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書南
編輯:弘文
上甘嶺戰役是被無數人銘記的戰役,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憑藉著英勇無畏的精神和靈活的作戰方針,打贏了武器裝備佔據巨大優勢的美帝國主義軍隊。
前線作戰奮勇殺敵的戰士們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進行後期補給工作的部隊人員。上甘嶺之所以能贏,和他們的貢獻密不可分。
當時15軍的軍長秦基偉就感慨,軍隊需要什麼,上級就給什麼。正是一線戰士和後勤部隊的相互配合,才造就了這個戰爭史上的奇蹟。
艱難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秋天,志願軍和美軍已經打了2年的仗了,雙方都對彼此知根知底。美軍在這個時間段選擇了進攻上甘嶺,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是因為上甘嶺和金化城相隔很近,運送補給物資的卡車可以很容易地把後勤物資運送到前線。
而當時美軍的彈藥庫十分充足,高級將領範弗利特就對聯軍總司令表達了樂觀態度,認為勝利的天平偏向美軍一方。而美軍確實也有自信的資本,就在上甘嶺戰役開戰的第一天,美軍就用300門大炮發射了30萬發炮彈。
這樣的密集炮火,不僅表明美軍前線的作戰實力十分強大,同時也說明美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同樣驚人。
志願軍的坑道戰術
但是,美軍強大的炮火併沒有使志願軍退卻。志願軍通過坑道戰術頂住了美軍帶來的巨大壓力,坑道的修建極其複雜,同時容納了廁所、廚房、彈藥儲藏點、武器裝備點等多項功能。
正是由於有這樣的應對之策,才使得志願軍能夠在美軍的猛烈攻擊下,不僅沒有失守陣地,還可以發起反擊。
迫擊炮手唐洪章回憶當時的情況稱,第一天他發射了數千發炮彈,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正是由於損耗太大,志願軍的彈藥庫在當天就見底了。
運送物資到前線
所以,把彈藥補給及時運送到前線,成了志願軍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而美軍自然知道補給線的重要性,他們集中火力對志願軍的補給線發起了猛烈攻擊,遠程火炮和飛機輪番上陣。
而志願軍條件艱苦,需要用人力將物資送往前線。無數先烈在補給線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志願軍也想出了一些辦法來減少運輸隊伍的傷亡,比如通過分段運輸,在敵人火力間隙,一段一段地把物資往前遞送。再比如,把食物打包,在炮火死角位置,一袋袋扔給坑道裡的士兵。而當地群眾也自發組織運輸隊,為前線官兵送上食物彈藥,並幫助受傷士兵撤退。
15軍軍長秦基偉就表示,我們需要什麼,上級就給什麼。正是由於後期補給跟得上,再加上志願軍的奮勇拼搏,最終我們贏得了勝利。而現在我國軍隊的後勤保障能力不斷提高,也成為我軍保家衛國的堅實後盾。
(本文為原子之城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