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打得有多苦?第9兵團回國,宋時輪含淚朝長津湖鞠躬

2020-12-10 歷史文齋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1950年11月,在長津湖四十度的低溫酷寒環境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與美軍第十軍頑強鬥爭,成功的殲滅了武器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6.5萬餘人,收復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被稱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之一」。

長津湖戰役

在長津湖戰役中,湧現了很多英雄,他們有的是在戰場上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鬥英雄,也有在敵後默默付出的戰地醫護人員,他們不畏生死,每天都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徘徊。當年一名美軍士兵看到這一幕時,曾經發出過斷言:「我們參加了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爭。」

長津湖是位於朝鮮北部的一個湖泊,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譚裡和下碣隅裡之間,最終注入鴨綠江,形成的一個湖泊。這裡是朝鮮北部最為嚴寒的地區,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間,長年低溫嚴寒,而志願軍來到長津湖作戰的時候,正是這裡最冷的一個嚴冬,氣溫已經降低到了零下四十攝氏度。

根據志願軍九兵團27軍勝利報社社長曲中一回憶,當時他們的部隊正在山東曲阜集訓,沒過多久就接到了赴朝鮮作戰的任務,大家不知道朝鮮會有那麼冷,連基本的禦寒裝備都沒帶就出發了。到了長津湖他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寒冷的天氣,當時很多戰士包括首長都說:「就是長徵也沒遇到過這麼冷的天氣。」

1950年11月,古土裡和真興裡的美國陸軍戰隊第一師第一團,在步兵營和坦克營以及三十多架飛機的掩護下,向志願軍第20軍60師駐守的復盛裡、小民泰裡陣地發動總攻,企圖打通與下碣隅裡和柳潭裡美軍之間的聯繫。

美軍

對於志願軍來說,美軍這一次發動進攻,就意味著他們離開了固守陣地,開始移動作戰,這樣移動的美軍自然比固守不動的美軍好打的多。到了11月28日,在志願軍的攻擊之下,陸軍一師敗局已定,師長史密斯命令英軍中校德賴斯代爾組成一支特遣隊,打通通往下碣隅裡的道路。

守衛復盛裡的第20軍179團,向代號「德賴斯代爾特遣隊」發動了總攻,切斷了這支派遣隊和下碣隅裡與柳潭裡的聯繫。一番激戰過後,特遣隊只剩下了240多人,被志願軍重重包圍,志願軍限令他們五分鐘內必須投降。面對絕境特遣隊毫無辦法,在麥克勞林少校的率領之下,他們垂頭喪氣地向20軍投降,這是在長津湖戰役中乃至整個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第一次讓美軍的一個建制部隊向他們投降。

在長津湖戰役中有一位著名的英雄,他的名字叫楊根思。1950年11月29日,美陸戰一師向下碣隅裡志願軍駐守的1071.1高地發動猛攻,負責駐守此地的正是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楊根思少年時就參加革命,抗美援朝戰場上只有28歲的他,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兵,他還是軍中著名的爆破英雄和戰鬥典範。

敵人有飛機大炮和坦克,楊根思帶領的3連裝備簡陋,他們只有以血肉之軀和敵人硬拼,在打退了敵人8次進攻之後,戰場上只剩下了楊根思和兩名傷員,增援部隊還在趕來的路上。

此時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敵人很快發起了第九次衝鋒,眼看著敵人陸陸續續向陣地湧來,楊根思命令兩位傷員帶著他最珍愛的重機槍撤退,把機槍交給增援部隊。等到傷員撤退之後,楊根思拿起身邊的炸藥包衝進了敵人之中,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之後,陣地上沒有了任何聲音,楊根思用生命保全了陣地,換取了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中的又一次勝利。

楊根思

除了楊根思這樣的戰鬥英雄,志願軍的背後,還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就是戰地中的醫護人員,《第二十軍衛生志》中記載過很多敵後醫生的故事。172團衛生隊副隊長陳國均,他在包紮所所在的上坪裡地區負責救治傷員,因為敵人與下碣隅裡的瘋狂進攻,導致很多傷員無法被送到包紮所,陳國均聽後心急如焚,冒著敵人的炮火來到下碣隅裡地區救治傷員。

