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為什麼能贏?秦基偉回憶:我們要什麼,上級給什麼

2020-12-14 龍送蘭的家常事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們第一次對外戰爭的巨大勝利,它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最著名的一次上甘嶺之戰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兩年後。我們知道,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那麼,為什麼我軍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呢?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約集結兵力六萬餘人,所拉火炮三百餘門,坦克、裝甲車輛一百餘輛,對我軍上甘嶺陣地耗用二百萬發炮彈,炮火密度已達二戰之高峰。即使是上甘嶺的那座山,也整整削了2米。並借著坑道反擊的戰術與美軍持續鏖戰,反覆爭奪60多個陣地,持續拉扯美軍。

有了這場戰爭後,坑道作戰的弊端也顯露出來,那就是害怕封鎖,無法獲得有效的軍事補給,而美軍自然也知道這一重大弱點,於是用大量的炮火封鎖了上甘嶺的後勤通道,而上甘嶺的軍事補給也逐漸減少。

而且,當志願軍意識到這個致命問題後,也立即重新組織了一條運輸線路,這是由志願軍將士的血肉組成的線路,經常是在運輸線路上傷亡比陣地上更多。但是即使是美軍再猛烈的火力,志願軍也以頑強不屈的精神,為上甘嶺的陣地運送大量軍需物資。

在後來的各種影視作品中,上甘嶺戰役都十分強調戰鬥精神的因素,我軍在戰鬥中的確爆發出驚人的戰鬥精神,但僅憑戰鬥精神並不能取得勝利。據了解,當時負責上甘嶺軍事部署的15軍軍長秦基偉回憶說:我們要什麼,上級給什麼,由此可以看出,從後方補充了大量作戰物資和人員,也是使上甘嶺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上甘嶺為什麼能贏?秦基偉感慨:我們要什麼,上級就給什麼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上甘嶺戰役是被無數人銘記的戰役,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憑藉著英勇無畏的精神和靈活的作戰方針,打贏了武器裝備佔據巨大優勢的美帝國主義軍隊前線作戰奮勇殺敵的戰士們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進行後期補給工作的部隊人員。上甘嶺之所以能贏,和他們的貢獻密不可分。當時15軍的軍長秦基偉就感慨,軍隊需要什麼,上級就給什麼。正是一線戰士和後勤部隊的相互配合,才造就了這個戰爭史上的奇蹟。
  • 上甘嶺戰役為何會贏?秦基偉:王近山許諾我們要什麼,他給什麼
    「王虜啊,軍長要你當心炮火,他要你活著回來。」10月24的上甘嶺陣地上,秦基偉的警衛連也全都被派往597.9高地一號坑道,跟了秦基偉五六年,與其親如兄弟的王虜也跟了去。當然,這背後也得益於上甘嶺陣地的西南方向上,有一座金化城,兩地相距僅有7公裡。又剛好金化城和金城之間有條公路要途徑上甘嶺五聖山,只要能調集重卡,運送炮彈還不簡單?只要美空軍能將彈藥順利運往金化城,就等同於構築了美軍打這場炮戰的「後盾」。所以,克拉克才能收到「此次『攤牌行動』很樂觀」的報告。只是讓範佛裡特大失所望的是,滿天炮火竟然敗給了志願軍的「坑道戰術」。
  • 秦基偉回憶上甘嶺:由於我方的錯覺和判斷失誤,給了美軍可乘之機
    這場戰鬥打響後,作為指揮官的秦基偉非常緊張,因為這次美軍不按套路出牌,沒有選擇便於發揮機械化部隊的平康平原地區,反而攻打我方五聖山前沿。秦基偉認為通過14日的戰鬥來看,美軍有大幹一場的可能,為此便下令,我方要有打長期戰鬥的準備。
  • 總結上甘嶺戰役為何打得如此慘烈?秦基偉:我們犯了個嚴重錯誤
    其中,上甘嶺戰役就是教科書般的戰爭典範!在這一個小小的山頭,雙方激戰43天,最終我們取得了上甘嶺戰爭的勝利。可是,在總結上甘嶺戰役為何打得如此慘烈的時候,戰後我軍將領秦基偉卻回憶,我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否則敵人根本爬不上高地。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2000年8月11日在河南雞公山,十五軍四十五師老師長崔建功接受訪談時,回憶說當時向秦軍長報告表面陣地丟失的情況,秦軍長的回話沉鬱頓挫,擲地有聲:「急什麼?丟了,再想辦法奪回來!」  秦基偉對崔建功說:「敵人的攻勢不同尋常,估計會出動2至3個師的兵力,看來要打個幾個星期以上,我們可要做好打大戰打惡戰的準備。」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正因為如此,在上甘嶺戰役打響的前三天,志願軍總部和負責防守五聖山的十五軍仍無法確定上甘嶺就是美軍的主攻方向,並認為這是美軍的一次佯攻,而志願軍將更多的主力部隊集中在平康谷地進行防守,不敢輕易調到上甘嶺。為此,戰後的秦基偉曾為此檢討:「如果我們預料到敵人的進攻方向。
