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山行之黑色叉尾鬥魚

2021-02-07 X或躍在淵X

是日,淫雨初晴,按捺不住就進山了。目標本是開花的二色捲瓣蘭,可惜依舊沒有看到花開。偶遇本地藍尾型黑色叉尾鬥魚,順便記錄一下,可惜時間緊迫,沒能下水去拍水下照。


溯溪進入大山深處……

出於對稀有動植物原生地保護的原則,不要問我是哪裡,我其實也不知道的,徒步溯溪,在山裡兜兜轉轉半天就到了……

清澈冰涼的溪水……


山雞椒的花已經開過,結出了小小的果,掐下一片葉子來聞一聞,一股辛辣的味道直竄鼻孔……

山雞椒,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生於海拔100—2900米的向陽丘陵和山地的灌木叢或樹林中。花期2—3月,果期7—8月。

根莖葉果均可入藥,祛風散寒、消腫止痛。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關節痛、疔瘡等。


野菊,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溼地、濱海鹽漬地、田邊及路旁。花期6—11月。

全草可入藥,性涼味苦辛,清熱解毒、疏肝明目。

主治感冒、高血壓、肝炎、洩瀉、癰癤疔瘡、毒蛇咬傷、癰腫疔瘡、目赤、瘰癧、溼疹等。


細軸蕘花,瑞香科蕘花屬,灌木。生於林下、水邊。花期春季至初夏,果期夏秋。

全株可入藥,有毒,祛風、散瘀、止痛。

主治水腫、乳腺炎、腮腺炎、跌打損傷等。


潮溼的環境裡長滿了苔蘚……


鱧腸,菊科鱧腸屬,一年生草本。生於海拔0—1900的地區。花期6—9月。

全草可入藥,又叫「墨旱蓮」,性涼味甘酸,滋補肝腎、涼血止血。

主治鼻出血、咳血、腸出血、尿血、痔瘡出血、血崩等。

搗汁塗眉發,能促進毛髮生長,內服有烏髮、黑髮功效。


藤構,桑科構屬,蔓生藤狀灌木。生於海拔300—1000米的山谷灌叢中或溝邊山坡路旁。

枝葉可入藥,清涼解毒。

主治跌打損傷等。


水中的輪葉黑藻長勢還不錯……


小葉紅葉藤,牛栓藤科紅葉藤屬,攀援灌木。生於海拔100—600米的山坡或疏林中。花期3—9月,果期5—翌年3月。


廣州山柑,山柑科山柑屬,攀援灌木。生於山溝水旁或溼潤林中。花果期不明顯,全年皆有。

根果實莖葉均可入藥,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止咳、止痛。

主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胃脘熱痛、跌打傷痛、疥癬等。


華南忍冬,忍冬科忍冬屬,半常綠藤本。生於丘陵地的山坡、雜木林和灌叢中及平原曠野路旁或河邊。花期4—5月,有時9—10月開第二次花,果熟期10月。

花藤葉可入藥,性寒味甘,清熱解毒。

主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痺及多種感染性疾病。


溪畔杜鵑,杜鵑花科杜鵑屬,常綠灌木。生於海拔750—1200米的山谷密林中。花期4—6月,果期7—11月。


南方莢蒾,五福花科莢蒾屬,灌木。生於海拔200—1300米的山谷溪澗旁疏林、山坡灌叢中或平原曠野。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根莖葉可入藥,性涼味苦澀,疏風解表、活血散瘀、清熱解毒。

主治感冒、發熱、月經不調、風溼痺痛、跌打損傷、淋巴結炎、瘡癤、溼疹等。


薴麻,蕁麻科薴麻屬,灌木。生於海拔200—1700米的山谷林邊或草坡。花期8—10月。

根葉可入藥,性寒味甘,清熱利尿、安胎止血、解毒。

主治感冒發熱、麻疹高燒、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孕婦腹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痛、出血性疾病等。


橙黃玉鳳花長出了嫩葉……

橙黃玉鳳花,蘭科玉鳳花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下陰處地上或巖石上覆土中。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塊根可入藥,性平味苦,止咳化痰、固腎止遺、止血斂傷。