敵人的攻擊過於猛烈,還有很多傷員沒辦法行動,陳國均索性拿起戰士的槍,一面在山坡上巡邏敵情,一面救治重傷員,他曾經一個人就搭建起了很多的「戰地救治所」,一個晚上救治了99名傷員,直到累的沒有任何力氣才休息。

175團衛生隊保健幹事陳良,他在長津湖戰役的敵後戰場救治傷員,在一個晚上冒著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徒手搭建了三十多個救治所,等到建成時他的腳早已經凍得沒有知覺,差一點就落下了終身殘疾。在834高地戰役中,他帶領醫護人員挖了18個防空洞,在工具簡陋的情況下,硬是把已經凍得像石頭一樣硬的土壤砸開,挖成了防空洞,讓160名傷員有了棲身之處,讓他們避免了在美軍的炮火中死於非命,日後還能拿起槍與敵人作戰。

楊根思連

我們的戰士缺衣少食,救援的條件也是如此簡陋,可美軍士兵卻個個有鴨絨被,還有隨身攜帶的巧克力補充能量,他們的士兵一旦受傷,還有汽車和直升飛機將其轉運到後方治療。可就算是在佔盡了優勢的情況下,美軍士兵的死亡率還是略高於我軍,因為他們背後沒有能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槍林彈雨到達傷員身邊的戰地醫生,他們的士兵沒有經過包紮救治,就算是坐著火箭去後方,也很快就會死在路上。志願軍之所以能打勝仗,就是因為參戰的所有人都以保家衛國為己任,將生死置之度外,這一點是美國侵略者永遠無法理解的。

在零下四十度的長津湖戰場上,為了不讓敵人的偵察機發現自己,志願軍戰士們穿著白色的風衣臥在雪地裡,他們一動不動,以至於美軍的偵察機從他們的頭頂飛過,都未曾發現過他們的痕跡。他們就是這樣在冰天雪地中埋下了一個巨大的伏擊圈,讓敵人感受不到他們的存在,卻又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當美軍第10軍向東線鴨綠江進犯時,這支他們從未見過的志願軍第九兵團從天而降,將敵人一舉擊潰。

在李鋼林所著的《原木在移動》一書中,有一個片段以美國老兵約翰的口吻,講述志願軍從天而降的故事。約翰說到:「我通過鴨絨被堵住的窗戶往外看,外面是很多披著白布的志願軍,他們頂著我們的炮火,像一群僵硬的原木在移動著。天氣冷得讓人害怕,他們跑得很慢,褲腿都被冰凍住了,很多人像僵硬的原木一樣倒下,可前面的人仍然緩慢地跑著,不斷的湧出來,不斷的衝過河去。那一刻我知道了,我們的隊伍裡沒有這樣的士兵。他們對死亡怕得要命,可中國人對死亡只是付之一笑,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們贏不了了,這場戰爭我們毫無希望。」