  • 秦基偉上甘嶺一戰成名,主席親自請他抽菸,兩個兒子都是中將
    1953年,在上甘嶺作戰的第15軍軍長秦基偉奉命回國。回來沒多久,他就得到了偉人的接見。這也是秦基偉第一次見偉人,他十分激動,秦基偉見到偉人之後,就立即敬禮。偉人親切地握著秦基偉的手,說道:「秦基偉同志,歡迎你啊!」
  • 陳毅主動拼酒,秦基偉欣喜:陳老總!拼酒可是我特長,一斤輕輕鬆鬆
    秦基偉和陳毅元帥,都是我軍歷史上的風雲人物。陳毅曾在紅軍主力長徵期間,率領留守在南方的紅軍遊擊隊和國民黨軍隊較量,並且,這些遊擊隊成功拖住了國民黨的力量,為紅軍長徵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秦基偉則曾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上甘嶺戰役就有秦基偉的部隊參與。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上級:誰能送一個蘋果進坑道,就立二等功
    看過電影《上甘嶺》中有這樣一幕:一個蘋果,在指揮員、戰鬥員、傷員手中來回傳遞,誰都不忍吃第一口,後來連長帶頭咬一小口,往下傳遞,一個蘋果,在坑道裡傳遞了兩圈,才被咬完。這一幕,取材於真實歷史。「一個蘋果的故事」指揮過此戰的秦基偉將軍在回憶錄中曾寫道:「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上甘嶺是38線的一個小山頭,是軍事要地,掌握在誰手裡,誰就能擁有周圍地區戰爭的主導權,正因此成為了中美雙方必爭之地。
  • 秦基偉不負彭老總囑託,死守上甘嶺,對15軍說:就要和敵人比狠
    再加上上甘嶺戰役打響前,範佛裡特還派軍時不時就前往平康谷地打探,志願軍將領們便調兵遣將於該地,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可不曾想此前的打探都是佯攻,是為迷惑志願軍。秦基偉也是到五聖山遭遇全面進攻,才意識到"中計"。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
    提起抗美援 朝的戰役,發生在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附近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上甘嶺戰役」,是最為人熟知的。在兩座連名字都沒有的高地上,那場戰鬥為何變成了戰役?持續43天作戰裡,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當年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會在《回憶錄》裡寫下: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百年百篇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提起抗美援朝的戰役,發生在1952年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附近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上甘嶺戰役」,是最為人熟知的。在兩座連名字都沒有的高地上,那場戰鬥為何變成了戰役?持續43天作戰裡,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當年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會在《回憶錄》裡寫下: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上甘嶺戰役。
  • 上甘嶺戰役我們為什麼能贏?不要忘記這支後方的隊伍,傷亡超前線
    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系列內容,第五期內容《上甘嶺戰役我們為什麼能贏?不要忘記這支後方的隊伍,傷亡超前線》。 27日,在觀看了《老兵你好》系列節目之《難忘鐵血上甘嶺》——《英雄壯歌》第三集,參戰老兵(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29師情報所代理所長——鄧時文)對上甘嶺戰役的講述後令我印象深刻。
