團就這樣風風火火地去到了冰天雪地的朝鮮長津湖地區,準備發動志願軍第二次戰役的東線作戰。據稱,第9兵團入朝第一天就凍傷了700多人。

1950年11月25日,志願軍第二次戰役首先在西線打響,原定在同一時間發動的東線戰役因為天氣的特殊原因被推遲了兩天。11月27日晚上10時,第9兵團以26軍做後備隊,埋伏在長津湖地區的20軍和27軍共10萬大軍突然向近5萬人的美軍第10軍陸戰1師和美軍第7師發動攻擊,美軍迅速被志願軍截成五段而被包圍。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陸戰1師和美7師的第32團「北極熊團」是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王牌部隊,而美7師的師長曾經是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長巴達維。

對志願軍突然從冰天雪地裡冒出來,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和美7師師長巴達維一點也不驚訝,因為他們早就知道部隊會遭到這樣的命運。如果不是麥克阿瑟和第10軍司令阿爾蒙德一再命令和催促他們向鴨綠江邊挺進的話,他們或許不會落入志願軍的伏擊圈。不過,陸戰1師和第7師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迅速地以200輛重型坦克在三個重要地段組成了堅固的環形防禦工事,拼死抵抗。志願軍雖對美軍形成分割包圍之勢,但僅靠落後的武器和彈藥一時難以殲滅敵軍。

戰鬥持續到第二天,麥克阿瑟和阿爾蒙德終於意識到西線的志願軍有至少5個軍的兵力,而東線的志願軍至少有2個軍的兵力,當然了,他們也知道美軍中了志願軍「誘敵深入」之計而陷入重圍,於是立即命令美軍迅速撤退,並組織強大的海空力量幫助美軍逃離。

在東線,美陸戰1師和美7師的撤退路徑和方向是:先從長津湖地區撤退到有臨時機場的下碣隅裡,接著從18公裡外的古土裡經水門橋撤退到鹹興,然後從興南港乘船逃跑。12月4日,美軍撤退到了下碣隅裡,但在撤退路上遭到志願軍的層層阻擊,每小時只能前進300米,從長津湖地區到下碣隅裡22公裡的路上,美軍丟下了1500多具屍體。

下碣隅裡戰鬥異常的慘烈,在這裡誕生了志願軍第一個「特級英雄」楊根思,他是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負責率一個排的戰士據守可以俯瞰下碣隅裡的1072高低。楊根思排戰鬥到只剩下他和兩個負傷的戰士,最後,楊根思讓兩個傷員撤退,自己抱著炸藥包衝向美陸戰1師的隊伍中與美軍同歸於盡。

美軍從12月6日凌晨開始從下碣隅裡撤退,但當他們費勁千辛萬苦到達古土裡時,卻發現通往鹹興的唯一撤退通道水門橋被志願軍炸毀了,同時,志願軍的預備隊26軍也會同20軍和27軍千方百計阻擊和殲滅美軍。

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單車道橋梁,跨度僅8.8米,兩側是懸崖峭壁,橋下是萬丈深淵。早在12月1日,支援軍60師一支小分隊就炸毀了水門橋。準備過橋撤退的美陸戰1師在12月4日發現水門橋被炸毀後,迅速重新架起了一座木質結構的橋,這叫埋伏在附近負責炸橋的志願軍戰士們焦急萬分。

當然了,炸毀與修復並保護水門橋是志願軍和美軍之間的一場鬥智鬥勇的戰鬥。白天是美軍的天下,他們有飛機、坦克和大炮,志願軍只有手榴彈、炸藥包和簡陋的迫擊炮和火箭炮,但到了晚上,那就是志願軍的天下了。一句話,美軍白天修橋,志願軍就在晚上炸橋,就看誰有耐心並堅持到最後。當然了,雙方為此發生的無數次小規模戰鬥都非常慘烈。

12月4日晚上,志願軍再次出擊,第二次炸掉了水門橋。不過到了12月5日,美軍工程兵又架起了一道鋼製結構的車轍橋。志願軍戰士火了,到了晚上,志願軍連同水門橋的橋墩一起第三次把水門橋給炸了,而且把鋼材都扔到了萬丈深淵。

不過,美軍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們居然在12月7日通過八架大型C119運輸機從日本空運來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並在嚴密防護下,在12月8日下午第三次修復了水門橋,這座車轍橋可以承載50噸的重量。這一次,志願軍只有干著急了,憑藉簡陋的裝備,志願軍再也破壞不了水門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軍以及一輛輛的坦克和卡車從12月9日起趾高氣揚地通過水門橋。

