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2020-12-16 栓哥的歷史課堂

1952年10月14日,美軍出動重兵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向我軍發起猛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戰前,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曾豪言僅需6天就可以拿下上甘嶺,並預計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但戰役的進程卻大大超出了範弗裡特的預料,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

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當時美軍的武器裝備是佔據絕對優勢的,這方面自然沒有藉口可找,那麼就只有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上下手了。最終美國人得出了上甘嶺戰役慘敗的原因,那就是志願軍使用了「人海戰術」。

為了使國內的民眾都相信這一說法,美國的這些專家們又開始積極尋找「證據」,以證明他們所言非虛。經過一番苦苦搜尋之後,他們終於在勞埃德.摩西的回憶錄中找到了志願軍使用「人海戰術」的「證據」。摩西是美7師31團的團長,上甘嶺戰役期間曾率部多次和我軍交手,戰後他寫了一本名為《不惜代價》的回憶錄。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我們的兩個營(1營和3營)與敵45師135團打了一整天,他們炮火與我們相當,所佔地形又易於防守。按照陸軍作戰教義,要想進攻戰勝敵人,兵力與炮火應與敵呈3:1的比例,而我們兵力連與敵人相當都做不到。根據我所看到的,敵人數量遠遠超過我們,敵我至少是4:1」。

當時美第31團的總兵力為3537人,以此推算的話兩個營大概在2400人左右。135團的兵力如果是敵人4倍的話,則兵力應該為9600人左右。美國人據此認為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使用了「人海戰術」。但實際上,15軍全軍還不足5萬人,一個團又怎麼可能有9600人呢?當時上甘嶺的總面積才只有3.7平方公裡,戰役開始的第一天美軍就向我軍陣地傾瀉了40萬炮彈,整個戰役期間共發射了190萬炮彈。

這190萬發全部是口徑為8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炮彈,火力最猛的時候每秒落彈六發,兇猛的火力把上甘嶺的山頭都削低了兩米。試問這樣猛烈的火力覆蓋之下,有誰會使用「人海戰術」呢?由此可見,摩西為美軍輸掉上甘嶺戰役所找的這個藉口實在可笑!實際上,美軍之所以輸掉上甘嶺戰役,原因只有四個字,那就是「鋼多氣少」!