長津湖戰役

約翰所說句句屬實,這就是當年志願軍的真實故事,但是這個故事中沒有「神兵天降」,我們的神兵如果能夠從天而降,那麼也不用付出這麼慘重的代價。真正的「神兵」,是在雪地裡被凍得瑟瑟發抖,甚至喪失了知覺,還在堅持的人,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戰地醫生,他們也是冒著被凍殘廢的危險,把一個個生命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這才是中國人的「神兵」,一群不畏生死、捨己為國的戰士,讓敵人都肅然起敬的勇士。一年後,當宋時輪將軍率領第9兵團回國休整的時候,他在鴨綠江邊朝著長津湖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第9兵團在那裡付出了太多的犧牲。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主席為何調南方的第9兵團,而不是耐寒的第19兵團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此戰志願軍第9兵團在東線戰場,成功粉碎「聯合國」軍的妄圖再建立「仁川登陸」的妄想,有效保護了我志願軍後方戰場。
  • 長津湖陸戰1師兩個團的重炮比志願軍整個9兵團都多!這怎麼打?
    前言:上期說到了美軍在長津湖地區各部的具體部署,同時志願軍9兵團第20、27軍已經悄悄摸到柳潭裡、新興裡附近,一場大戰即將到來,本期將講述長津湖戰役第一階段的戰鬥過程。首先我們來看長津湖戰役的戰前背景,西線是聯合國軍的主攻方向,其麾下是沃克率領的第8集團軍,正準備越過清川江向鴨綠江進發。
  • 朝鮮戰場打敗美國王牌中的王牌師,回國時部隊司令員落淚鞠躬
    為此,時任我軍參戰部隊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談到這場戰役時,也稱「其艱苦程度超過長徵。」相較於長徵,宋時輪之所以說長津湖戰役更艱苦也非言過其實。要知道,當時第9兵團面對的對手是美軍王牌中的王牌,被稱為世界十大王牌軍的美國陸戰1師。該師官兵都是從美國最優秀士兵選拔而出,在太平洋戰場,他們和兇殘的日軍作戰而士氣不動搖。
  • 史達林打小算盤,導致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蒙受了重大損失
    長津湖戰役結束以後,9兵團轉入休整期。西線我軍則連續作戰,接連打了三、四次戰役。形勢逼人,華東炮兵為加強9兵團炮兵實力急調炮兵11團入朝。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三野特縱1950年10月進行了一分三,主體部分改稱為華東軍區炮兵,其他部分如戰車團、工兵團等分別成立了華東軍區裝甲兵、工程兵。
  • 《跨過鴨綠江》變成了紀錄片,宋時輪在長津湖戰役只露了一次面!
    影迷和所有希望更進一步了解抗美援朝真實故事的人們終於又一次失望了,原來,抗美援朝題材大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雖然又開播了,但令人遺憾的是,該劇在繼對第二次戰役西線的清川江戰役輕描淡寫之後,又一次將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一筆帶過。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在抗美援朝紀念館的展廳內,展示著一桿已經黝黑的卡賓槍,正是時任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使用,由宋時輪的後人捐贈給紀念館的。 「第9兵團開始是駐紮在上海的。後來抗美援朝,就把部隊調到了北方。」張校瑛向記者講述著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戰役的歷史。
  • 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水門橋戰鬥,志願軍用生命譜寫抗美援朝的讚歌
    抗美援朝巨片《血戰長津湖》已經開機拍攝,再加上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時間,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愛國熱情。上個月上映的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中志願軍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次戰鬥,稱為「水門橋戰鬥」或「水門橋阻擊戰」。
  • 長津湖戰役背後:129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犧牲後槍口仍指向敵方
    同時,美軍生活好,怕苦,不會爬山,不能離開公路,尤需不斷補充裝備、彈藥、燃料和食品。所以最害怕切斷後路和破壞交通,對其側背異常敏感。兩次戰役,敵都因我實行戰役切斷曲而全線退卻。戰術切斷,敵尚可增援反擊,而戰役切斷,則敵因第二線兵力薄弱,不能不迴轉頭來。這些弱點,正如毛澤東形象的比喻,是「鋼多氣少」,與之相反,志願軍則可謂「鋼少氣多」。
  • 冰血長津湖,他們穿著單衣戰鬥...
    來源:微信公眾號「平原公子」(ID:pingyuangongzi)導讀9月30日,團團推送了一篇名為《70年前,長津湖,縱使天寒地凍……》的漫畫,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那麼,在這次戰役中,還有哪些我們尚不熟知的細節呢?
  • 中美軍人各自回憶長津湖血戰:艱難超過長徵
    多年後,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將軍回憶這些往事時,依然老淚縱橫。令人恐怖的寒冷和後勤補給的嚴重不足,導致了9兵團在11月25日,志願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之時仍沒有進入進攻位置,志司不得不批准了9兵團總部延期2天的請求。有記載顯示,在戰役展開的20多天裡,零下20多度是家常便飯,受寒流影響,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0多度,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鬥就被活活凍死,長津湖戰役之慘烈可見一斑。