主治早洩、遺精、滑精、陽痿、頭昏耳鳴、夜尿增多等。

外用止血生肌,可治金創刀傷、水火燙傷等。


流水中的石菖蒲,長勢還不錯……

石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生於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有時為挺水生長)。

根莖可入藥。化溼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理氣,活血,散風,去溼。

主治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溼痺,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

明代王象晉寫的《群芳譜》載:「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


金釵鳳尾蕨,鳳尾蕨科鳳尾蕨屬。生於海拔50—800米林下溝旁的酸性土壤上。

全草可入藥,性涼味苦,清熱利溼、祛風定驚、斂瘡止血。

主治痢疾、洩瀉、黃疸、小兒驚風、外傷出血、燙火傷等。




垂穗石松,石松科垂穗石松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100—18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下蔭處及巖石上。

全草可入藥,性平味甘,祛風溼、舒筋絡、活血、止血。

主治風溼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風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損傷、燒燙傷等。


苣蕒菜,菊科苦苣菜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300-2300米的山坡草地、林間草地、潮溼地或近水旁、村邊或河邊礫石灘。花果期1—9月。

全草可入藥,性寒味苦,清熱解毒、利溼排膿、涼血止血。

主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濃瘡、急性闌尾炎、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開花中的細圓藤……

細圓藤,防己科細圓藤屬,木質藤本。生於林中、林緣或灌叢中。花期4—6月,果期9—10月。


流水潺潺……


一個水流相對緩慢的水潭中,聚集了很多的黑色叉尾鬥魚……

水流緩慢的小水潭,潭中還有輪葉黑藻等水草……

苔蘚在水下也長得挺好……


藍天白雲,太陽曬得很……


輪葉黑藻……


黃楊,黃楊科黃楊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於海拔1200—2600米的山谷、溪邊和林下。花期3月,果期5—6月。

根葉可入藥,祛風除溼、行氣活血。

主治風溼關節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脹、牙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



轉水的苔蘚……


沿途的小水潭都有黑色叉尾鬥魚活動……


水中還有其它的魚類——馬口魚、粗須白甲魚等……


海豐沙塘鱧……


清幽的環境……


水潭中生活著大量的黑色叉尾鬥魚……



開花中的扁擔藤……

扁擔藤,葡萄科崖爬藤屬,木質大藤本。生於海拔100—2100米的谷林中或山坡巖石縫中。花期4—6月,果期8—12月。

藤莖可入藥,祛風除溼、舒筋活絡。

主治風溼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半身不遂等。



滴水珠,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草本。花期3—6月,果8—9月成熟。

塊莖可入藥,全株有毒,性溫味辛,解表止痛、散結消腫。

主治毒蛇咬傷、胃痛、腰痛等;外用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等。



裂葉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具莖草本。生於海拔100—1700米等等河邊、山谷陰處密林中巖石、巖壁上、山坡常綠闊葉林下、林中潮溼的石上。花期8月,果期9月開始。

全草可入藥,性涼味酸,清熱解毒、化瘀消腫。

主治感冒、急性支氣管炎、風溼性關節炎、跌打內傷瘀血、閉經、肝脾腫大等;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等。


球蘭,蘿藦科球蘭屬,攀援灌木。附生樹上或石上。花期4—6月,果期7—8月。

全株可入藥,清熱化痰、消腫止痛。

主治肺熱咳嗽、癰腫、瘰癧、乳婦奶少、關節疼痛、睪丸炎等。


二色捲瓣蘭,蘭科石豆蘭屬,附生草本。花期5月。


虎杖,蓼科虎杖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140—2000米的山坡灌叢、山谷、路旁、田邊溼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根可入藥,性微寒味微苦,祛風利溼、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主治關節痺痛、溼熱黃疸、經閉、癥瘕、水火燙傷、跌扑損傷、癰腫瘡毒、咳嗽痰多等。



毛果算盤子,大戟科算盤子屬,灌木。生於海拔130—1600米的山坡、山谷灌木叢中或林緣。花果期全年。

根葉可入藥,性平味苦澀,清熱利溼、解毒止癢。

根主治腸炎、痢疾等。

葉外用治生漆過敏、水田皮炎、皮膚瘙癢、蕁麻疹、溼疹、剝落性皮炎等。


山莓,薔薇科懸鉤子屬,直立灌木。生於海拔200—2200米的向陽山坡、溪邊、山谷、荒地和疏密灌叢中潮溼處。花期2—3月,果期4—6月。

根葉可入藥:

