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產業興旺繪藍圖,經營主體助發展,美麗鄉村換新顏

2020-12-18 半島網官網

黨建公園——藍村。 張建華 攝

半島記者 楊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走好鄉村振興之路,是青島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點任務。致力打造產業興旺、活力十足,生態宜人、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文明有序,治理有效、和諧穩定,脫貧奔康、豐衣足食的新農村,是即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落腳點。隨著各級各部門的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這一股勁風在即墨區農村激蕩起一池活水,綠油油的田間地頭,湧現出勃勃生機。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如今,越來越多「升級版」的美麗鄉村在即墨各地呈現。

近日,半島記者圍繞鄉村振興的主題,記錄了即墨各地在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好舉措、顯著成效。通過深入採訪,記者切身體驗了即墨區在鄉村振興方面的發展實踐,近距離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各地農村發展的新氣象。

產業興旺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近日,半島記者在即墨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泊子村走訪時看到,依託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和發展引擎,「山水田園、幸福鄉村」的美好願景正在即墨成為現實。

「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是關鍵」,70歲的張公旦是即墨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泊子村農民,自從他把自家三畝土地流轉給潤德家庭農場,感覺日子比以前如意多了。「每畝每年流轉費用800元,一年就能收入2000多元,我又在農場打工,一年能掙1萬多元。」張公旦說,每天在茶園打理花花草草,工作不累,心情還好。

據了解,潤德家庭農場共流轉了200畝土地種植茶葉,吸納當地中老年農戶在農場工作,每人每年收入近萬元,不僅解決了勞動力就業難題,提高村民收入,也促進了當地的茶葉種植產業發展。

即墨玫瑰小鎮一角俯瞰。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基礎。即墨區農業農村局採取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務、集合企業的方式,分別在鰲山衛街道、靈山鎮等鄉鎮打造了梅香茶韻、花鄉藥谷、沽河七彩田園、向陽小鎮、蓮花山蓮花灣等5個田園綜合體。按照「一園一谷、一村一區」的四區空間發展布局,圍繞「四區聯動、四產並舉、五大融合」的整體目標定位,突出以千畝茶園為主的傳統特色產業、以梅花谷企業為龍頭的梅花產業、以慢悠花房、蘭花基地為主的苗木產業和休閒運動度假四大產業,實現城鄉融合、村企融合、一二三產融合、農業經營主體融合和農旅融合的協同發展,打造四園共建、四產並舉的鄉村振興示範片區。

「截至目前,產業園已籤約落地瑞克斯旺(青島)蔬菜研發中心、青島碩豐源種業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與育苗工廠和山東省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5家,跟蹤洽談項目10餘個,項目區現代種業企業初顯集聚效應。」即墨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作召介紹,青島(移風)國際蔬菜花卉種子產業園呈現出「紮根發展、遞次推進」的格局,其目標是將移風店鎮打造成全國重要的蔬菜花卉種子研發中心和繁育中心,成為全國種業「南廣州北青島」格局承載地。

近年來,即墨區致力於打造青島國際種業之都,把種業發展成即墨國際城市形象的新名片、產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三農」發展的新引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通過出臺項目落地、成果獎勵等覆蓋育種企業成長過程的扶持政策,不斷加大商業化育種體系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成完善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人才為根本、資本為紐帶、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產業體系。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新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重要支撐。即墨區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做大做強。半島記者從即墨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即墨區處於正常經營狀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37個,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662個,家庭農場565個,其他服務組織10個。同時,啟動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近年培訓2萬餘人次,實施以合作社、龍頭企業入股帶動成長的模式,積極扶持青年人才返鄉創新創業,共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0萬元,依託技能培訓實訓基地,培訓農村勞動力1685人。

培育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解決當下中國「誰來種地」「科學種地」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是更好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農業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由之路。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重點是要培育農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即墨區農業農村局積極對接農商銀行、郵儲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做好有資金需求的農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龍頭企業申請政府擔保貸款工作,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的問題。年內培育評定省級示範社22家,區級示範家庭農場20家。

如今,在即墨,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管理的農民正轉身為新型職業農民。「把地交給合作社託管,不僅不用出錢養地,掙的錢反而更多了,自己還能有時間打零工再掙一份。」青島聚裕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於兵初介紹說,合作社為農戶提供農業種植全程託管服務,土地經營權歸農戶,農藝全程機械化和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統一由合作社負責。如此一來,不僅為農戶降低了費用、增加了收益,而且增加了合作社農機作業數量和效益。

