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0 馬三哥觀天下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對決。

長津湖戰役中的美軍

美軍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攻擊這支部隊的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在零下30-40度的嚴寒中苦鬥20天之後,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脫離戰場。

在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9兵 團粉碎了 朝鮮戰場東西線美軍會師 的計 劃 ,取得 了總體上 的勝利 ,但 這場勝 利也 有其美 中不足之處 : 佔有 地形優 勢 ,並擁 有 15萬兵力志願軍第 9兵 團在未能 全殲 被 圍的 2萬的美軍 ,主要是美陸戰一師。

那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一,當時朝鮮半島長津湖地 區的嚴寒 天氣,使得缺乏高寒地 區作戰經 驗以及防 寒設備志 願軍第9兵 團的非戰鬥減員嚴重,削弱了志願軍的持續作戰能 力 。

中國人民志願軍

長津湖戰役進 行期 問 ,氣 溫平均在 零下30度左右 ,最寒冷 之時 曾經 出現過 零下 40度的低 溫 。而第 9兵 團這樣的氣溫條件下,不論是人還是武器裝備, 都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極大影響。

對於長津湖地 區的嚴寒 ,當時的志願軍 戰士是 深有體會 的。

參加 過長津湖戰役 的志願軍第9兵 團第 27軍 79師 235團 3連副指導員鄒世勇就 有這樣的回憶 : 「 我們 的鞋還是膠鞋 ,所以在零下十幾度 的時候 ,腳都 凍壞 了 ,我 們每個 人只有一床 小薄被子 ……天氣 又那 麼冷 ,他們從 哪個 地 方 ( 把 土 豆 )煮好了 ,送 到 上 面去 ,就都成了冰疙瘩 ,沒法吃 ,可戰士們餓啊 ,怎 麼辦?硬啃 ,夾在腋下化 ,化一 層啃一點兒 ,再 化 ,再 啃。」

可以想像 ,在如此惡劣的境況之 下 ,志願軍第9兵團 的作戰是何等的艱難。志願軍 的非戰鬥損 失 因此 達到 了驚人的程度 :第 26軍 的非戰 鬥損 失甚重 ,幾乎 有 90%的人員受凍 傷 ,僅 第 27軍 的非戰鬥損 失就超過 10000人。第 20軍 的凍傷減員 也 超過 40% ,整個第 9兵團的非 戰鬥損 失超 過 2萬人 。

志願軍第 9 兵團的武器裝備大部分都是抗戰時期繳獲的日式裝備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美軍已淘汰的美制裝備,而這些舊式裝備對於極寒天氣的適應性相對於蘇制武器裝備要差得多,零下 30° C 的條件下,第 9 兵團武器裝備中不少步槍、衝鋒鎗、機關槍槍管以及火炮的炮口都因為氣候寒冷而收縮變形,導致了槍栓拉不開,炮彈無法塞進炮管,槍械射擊時候卡殼,打不響等一系列現象出現,致使在長津湖極寒環境下作戰時難以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有部分武器甚至失去了作用,除此之外, 第 9 兵團部分官兵使用的手榴彈也是江南地區所製造, 無法適應極寒天氣,部分手榴彈也因為寒冷的天氣而導致導火索無法點燃。

可 見 ,嚴寒 的天氣 嚴重削弱了志願軍 的戰鬥力 ,使 得志願軍對美軍 的進攻強度難以達到理想 的狀態 ,甚至為美軍突破包 圍並且撤退提供了一定 程度的喘息 。比如 12月 3 日 ,第 27軍第 59師在 阻擊柳潭裡 地區美軍 的作 戰行 動中 ,因凍傷減 員嚴重 ,兵力不足 ,防線最終被美軍突破 ; 12月 7日 ,第 20軍就因為嚴重 的凍傷減 員 ,未能阻止下碣隅裡的 敵軍對我軍陣地 的突破 ; 12月 9 日 ,在 古土裡 阻擊 美軍的志願軍 部 隊 ,也 因嚴寒 天氣 的阻礙 ,未 能阻止撤退美軍經過此地 。 

相比沒有任何禦寒設備的第 9 兵團來說, 美軍陸戰一師在長津湖地區的部隊是各項禦寒措施充分到位,步兵配有鴨絨睡袋, 武器裝備有防寒配件,戰鬥人員穿有防寒服,但依舊有 7000 多人被凍傷,由此可見極寒天氣對於缺乏禦寒設備的第 9 兵團來說是一種摧殘,這也充分說明了長津湖地區的極寒天氣對第 9 兵團的戰鬥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長津湖戰役中潰逃的美軍

