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
此戰也徹底消除了中朝方面關於能否在美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堅守陣地的憂慮,使得戰線更加穩定。但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也付出了重大傷亡的代價。過去我軍公布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數字是1.15萬人,這個數字實際只是15軍的傷亡,沒有包括後期投入作戰的12軍的損失。12軍傷亡近4200人。所以,我軍總計傷亡近1.57萬人。
而我們對這場發生在中美兩個大國的生死博殺,卻難以釋懷。林虎說,「上甘嶺就是肉磨子絞肉機」。面對美軍重大的炮火殺傷,志願軍指揮員曾一度鐵硬起心腸,下令停止搶救傷員。
據當事人回憶記載,美軍封鎖最厲害的是從設有四十五師第一三五團前沿指揮所的448高地,到該團衛生隊的那條山溝。排炮彈、空爆彈和敵機掃射,炸得天昏地暗,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溝裡所有的樹木被炮火攔腰打斷,再連根掀翻。有些運輸連就是在這裡,被整排、整連炸光。
導致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過大的原因,除去武器裝備、制空權等基本因素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或者說是志願軍15軍的兩個重大指揮失誤:
1.戰前,沒有重視韓2師投誠的李吉求上尉提供的情報,錯判敵情,沒有做任何防禦敵軍進攻的戰前準備
2.過於強調寸土必爭,對於537.7高地北山一些不利於防守的陣地,沒有及時地適當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