同時,即墨區農業農村局指導各鎮街建立健全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信息臺帳,組織開展了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監測及申報工作,完成第四批6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申報和第二批4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監測工作。下一步,即墨區農業農村局將繼續加強新型經營主體信息臺帳的管理,並且有針對性分類開展政策業務指導和扶持服務,同時還要開展即墨區級示範合作社、示範家庭農場評選工作。

段泊嵐鎮東喬戈莊村百福廣場。

美麗鄉村煥發鄉村振興新面貌

村風融融,鄉景如畫。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美麗鄉村是實現農業農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即墨區農業農村局多點發力,全區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新突破。即墨各地的村莊環境變好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增強了。這種改變,得益於即墨區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持續推進。泊嵐鎮東喬戈莊村百福廣場。段

條條寬敞的水泥路,整齊劃一的民居,房前花朵飄香,屋後疏竹簌簌,乾淨利落的健身廣場。三兩老人帶著孩子邊嬉戲邊鍛鍊著身體,盡情享受著秀美鄉村建設給農民帶來的幸福生活。上千棵水杉樹筆直地矗立在村莊東西、南北主幹道兩側,每棵高約20米,高大挺拔、枝葉繁茂,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漫步在鰲山衛街道鰲角石村,處處洋溢著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成果。這是即墨區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結出的碩果,也是即墨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來巨大變化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本村曾創即墨1000多個村莊中糧食畝產的第一名,也是第一個用自來水、第一個通電的村莊。

同時,即墨區多個街道針對美麗鄉村的發展也是作了大量的工作,為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即墨區龍泉街道在美麗鄉村打造之初,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整體規劃,串點成線,在西部以龍泉河為生態中軸,建設「柳」「泉」文化的柳林村,景觀別致的汪汪泊村和俞家屯村風景線。東部以蓮茵河為中軸,串聯臺子村和張家莊等美麗鄉村,打造獨具鄉土特色的旅遊線路。沿線遊覽,水鄉古韻、綠水青山的鄉村風景畫躍然眼前。

「龍泉街道設計的旅遊線路很用心,景色多樣、交通方便、貼地氣,真不錯。」來自市南區的陳安說道。據街道鎮村建設中心負責人侯賓介紹,柳林-汪汪泊-俞家屯村這條線路,每年可吸引遊客5萬餘人,街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大提升。另外以蓮茵河為軸線串聯的臺子、張家莊等10個村莊的旅遊線路不斷完善,預計完成後,可接納遊客近50萬人。同時,龍泉街道還投資4000餘萬元,高標準提升龍泉路、大田路、蓮花山路等主要道路建設,實現旅遊線路效益最大化,同時以與華僑城開展戰略合作為契機,吸引培育一批民宿企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耕體驗的農旅文旅項目,把優美的山水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真正實現農業有奔頭,農村有看頭,農民有盼頭。

近年來,即墨堅持「產城人文」有機融合,美麗鄉村建設遍地開花。目前,省、青島市級21個村莊已全部開工建成;創建的170個達標村全部完工。另外即墨區新選取的27個示範村,達標村也已全部通過規劃審批,有22個村莊初具形象。

即墨區大力實施村莊規劃、綠化美化等11項重點工程,年內計劃硬化農村街巷20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180個村莊供水管網改造、新建汙水處理模塊18處、完善提升社區服務中心50個,年內全區40%的村莊實現冬季清潔取暖,農村社區服務規範化運行達標率達到100%,農村汙水處理率達到40%以上。

「環境美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村民素質也就上來了。」鰲山衛街道鰲角石社區工作人員高興地說道,近年來,該村新事簡辦的多了,講排場的少了;好人好事、道德模範多了,鄰裡糾紛、遊手好閒的少了;吃苦耐勞、實幹興業的多了。產業旺了,村民富了,即墨區以生態宜居引領鄉村振興,形成鄉村文明新風尚,讓美麗鄉村更富吸引力。

黨建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領頭羊。」據了解,即墨區龍泉街道為改變以往農莊、村莊單打獨鬥,自成一家的局面,解決村莊產業發展難、集體增收難、村民致富難的問題,龍泉街道創新黨建思路,成立了農旅產業聯合黨支部,將農旅產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屬地村莊黨支部和街道服務保障部門整合起來,並邀請專家能人、技能人才、優秀企業家等通過座談、設立專家站等方式,推動農業發展上規模、提品質、強服務。「馬上迎來柿子採摘季,大家有推出的旅遊產品可以登記一下,有什麼好建議也說說。」近日,農旅產業聯合黨支部會議召開,與會人員就採摘季如何更好舉辦紛紛提出各自看法。

