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2020-12-20 近代人物周刊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

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圖|韓戰形勢圖

上甘嶺戰役雖然慘烈無比,但是在起初的時候敵我雙方誰都沒有預料到這場戰役會打的如此艱難、規模會如此之大。

起初「聯合國軍」司令範弗裡特,打算以傷亡二百人左右的代價拿下上甘嶺這兩處高地。

他的判斷是有依據的,因為這兩處高地實在是太小了,海拔也僅有五百多米,只有兩個連防守。如此少的防守力量當然入不了範弗利特的眼,因為範弗裡特是典型的火力制勝論者,多次以極大彈藥消耗量在美軍內部創下紀錄,被稱為「範佛裡特彈藥量」。

他計劃投入7個步兵營,18個炮兵營,200架飛機,旨在以絕對的兵力優勢迅速拿下上甘嶺的這兩處高地。

而志願軍方面也沒有預料到上甘嶺戰役的規模會如此之大,因為志願軍判斷敵人的主攻方向是平康谷地,因為五聖山地形陡峭,不利於美軍機械化部隊行動,而平康谷底則地勢平坦。

正因為如此,在上甘嶺戰役打響的前三天,志願軍總部和負責防守五聖山的十五軍仍無法確定上甘嶺就是美軍的主攻方向,並認為這是美軍的一次佯攻,而志願軍將更多的主力部隊集中在平康谷地進行防守,不敢輕易調到上甘嶺。

為此,戰後的秦基偉曾為此檢討:「如果我們預料到敵人的進攻方向。那麼敵人第一天就爬不上來,對敵進攻的持續力也估計不足,因此,指揮上發生錯覺。」

其實,這怪不了秦基偉,因為範弗裡特雖然有心想拿五聖山,但是會不會對五聖山進攻是個疑問,據現有資料可知,範弗裡特打響上甘嶺戰役,也就是為了談判桌上能說話硬氣點而已。

在戰前,範弗裡特曾寫信給自己的上司——遠東美軍司令克拉克說:「為了扭轉局勢,我們必須首先採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使敵人陷於被動的防守地位。」

在範弗裡特心中也就是想打一個小規模戰鬥,根本沒有所謂的主攻方向,只是後來事情的演變讓他騎虎難下。

圖|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範佛裡特彈藥量」也真是名不虛傳,第一天戰鬥中,美軍就動用了三百二十門大口徑火炮和二十七輛坦克同時向上甘嶺兩個高地猛轟,除了地面炮火,天上還有百餘架轟炸機輪番轟炸。

轟炸的有多猛烈?

1952年10月14日,也就是戰役打響的第一天,這一天本來是豔陽高照的晴天,但是雙方參戰的倖存者卻一直以為那天是陰天。

第一天進攻便動用如此強大的火力,以至於我們的戰士都用「地獄」來形容這天炮火的猛烈。在第一天的炮火中,我們就有一個十七歲的正在睡覺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了。

我為什麼要強調這是第一天,因為第一天不是特列,在隨後一個多月的戰鬥中,美軍對上甘嶺傾瀉的彈藥,很多都超過了第一天。

圖|上甘嶺陣地一角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志願軍兩個高地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共傾瀉炮彈190餘萬發,最多一天30餘萬發;共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餘枚,最多一天出動250架次,投彈500餘枚。

這已經超過了二戰中美軍任何一場戰役的彈藥量,連當年的日軍都沒有享受如此的待遇。

即使將上甘嶺高地削低兩米,美軍依然沒有拿下這兩處高地,範佛裡特原本計劃用五天時間、以傷亡二百左右的代價結束戰鬥,結果卻耗時近一個半月,傷亡過萬,成了他戎馬生涯的最後一戰。

範弗利特的信心沒有錯,因為在如此高密度的轟炸中,五天時間足夠了,但是範佛裡特的命不好,因為他的對手是志願軍,這是一支能創造奇蹟的部隊。

而我們之所以能守住上甘嶺陣地,就是因為我們的士兵沒有一個是孬種,各個都是英雄,每個人都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在戰鬥。

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湧現了大量的戰鬥英雄和功臣。

有手持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王萬成(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

有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

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在最後一口氣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孫佔元;

有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鬥,擊退敵軍40餘次衝鋒,斃傷敵人280餘名,並最終守住的陣地的新戰士胡修道;

有戰鬥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後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的通信英雄牛保才。

除了他們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

上甘嶺戰役打的異常艱苦,電影《上甘嶺》中雖然再現了戰役的艱難,但是真實的戰役是無法百分之百重現的,真實的戰鬥場景比電影中要艱難百倍。

據一位在坑道裡待了20天的15軍45師攝影員回憶:「坑道裡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坑道裡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瀰漫在坑道裡,讓人窒息。坑道裡最缺的是水,壓縮餅乾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沒水喝,尿也很少啊……有一個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著衝鋒鎗守在坑道口。」