二,志願軍第9兵團相比於美陸戰1師在武器裝備、戰場通信等方面處於絕對劣勢。

從中美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方面來看, 長津湖戰役中被第 9 兵團包圍的美陸戰一師是由三個陸戰團為骨幹,再加上若干師直屬部隊而組成的戰役集團,全師編制人數超過 25000 餘人,有充足的運輸車輛,其裝備在美軍當中最為精良。

美陸戰一師 每一個陸戰團都配備有 24 門火炮以及 5 輛坦克,除此之外,還配有一個擁有 72 門重型火炮的炮兵團(54 門 105 毫米榴彈炮,18 門 155 毫米榴彈炮,這對於志願軍來說是巨大的威脅) 以及一個由 70 輛坦克組成的坦克營(大部分為美軍最新的 M26「潘興」 坦克以及「謝爾曼」 M4A3E8 型坦克, 這兩種坦克防護能力雖然一般, 但是相對於火力不足的志願軍來說, 卻很難對付。 志願軍軍中配備的 85 毫米火箭筒以及其他反坦克武器無法有效擊穿坦克的裝甲, 只能通過戰士使用集束手榴彈或炸藥包來對坦克進行爆破摧毀) 。

此外陸戰一師還能得到陸戰隊第 1 航空聯隊密切的空中支援, 該聯隊通常編制為 3 個中隊(72 架飛機) , 最多時達 7 個中隊(約 150 架飛機), 並且陸戰一師的空中支援由第一航空隊派出老資格飛行軍官作為前進航空火力控制人員隨地面部隊行動,隨時為空中作戰飛機引導攻擊目標。

而包圍陸戰一師的第 9 兵團的武器裝備雖然在解放軍當中十分精良,但是與陸戰一師對比處於絕對劣勢, 據統計,第 9 兵團總兵力 15 萬人,擁有平射炮 160 門, 迫擊炮 1321 門, 重機槍 580 挺, 輕機槍3056 挺, 衝鋒鎗 12282 支, 高射機槍 3 挺, 雖然裝備的火炮數量總和遠多於美軍陸戰一師, 但是其大部分火炮都是抗日 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舊式裝備,主要是輕型野戰炮、 步兵炮和迫擊炮, 絕大部分火炮口徑不超過 100 毫米, 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均不及美陸戰一師裝備的火炮。

另外在入朝時, 第 9兵團還把部分重型裝備(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國民黨 105 毫米榴彈炮等) 留在了國內, 全員幾乎都是輕裝前進,而且志願軍第 9 兵團既沒有任何裝甲車輛,也沒有任何空中支援, 僅有的 1000 輛保障後勤支援的載重汽車也在美軍的空襲中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 武器裝備方面與陸戰一師根本沒辦法相比, 火力上處於絕對的劣勢。

戰場通信是保證各級指戰員正確把握戰役態勢走向的至關重要的途徑, 從雙方戰場通信能力上看, 美陸戰一師將通信使用的電臺裝配到了排一級的戰鬥單位, 各級戰鬥單位之間的聯繫均有步話機, 因此, 陸戰一師對於戰場形勢的把握十分準確。 而第 9 兵團的通信保障完全不能與陸戰一師相比, 第 9 兵團只有團級以上作戰單位才配備有電臺,營、連、排一級相互之間傳遞信息則是通過號聲、哨聲、通信兵來進行,通信裝備的不足使得第 9 兵團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役局勢很難做到充分且準確的把握,造成了第 9 兵團情報不準,部分部隊在行軍過程中發生迷路的現象, 此外,通信設備的不足還造成了第 9 兵團在戰役進行中無法準確執行上級下達的指令,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這裡 舉幾個 突 出的戰例 : 在11月 28日的 戰鬥 中 ,由於美 軍 強 大 的空 中火力 以及 坦克 、重炮 的壓 制 ,志願軍第 20軍第 59師第 175團曾一 度被擊潰 ;由於美軍的 強大火力 ,僅僅 到 了 228日 ,志願軍第 79師 、第 89師 就在柳潭裡 的作 戰中受到嚴重損失 ,已無力對 ( 下碣隅裡 )第 5及第7團戰鬥群 的環形陣地 立即進行 大規模 的進 攻 。 在 28 日到29日 ,志願軍第 58師第 172團在進攻下碣 隅裡美軍 的過程 中 ,曾經一 度 突入 美 軍陣 地 內部 ,但 該 團因敵 人火力強 大封鎖 ,幾乎全部喪失 戰鬥力 ;志願軍第 27軍 第 80師在 29 日新興裡的戰鬥 中 因敵 強大 的步兵 、裝 甲火 力阻擊被迫撤退 ;志願軍第 59師第 23團在 12月 4 日 阻擊 後撤 美 軍 的戰 鬥 中 , 也 因 美 軍 飛機 、坦克的聯合 夾攻 , 以及強 大的步兵 火力的壓制下 ,陣地被 迫失 守。 

