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丨申太恆的上甘嶺戰役:把腸子塞回肚子繼續戰鬥

2020-12-25 紅網

編者按: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六萬七千多名湖湘兒女報名參加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為捍衛民族獨立與維護世界和平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抗美援朝戰士身上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湖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紅網、時刻新聞聯合推出《跨過鴨綠江——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報導,不忘歷史,砥礪奮進。

紅網時刻記者 陳彥兵 長沙報導

2020年10月14日,是上甘嶺戰役爆發68周年紀念日。當年的硝煙雖已散去,但那座高地永遠令人敬仰。

家住邵陽市北塔區的百歲老兵申太恆,就是上甘嶺戰役的親歷者。隨著年歲增長,往事多已模糊,但朝鮮戰場上的那一幕幕,他依然清晰記得。

申太恆參加過貴州剿匪和抗美援朝等,曾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

流浪兒成長為英勇戰士

1920年4月,申太恆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幫家裡做家務,跟母親下田種地及划船謀生。1932年,申太恆的父母相繼過世,成為孤兒的他靠四處討米和給地主家放牛打長工為生。

1949年,申太恆流浪到懷化靖州,給地主放牛。一天,他在放牛時遇到南下到貴州剿匪的解放軍62軍,被邀請帶路。之後,申太恆加入了解放軍,跟隨部隊到了貴州。

申太恆跟隨著62軍打土匪,從貴州山穗打到湖南常德、長沙,再輾轉到河南,在此期間,申太恆在部隊學文化,學作戰,完成了從流浪兒到真正戰士的角色轉換。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1951年3月,申太恆在河南被編入志願軍15軍,跟隨部隊來到朝鮮。當時戰爭相當激烈,朝鮮土地上到處都是炸彈坑,樹木全部被炸倒,泥土都被掀翻三尺,群眾生活非常窮苦。看到這些情景,戰友們對敵人更加仇恨,增強了戰鬥勇氣,在戰場上表現相當英勇。

上甘嶺的血與火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經過43天的激烈爭奪戰,志願軍取得了輝煌勝利。

申太恆在志願軍15軍當偵察兵,每天下午5點左右,他們就化裝成李承晚的部隊前去偵察敵情。

說起上甘嶺戰役,申太恆還記得戰友黃繼光用身體擋住敵人的地堡槍眼,記得戰友易才學英勇地炸掉9個地堡。戰友們的英勇無畏,讓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只管英勇殺敵。

由於部隊傷亡慘重,申太恆所在的偵察排被臨時編入步兵135團,與敵軍展開正面交鋒。美軍炮火轟炸連續不斷,申太恆和戰友堅守坑道。3天轟炸結束後,地面的樹木被全部炸毀,地表土地鬆軟,一腳踩下去就會陷入塵土中。

一次戰鬥中,一顆子彈從申太恆腰間飛過,當時腸子都出來了。他來不及思考,趕緊用隨身水壺裡的水把腸子和血水清洗一下,又把腸子重新塞回了肚子,用急救包壓住肚子,然後繼續殺敵。兩個小時後,戰友發現他流血過多,把他抬回山洞治療,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才好轉。

戰役歸來仍是「最可愛的人」

每次打完仗,回來的路上,申太恆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撿裝備」。每次有犧牲了的戰友或受傷的戰友遺留下來的武器裝備和糧食等,申太恆不怕苦不怕累更捨不得丟棄,只要看到,就會撿起來扛在自己肩上,最多一次扛回了5個戰友遺留的裝備。

1963年,申太恆復員回到邵陽市園藝場後,軍人的習慣仍然堅持著。有一次,他坐船去河對岸賣西瓜,同船的16歲少年不慎掉入資江河中,申太恆不顧水流湍急,冒著生命危險,跳到河裡把少年救上船。

申太恆如今四代同堂,身體依然硬朗,平時愛看報紙、電視,了解國家時事。他說:「這輩子最有意義、最自豪的事是入伍當了兵,並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最難忘的是部隊的培養和教育。」