根,性平味苦澀,活血止血、祛風利溼。

主治吐血、便血、腸炎、痢疾、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白帶病等。

葉,性涼味苦,消腫解毒。

外用治癰癤腫毒等。


野牡丹,野牡丹科野牡丹屬,灌木。生於海拔約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闊的灌草叢中,是酸性土常見的植物。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根葉可入藥,性平味甘酸澀,清熱利溼、消腫止痛、散瘀止血。

主治消化不良、洩瀉、痢疾、肝炎、衄血、便血、脫疽等。

葉可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



珊瑚樹,忍冬科莢蒾屬,灌木。生於山谷密林中、溪澗旁陰涼處、疏林中向陽地或平地灌叢中。花期4—5月,果期7—9月。

根樹皮葉可入藥,性涼味辛,清熱祛溼、通經活絡、拔毒生肌。

主治感冒、跌打損傷、骨折等。


紅背山麻杆,大戟科山麻杆屬,落葉灌木。生於海拔15—1000米沿海平原、內陸山地矮灌叢中或疏林下或石灰巖山灌叢中。花期3—5月,果期6—8月。

根可入藥,性涼味甘,清熱利溼,散瘀止血。

主治痢疾、小便不利、血尿等。

外用治外傷出血。

紅背山麻杆的花……

紅背山麻杆的果實……


金櫻子,薔薇科薔薇屬,常綠攀援灌木。生於海拔200—1600米的向陽山野、田邊、溪畔灌木叢中。花期4—6月,果期7—11月。

果可入藥,性平味酸甘澀,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澀腸止瀉。

主治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久瀉久痢等。

此時的金櫻子大多都已結果,花見得很少了……


水中的馬口魚……


藍尾型黑色叉尾鬥魚,實物看起來更驚豔……

希望這些小傢伙能一直好好生活在此地……


愛自然,愛生活

關注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粵東山行之叉尾太陽鳥
    胡頹子中出現了一隻漂亮的叉尾太陽鳥,此行的驚喜,而且這隻叉尾太陽鳥膽子非常大,不怕人,在沒有長焦鏡頭的情況下,還可以靠得很近去拍攝。叉尾太陽鳥食性與其它太陽鳥相似,以花蜜為主食,野生狀態下常扇動雙翅懸垂於花朵上方吸食花蜜。兼捕食飛蟲和樹叢中的昆蟲等,也吃種子等食物。
  • 叉尾鬥魚你了解嗎?看看這些再說話
    廣義的叉尾鬥魚,是中國和越南出產的5種原生M屬鬥魚的統稱,狹義上的叉尾鬥魚不包括越南產的兩種黑叉。普叉成魚體長5~7釐米,體形略側扁,頭略尖,眼黃色,瞳孔黑色,眼部有一道橫的細短黑紋,鰓蓋上有一藍色蓋斑,雄魚的蓋斑較明顯。體色為淺褐色,雄魚體側有紅藍或紅綠相間的縱紋,隨魚的狀態縱紋顏色會改變,狀態不佳時會褪為淺紅色和淺綠色。雌魚體側縱紋不鮮豔且不明顯,通體呈淺褐色。
  • 叉尾鬥魚又名天堂魚、菩薩魚
    屬攀鱸科。原產於中國南部。叉尾鬥魚體呈長圓形,稍側扁,尾鰭深分叉,體長可達8釐米。體色呈紅、藍、綠三色,體側有11條藍色和紅色橫向條紋,頭部有黑色條紋,鰓蓋後邊緣有一綠色斑塊,眼眶為金黃色。叉尾鬥魚顏色協調、豔麗,深受熱帶魚愛好者的喜愛。這種魚十分易於飼養。適宜水溫為20℃~25℃。它也是最耐寒的熱帶魚之~,可以忍受4℃的低溫,在14℃以上的水體中就可以很好地生長。對水質不苛求,喜食孑孓,和泰國鬥魚一樣長有褶鰓,可直援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一般雄魚體色豔麗些,延長的鰭條較長。
  • 粵東山行之燕鳳蝶