「自從入了黨支部,學了不少新經驗,今年準備再完善一下園區規劃,爭取也創個景區。」汪河水北村昱和莊園負責人王昱龍說。聯合黨支部的成立也加快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落地落實。汪河水南村就是其中的「獲益人」。據該村村主任修士贊介紹,通過農村土地高效流轉,佔地500餘畝的蓮花山莊順利落戶,2018年被評為國家級3A景區,成為村莊集體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寶。

隨後,半島記者來到即墨區靈山鎮,據中姜村黨支部書記孫中知介紹,村莊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在家種地,每人平均3畝地,但收入不高。如今,農民把地流轉出去後來產業園打工,成了產業工人,能拿到兩份收入。即墨區以社區黨委為引領,建立「區委—鎮街黨(工)委—社區黨委—村黨組織」的「四級聯動」機制,按照「黨建引領、兩區共建、產居融合、治理有效」的發展模式,引導幾個或十幾個村莊的土地、產業、人才等優勢要素資源統籌使用,集中規劃建設產居融合的新型社區,群眾到園區就業、向社區集聚,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即墨區靈山鎮黨委書記修振愛介紹,靈山鎮村莊多、規模小、資源分散,常年各自為戰,發展優勢不明顯。該鎮在鎮村之間設立了5個社區黨委,化「大黨委」為「小黨委」,每個社區黨委管理8~10個村莊,在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夯實了服務基層發展根基,增強了農村黨組織政治領導力和組織力。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和堅實支撐。傳統農業如果不在土地流轉、社區改造方面實現突破,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就很難。靈山鎮建立了鎮黨委牽頭、社區黨委組織、村莊黨支部實施的土地流轉工作流程,推動土地集約化利用、市場化運作。靈山鎮各個社區根據所轄村莊的區位、資源和產業特點,確立一項或幾項主導產業,建立起10個產業園區,吸引龍頭企業攜帶資本進入,推進村莊融合連片發展,培育形成了「基地+市場+服務」的花卉產業經營模式、「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農戶」中醫藥產業發展模式、「農作物種植一遊客體驗參與一品牌農產品銷售」村莊休閒發展模式,多個黨支部也建在了園區產業鏈上,「產業發展在哪裡、基層黨組織就建到哪裡」的特徵凸顯。目前,全鎮流轉土地4.5萬畝,流轉率達到58%,核心區村莊流轉率100%。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永州回龍圩:柑橘產業興旺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產業興旺」列在首位,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近年來,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緊緊抓住柑橘產業這個「牛鼻子」,繪就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 和平縣陽明鎮梅徑村以產業發展促鄉村振興
    自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以鄉村振興聚力全面發展,基層黨組織治理有創新、有成效,精準扶貧工作有特色、有亮點,脫貧攻堅成果日益豐碩,村裡處處換新顏、村莊乾淨整潔,新農村美好藍圖漸漸繪就。梅徑村處處是美景。
  • 【大展示 · 海灣村】精準賦能繪新村 美麗海灣現新顏
    【大展示 · 海灣村】精準賦能繪新村 美麗海灣現新顏 2020-12-04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日報 丨舟山繪就鄉村發展「新藍圖」
    2015年5月,國家領導人在新建社區視察時指出:「新建社區在鄉村環境大為改觀的基礎上,整合特色資源文化,從居住、環境、經濟、文化等四方面著手,突出山村特色資源,理順旅遊開發和產業帶動的關係,是探索適合舟山本土鄉村發展的新典範。」
  • 石臺丁香鎮:優化產業結構 繪就發展藍圖
    安徽網池州消息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石臺縣丁香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實際、盤活資源、突出特色、協調發展,加快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昔日黃河岸 今日換新顏——舊城鎮的新村葵堌堆
    歷經大河奔騰的千年滄桑,近年來,葵堌堆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依託人文資源優勢,爭創品牌,壯大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規模,譜寫了黃河入魯的嶄新樂章。在科學發展中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春秋稱霸的故事已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今的葵堌堆在新一屆村兩委積極探索中打造出了「鄉村生態文化休閒體驗旅遊區」的旅遊發展戰略,探索出了讓村民富起來的新路子。
  • 連雲區建設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近年來,連雲區依託自然生態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打造彩色旅遊勝地、金色民生福地、綠色產業高地。
  • 藍圖已繪就!環百裡荒鄉村振興試驗區當陽片區項目正加快建設
    藍圖已繪就!試驗區當陽片區項目之一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建成後可有效提升棗林村委會至百裡荒三縣交界處交通通道質量規劃圖環百裡荒鄉村振興試驗區當陽片區位於玉泉辦事處,距市區12公裡,片區與夷陵區、遠安縣接壤,共涉及棗林、
  • 揭東區:生態宜居鄉村美 產業興旺村民富