  • 上甘嶺傳奇:送進坑道一簍蘋果立二等功,卻無人能做到
    上甘嶺傳奇:送進坑道一簍蘋果立二等功,卻無人能做到美國西點軍校,陳列著上甘嶺537.7和597.9兩個高地的模型,發生在這裡的驚世之戰,一直是這所著名軍校研究的戰例。上甘嶺戰地攝影記者高亞雄回憶:我當時是15軍(軍長是秦基偉)45師(師長是崔建功)的攝影員,那時每個師都有專職攝影員。那時不叫記者。上甘嶺戰鬥中我也在坑道裡,在總共43天的戰鬥裡,我近20天在前沿陣地。坑道裡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毒氣、凝固汽油彈、火焰噴射器、炸藥包……敵人什麼武器都用上了。
  • 向守志:從太行山到上甘嶺的歲月
    8月18日,秦基偉揮師包圍贊皇縣城。他跑到我們第10團指揮所,對我說「這是一隻病老虎,不要逼,逼急了病老虎也能傷人。」他還出了一個絕招:圍而不打,用「嚇」和「拖」的戰術,把它嚇成一隻狗,嚇成一隻貓,最後嚇成一隻豬,叫它乖乖地爬出來。遵此,部隊組織了幾十隻土喇叭隊,晝夜不停地向城內喊話;還組織了幾十名偽軍親屬喊話,母親喚兒子,妻子喊丈夫,兒女勸老子,聲淚倶下,哀告不絕。
  •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戰地記者:送一個蘋果進坑道就記二等功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任何言語都顯得蒼白,唯獨鏡頭能記錄下最真實的場景。 高亞雄回憶稱:坑道裡被炸得一直在掉土, 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毒氣、凝固汽油彈、、火焰噴射器、炸藥包……敵人什麼武器都用上了。坑道裡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瀰漫在坑道裡,讓人窒息……
  • 上甘嶺戰役,美國為何慘敗?因為我們不止一個黃繼光!
    說起韓戰我們總會想起一個慘烈的戰役,那就是上甘嶺。美國是當時的世界強國,花重金置辦的飛機坦克大炮雖然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志願軍頑強抵抗下也只能敗下陣來,70年前的志願軍靠的是什麼?就是執著的意志力和捨生取義的精神。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上甘嶺,準備反攻!
    ,15軍軍長秦基偉將上甘嶺作戰情況,向志願軍第三兵團代司令員(司令員陳賡由於病重未能到任)王近山和志司做了匯報。以打大仗、惡仗而聞名的悍將王近山也遲疑了,當日,他提出了兩個方案供秦基偉考慮,一是打,二是收。 25日,15軍在道德洞召開作戰會議,軍師兩級均前來參加,會議上,秦基偉聽取了大家意見,結合戰場態勢,最終決定「就是打到最後一個人,也要打下去!」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上)
    作為民主黨的杜魯門,切望克拉克能在朝鮮打個勝仗,給執政的民主黨製造點競選聲勢。克拉克親自攜大批參謀人員視察了前線,幾乎無法在某一點上有所突破。 五聖山南面山腳下有5個高地,猶如張開的五指,上甘嶺在597.9和537.7高地,就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五聖山西側便是鬥流峰和西方山,五聖山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是五聖山主陣地前的支撐點,互為犄角,總面積3.7平方公裡。在這兩個高地背後的窪地裡,是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敵人要想奪取五聖山,就必須首先奪取上甘嶺這個高地。
  • 上甘嶺坑道部隊處境艱難,首長下令:凡送上一簍蘋果者記二等功
    上甘嶺表面陣地全部被聯合國軍佔領,而志願軍退守坑道的目的就是要先用坑道戰來拖垮敵人,然後積蓄力量向敵人發起決定性大反擊。志願軍使用機槍封鎖坑道口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看過那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上甘嶺》,裡面對志願軍艱苦卓絕的坑道作戰有著非常詳細的描述,但是據參加過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的老兵回憶,真正的上甘嶺坑道跟電影裡真的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