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王朝家具的風格流變
—
路易十四時期銅鎏金保險柜一對(帶工匠署名印記),
安德烈 · 查理斯 · 布爾,約 1688 年制。
高 139cm,闊 92cm,深 67cm
孔子曰:居室乃是修養之所本。在歐洲,判斷一個人的財富品位不是看他的轎車與穿戴,而要去到家裡看看他的家具。18—19世紀的法國家具是自文藝復興以來裝飾藝術史上一個難以逾越的巔峰,也是一代又一代貴族名流們的時尚追求。
隨著行業公會崛起,加上工匠大師輩出,巴黎於18世紀成為家具和名貴工藝精品的生產中心。如同其他藝術一樣,法國的家具藝術傳統也蘊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法國古典家具製造的頂峰是路易十四、路易 十五、路易十六三個王朝時期。這期間,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義等成為主要的流行樣式。巴洛克的大氣華貴、洛可可的繁瑣秀麗、新古典主義的典雅精緻成就了法國家具藝術的輝煌時期,使法國成為歐洲同期家具藝術中的翹楚和典範。
由巴洛克至新古典風格
法國古典家具製造的頂峰是路易十四、路易 十五、路易十六三個王朝時期,許多優秀工匠所主持的皇家御用、民間定製的工坊也孕育而生。17 世紀後期,法國受到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影響,也進入巴洛克時代。由於路易十四的推崇,這種藝術風格得到充分的發展,形成獨特的法國巴洛克風格,所以法國的巴洛克家具一般又被稱為「路易十四式家具」。路易十四太陽王是歐洲在位時間最長的獨立主權君主,從其行事作風我們不難推斷出他的審美:莊重、寬敞、奢華、強調王權,而他喜歡用藝術彰顯財富與權威。路易十四時期家具富麗堂皇、氣勢磅礴並在細木工鑲嵌、青銅雕飾鍍金銀方面做到無可挑剔的完美,是整個歐洲皇室貴族爭相模仿的對象。路易十四時期的家具仍為框架結構,但不同於我國的明清家具,這種框架本身的造型較為厚重,體量感強,表現出較強的建築特徵,因而更像是一件完整的雕刻作品。
至 17 世紀中期,家具形體尤其是下半部變得更為寬大厚重,因此大多重心靠下,家具在較低部位出現了支撐。路易十四時期的家具廢除了過去將整體分成許多小框塊的做法,強調本身的整體性和流動性,追求和諧韻律的效果。此外,由於大量運用青銅飾件,故家具的使用強度也大為提高。
路易十四時期鑲銅鎏金嵌花邊桌,
安德烈·查理斯·布爾, 約 1710 年制。
高 78.5cm,闊 133cm,深 54cm
路易十四時期鑲銅鎏 金嵌花邊桌(局部 )
相比路易十四的強勢,路易十五處理國家大事時不但優柔寡斷,還常常聽信其情婦之言。但正是這一時期,法國產生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浪漫主義的「洛可可」裝飾風格。在浪漫主義的旗幟指引下,這一時期法國家具製造水平,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路易十五時期的家具完全拋棄了古典主義的希臘、羅馬式風格,以華麗輕快、精美纖細的曲線著稱,以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徵,以凸曲線和細長的彎角為造型基調,形成了一種輕快精巧、優美華麗、閃耀虛幻的風格,成為洛可可家具的代表。與巴洛克家具相比,路易十五式家具是一種更為纖巧優美的宮廷貴族風格的式樣。
洛可可風格的家具在路易十五時期受到法國人民的廣泛認可和喜愛,然而當路易十六國王即位後,家具的設計卻朝著與洛可可風格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當時著名龐貝古城和赫庫蘭尼姆遺址剛剛被世人發掘,人們對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文明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內飾和家具設計方面或多或少受其影響。路易十六式家具之所以呈現出優雅、輕巧、樸素 的格調,在一定程度上應歸功於王后瑪麗 · 安託瓦內 特(MarieAntoinette,1755 - 1793)。她氣質優雅、愛好高尚藝術,對法國宮室中浮華、浪費的喧囂氣氛極為反感,大力提倡古雅、質樸的藝術。在王后的倡導和推動下,法國宮廷的家具匠師和建築師們將古希臘、羅馬的藝術以及中國為代表的東方裝飾藝術完美地再現於家具設計和室內設計當中,形成了頗具特色的路易十六式家具。在繼承路易十五時期精湛工藝技術的同時,設計師和工匠們對家具的外形進行了重大改變。直線成為時尚的關鍵,代替了過去的曲線,在很短的時間裡,桌、椅、床、櫃的腿都變成了希臘神殿立柱式,立柱上部直徑較大,以符合製造工藝需要的力學原理。立柱上刻著用來裝飾的直槽線條,扶手椅、床、榻的雕刻木框部分,大多改為使用幾何圖形。桌案、櫃櫥的鎏金銅件也同樣改為直線和連續重複的花卉圖案,銅飾圖案往往取材於古代希臘建築上的石刻花紋。這一時期家具和裝飾藝術的風格,被稱為「新古典主義」。