通過水門橋時,美陸戰1師居然沒有遭到志願軍的阻擊。美軍當然感到懷疑,於是派部隊到附近搜查,搜查結果讓美軍感到異常震驚。原來,負責阻擊美軍過橋的是志願軍58師172團的兩個連,但這呈戰鬥隊形和姿勢擺開的兩個連的戰士已經全部凍死在所埋伏的戰場上。雖然美軍自身也身處絕境,但他們對被凍死的這兩個連的志願軍戰士也肅然起敬。

美軍陸戰1師最終到達了鹹興,並在12月24日從興南港登船撤離,志願軍的第二次戰役也到此結束。據稱,負責阻擊美軍通過水門橋的58師師長在獲知部隊沒有阻擊任務後火冒三丈,但當他親赴現場看到無數埋伏在冰天雪地裡被凍死的志願軍戰士後傷心地哭了。

水門橋戰鬥是長津湖戰役的一部分,而長津湖戰役與西線的清津江戰役合稱「清長戰役」,也稱「清長大捷」。志願軍的第二次戰役就這樣以殲敵3.6萬(美軍2.4萬)而結束,不過志願軍也傷亡3.07萬人,凍傷5萬餘人,凍死1千多人,宋時輪的9兵團3個軍不得不暫時撤出戰鬥進行休整,直到第五次戰役才重返戰場。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冰雪長津湖上的真英雄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陳世賢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為了感受先輩們不畏強敵的英雄氣概,深刻領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大同日報從今日起開闢專欄「致敬,老兵!——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敬請垂注。
  • 《金剛川》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而七十年前的今天美軍卻空投了一座橋
    老周 摘要:影片《金剛川》的故事是圍繞橋梁展開的,美軍要炸橋,志願軍要保橋,影片最後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在軍事上橋梁歷來都是鎖鑰重地,圍繞橋梁的爭奪數不勝數,當年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曾經空投下了一座橋!
  • 《金剛川》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而七十年前的今天美軍卻空投了一座橋
    老周 摘要:影片《金剛川》的故事是圍繞橋梁展開的,美軍要炸橋,志願軍要保橋,影片最後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在軍事上橋梁歷來都是鎖鑰重地,圍繞橋梁的爭奪數不勝數,當年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曾經空投下了一座橋!
  • 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但美軍憑藉著從運輸機空投下來的組件,兩次均在24小時內成功修復了水門橋。為了保護這一撤退的必經之路,美1師先頭部隊用一個營的兵力和 40輛坦克在水門橋嚴防死守。12月6日,第九兵團27軍80師組成兩個連隊的「敢死隊」,每個人身背50餘公斤的炸藥,在漆黑的夜裡,翻溝壑,越雪地,一邊衝鋒一邊隱蔽。終於穿過層層火力網,把敵人第二次修復的大橋連同根部基座全部炸毀。
  • 這七十年,抗美援朝作品中「長津湖」是什麼樣?
    這究竟是對生命的漠然還是對生命的捍衛呢?一場震驚世界的強強對決,為何中美兩國卻共同選擇了遺忘?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創傷?對於作家來說,長津湖戰役70年來的研究越來越多,資料也越來越豐富,在繼承前人創作的歷史上,許多作家開始正面描寫這場戰役,解密、解讀其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 《跨過鴨綠江》變成了紀錄片,宋時輪在長津湖戰役只露了一次面!
    影迷和所有希望更進一步了解抗美援朝真實故事的人們終於又一次失望了,原來,抗美援朝題材大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雖然又開播了,但令人遺憾的是,該劇在繼對第二次戰役西線的清川江戰役輕描淡寫之後,又一次將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一筆帶過。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70年前的今天,在寒冷的朝鮮北部山區,志願軍中九兵團和美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殺,這場戰役就是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 長津湖戰役:我軍對美軍窮追不捨,五次炸毀橋梁,還是讓美軍跑了
    長津湖戰役:我軍對美軍窮追不捨,五次炸毀橋梁,還是讓美軍跑了文/無計讀史1950年11月,朝鮮的冬季已經到來,天寒地凍。輝煌壯觀的戰役背後,是不知道多少人民志願軍戰士倒下了。1 開端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朝著人民志願軍的防線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目標直指朝鮮政府的所在地-----江界。
  • 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不朽的英雄讚歌》海報據了解,紀錄片從上海的視角切入,通過一支以上海子弟兵為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參加長津湖戰役,講述我軍以劣勢裝備打敗美軍陸戰一師的故事。今年87歲的劉石安,曾是20軍59師的一名文化教員,參加過長津湖戰役。當年他只有17歲,還是一名新兵,抗美援朝的這段經歷讓他終身難忘。
  • 長津湖戰役中悲壯一幕:125名志願軍戰士凍成冰雕,美軍脫帽致敬
    隨後我國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由此打響。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後,對陣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十分強大,不誇張的講,當中國決定出兵時,國際上幾乎是沒有聲音認為中國能夠贏。至於戰爭結果,如今來看顯而易見。如若問為什麼,在此次實力懸殊的戰鬥中,中國志願軍的超強意志力是不容忽視的。抗美援朝可以細分為很多場具有代表性的戰役,其中長津湖之戰不得不提。
  • 抗美援朝最慘烈一戰,志願軍傷亡超過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的二倍