相關焦點

  • 韋漢輝:上甘嶺戰役倖存者
    一個解放軍戰士用普通話問我們,「美國兵打到祖國的鴨綠江邊了,願不願意參加解放軍,和部隊一起去打美國佬,保家衛國?」我們兄弟三人太高興了,馬上報名參了軍。1950年10月25日,我們兄弟三人一起上朝鮮戰場。
  • 文化十分丨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用精品致敬英雄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將於今年年底與觀眾見面。受疫情影響,劇組今年8月15日才正式開機拍攝,為保證拍攝進度,2000多人的劇組,兵分五路,同時在北京、河北、黑龍江等五省市進行拍攝,全景式呈現抗美援朝浴血奮戰的史詩篇章。今天的文化十分,繼續跟隨記者去拍攝現場探營。
  • 上甘嶺戰役,讓美軍至今沒想明白,為何6萬美軍打不過中國志願軍
    回顧上甘嶺戰役:1950年,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利益,毅然投身到了朝鮮戰場,不久之後就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當時中國發出嚴厲警告,只要美軍越過三八線,那麼中國軍人將會跨過鴨綠江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的防禦,李奇微感嘆: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的防禦,李奇微感嘆: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 前言 抗美援朝後期,聯合國軍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在談判中獲得主動地位,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激烈的戰役打破了多個世界紀錄,特別是炮火的密集程度,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
  •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 用精品致敬英雄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將於今年年底與觀眾見面。受疫情影響,劇組今年8月15日才正式開機拍攝,為保證拍攝進度,2000多人的劇組,兵分五路,同時在北京、河北、黑龍江等五省市進行拍攝,全景式呈現抗美援朝浴血奮戰的史詩篇章。今天的文化十分,繼續跟隨記者去拍攝現場探營。
  • 《跨過鴨綠江》變成了紀錄片,宋時輪在長津湖戰役只露了一次面!
    影迷和所有希望更進一步了解抗美援朝真實故事的人們終於又一次失望了,原來,抗美援朝題材大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雖然又開播了,但令人遺憾的是,該劇在繼對第二次戰役西線的清川江戰役輕描淡寫之後,又一次將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一筆帶過。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打的異常艱苦,電影《上甘嶺》中雖然再現了戰役的艱難,但是真實的戰役是無法百分之百重現的,真實的戰鬥場景比電影中要艱難百倍。據一位在坑道裡待了20天的15軍45師攝影員回憶:「坑道裡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
  • 《跨過鴨綠江》央視頻熱播,帶領觀眾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總臺出品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以宏大的氣勢和格局,填補了螢屏空白,極具「歷史美學品格」。《跨過鴨綠江》全景式展現了「抗美援朝」從最初決策到最後籤訂停戰協議的整個過程,講述了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崇高風範,謳歌了以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為代表的志願軍指戰員不畏強敵、英勇鬥爭的戰鬥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怕難、不信邪,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
  • 新民藝評|《跨過鴨綠江》激蕩你我心
    ……」12月27日,在全國觀眾最為熟悉的旋律和歌詞聲中,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相比過往很多作品,通過具體的戰鬥內容來呈現故事和刻畫人物,這一次《跨過鴨綠江》反倒有一種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的氣度。尤其可貴的是,導演和編劇不僅從國際大局勢出發,還有細微的人物刻畫。除了表現嚴肅的工作,還不時通過臺詞和小細節表現這些大人物不同的性格,讓這樣一部「大」題材、「大」製作,有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很接地氣。
  • 央視重播抗美援朝電影,新劇《跨過鴨綠江》下月開機
    央視軍事頻道周日(26日)晚播出韓戰(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經典電影《上甘嶺》,引起熱議。同日,編劇餘飛在微博宣布,其參與創作的紀念韓戰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定於8月開機。7月17日,廣電總局召開全國廣電系統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播放抗戰題材、抗美援朝題材、抗疫題材電視劇,要求弘揚抗戰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講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行動的感人故事。