    主治:溼熱內結之熱毒斑疹、便血、小便不利、腫毒疔瘡等。外用主治:跌打損傷、紅腫出血等。四子馬藍的名稱源於其蒴果有四粒種子,但其實馬藍屬的其它種也都有四粒種子,這名稱無法體現其特性,算不上好名稱。黑面神的葉子在生時是暗綠色,幹後就變成黑色,故稱。生於山坡、平地曠野灌木叢中或林緣。花期4—9月,果期5—12月。黑面神的花雌雄同株。雄花:花梗長2—3毫米;花萼陀螺狀,長約2毫米,厚,頂端6齒裂;雄蕊3,合生呈柱狀。雌花: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鍾狀,6淺裂,直徑約4毫米,萼片近相等,頂端近截形,中間有突尖,結果時約增大1倍,上部輻射張開呈盤狀。
  • 粵東山行之臺灣獨蒜蘭
    粵東最常見的蘭科植物之一——鐮翅羊耳蒜。鐮翅羊耳蒜(Liparis bootanensis Griff.),蘭科羊耳蒜屬。生於海拔800—2300米的林緣、林中或山谷陰處的樹上或巖壁上。往期精彩回顧:粵東出發——摩旅環遊中國全記錄獨行摩旅西藏全記錄粵東山野蘭科植物小結粵東本土水生物及兩棲爬行類動物精選圖片匯總粵東黃楊谷粵東山行之墨蘭粵東山行之寒蘭粵東山行之廣東石斛粵東山行之金線蓮
  • 粵東夜行山野之臺灣鈍頭蛇
    往期精彩回顧:晚秋桐樹坪粵東山行之田間地頭潮汕地區最珍稀野生蘭科植物之一——紫紋兜蘭粵東山行之風車下巨無霸——緬甸蟒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一——叉尾鬥魚粵東野生建蘭盛開實錄>粵東野生蘭科植物全記錄(2020年53種)普寧蘭花谷粵東黃楊谷粵東蘭花谷記鳳凰山中鳳凰遊五經富龍山魚跳小水潭遊記粵東出發——摩旅環遊中國全記錄獨行摩旅西藏全記錄
  • 粵東山行之股鱗蜓蜥
    往期精彩回顧:粵東山行之歌綠斑葉蘭粵東山野蘭科植物小結(2020 . 46種)粵東山行之建蘭粵東山行之墨蘭粵東山行之寒蘭粵東出發——摩旅環遊中國全記錄獨行摩旅西藏全記錄粵東本土水生物及兩棲爬行類動物精選圖片匯總愛自然,愛生活關注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 粵東山行之綠瘦蛇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正好口渴之至,此泉清冽甘甜,連喝兩瓶,又裝了一瓶帶走。往期精彩回顧:粵東山野蘭科植物小結(2020 . 46種)粵東山行之建蘭粵東山行之墨蘭粵東山行之寒蘭粵東山行之臺灣獨蒜蘭粵東黃楊谷粵東出發——摩旅環遊中國全記錄獨行摩旅西藏全記錄粵東本土水生物及兩棲爬行類動物精選圖片匯總愛自然,愛生活關注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 粵東山行之建蘭
    千辛萬苦之後,能有此意外之喜,也是很開心了。還發現了一種蜘蛛抱蛋屬植物,因未見花,無法鑑定具體種名。在此也感謝阿毛哥協助辨認。幾公裡長的懸崖陡壁,全程徒手攀爬。上得去原路下不來,回頭就是萬丈深淵,只得從懸崖上斜切過另一座山,再從坡度六十度左右的山坡一路攀援樹木下降。所過之處,手腳並用,土木滑坡,碎石崩落。很久沒這麼爽過了,唯有直面死亡恐懼引起的興奮,才能激起活得痛快淋漓的快感。
  • 中國圓尾鬥魚,低調卻不失奢華的存在
    中國鬥魚,一直都是國產原生魚的代表性物種,其中圓尾鬥魚,與它的三屬叉尾鬥魚兄弟相比,一直都是比較邊緣化的品種,飼養的人也比較少,相比叉尾鬥魚繁多的雜交,改良,選育人工品種,圓尾鬥魚為人所熟知的,還一直都是原生態的表現。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十九——臺灣白甲魚
    ↑↑↑點擊上方的「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專輯進入查看。臺灣白甲魚,在本地山溪中、上遊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
  • 中國鬥魚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中國鬥魚