這已經不是一場單純的戰鬥了,而是考驗人體極限的徵程。

圖|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面對巨大困苦,我軍戰士從上到下從來沒想過退縮,每個人都是抱著必死之心守衛陣地,地表陣地丟失就轉入坑道,誓死與敵人戰鬥到底,用我軍戰士宋新安在上甘嶺戰役中的話來說:「過了鴨綠江,我就沒打算回頭。」

這是真正的英雄氣概。

敵人的炮火是猛烈,但我軍的意志力與殺敵報國的心也更堅強。

在十五軍中,在戰役中湧現出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就達12347人。

為什麼美軍無法攻佔上甘嶺,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徹底震撼了美國人,震撼了全世界。

圖|撤離朝鮮前我軍在上甘嶺陣地宣誓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王近山衝上山頭對著南面大笑:「範弗利特啊範弗利特,老子把你打尿了吧?」

「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李奇微將上甘嶺稱為「傷心嶺」,他說:「傷心嶺」上的戰鬥也許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鬥。

對於上甘嶺戰役,連範弗裡特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失敗的結局,他說道:"這是戰爭中最血腥的和時間拖的最長的一次戰役,使「聯合國軍」蒙受到了重大損失。"

這就是上甘嶺戰役,徹底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1.15萬,美韓軍傷亡1.5萬,此戰後,美軍驚嘆於志願軍驚人的戰鬥意志,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

謹以此文向英雄們致敬,志願軍先烈永垂不朽。

想要了解韓戰更多的內容,我推薦大家購買上方的圖書《決戰朝鮮》,我自己也讀了這本書,寫得確實很好。

這本書也是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喬良和戴旭推薦的書籍,兩位專家也親自為其作序。而且讀完後,你不僅會知道韓戰的艱難,也會領悟到現在生活中所面對的苦難,根本談不上苦難。這本書的價錢比不上與朋友的一頓飯錢、幾包煙錢,卻受益良多。書中還有當年的照片,值得收藏。

