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變成了紀錄片,宋時輪在長津湖戰役只露了一次面!

2021-01-13 醒著的歷史

影迷和所有希望更進一步了解抗美援朝真實故事的人們終於又一次失望了,原來,抗美援朝題材大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雖然又開播了,但令人遺憾的是,該劇在繼對第二次戰役西線的清川江戰役輕描淡寫之後,又一次將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一筆帶過。

更令影迷哭笑不得的是,《跨過鴨綠江》終於不出意外地轉變成了紀錄片。除了楊根思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1071高地是新拍攝的外,長津湖戰役從新興裡戰鬥到水門橋戰鬥等重要事件都採用了紀錄片的形式,而且這兩場戰鬥的過程在該劇中幾乎是在幾秒鐘之內就結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長津湖戰役的實際指揮官,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在整個長津湖戰役中只露過一次面,而副司令陶勇和9兵團的三位軍長甚至根本就沒有露面,更不要說親自指揮新興裡戰鬥的20軍副軍長詹大南及其他師長團長了,這和西線的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以及梁興初等幾位軍長及師團長多次露面簡直是天壤之別!

長津湖戰役計劃其實很簡單,9兵團先是全面伏擊以美陸戰1師為主的美第10軍,後來因補給跟不上、天氣寒冷和武器裝備落後而改成一面先集中優勢兵力聚殲新興裡的美7師31團,一面阻擊柳潭裡、德洞嶺、下碣隅裡一線的美陸戰1師南逃。

其中的新興裡戰鬥是志願軍在整個抗美援朝中唯一一次成建制消滅美軍一個團的戰例,該團的團旗至今在我國的軍事博物館展出,但該劇幾秒鐘就把這場戰鬥一筆帶過。

至於慘烈的柳潭裡戰鬥、下碣隅裡戰鬥,還有通往下碣隅裡的死鷹嶺上的冰雕連,《跨過鴨綠江》隻字不提。而志願軍組織敢死隊第三次炸毀水門橋的英勇事跡在該劇中也沒有得到體現。

搞笑的是,該劇秀了一把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的英勇,他居然在通過水門橋後敢親自前往黃草嶺陣地向志願軍冰雕連那些凍死的英烈們致敬!而事實上,前去查看志願軍阻擊陣地狀況的只不過是美軍的偵察兵而已!

如果不出所料的話,相信第三、四、五次戰役直到籤訂《朝鮮停戰協定》整個過程中的重要戰鬥都會以紀錄片的形式在該劇中得以展現,當然了,高層指揮室裡的唇槍舌戰自然是重點描述對象,因為這既花不了多少成本,又能體現高層的決策在整個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

《跨過鴨綠江》至今已經播出了19集,然而影迷犯糊塗了,該劇的主題到底是什麼啊!是要真實而比較完整再現抗美援朝歷次重大戰役的過程和志願軍將士的英勇事跡呢,還是像以往那些戰爭大片那樣千篇一律地展現決策人物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指點江山的豪邁呢?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國人在精神文化生活領域對藝術作品的質量也相應地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人們期望更多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抗美援朝的真相,然而在藝術作品的質量這一方面,不得不說萬眾期待的《跨過鴨綠江》是一部失敗之作,尤其是幾乎全部以紀錄片的形式讓人們了解長津湖戰役,那簡直就是欺負人們不懂歷史!

據說《跨過鴨綠江》總共有40集,不過看到第19集,影迷們可能都看不下去了,不如看視頻網站的純紀錄片,因為那些相對要全面和真實得多。高開低走的《大秦賦》讓影迷大跌眼鏡,不過該劇畢竟反映的是兩千多年以前事,其真實與否並無多大價值。