    其中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在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打得極為慘烈艱苦的一次戰役,傷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我們家喻戶曉的、極其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傷亡1.15萬人),達到了驚人的1.4萬餘人。
  • 《金剛川》《長津湖》《最冷的槍》……都離不開他們!
    但細細再想,在電影呈現的各個視角的戰鬥中,讓每位戰士最牽腸掛肚的卻是那座橫在激流上的木橋。而這座「金剛橋」,有他自己的「守護神」,那就是在美軍無數次空投炸彈炸毀橋梁後,再第無數+1次毅然站上斷垣,帶領手下戰士迅速重新修橋的連長「閆瑞」(魏晨飾)。
  • 無畏戰士譜寫英雄讚歌!
    無畏戰士譜寫英雄讚歌!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   一場守衛「生命之橋」的戰鬥打響了   百億影人張譯吳京集結   無畏戰士譜寫英雄讚歌   電影《金剛川》   江蘇有線    敵我力量懸殊之下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們   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   守衛「生命之橋」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史詩戰爭電影《長津湖》正式開機
    值此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開拍這部《長津湖》,譜寫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是對歷史的回顧與呈現,是對時下年輕人的一次生動的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是對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歌頌與弘揚。影片是在中宣部和國家電影局的直接指導下策劃創作拍攝的,也得到了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與北京、遼寧、河北省委宣傳部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開拍 吳京與易烊千璽飾演親兄弟
    值此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開拍這部《長津湖》,譜寫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是對歷史的回顧與呈現,是對時下年輕人的一次生動的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是對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歌頌與弘揚。影片是在中宣部和國家電影局的直接指導下策劃創作拍攝的,也得到了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與北京、遼寧、河北省委宣傳部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 抗美援朝最慘烈一戰,志願軍傷亡超過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的二倍
    其中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在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打得極為慘烈艱苦的一次戰役,傷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我們家喻戶曉的、極其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傷亡1.15萬人),達到了驚人的1.4萬餘人。
  • 楊應森: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唱在抗美援朝紀念塔下的英雄讚歌
    (圖為抗美援朝紀念館大廳 楊應森 攝)  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1000餘幅珍貴歷史圖片、20000餘件珍貴文物,我看到了在松骨峰、長津湖、清川江、上甘嶺、兩水洞、雲山城等重大戰役中浴血奮戰、不畏犧牲的志願軍身影
  • 緬懷英雄 讚歌不朽,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播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了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1集*48分鐘)以為紀念。紀錄片從上海的視角切入,通過一支以上海子弟兵為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參加長津湖戰役,講述我軍以劣勢裝備打敗美軍陸戰一師的故事。節目組採訪了當年參加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老兵,他們回憶了在極端嚴寒之下不畏困難和犧牲,堅決完成戰鬥任務。
  • 銘志千秋偉業 告慰先烈英靈——遼寧省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塔碑文敬讀
    4個塔墩上鑄有4組大型群雕,分別描繪了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運動、志願軍空軍和鋼鐵運輸線的場景。塔文全文如下:公元一九五O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鮮爆發全面內戰,美國立即進行武裝幹涉,同時派第七艦隊侵入我國臺灣海峽,美國還置我國政府嚴正警告於不顧,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出動軍用飛機侵我領空,轟炸掃射我邊境城鄉,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 長津湖戰役:那位寫絕筆書的冰雕戰士,是志願軍永遠的痛!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取得勝利的背後是志願軍戰士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是中朝兩國人民捨生忘死,用鮮血凝結成的偉大戰鬥友誼。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的一星期不到,即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對「聯合國軍」發起突襲,戰鬥非常迅速,僅用一個多小時就拿下了溫井。這一仗聯軍被打得措手不及,以至於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