參考資料《長津湖戰役研究》、《淺析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未能全殲美軍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第9兵團未能全殲美陸戰一師的原因有哪些?
    在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9兵 團粉碎了 朝鮮戰場東西線美軍會師 的計 劃 ,取得 了總體上 的勝利 ,但 這場勝 利也 有其美 中不足之處 : 佔有 地形優 勢 ,並擁 有 15萬兵力志願軍第 9兵 團在未能 全殲 被 圍的 2萬的美軍 ,主要是美陸戰一師。
  • 揭秘:東線志願軍為何未能全殲美陸戰隊第1師?
    志願軍在西線發起全面反擊時,東線美第10軍(下轄美陸軍第3師、第7師和海軍陸戰隊第1師)仍在繼續北進,11月27日到達長津湖一帶。長津湖,位於朝鮮東北部赴戰嶺與狼林山脈之間,是朝鮮東北部最大的湖泊,長津湖地區平均海拔約1300米,幾乎全是連綿不斷的崎嶇山區,山上林木繁盛,山間道路狹窄。當時志願軍投入了精銳的第9兵團三個軍12個師,準備一口吃掉美軍陸戰1師。
  • 長津湖戰役:美陸戰一師VS志願軍9兵團,對比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交戰雙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與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陸軍第7步兵師。雙方的參戰部隊都是各自的王牌勁旅,第9兵團來自第三野戰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華東野戰軍。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等經典戰役都是華野的傑作。美軍的陸戰1師成立於1941年,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是參加過瓜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格洛斯特岬戰役、衝繩島戰役,是美軍久經沙場的王牌勁旅。
  • 血戰長津湖,9兵團為何痛失全殲陸戰一師絕佳戰機
    志願軍9兵團,下轄的20軍,26軍和27軍,近15萬人,都是從孟良崮和淮海戰場走下來的英雄部隊,原華東野戰軍的絕對主力。作為精銳中的精銳, 9兵團被火速調往朝鮮參戰,定位就是擔當志願軍的主力突擊兵團。同時寄希望它能利用秘密入朝的優勢,作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給予美軍重創。
  • 長津湖戰役背後:美軍調動數百飛機撤兵,美陸戰一師差點全被志願軍...
    志願軍某部正在向長津湖一處機場發動進攻在曲老拍的戰地照片中,有一張是被志願軍擊落的飛機殘骸照,我驚奇地發現,這居然是直升機!「抗美援朝時,美軍就有直升機了嗎?」曲老點點頭。我原來還以為到越南戰爭時,美軍才有直升機呢。稍後,我查戰史資料,才發現。
  •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9兵團15萬兵力為何沒能圍殲美軍陸戰1師2萬人
    志願軍過江1950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9兵團悄悄進入朝鮮,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包圍美國陸戰一師,雙方激戰,志願軍9兵團3個軍共計15萬兵力,最終還是讓美軍陸戰1師成功逃脫。參謀長:李元(大校)政治部主任:張文碧(少將)下轄:第79師,第80師,第81師,第94師長津湖戰役志願軍9兵團傷亡9萬人以上,其中非戰鬥減員5萬以上,主要是凍死凍傷。
  • 長津湖冰天雪地裡的搏殺:美陸戰1師是如何逃出志願軍包圍圈的?
    戰役過程在東線戰場,聯合國軍部署的兵力是美第十軍(含美陸戰1師、美3師、美7師)及韓第1軍團共約10萬人。其中陸戰1師指向柳潭裡、新興裡地區,美7師指向廣大裡方向,美3師指向社倉裡方向。自10月底開始,志願軍42軍進入黃草嶺、赴戰嶺地區阻擊聯合國軍北進,根據上級命令,42軍於11月7日撤出陣地。
  • 長津湖陸戰1師兩個團的重炮比志願軍整個9兵團都多!這怎麼打?
    第一次戰役結束時美軍是知道東線只有志願軍第42軍一支孤軍,再加上美軍偵察機每天都在中朝邊境地區巡邏,他們堅信東線不可能有志願軍其他大部隊。我們來看美軍方面的計劃,阿爾蒙德決定讓陸戰1師向長津湖以西前進,擔負迂迴包抄13兵團的任務,第7步兵師向北往中朝邊境地區推進,第3步兵師留守後方,南韓第3、首都師沿東海岸前進。
  • 血戰蓋馬高原:美軍最精銳的陸戰一師,被鋼鐵般的志願軍打成殘廢!