    圓尾鬥魚,顧名思義,它的尾巴呈圓形,鰓蓋藍斑較明顯,背鰭與臀鰭較長。而其他三種鬥魚的尾鰭則均呈叉狀,上下葉均延長,因此才有「中國鬥魚」之稱。普叉與其他兩種黑中國鬥魚相比,最明顯的特徵是它在體側有紅藍相間的鮮豔條形體紋,另外,身體和尾鰭長度平均來說均稍短於另外兩種黑中國鬥魚,展示的時候尾展幅度也較兩種黑中國鬥魚稍窄,鰓蓋的藍斑顏色顯眼。
  • 粵東山行之楠藤
    照片正中,體側帶黑色條紋的,是光唇魚魚苗。少了個水下相機,確實不太方便。往期精彩回顧:粵東本土水生物及兩棲爬行類動物小結蘭谷青蛇小水潭遊記粵東山行之銀環蛇愛自然,愛生活關注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 想要養好鬥魚?先來看看鬥魚習性
    屬攀鱸科。原產於中國南部。叉尾鬥魚體呈長圓形,稍側扁,尾鰭深分叉,體長可達8釐米。體色呈紅、藍、綠三色,體側有11條藍色和紅色橫向條紋,頭部有黑色條紋,鰓蓋後邊緣有一綠色斑塊,眼眶為金黃色。叉尾鬥魚顏色協調、豔麗,深受熱帶魚愛好者的喜愛。這種魚十分易於飼養。適宜水溫為20℃~25℃。它也是最耐寒的熱帶魚之~,可以忍受4℃的低溫,在14℃以上的水體中就可以很好地生長。對水質不苛求,喜食孑孓,和泰國鬥魚一樣長有褶鰓,可直援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一般雄魚體色豔麗些,延長的鰭條較長。
  • 原生中國 國鬥,中國原生鬥魚
    但是還有一種鬥魚叫中國鬥魚,飼養、繁殖簡單,也很值得玩。以前在我國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溝、稻田到處可見,因為它的分布地帶屬於亞熱帶地區,因而中國鬥魚可以0℃以上的低水溫環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溫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長。德國著名的觀賞魚專家弗蘭克.舍費爾在《迷鰓魚大全》一書中對叉尾鬥魚的評價是:「最早的熱帶觀賞魚,也是迄今為最美麗的魚種之一。」
  • 中國鬥魚品種及飼養技巧
    中國鬥魚,又名:叉尾鬥魚、兔子魚、天堂魚等等,龍巖人叫「呯朋」,也叫「三斑」。以前在我國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溝、稻田到處可見,因為它的分布地帶屬於亞熱帶地區,因而中國鬥魚可以0℃以上的低水溫環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溫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長,是著名的冷水觀賞魚品種。
  • 中國原生觀賞魚,中國鬥魚
    ,鬥魚科,鬥魚屬,圓尾鬥魚,紅藍叉尾鬥魚,香港黑叉尾鬥魚,越南黑叉尾鬥魚。國鬥體質健壯,適應溫度寬廣,在較差的水質條件中也能生存,大部分國鬥分布在亞熱帶地區,但在黑龍江也有圓尾鬥魚的分布。剛孵化的國鬥魚苗國鬥的文字記載歷史可上溯到宋朝,據張世南《遊宦紀聞》中記載,「三山溪中產小魚,斑紋赤黑相間。裡中兒豢之,角勝負為博戲。昔有鬥禽,未見有鬥魚,亦可觀也。」
  • 粵東山行之馬㼎兒
    往期精彩回顧:粵東出發——摩旅環遊中國全記錄獨行摩旅西藏全記錄粵東山野蘭科植物小結粵東本土水生物及兩棲爬行類動物精選圖片匯總 粵東本土物種記錄者
  • 中國鬥魚的原生品種有這四種,你知道嗎
    中國鬥魚,又名:叉尾鬥魚、兔子魚、天堂魚等等,以前在中國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溝、稻田到處可見,因為它的分布地帶屬於亞熱帶地區,因而中國鬥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