  • 央視劇評丨《跨過鴨綠江》:震撼再現用熱血鑄就的勝利豐碑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40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一套已播出17集,據CSM全國網數據,截至目前,《跨過鴨綠江》平均收視份額5.29%,單集最高收視份額
  • 悼念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牛雙全烈士!(牛秉富口述 牛保紅整理)
    (二)英雄的戰鬥歷程上甘嶺烈士陵園建於建於1955年,主要安葬著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志願軍烈士,我的侄子牛雙全犧牲在戰役打響後的第二天!雙全侄兒隨一三三團一路南下參加解放了高平、陵川、博愛、焦作、修武、鄭州等戰鬥,他在戰場上機智靈活,勇敢果斷,遇到緊急情況總是衝鋒在前,經常受到首長的表揚。隨後他又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渡江勝利後又繼續南下,隨部隊解放了江西上繞、英德、隨後進入廣東廣西,參加大西南戰役和雲貴川剿匪。
  • 《跨過鴨綠江》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劇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發布的2020年年度收視綜合分析,2020年12月27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僅憑前7集,就以2.086%成為2020年下半年黃金檔電視劇收視冠軍。2021年新年伊始,該劇繼續高歌猛進。CSM全國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跨過鴨綠江》平均收視份額5.29%,豆瓣評分8.6,是2021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 志願軍老兵:帶著水果糖跨過了鴨綠江,歸來時裝一袋軍功章
    臨走時,林志洲對戰爭的印象還不太好,他雖然知道戰場的危險,但想到自己是為了保家衛國的正義而戰,他也不那麼害怕了,就這樣,林志洲帶著水果糖跨過了鴨綠江。剛剛到達朝鮮時還是7月,一斤水果糖他很快就吃光了,但這個包他卻捨不得丟掉。離開家鄉,他非常想念家鄉,因此他把包貼在了背包上。
  • 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慘烈的一戰,雙方傷亡巨大,美軍損失多少
    如果說抗美援朝中最為慘烈的戰鬥,了解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上甘嶺戰役可以稱得上最為慘烈的一場戰鬥。這場戰役我們也讓美國人充分地認識到了中國人的厲害,也是美軍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場戰鬥,這場戰鬥中美軍到底傷亡了多少人,其實在戰爭結束後相對較長的時間裡美軍對於此數據都進行保密。
  • 上甘嶺戰役倖存者追憶當年:冒死救朝鮮少年
    垣曲縣古城鎮譚家村78歲的狄文義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上甘嶺戰役的倖存者,他向我們追憶了當年烽火連天的慘烈戰事——  在舉世聞名的抗美援朝入朝作戰紀念日——10月25日即將來臨之際,筆者懷著崇敬之情走訪慰問了垣曲縣古城鎮譚家村78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上甘嶺戰役的倖存者狄文義老先生。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反抗侵略,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他們這種英勇無畏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召下,保家衛國成了當時新中國電影人積極回應的時代議題,‍‍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上「最可愛的人」即志願軍英雄的傳奇故事,成了電影創作的重點表現對象。在眾多作品中,電影《上甘嶺》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脫穎而出。
  • 迎接建黨100周年|抗美援朝·紅色影視放眼瞧 電影《上甘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雄赳赳.氣昻昂.跨過鴨綠江......「大家好,歡迎收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出品的紅色影視放眼瞧之抗美援朝。1956年上映的電影《上甘嶺》是新中國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電影取材於真實的上甘嶺戰役,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張亮、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8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 韓戰上甘嶺戰役戰況如何?老兵:比現實更殘酷,更激烈
    【上甘嶺戰役後遍地的彈殼】上甘嶺戰役是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所謂的「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發生的一次著名的戰役。此役「聯合國軍」出動6萬多人,糾集火炮300餘門,對不足3.7公裡的志願軍陣地狂轟濫炸,妄圖消滅志願軍。
  • 上甘嶺戰役中的戰鬥英雄 孫佔元
    孫佔元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25年生,河南林縣人。1946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歷任班長、排長。他作戰勇敢,機智頑強,先後5次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