美軍對火力的依賴程度遠遠超出了志願軍,近戰和夜戰都是明顯的短板,參加上甘嶺戰役的韓軍就曾尖銳地稱美軍「缺乏50碼以內的攻堅能力」。和美軍相比,志願軍雖然武器不如對手,但士氣高昂,人人敢打敢拼。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我軍湧現出了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佔15軍總人數的27.5%,這在美軍看來是不可想像的。「鋼多氣少」,這才是美軍輸掉上甘嶺戰役最主要的原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輸掉上甘嶺戰役?美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怎麼贏?
    美軍團長認為,上甘嶺戰役美軍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志願軍人數眾多,一個團9600人,所以美軍失敗是正常的。但是美軍擁有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箭炮等重武器,志願軍只有手榴彈,依靠血肉之軀戰爭了美軍。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我們的裝備確實很落後,軍隊戰術穿插全是輕裝前行,最多就是迫擊炮,沒有能對付坦克的武器,就是照樣的情況下,志願軍白天潛伏,也要行軍打仗,硬是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上甘嶺戰役是一次用血肉堆出來的勝利,我們傷亡比例高很多,但是我們卻打出了中國人的銳氣。
  • 為什麼輸上甘嶺戰役?美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怎麼贏?
    美軍團長認為,上甘嶺戰役美軍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志願軍人數眾多,一個團9600人,所以美軍失敗是正常的。但是美軍擁有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箭炮等重武器,志願軍只有手榴彈,依靠血肉之軀戰爭了美軍。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我們的裝備確實很落後,軍隊戰術穿插全是輕裝前行,最多就是迫擊炮,沒有能對付坦克的武器,就是照樣的情況下,志願軍白天潛伏,也要行軍打仗,硬是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上甘嶺戰役是一次用血肉堆出來的勝利,我們傷亡比例高很多,但是我們卻打出了中國人的銳氣。
  • 上甘嶺戰役,我志願軍是如何取勝的?美軍都覺得匪夷所思
    日前,有一則新聞在網上引人注目,讓人看了兩眼汪汪。87歲的楊渭清和92歲的馬維華在北京相見,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們曾是一起衝鋒陷陣的戰友,這也是一次時隔68年的重逢。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我志願軍和美韓軍隊進行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為著名的、最有影響力的戰役,就屬上甘嶺戰役了。
  • 美軍想不通:上甘嶺戰役,6萬美軍為什麼打不過志願軍兩個師?
    美軍至今都想不通,在上甘嶺前線,6萬美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為什麼打不過志願軍的兩個師?從各個方面的角度看,美軍在上甘嶺打不過志願軍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戰鬥精神,美軍和志願軍可不是一個檔次!根據事後統計,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第15軍的官兵就有43人成為戰鬥英雄,15軍先後有10多個連隊在阻擊戰中全部拼光。上甘嶺早已成為了中國軍人偉大戰鬥精神的代名詞!提到上甘嶺,提到黃繼光、孫佔元等犧牲在上甘嶺的烈士,我們每個人都會肅然起敬!當我們知曉志願軍烈士為了祖國和人民壯烈犧牲的悲壯經過,我們每個人都會流下熱淚!這些志願軍,他們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
  • 上甘嶺戰役,雙方投入兵力多少人?美軍傷亡多少,有志願軍的多嗎
    抗美援朝最出名的戰役則是上甘嶺戰役,這次戰役是中美兩軍意志的較量,最終志願軍勝利,美軍不得不承認失敗的結果。   那,在上甘嶺上,雙方一共投入多少兵力,志願軍傷亡多少人,美軍傷亡多少人,美軍傷亡有志願軍多嗎?
  • 上甘嶺戰役,美韓聯軍為何打不過我軍,美軍團長:志願軍人多罷了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時期一場非常有名的戰役,電影《上甘嶺》中描述了此戰的慘烈程度,很多人看了都潸然淚下。志願軍戰士們,在武器裝備遠遠落後的情況下,用血肉之軀抵抗住了聯軍猛烈的炮火攻擊,最終才獲得了此戰的勝利。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上甘嶺戰役,讓美軍至今沒想明白,為何6萬美軍打不過中國志願軍
    ,上甘嶺戰役,1952年志願軍已逐步掌握了地面戰鬥的主動權,為了扭轉這種趨勢的發展,美軍迫不及待的想來一場小規模的突防進攻,試圖打擊志願軍的防守戰線。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全面拉響,美軍出動320門火炮,50餘架戰機,47輛坦克,開始狂轟濫炸,試圖利用火力優勢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至少也要將志願軍戰士驅逐出這些山頭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解放軍打了麥克阿瑟一記響亮的耳光後,他惱羞成怒,安排大量空運物資經過日本中轉投放到朝鮮戰場上,打算於解放軍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按照他的判斷,後勤保障能力不足,武器裝備落後的解放軍是耗不起時間的。但是他顯然低估了這次中國出兵朝鮮的決心,1952年,經過數次戰役,志願軍甚至在戰局上略佔上風,聯合軍形式上陷入被動的局面。
  • 上甘嶺戰役結局如何?美軍司令說出意外話語,事實真相恰恰相反
    上甘嶺戰役的結局是什麼樣的?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軍事問題。凡是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清楚這一問題的答案。可是,後來擔任遠東美軍司令的克拉克將軍卻說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言論:上甘嶺戰役美軍並沒有輸掉,我們只是不願意為上甘嶺再去流血。這一言論的出現很快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 志願軍最危險的時刻,第五次戰役後,美軍攻上了上甘嶺
    1950年11月底和12月初的第二次戰役,美軍遭到「美國陸軍史上最大慘敗」,美國朝野震驚,開始大量增兵入朝。僅美國陸軍就從1950年11月的158498人上升到1951年6月的222947人,增加了三分之一之多,到1951年11月更是到達頂峰的262045人。二、二戰老兵重返戰場。增兵僅僅是一個表象,更為重要的是,大量二戰老兵被重新徵召來到朝鮮戰場。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的防禦,李奇微感嘆: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的防禦,李奇微感嘆: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 前言 抗美援朝後期,聯合國軍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在談判中獲得主動地位,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激烈的戰役打破了多個世界紀錄,特別是炮火的密集程度,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不過有人就問了:怎麼在美軍史上從來沒提起過這場上甘嶺戰役呢?有人說是因為美軍在這場戰役打得比較丟人;當然有人說了,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中方的叫法,而美軍的叫法是「攤牌行動」。
  • 志願軍最難的時刻,1951年,美軍攻上了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並不是抗美援朝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但他的名氣卻特別大。上甘嶺戰役最一開始並不是在上甘嶺地區展開的,而是從兩個無名山頭開始。隨後作戰規模逐漸變大,由最開始的一個營兵力的對抗,發展到後來一個師規模的對抗,最後發展成了上甘嶺戰役。
  • 上甘嶺戰役的坑道戰是誰發明的?
    面對敵人絕對優勢火力的狂轟濫炸和王牌部隊的連續進攻,一個師的兵力要防守正面40公裡、縱深25公裡的地區,任務十分艱巨。為了不打無準備之仗,部隊一上陣地,黎原就帶領各團團長和參謀人員冒著敵機的空襲,深入整個防區反覆勘察地形,詳細分析敵我優劣之處和敵人可能採取的進攻方式,科學制定作戰預案。
  • 美軍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美軍上將:我們被打成了傻子!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軍人還是不清楚,為什麼在敵眾我寡的中國軍人面前,美國人還是無法打贏一個小小的朝鮮?上甘嶺戰役,遠比歷史課本上慘烈的多。在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對志願軍攻擊的炮火程度已經超越了二戰的水平,志願軍無法抵抗,只能走地下戰。此次戰鬥,志願軍傷亡一萬多人,傷亡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 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慘烈?山頭被削平兩米,送一個蘋果記二等功
    從1952年10月14日凌晨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與我志願軍圍繞著上甘嶺一帶僅3.7平方公裡的地區進行反覆拉鋸戰,打得異常艱辛,歷時43天,最終在11月25日結束。其實在這場戰役之前,雙方的目標都沒有那麼大,而且都有過改變戰局的機會,但彼此都沒信投誠者說的話。
  • 美軍司令戰後垂頭喪氣,為什麼說上甘嶺戰役是新中國立國之戰?
    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了一場著名的戰役,史稱上甘嶺戰役。 鮮為人知的是,在這3.7平方公裡的地方,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二戰最高水平,志願軍是如何在武器全面落後的情況下取得最後的勝利呢?
  • 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何能與美軍打成平手
    前兩次戰役之後,聯合國軍基本上退到了三八線附近與志願軍對峙,期間志願軍對韓軍予以重大殺傷,但由於重武器不足導致的攻堅能力不足,對聯合國軍作戰收穫甚微,僅僅殲滅美軍一個團戰鬥隊,重創美軍一個團。如雲山戰鬥,美騎8團3營營指揮所被志願軍突襲,營長重傷,但在志願軍的強攻下還是支撐了三天,最後因彈藥耗盡突圍,兩天後再度被包圍,被殲滅。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