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探索太空步履不停
9月17日,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從電視裡聽到自己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的消息。聽到主席令那一瞬間,葉培建內心滿是高興和激動,但很快他又感到有點慚愧。「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國家航天界有多少優秀人物,但這個榮譽給了我,我有點受之有愧。」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 為什麼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
「長五」發送「嫦五」:在自主創新中擁抱未來
「長五」發送「嫦五」,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不僅讓億萬國人歡欣鼓舞,連NASA也密切關注。多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事業上每一次進步,都會引起國際社會關注。NASA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據,也不讓人意外。 去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
專訪嫦五發言人:歸來後「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嫦五」歸來,「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專訪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作者 郭超凱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
嫦五回來了,嫦六嫦七有新任務了,「兩姐妹」將先後奔赴月球南極
嫦五回來了,嫦六、嫦七又要開始了——嫦娥六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現在嫦娥五號圓滿成功,嫦娥六號就得開始新的使命和擔當了。國家航天局已經宣布:嫦娥六號將在月球南極區域實施採樣返回,而且有可能是在月背著陸。
-
嫦五奔月|九天攬月,築夢蒼穹
「嫦五」月球旅行進展11.24凌晨發射➡️11.24 22時第一次軌道修正➡️11.25 22時第二次軌道修正➡️11.28 順利進入環月軌道➡️11.29 近月點「剎車」➡️11.30 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
-
泰興市委書記擔任全民閱讀志願者,薦讀航天功臣葉培建新書《走在路...
現場書香濃鬱,節目精彩紛呈,泰興市委書記劉志明以全民閱讀志願者、閱讀推廣人身份,登臺推薦泰興籍中國航天功臣葉培建的新書《走在路上》,成為今年9·28活動的一大亮點。 △劉志明薦讀 《走在路上》是最美奮鬥者、人民科學家、泰興人葉培建院士的自傳,全書第一篇《路與足跡》,記錄了他學習、工作及生活經歷;第二篇《
-
本報記者專訪「01指揮員」揭秘探月幕後 為什麼只能「長五」配「嫦...
昨日,在休息空餘時,胡旭東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01」下轄23個分系統「對於這次期待已久的『嫦娥五號』任務,我們發射場很早就開始了謀劃,提前做了大量準備。」同時,「嫦娥五號」探測器與試樣件相比,增加了許多新的技術狀態,由於任務所需頻繁動用高壓電、高壓氣,則需要更精準地識別風險、熟練操作。胡旭東說:「發射場是一個龐大的團隊,一個『01』指揮員下面有23個分系統,分解任務流程、細化各項測試時間對於提高工作效能非常重要。」
-
多軌道保障「嫦五」奔月,中國有望成第三個「上天挖土帶回」強國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五」伴「嫦五」開啟奔月之旅。作為「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最難最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大看點。但「嫦五」接口直徑達到3.1米,無法使用包帶連接。因此「長五」為「嫦五」定製了專屬「座椅」,讓飛行過程中的連接安全可靠。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嫦五」歸來,「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專訪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 作者 郭超凱 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嫦五」奔月,高校立功。本文小編帶大家揭秘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大學力量」。 「嫦五」總設計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校友——楊孟飛 楊孟飛,1962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 國防科技大學:參與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 國防科技大學是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承擔著從事航空航天、先進武器裝備和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任務。在「嫦五」奔月的任務中,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貢獻出科大力量。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長五」送「嫦五」,出徵!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長五」送「嫦五」,出徵!>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五」成功返回,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在此激動人心的時刻,更值得我們驕傲和感動的是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背後凝聚著的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辛苦付出,這其中必定有中國高校的參與。「嫦五」奔月,高校立功。軟科(id:zuihaodaxue)曾在「嫦五」升空時整理過部分參與相關技術研發的高校。在回歸之日,又增加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上次未能及時納入的高校。
-
嫦五任務新聞發言人解讀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也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探測器是如何再入返回地球?帶回的月球樣品又將如何使用?未來中國還會探索哪些星球?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偶遇「玉兔」、貼暖寶寶、換迷彩服 「嫦五」返程「萌點」多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李京澤)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從降落到被送離著陸區,細心的網友在「嫦五」返程中發現許多「萌點」,在17日「刷屏」中國社交網絡。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
-
「成都造」獨門技:經受住「冷熱煎熬」 護航「嫦五」
■自嫦娥四號完成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著陸後不到兩年時間,中國太空飛行器重返月球並圓滿完成任務,映射出中國航天腳踏實地的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風採。美國媒體評論說,中國太空探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並且有能力實現更長遠目標。■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標誌著中國已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並帶回地球的國家。
-
「長五」飛天,「嫦五」奔月!
「長五」飛天,「嫦五」奔月!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是黨中央著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為推動航天事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綜合國力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專訪參與嫦娥五號任務的香港科學家...
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專訪參與嫦娥五號任務的香港科學家容啟亮中新社香港12月9日電 題: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專訪參與嫦娥五號任務的香港科學家容啟亮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範思憶「中國的航天事業不是同哪一個國家去競爭,它的穩步成長,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義務,就是它拉動很多我國產品的創新
-
精銳盡出,遠望號船隊保障「嫦五」飛天
今年9月,遠望號火箭運輸船編隊出海,優質高效完成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及貨櫃海上運輸任務。隨後,遠望號測量船相繼解纜出航。目前,除正在維修改造的遠望7號船外,其餘3艘測量船均已出海。為了迎接嫦娥五號飛天的這一刻,遠望號船穿越波峰浪谷,在波瀾詭譎的天氣中不斷調整航線,為火箭發射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