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系列內容,第五期內容《上甘嶺戰役我們為什麼能贏?不要忘記這支後方的隊伍,傷亡超前線》。
27日,在觀看了《老兵你好》系列節目之《難忘鐵血上甘嶺》——《英雄壯歌》第三集,參戰老兵(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29師情報所代理所長——鄧時文)對上甘嶺戰役的講述後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段讓我感觸較深!
主持人問道:敵人的炮火,當時是什麼樣一個狀況?
參戰老兵回答到:那簡直是炮雨,特別是14號(1952年10月14日)以後,(聯軍)開始打上甘嶺,敵人當時講,最多兩個營,兩個禮拜,把五聖山搞下來,搞下來然後就掃向平壤,線要重新划過,把朝鮮再給他拿掉一半。完了以後我們當然不能同意,他一拍,讓炮火講話吧!這才成了上甘嶺(戰役)。
參戰老兵再說道:(在戰役中,由於敵人的炮火)五聖山也被搞掉了2公尺,一天30多萬發炮彈,是屍骨成堆,炮火犁過去犁過來,敵人的屍體打散了,我們的也拉不出來,就打成了人頭的「醬缸」,叫做人肉「沼澤」。那個槍管裡面都是灰,槍管裡面有灰要炸的,最後就用手榴彈,用莫洛託夫手雷,敵人上來,就看著手榴彈丟,當看不到手榴彈沒有丟的時候,同志就犧牲了,叫什麼名字不知道,無名戰士,英雄,不比有名的少,很多。
可見,當時的情景有多激烈,條件有多艱苦。在前幾期的內容中我們提到,在上甘嶺戰役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為了拿下上甘嶺可以說不惜代價。在整整43天的戰鬥中,美軍一共向上甘嶺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按照時間來計算,光是炮彈,平均每天就要打出去4.4餘萬發,我方陣地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許多坑道直接被炸平,陣地全是焦土,而上甘嶺陣地的面積僅僅有3.7平方公裡。
然而,就是在這樣猛烈炮火的打擊下,我們最終還是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思考,在這塊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面對數倍於我方的火力,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的戰士卻又一次次奪得陣地,無數次擊退敵軍。我們為何能贏?僅僅靠的戰士們不畏犧牲,不畏強敵,視死如歸,寸土不讓的精神?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能夠贏得這場戰役,除了戰士們不畏犧牲,不畏強敵,視死如歸,寸土不讓的精神以外。後勤保障在這次戰役中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面對敵軍密集的炮火,我們的戰士依舊能夠把彈藥、糧食和水等重要的物資送到前線,是這場戰役取勝的關鍵所在。如古話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在上甘嶺戰役中,要想把物資送到戰士們的手中,艱難程度更是難以想像的。
據戰史記載,上甘嶺戰役開打第一天,「聯軍」大炮就發射了將近30萬發炮彈,試圖利用炮火,直接炸平我方的陣地,削弱抵抗能力。一天打30萬發是什麼概念?按照24小時不間斷進攻來計算,每小時就要打出去1.25萬發,知道一開始參戰老兵講的原話為何說下的是炮雨了吧!猛烈而密集的炮火,即使躲在坑道內,很多戰士被活活震死。
這樣的打擊強度,對後勤的的考驗也是巨大的,如果按照平均一枚炮彈20公斤來計算,重量就是600萬公斤,重量就是6000噸,如果我們按照一輛卡車載重5噸來計算,就需要1200輛卡車來運送,而這僅僅是一天的炮彈消耗量。從另外一面也不難看出,美軍的後勤補給能力是驚人的。當時,第八集團司令範弗裡給給「聯軍」總司令克拉克的報告中這樣寫道「考慮到目前彈藥庫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地支援,我對攤牌計劃的實現是樂觀的。」
而我軍方面,面對敵軍瘋狂的進攻,第一天打完就面臨了嚴峻的後勤問題,原本儲存的彈藥,第一天就開始見底了,後勤問題成為了非常棘手的問題。據史料記載,14日戰役當日晚,15軍後勤部就召開會議,要求將主要力量用於五聖山方向。然而,把這些物資送到前線,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美軍深知志願軍的弱點,那就是怕封鎖。所以,美軍經常派出飛機或者使用大口徑火炮,對我後方實施火力封鎖,試圖掐斷我方的後勤補給,讓前線的戰士陷入絕境,沒有水,沒有彈藥,沒有糧食,活活困死。
更要命的是,志願軍後勤倉庫距離前沿有四五公裡遠,而且幾乎都是山路,需要人力將糧彈送到前沿,要想送上去,就得人抗。戰將洪學智親自部署上甘嶺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後,一條生命保障線連接到了前沿陣地,但這條線是無數戰士用鮮血構建起來的。但面對敵人的層層炮火封鎖,我們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
往往平均1個團作戰、需要2個團保障,從10月26日起15軍,抽調85團1個營、86團2個營搬運彈藥,並抽調大量機關人員參加運輸。至此,15軍僅火線運輸投入人力即達8566人。但面對敵人的炮火,後勤的傷亡比前線的還要高,有的時候火線兵的傷亡率超過50%。據史料記載,從14日到30日反擊前,我軍的彈藥消耗量就高達892噸,平均每天消耗大約56噸。消耗量看似很高,但相較於聯軍,這僅僅是零頭,但還是打破了聯軍稱2個禮拜破上甘嶺和五聖山的美夢。當時的我們,不僅僅物資相對匱乏,美軍的火力封鎖,也是關鍵因素,因為送不上去。
在上甘嶺戰役最困難的時期,由於巨大的傷亡和敵軍猛烈的炮火,後勤補給曾一度中斷,使得坑道部隊幾乎陷入絕境。很多傷員和戰士由於缺乏食物和水,出現了傷員、救護人員和戰士餓死渴死的現象。為此,15軍政治部曾專門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蘋果者記二等功!」到最後,一個人也沒能得到這份榮譽,也只有一個蘋果送到了陣地上,可見當時的慘烈程度。
在整個戰役中,我軍後勤向前線共供應物資16178噸,消耗各種物資11074噸。其中消耗彈藥5077噸,油料886噸,主副食、被裝4658噸。正是這些補給,為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所以,面對火力強悍的聯軍,我們為何還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後勤補給顯得更為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