    近年來,揭東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鄉村環境整治,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力促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個個生態秀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正蓬勃興起。美麗鄉村展新顏走進曲溪街道雲南社區,入眼可見一排排整齊的樓房,道路乾淨整潔。
  • 金華繪就十二五農業發展藍圖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
    浙江在線10月18日訊到2015年底,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822.7億元,年均遞增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400元,比2010年增長61%,年均遞增10%;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07.6 億元,比2010年增長21.7%,年均遞增4%……這是金華繪就的「十二五」農業發展藍圖。
  • 青島即墨堅持「產城人文」有機融合
    產業興旺,勾勒鄉村振興藍圖  走進即墨區大信鎮,最搶眼的是一排排亮閃閃的光伏農業科技大棚。光伏「聯姻」農業,實現「棚頂發電,棚下種植」——這一農業發展新模式,現已在即墨打造出萬畝光伏農業示範基地。依託落戶當地的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墨區通過打造太陽能小鎮,探索出一條產業興旺的有效路徑。
  • 樂昌「三精」農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樂昌 「三精」農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2020年「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九峰鎮作為韶關唯一鄉鎮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北鄉馬蹄獲2020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今年以來,樂昌市穩步推進高效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農民組織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和鄉村治理體系,在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養精勤農民方面成績亮眼。
  • 【鄉村振興】平遠:鄉村舊貌換新顏,振興發展添新景
    這一舉措為村莊綠化美化、場所建設、集中建房、產業發展等騰出了廣闊空間。然而,隨著「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完成,一系列新的問題也不斷暴露:農村建房規劃滯後、風貌不一,雜亂無章。 「群眾在參與『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過程中,也存在疑問,就是達不到拆除標準的房子,要如何建設,要如何打造為鄉村的亮點。」
  • 「美麗鄉村建設」城關鎮郭家土城村:堅持內外兼修 建設美麗鄉村
    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該村堅持改善環境提顏值、優化布局提氣質、文明鄉風提內涵,立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新格局,打造十裡荷香畫中土城、重陽古街美麗家園。抓環境塑造,鄉村舊貌換新顏建設美麗鄉村,生態環境是基礎。
  • 產業興旺的四個「關鍵詞」 鄉村振興系列談之一
    我們採擷幾個基層樣本,以此反映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鄉村振興總要求,第一條就是「產業興旺」。  然而,農村產業的「籠子」裡養什麼「鳥」?這在產業升級方興未艾的今天,值得深思。更進一步,如何讓這樣的產業有競爭力,惠及農民,同時進入市場化的自我良性循環?這裡面可說道的地方還真不少。
  • 相如故裡換新顏 此處和美是吾鄉
    傳統的建材之鄉——殷都區許家溝鄉如何在60平方公裡的土地揮毫潑墨,繪就新時代藍圖,如何激發綠色動能實現「蝶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許家溝鄉黨委、鄉政府要向群眾交出這樣的答卷:圍繞「三山兩園一故裡,打造全景許家溝」,用3年時間逐步實現「產業興、實力強、農民富、許家溝美」的工作目標。
  • 「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協同發展 常州鄭陸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陳金虎表示,查家村要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富民增收和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成為鄉村旅遊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示範點。「一望三縣、四易其名、崇文尚學、儼然若都、圈門鎖巷、餚變萬千」的焦溪古鎮,完整保留了1200餘年前的江南水鄉風貌。
  • 美麗鄉村新畫卷:農旅結合產業旺 人居環境煥新顏
    美麗鄉村新畫卷:農旅結合產業旺 人居環境煥新顏 2020-12-14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肥東:農家小院滿庭芳 美麗鄉村展新顏
    肥東:農家小院滿庭芳 美麗鄉村展新顏 中安在線   2019-04-29 00:43:38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李寶森 劉玉才  編輯:王騰飛
  • 五山鄉:繪就美麗鄉村示範點新畫卷
    今年以來,五山鄉抓產業興旺、抓生態宜居、抓鄉風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把石頭寨村委會石頭寨小組作為全州美麗鄉村創建示範點,全力推進美麗鄉村示範點創建,繪就了美麗鄉村示範點新畫卷。  一是抓產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