路易十五時期鑲銅鎏金 鬱金香木及莧紫木珠寶櫃,
伯納德 · 範 · 裡森伯 格二世制,
據考是由奢 侈品經銷商西蒙· 菲利 普 · 博易裡爾提供,
約 1750 年制
路易王朝時期的家具名匠
從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時期的法式家具,每一件家具都是一件藝術品,都是一個時代的輝煌傳承,這些作品被皇家宮殿所收藏。而在法國家具鑲嵌工藝史上,湧現出了眾多王室家具大師和高級細木工,如 安德烈· 查理斯· 布爾(1642 - 1732)、 讓 · 亨利· 裡 澤納(1734 - 1806)、馬丁·卡林(約1730 - 1785)等。
路易十四(1643-1715)時期
安德烈· 查理斯· 布爾(1642 - 1732)是路易十四時期最優秀的家具工藝師,也是太陽王路易十四最喜歡的家具工匠,並稱其為「這一行最敏捷的好手」。因而享有多項特權,不但能在羅浮宮設立工坊,更獲豁免,無需遵守公會的嚴格規定及管制。因此,布爾得以整合不同工藝範疇,以便監督整個過程,從而製作一系列風格和諧一致的家具。布爾於1672年開始為路易十四及其家族和宮廷設計家具,他的名字與銅和玳瑁鑲嵌工藝是分不開的,正是這種工藝讓他獲得了成功,著名的「布爾鑲嵌工藝」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這種鑲嵌法曾對法國後來的家具生產工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查爾斯· 克雷森特(1685 - 1768)是 18 世紀初繼布爾後第二有名的家具工匠。克雷森特出身於雕塑世家,於 1719 年成為雕塑大師,並曾擔任奧爾良公爵(duc d』Orléans)的高級木器細木匠及雕塑師。他尤其擅長製作極具立體感的鎏金銅鑲嵌家具,廣獲讚譽。為了監督生產過程及確保質量出眾,克雷森特的工坊聘用資深的大師級鑄造及鎏金工匠,違反了法國公會的規定。他因為在同一工坊從事家具製作及鎏金兩種工作而被起訴,更被迫出售存貨以支付罰款。克雷森特的家具通常不附籤名。
路易十四時期鑲銅鎏金嵌花底座一對,
安德 烈 · 查理斯 · 布爾,約 1700 年制。
高 129cm
路易十五(1715-1774)時期
布爾及克雷森特雄霸 18 世紀上半葉的家具製造業,但在路易十五時期的洛可可風格時期,新一代的 工匠開始嶄露頭角,當中包括一位採用 BVRB 印記的工匠。一開始沒有人知道 BVRB 是誰,也不清楚它代表什麼,這個謎團到了 1950 年代才被解開。這個印 記是指荷蘭家具工匠伯納德·范·裡森伯格二世(1696年後至約 1766 年), 他堪稱路易十五時期最傑出的家具工匠。他在自己輝煌的職業生涯中,每個階段都製作少量極致華美珍貴的家具,並只供應給最富有顯赫的客戶。獲公會確認其大師資格後,裡森伯格似乎只為最尊貴的奢侈品經銷商服務。裡森伯格二世擅長製作鑲嵌名貴日本及中國漆的家具,這種工藝於 1730年代初達至巔峰。
路易十五時期鑲銅鎏金日本漆和馬丁漆斜面辦公桌,
據考為伯納德 · 範 · 裡森伯格二世制,約 1756 年制。
高 88.5cm,闊 93.5 cm,深 47.5cm
路易十六(1774-1789)時期
讓 · 亨利 · 裡澤納(1734 - 1806)是路易十六時期最著名的家具工匠,他是法國王室御用的高級木 器細木工匠,也備受瑪麗 · 安託瓦內特王后賞識。他的作品以出色的自然風格嵌花及精緻鏤刻的鑲嵌細節聞名。他於 1770 年代為王室製作一系列經典抽屜櫃,梯形櫃面設有一塊獨特的飾板,成為展示其精美鑲嵌工藝的完美畫布。
讓 · 亨利 · 裡澤納為路易十六姑母阿德萊德夫人製作的抽屜櫃,
附帶工匠署名印記和相關文獻資料