相關焦點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不過有人就問了:怎麼在美軍史上從來沒提起過這場上甘嶺戰役呢?有人說是因為美軍在這場戰役打得比較丟人;當然有人說了,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中方的叫法,而美軍的叫法是「攤牌行動」。
  •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但戰役的進程卻大大超出了範弗裡特的預料,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
  • 美國人怎麼看待上甘嶺戰役?
    可以說,為了守住陣地,我們的戰士們已經將體能發揮到了極致,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李奇微將上甘嶺稱為「傷心嶺」,他說:「傷心嶺」上的戰鬥也許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鬥。
  • 美軍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美軍上將:我們被打成了傻子!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軍人還是不清楚,為什麼在敵眾我寡的中國軍人面前,美國人還是無法打贏一個小小的朝鮮?上甘嶺戰役,遠比歷史課本上慘烈的多。在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對志願軍攻擊的炮火程度已經超越了二戰的水平,志願軍無法抵抗,只能走地下戰。此次戰鬥,志願軍傷亡一萬多人,傷亡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但戰役的進程卻大大超出了範弗裡特的預料,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
  • 上甘嶺戰役,我志願軍是如何取勝的?美軍都覺得匪夷所思
    如果美國方面一直貫徹這樣的想法,或許上甘嶺戰役可能打不起來。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夠打起來,源於一個人,時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利特。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點,就是在這場戰爭中,我軍可以說是完全靠自身在陸戰方面的能力和鋼鐵般的意志。
  • 美國人如何看上甘嶺戰役?美軍四星上將:把我們打成了傻子
    為什麼好萊塢不談上甘嶺?因為吃虧了,害怕了,羞於提起。美軍四星上將小保羅·拉馬爾·弗裡曼在談到上甘嶺戰役時更是直言:「火力不如我們,卻把我們打成了傻子!「這就是美國人眼中的上甘嶺戰役,再回到文中開頭的問題,美國人為什麼直到今天都無法弄清楚為什麼無法打贏這場戰役。那是因為美國人研究的方向是錯的,如果只研究戰例、戰術,他們永遠也研究不明白。
  • 上甘嶺戰役,美國為何慘敗?因為我們不止一個黃繼光!
    美軍原本打算只用五天的時間兩百人傷亡的代價攻下上甘嶺的兩個高地,結果打了四十多天,傷亡近萬人卻只奪取了其中一個高地的一小部分,在世界戰爭史上上甘嶺戰役作為為數不多的小地域作戰,它以雙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戰時間長以及傷亡慘重而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戰役之一,美軍方面也把這場戰役稱為「朝鮮戰場中的凡爾登 」。
  • 美軍想不通:上甘嶺戰役,6萬美軍為什麼打不過志願軍兩個師?
    美軍至今都想不通,在上甘嶺前線,6萬美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為什麼打不過志願軍的兩個師?從各個方面的角度看,美軍在上甘嶺打不過志願軍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戰鬥精神,美軍和志願軍可不是一個檔次!即便子彈打光了,志願軍將士就用刺刀、拳頭和牙齒與敵人反覆肉搏,即便剩下最後一口氣也要和敵人打到底。這種精神是美軍不具備的。在上甘嶺,志願軍就用這種精神打敗了美軍。根據事後統計,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第15軍的官兵就有43人成為戰鬥英雄,15軍先後有10多個連隊在阻擊戰中全部拼光。上甘嶺早已成為了中國軍人偉大戰鬥精神的代名詞!
  • 上甘嶺戰役我們為什麼能贏?不要忘記這支後方的隊伍,傷亡超前線
    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系列內容,第五期內容《上甘嶺戰役我們為什麼能贏?不要忘記這支後方的隊伍,傷亡超前線》。 27日,在觀看了《老兵你好》系列節目之《難忘鐵血上甘嶺》——《英雄壯歌》第三集,參戰老兵(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29師情報所代理所長——鄧時文)對上甘嶺戰役的講述後令我印象深刻。
  • 上甘嶺戰役,美國為何慘敗?因為堵槍眼的不止一個黃繼光
    1952年10月中旬,聯合國軍突然襲擊中國志願軍的上甘嶺陣地,上甘嶺一戰徹底打響。央視還特意出了一檔《最長的43天》紀錄片以此來表示對上甘嶺戰役的紀念,其實上甘嶺只有3.7平方公裡,這麼小的陣地本來只能容納一個連或者最多一個營的兵力。
  • 志願軍最難的時刻,1951年,美軍攻上了上甘嶺
    甚至還會動用上空軍力量,有時候一天最多出動250多次的飛機。中國志願軍每天要消耗1萬噸以上的物資,整個戰役共發射40萬多發炮彈。兩方火力密集程度十分驚人,所帶來的傷亡率同樣的驚人。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損失了2/5的兵力,我方志願軍損失了1/5的兵力。要知道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死亡率也僅僅是只有32.6%.所以上甘嶺戰役雖然地盤不大,規模也不大,但是它的激烈程度卻異常強大。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上)
    克拉克親自攜大批參謀人員視察了前線,幾乎無法在某一點上有所突破。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佛裡特,向克拉克建議,在金化以北五聖山南麓的兩個山頭打一仗,戰線能局部推進1100米,動用美軍一個師和南朝鮮一個師,共有16個炮兵營,280門火炮和200架戰鬥轟炸機給予支援,估計戰鬥五天內就可以結束,從而在美國國內炫耀朝鮮戰場的勝利之勢。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上)
    克拉克親自攜大批參謀人員視察了前線,幾乎無法在某一點上有所突破。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佛裡特,向克拉克建議,在金化以北五聖山南麓的兩個山頭打一仗,戰線能局部推進1100米,動用美軍一個師和南朝鮮一個師,共有16個炮兵營,280門火炮和200架戰鬥轟炸機給予支援,估計戰鬥五天內就可以結束,從而在美國國內炫耀朝鮮戰場的勝利之勢。
  • 血戰上甘嶺
    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巖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敵人雖然使用世界戰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願軍的鋼鐵防線。秦基偉將軍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慘烈的一戰,雙方傷亡巨大,美軍損失多少
    上甘嶺這場戰鬥可以號稱朝鮮戰場上最為罕見的一次戰鬥,根據後來的公開資料顯示,當時的美軍總共投入了近六萬多人參戰,飛機數量有三千多架進行空中支援,大炮三百門進行火力壓制。之所以這場戰鬥會選擇在上甘嶺作為主要陣地,因為在當時認為上甘嶺一旦失守,五聖山也將保不住。而五聖山則是當時我軍的主要咽喉之地。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攻堅戰首先要攻克的高地,因此上甘嶺戰役中所爭取的便是五聖山的兩個前沿門戶。
  • 上甘嶺戰役,讓美軍至今沒想明白,為何6萬美軍打不過中國志願軍
    1950年10月,彭德懷率領中國志願軍跨過了鴨綠江參與戰鬥,也正是因為這次和美軍的大規模正面交鋒,讓曾經傲慢的美國大兵體會到了煉獄般的痛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朝鮮戰場上教科書級的攻守戰
  • 上甘嶺戰役中,為何在範弗裡特彈藥量的狂轟濫炸下,仍然守得住?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一共調集了6萬兵力,用上了300餘門大炮,派出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上甘嶺高地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餘枚炸彈,陣地山頭都被削掉兩米,想想都恐怖。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下)
    韓2師為了攻取坑道,採用了一切可能的毒辣殘酷手段,由於在歷次戰鬥中,南朝鮮軍都被志願軍打得落花流水,此次志願軍藐視了他們。可是,南朝鮮軍以東方人的思維方式對坑道的破壞卻比美軍更加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