但《跨過鴨綠江》就不一樣了,該劇所反映的故事對國人來講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何況許多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將士還在世呢!不出意料的話,《跨過鴨綠江》會步《大秦賦》的後塵,收視率和豆瓣評分都會直線下降!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打得有多苦?第9兵團回國,宋時輪含淚朝長津湖鞠躬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1950年11月,在長津湖四十度的低溫酷寒環境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與美軍第十軍頑強鬥爭,成功的殲滅了武器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6.5萬餘人,收復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被稱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之一」。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絕不是個例。 事實上,15萬兵力的第九兵團之中,在長津湖戰役中凍傷甚至比戰鬥傷亡更高。整個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凍傷的將士高達30,732人,這其中,二度、三度和四度凍傷佔凍傷總人數的77.9%之巨。 這意味著什麼呢?三度凍傷,就會出現全層皮膚壞死,四度凍傷,壞死區甚至深至骨頭,極易出現殘疾甚至死亡。
  • 長津湖戰役,129名戰士成就「冰雕連」,美指揮官脫帽致敬
    結束抗日戰爭和國內戰爭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平靜許久之後,我國在毛主席的一聲令下跨過鴨綠江,開啟了抗美援朝之戰。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戰死,但是可曾清楚在東線部分有著這樣一群可歌可敬的「冰雕連」,這就是差點被人遺忘的長津湖戰役,129名戰士被凍成「冰雕」,美軍指揮官看見後紛紛脫帽致敬。
  • 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水門橋戰鬥,志願軍用生命譜寫抗美援朝的讚歌
    上個月上映的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中志願軍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次戰鬥,稱為「水門橋戰鬥」或「水門橋阻擊戰」。無獨有偶,在西線戰役中,志願軍38軍的一個由321人組成的偵查特遣隊成功穿插到德川,炸毀了聯合國軍撤退必須經過的武陵裡大橋,那次炸橋的戰鬥也被搬上了銀幕,電影的名字叫《奇襲》。
  • 長津湖戰役中悲壯一幕:125名志願軍戰士凍成冰雕,美軍脫帽致敬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都說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因為當時的中國還宛如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對外影響力不過,話語權不高;對內,國家仍然處於戰後恢復狀態,百廢待興,準確來說當時的中國繼續休養生息的時間。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央視劇評丨《跨過鴨綠江》:震撼再現用熱血鑄就的勝利豐碑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40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一套已播出17集,據CSM全國網數據,截至目前,《跨過鴨綠江》平均收視份額5.29%,單集最高收視份額
  • 血戰長津湖,鋼鐵人讓鋼鐵武裝散架!這面美軍軍旗成了軍博藏品
    北京的毛澤東回電叫好,並點名讓宋時輪指揮的第9兵團入朝,全力擔負東線作戰,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尋機在長津湖地區各個殲滅敵人。為了迷惑麥克阿瑟,志願軍第42軍主力奉命於11月7日放棄長津湖以南陣地,新華社發布的新聞稿還故意大大縮小了戰果。
  • 《跨過鴨綠江》央視頻熱播,帶領觀眾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制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正在央視頻熱播。「抗美援朝」是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改變中國命運、改變世界格局的一次國家級壯舉,此次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總臺出品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以宏大的氣勢和格局,填補了螢屏空白,極具「歷史美學品格」。
  • 《跨過鴨綠江》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劇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發布的2020年年度收視綜合分析,2020年12月27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僅憑前7集,就以2.086%成為2020年下半年黃金檔電視劇收視冠軍。2021年新年伊始,該劇繼續高歌猛進。CSM全國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跨過鴨綠江》平均收視份額5.29%,豆瓣評分8.6,是2021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這裡還原的就是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 「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主要面對的敵人是寒冷,寒冷比子彈更可怕。」 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抗美援朝研究專家張校瑛說。 「冰雕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事跡」等都發生在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
  • 長津湖戰役,主席為何調南方的第9兵團,而不是耐寒的第19兵團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此戰志願軍第9兵團在東線戰場,成功粉碎「聯合國」軍的妄圖再建立「仁川登陸」的妄想,有效保護了我志願軍後方戰場。
  • 長津湖戰役背後:129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犧牲後槍口仍指向敵方
    兩次戰役,敵都因我實行戰役切斷曲而全線退卻。戰術切斷,敵尚可增援反擊,而戰役切斷,則敵因第二線兵力薄弱,不能不迴轉頭來。這些弱點,正如毛澤東形象的比喻,是「鋼多氣少」,與之相反,志願軍則可謂「鋼少氣多」。儘管裝備不佔優勢,然而志願軍在長津湖卻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神話。據《中華武術》雜誌記載,九兵團進入長津湖戰區時,因氣溫陡然攝氏零下40度。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如果說讓我難以釋懷的,不是堅持在運河兩岸的遊擊戰爭,不是艱苦卓絕的淮海戰役,不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觀場面,更不是追敵日行百裡的京、滬、杭戰役,也不是在十裡洋場的上海插上解放的旗幟,而是那場每次與老戰友見面總是痛心疾首,悔恨不已的,曾被毛主席親自擬稿讚揚,但不曾被宣傳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雖可在世界戰爭史留名,但兵團首長卻說:英雄的部隊,鷹(英)飛了,就剩熊(雄)了。
  • 新民藝評|《跨過鴨綠江》激蕩你我心
    ……」12月27日,在全國觀眾最為熟悉的旋律和歌詞聲中,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相比過往很多作品,通過具體的戰鬥內容來呈現故事和刻畫人物,這一次《跨過鴨綠江》反倒有一種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的氣度。尤其可貴的是,導演和編劇不僅從國際大局勢出發,還有細微的人物刻畫。除了表現嚴肅的工作,還不時通過臺詞和小細節表現這些大人物不同的性格,讓這樣一部「大」題材、「大」製作,有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很接地氣。
  • 跨過鴨綠江丨申太恆的上甘嶺戰役:把腸子塞回肚子繼續戰鬥
    編者按: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六萬七千多名湖湘兒女報名參加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為捍衛民族獨立與維護世界和平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抗美援朝戰士身上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 用精品致敬英雄
    面對烈火焚身,巋然不動直至壯烈犧牲在戰場的邱少雲,是《跨過鴨綠江》必須呈現的一個英雄人物。  早上剛剛從北京轉場到牡丹江,下午總導演董亞春和主創團隊就走在第二天準備拍攝上甘嶺戰役的外景地上。為了真實反映出上甘嶺戰役的艱苦卓絕,數百人的美術置景團隊,已經在這裡準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密密麻麻的坑道戰壕,幾乎掏空了半個山頭。
  • 長津湖戰役,88師投入戰鬥晚,為何人員折損最嚴重,師長被撤職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計劃以20、26、27軍三個加強軍15萬人馬圍攻美第10軍,但事與願違,26軍給養到位,只能先以兩個軍之兵力對付敵軍。
  • 長津湖,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北京的毛澤東回電叫好,並點名讓宋時輪指揮的第9兵團入朝,全力擔負東線作戰,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尋機在長津湖地區各個殲滅敵人。 為了迷惑麥克阿瑟,志願軍第42軍主力奉命於11月7日放棄長津湖以南陣地,新華社發布的新聞稿還故意大大縮小了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