路易十六時期,馬丁· 卡林(約 1730 - 1785) 及亞當·維斯維勒(1744 - 1820)曾製作不少奢華家具,經常結合亮漆及塞弗爾瓷器等名貴材料。兩人是從德國移居巴黎的著名高級木器細木工匠,其他赫赫有名的工匠包括裡澤納,以及卡林的姐夫讓·弗朗索瓦·奧本。卡林及維斯維勒幾乎只與奢侈品經銷商合作,最初卡林為西蒙· 普裡耶(Simon Poirier)服務,其後則 與普裡耶的生意夥伴多米尼克· 達蓋爾(Dominique Daguerre)合作。達蓋爾接管生意後,成為 1780 年代巴黎最舉足輕重的經銷商,也是當時的品味先驅及國際實業家。除法國王室外,達蓋爾的顯赫客戶也包括日後的英國國王喬治四世,以及日後的俄國沙皇保羅 一世與瑪麗亞 · 費奧多羅芙娜王后。
路易十六時期鑲銅鎏金烏木及日本漆斜面書桌,
據考為馬丁· 卡林制,
約 1775 - 1780 年制
羅傑· 範德魯塞(1728 - 1799)是路易十六時期另一位技藝出眾的家具工匠,他既為奢侈品經銷商服務,也以拉克魯瓦(Lacroix)的名義獨立經營,並在家具印上名字縮寫「RVLC」。範德魯塞的作品經常採用檸檬木等精緻的淺色木材,並結合細緻的幾何嵌花圖案。自1769年起,這位在法蘭德斯出生的家具工匠便通過同僚吉爾斯 ·朱伯特(Gilles Joubert)向王室供應家具,當時朱伯特負責處理來自王室的所有訂單。
路易十六時期鑲銅 鎏金檸檬木、鬱金 香木及莧紫木書桌,
羅傑· 範德魯塞,
約 1780 年制
法國家具的「署名制度」
近幾年,歐洲古董家具、特別是法式古董家具收藏在國內悄然興起,當中尤以「押印家具」最受追捧。「 押印家具」指由傳統公會制度下的專門工匠製作和添上印記的作品,時至今日,這種印記倒產生了一種廣告效應,讓藏家也開始逐漸了解歐洲家具製造商署名的重要性。
在法國家具上署上製造工匠或製造商的姓名,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270 年前。從 1743 年起,在每件要售出的家具上印上製作者姓名成了一個規矩,這是經過嚴格規章制度組織起來的行業公會的要求,通常以金屬印的形式打烙在家具的背面,或在大理石臺面的背面。公會成員還會以嚴格的章程選舉出德高望重的成員組成委員會,委員會每年要巡查製造工坊四次,以確保合格的工藝流程和品質,任何未達到技術標準的家具都會被沒收或查抄。1751 年,國會通過一項規則,規定所有家具工匠及細木工必須獲得所屬公會的印記,才能從事相關工作。展示工匠名字的印記通常 附有「JME」字樣(Jurande Menuisiers Ebénistes,即家具及細木工匠公會), 進一步證明工匠獲公會正式認可。
讓·亨利 ·裡澤納署名印記
羅傑 ·范德魯塞署名印記
家具木工公會的成員稱為高級木器細木工 (Lacroix Ebénistes), 此詞源自 17 世紀常用的木材烏木。雖然同屬公會成員,但高級工器細木工卻有別於統稱 為細木工匠(menuisiers)的雕刻工匠和細木工。
根據 18 世紀法國的公會制度規例,家具製作工序細分成不同環節,製造一件奢華家具往往需要動用數十位工匠,包括家具匠(ébénistes)、 鑄銅工匠 (bronziers)、 雕刻工(ciseleurs)和鍍金工匠(doreurs)。公會將家具製作過程按組件分成多道工序,儘量為不同領域的工匠創造就業機會。從事不同裝飾藝術範疇的工匠,均須遵守十分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明確他們可以和禁止做的事。如果你是家具木工匠,便只能負責家具木工。如果你是鑄銅工匠,便只能負責鑄銅的工序。即使是銅鎏金,製作過程也細分成不同工序,交由不同工匠負責鎏金、鏤刻等部分。
馬丁 · 卡林署名印記
亞當 · 韋斯維勒署名印記
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在 18 世紀,以及 19 世紀,也並非每一件法國家具都署名的。比如一些非常精緻高品質的家具卻並沒有署名,因為它們是法國王室家具。那些製造商和工匠由於直接受國王僱傭,他們根本不需要遵循公會的規則。所以,他們的產品留在王 室或貴族家中,流傳有序,卻沒有署名。在1791 年的法國大革命後,製造商署名的規則就被廢除了。在此後的年份裡,家具不再被嚴格地署上製造商的姓名。近年來經過嚴格的考證和對比,已經發現有不少沒有署名的家具恰恰也是著名的工匠或製造商製作的。人們追逐署名家具的傾向早已使得這些家具的價值節節攀升,但是那些未經署名的好家具,品質一樣精良,有些尚沒有被人發現或得到合理的估價,所以,如今有眼力的藏家仍然可以撿漏。
-END-
今日編輯 裡木
原文刊載於《收藏/拍賣》雜誌2020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