    隨後志願軍主動地撤出了黃草嶺陣地,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誘美陸戰一師繼續北上,而陸戰一師果然沒讓志願軍失望,美軍孤軍深入進了長津湖一帶。蓋馬高原被稱為「半島的屋頂」,氣候非常寒冷,年平均氣溫只有2℃。而長津湖就位於蓋馬高原赴戰嶺山脈和狼林山脈之間,總佔地面積大約55平方公裡。
  • 長津湖陸戰1師兩個團的重炮比志願軍整個9兵團都多!這怎麼打?
    第一次戰役結束時美軍是知道東線只有志願軍第42軍一支孤軍,再加上美軍偵察機每天都在中朝邊境地區巡邏,他們堅信東線不可能有志願軍其他大部隊。我們來看美軍方面的計劃,阿爾蒙德決定讓陸戰1師向長津湖以西前進,擔負迂迴包抄13兵團的任務,第7步兵師向北往中朝邊境地區推進,第3步兵師留守後方,南韓第3、首都師沿東海岸前進。
  • 長津湖戰役後9兵團撤回國了?沒有!第五次戰役中差點全殲敵人一個軍團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9兵團是第一次直面真正的機械化部隊,部隊缺乏打坦克的經驗,甚至不少人看到有履帶的都叫坦克,如M19雙聯裝防空高炮和M16四聯裝大口徑防空機槍。認知上的不全,使得志願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二次戰役結束後,9兵團開始惡補反坦克這一課,很快又在第五次戰役中大顯身手了。
  • 抗美援朝,志願軍研究4個美軍將領,逃出長津湖的師長是其一
    」  美陸戰1師從第九兵團15萬大軍重重包圍中成為漏網之魚,原因何在?  長津湖之戰的美陸戰1師就是一面鏡子,讓世界看到志願軍很多閃光點,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後勤隱患因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被掩蓋了下來,直到第五次戰役又全面暴露。第五次戰役以後,志願軍組建後勤司令部,與聯軍的纏鬥從拼軍隊轉向拼後勤。
  • 長津湖戰役,主席為何調南方的第9兵團,而不是耐寒的第19兵團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此戰志願軍第9兵團在東線戰場,成功粉碎「聯合國」軍的妄圖再建立「仁川登陸」的妄想,有效保護了我志願軍後方戰場。
  • 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重創美王牌師,被凍傷3萬人,宋時輪熱淚盈眶
    將聯合國軍引到朝鮮縱深、長津湖、青川江一帶,再一舉殲滅聯合國軍。在美軍登陸朝鮮半島的時候,第九兵團就被調到山東戒備海防;還在東北準備渡過鴨綠江的時候,9兵團司令員接到了毛澤東的電令,為了「示弱誘敵」戰略的順利實施;毛澤東要求宋時輪上將前往長津湖地區埋伏並且要「立即消滅韓國首都師、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和美國第7步兵師。」
  • 長津湖戰役後9兵團撤回國了?沒有!第五次戰役中差點全殲敵人一個軍團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9兵團是第一次直面真正的機械化部隊,部隊缺乏打坦克的經驗,甚至不少人看到有履帶的都叫坦克,如M19雙聯裝防空高炮和M16四聯裝大口徑防空機槍。認知上的不全,使得志願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二次戰役結束後,9兵團開始惡補反坦克這一課,很快又在第五次戰役中大顯身手了。
  • 長津湖戰役,主席為何調南方的第9兵團,而不是耐寒的第19兵團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此戰志願軍第9兵團在東線戰場,成功粉碎「聯合國」軍的妄圖再建立「仁川登陸」的妄想,有效保護了我志願軍後方戰場。
  • 為什麼9兵團十萬人都啃不動陸戰一師?美軍到底是怎麼部署的?
    才進行仁川登陸沒多久的美海軍陸戰1師只能再次撤回仁川登船,第7步兵師則在釜山港登船,還在日本整訓的第3步兵師也準備登船出發。數十艘運輸船搭載著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漂泊在朝鮮的東海岸。在聯合國軍集結的同時,10月14日,志願軍42軍乘火車到達集安,之後迅速跨過鴨綠江向長津湖地區開進。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也就是在不遠的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第一師遭遇了他們此生最大的噩夢!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卻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也就是在不遠的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第一師遭遇了他們此生最大的噩夢!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