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
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上甘嶺戰役雖然慘烈無比,但是在起初的時候敵我雙方誰都沒有預料到這場戰役會打的如此艱難、規模會如此之大。
起初「聯合國軍」司令範弗裡特,打算以傷亡二百人左右的代價拿下上甘嶺這兩處高地。
他的判斷是有依據的,因為這兩處高地實在是太小了,海拔也僅有五百多米,只有兩個連防守。如此少的防守力量當然入不了範弗利特的眼,因為範弗裡特是典型的火力制勝論者,多次以極大彈藥消耗量在美軍內部創下紀錄,被稱為「範佛裡特彈藥量」。
他計劃投入7個步兵營,18個炮兵營,200架飛機,旨在以絕對的兵力優勢迅速拿下上甘嶺的這兩處高地。
而志願軍方面也沒有預料到上甘嶺戰役的規模會如此之大,因為志願軍判斷敵人的主攻方向是平康谷地,因為五聖山地形陡峭,不利於美軍機械化部隊行動,而平康谷底則地勢平坦。
正因為如此,在上甘嶺戰役打響的前三天,志願軍總部和負責防守五聖山的十五軍仍無法確定上甘嶺就是美軍的主攻方向,並認為這是美軍的一次佯攻,而志願軍將更多的主力部隊集中在平康谷地進行防守,不敢輕易調到上甘嶺。
為此,戰後的秦基偉曾為此檢討:「如果我們預料到敵人的進攻方向。那麼敵人第一天就爬不上來,對敵進攻的持續力也估計不足,因此,指揮上發生錯覺。」
其實,這怪不了秦基偉,因為範弗裡特雖然有心想拿五聖山,但是會不會對五聖山進攻是個疑問,據現有資料可知,範弗裡特打響上甘嶺戰役,也就是為了談判桌上能說話硬氣點而已。
在戰前,範弗裡特曾寫信給自己的上司——遠東美軍司令克拉克說:「為了扭轉局勢,我們必須首先採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使敵人陷於被動的防守地位。」
在範弗裡特心中也就是想打一個小規模戰鬥,根本沒有所謂的主攻方向,只是後來事情的演變讓他騎虎難下。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範佛裡特彈藥量」也真是名不虛傳,第一天戰鬥中,美軍就動用了三百二十門大口徑火炮和二十七輛坦克同時向上甘嶺兩個高地猛轟,除了地面炮火,天上還有百餘架轟炸機輪番轟炸。
轟炸的有多猛烈?
1952年10月14日,也就是戰役打響的第一天,這一天本來是豔陽高照的晴天,但是雙方參戰的倖存者卻一直以為那天是陰天。
第一天進攻便動用如此強大的火力,以至於我們的戰士都用「地獄」來形容這天炮火的猛烈。在第一天的炮火中,我們就有一個十七歲的正在睡覺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了。
我為什麼要強調這是第一天,因為第一天不是特列,在隨後一個多月的戰鬥中,美軍對上甘嶺傾瀉的彈藥,很多都超過了第一天。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志願軍兩個高地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共傾瀉炮彈190餘萬發,最多一天30餘萬發;共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餘枚,最多一天出動250架次,投彈500餘枚。
這已經超過了二戰中美軍任何一場戰役的彈藥量,連當年的日軍都沒有享受如此的待遇。
即使將上甘嶺高地削低兩米,美軍依然沒有拿下這兩處高地,範佛裡特原本計劃用五天時間、以傷亡二百左右的代價結束戰鬥,結果卻耗時近一個半月,傷亡過萬,成了他戎馬生涯的最後一戰。
範弗利特的信心沒有錯,因為在如此高密度的轟炸中,五天時間足夠了,但是範佛裡特的命不好,因為他的對手是志願軍,這是一支能創造奇蹟的部隊。
而我們之所以能守住上甘嶺陣地,就是因為我們的士兵沒有一個是孬種,各個都是英雄,每個人都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在戰鬥。
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湧現了大量的戰鬥英雄和功臣。
有手持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王萬成(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
有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
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在最後一口氣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孫佔元;
有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鬥,擊退敵軍40餘次衝鋒,斃傷敵人280餘名,並最終守住的陣地的新戰士胡修道;
有戰鬥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後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的通信英雄牛保才。
除了他們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
上甘嶺戰役打的異常艱苦,電影《上甘嶺》中雖然再現了戰役的艱難,但是真實的戰役是無法百分之百重現的,真實的戰鬥場景比電影中要艱難百倍。
據一位在坑道裡待了20天的15軍45師攝影員回憶:「坑道裡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坑道裡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瀰漫在坑道裡,讓人窒息。坑道裡最缺的是水,壓縮餅乾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沒水喝,尿也很少啊……有一個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著衝鋒鎗守在坑道口。」
這已經不是一場單純的戰鬥了,而是考驗人體極限的徵程。
面對巨大困苦,我軍戰士從上到下從來沒想過退縮,每個人都是抱著必死之心守衛陣地,地表陣地丟失就轉入坑道,誓死與敵人戰鬥到底,用我軍戰士宋新安在上甘嶺戰役中的話來說:「過了鴨綠江,我就沒打算回頭。」
這是真正的英雄氣概。
敵人的炮火是猛烈,但我軍的意志力與殺敵報國的心也更堅強。
在十五軍中,在戰役中湧現出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就達12347人。
為什麼美軍無法攻佔上甘嶺,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徹底震撼了美國人,震撼了全世界。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王近山衝上山頭對著南面大笑:「範弗利特啊範弗利特,老子把你打尿了吧?」
「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李奇微將上甘嶺稱為「傷心嶺」,他說:「傷心嶺」上的戰鬥也許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鬥。
對於上甘嶺戰役,連範弗裡特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失敗的結局,他說道:"這是戰爭中最血腥的和時間拖的最長的一次戰役,使「聯合國軍」蒙受到了重大損失。"
這就是上甘嶺戰役,徹底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1.15萬,美韓軍傷亡1.5萬,此戰後,美軍驚嘆於志願軍驚人的戰鬥意志,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
謹以此文向英雄們致敬,志願軍先烈永垂不朽。
想要了解韓戰更多的內容,我推薦大家購買上方的圖書《決戰朝鮮》,我自己也讀了這本書,寫得確實很好。
這本書也是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喬良和戴旭推薦的書籍,兩位專家也親自為其作序。而且讀完後,你不僅會知道韓戰的艱難,也會領悟到現在生活中所面對的苦難,根本談不上苦難。這本書的價錢比不上與朋友的一頓飯錢、幾包煙錢,卻受益良多。書中還有當年的照片,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