  • 長津湖,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北京的毛澤東回電叫好,並點名讓宋時輪指揮的第9兵團入朝,全力擔負東線作戰,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尋機在長津湖地區各個殲滅敵人。 為了迷惑麥克阿瑟,志願軍第42軍主力奉命於11月7日放棄長津湖以南陣地,新華社發布的新聞稿還故意大大縮小了戰果。
  • 血戰長津湖,鋼鐵人讓鋼鐵武裝散架!這面美軍軍旗成了軍博藏品
    北京的毛澤東回電叫好,並點名讓宋時輪指揮的第9兵團入朝,全力擔負東線作戰,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尋機在長津湖地區各個殲滅敵人。為了迷惑麥克阿瑟,志願軍第42軍主力奉命於11月7日放棄長津湖以南陣地,新華社發布的新聞稿還故意大大縮小了戰果。
  • 最寒冷的冬天,血戰長津湖
    宋時輪在北京見到了毛澤東和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確定了入朝計劃。10月28日,宋時輪剛剛返回兵團司令部駐地曲阜,就在三天前,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第一次戰役開始。志願軍在東西兩線作戰,已到朝鮮的大部分志願軍部隊在西線,東線只有第42軍的兩個師,他們面對的是美第10軍近9萬人的進攻,兵源嚴重不足。中央軍委立即命令9兵團結束在山東的整訓,開赴前線,投入抗美援朝的戰鬥。
  • 長津湖戰役後9兵團撤回國了?沒有!第五次戰役中差點全殲敵人一個軍團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9兵團是第一次直面真正的機械化部隊,部隊缺乏打坦克的經驗,甚至不少人看到有履帶的都叫坦克,如M19雙聯裝防空高炮和M16四聯裝大口徑防空機槍。認知上的不全,使得志願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二次戰役結束後,9兵團開始惡補反坦克這一課,很快又在第五次戰役中大顯身手了。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這場以王牌對王牌的角逐,即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展開。長津湖,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蓄水湖。11月14日,美軍天之驕子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向朝鮮北長津湖進發,兵團指揮部便向各軍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各部11月26日到達集結位置,圍殲這一美軍王牌師。此時,天突降暴雪,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為9兵團各路部隊帶來極大困難。
  • 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在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9兵 團粉碎了 朝鮮戰場東西線美軍會師 的計 劃 ,取得 了總體上 的勝利 ,但 這場勝 利也 有其美 中不足之處 : 佔有 地形優 勢 ,並擁 有 15萬兵力志願軍第 9兵 團在未能 全殲 被 圍的 2萬的美軍 ,主要是美陸戰一師。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冰雕連發生在第2次戰役東線戰場之上,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志願軍第9兵團為了狙擊和消滅美軍東線部隊,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內,沒有冬裝的志願軍將士在冰天雪地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展開了浴血奮戰,冰雕連正是這一龐大戰役的一角。
  • 血戰長津湖,9兵團為何痛失全殲陸戰一師絕佳戰機
    志願軍9兵團,下轄的20軍,26軍和27軍,近15萬人,都是從孟良崮和淮海戰場走下來的英雄部隊,原華東野戰軍的絕對主力。作為精銳中的精銳, 9兵團被火速調往朝鮮參戰,定位就是擔當志願軍的主力突擊兵團。同時寄希望它能利用秘密入朝的優勢,作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給予美軍重創。
  • 美軍師長曾說:長津湖戰役是沒有必要的,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言外之意,就是美國方面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發動的長津湖戰役,非但沒有取得更大的戰果,反而被美軍所牽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且收穫甚微,因此,這場戰役實際上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的。真的是這樣嗎?在長津湖以東約30公裡,是由長津江最大支流赴戰江所形成的赴戰湖,兩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區被稱為長津湖地區,湖泊周圍崇山林立,平均海拔1300米,人煙稀少,冬季年平均氣溫在零下30°C左右,氣候條件十分惡劣,翻越平均海拔2000米的狼林山脈有兩條簡易的盤山公路可供使用,但是公路的寬度僅能容納一輛汽車單向通過。
  • 長津湖戰役,88師投入戰鬥晚,為何人員折損最嚴重,師長被撤職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計劃以20、26、27軍三個加強軍15萬人馬圍攻美第10軍,但事與願違,26軍給養到位,只能先以兩個軍之兵力對付敵軍。 第9兵團兩個軍雖有10萬之眾,但要對付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並沒有形成絕對的優勢。如果26軍能夠及時參戰,結果可能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