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無數國人徹夜未眠,只為見證這神聖一刻。
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次發射,2200多個動作都準確無誤!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那巨大的尾焰,照亮了天際,也照亮了中國人的航天夢。滿載月壤回家,我們共同期待。
「嫦五」月球旅行進展
11.24凌晨發射
➡️11.24 22時第一次軌道修正
➡️11.25 22時第二次軌道修正
➡️11.28 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11.29 近月點「剎車」
➡️11.30 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
嫦娥五號探測器,於2010年正式立項,項目成員付出十年心血,如今,它終於滿載航天人的期望,奔向月球。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本次探月工程,有望實現五項「中國首次」,分別是:
①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②地外天體的起飛;
③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④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
⑤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這無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重大進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一直致力於和平探索與利用外空,願同各國繼續攜手努力,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引經據典,浪漫命名」
嫦娥五號發射後,有網友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不止中國航天,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也都充滿詩意——
探月工程「嫦娥」;行星探測任務「天問」;衛星導航系統「北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月球車「玉兔」;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鯤鵬」;輕型運動飛機「領雁」;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鴻雁」……還有那些「東風」「巨浪」「霹靂」「長纓」「悟空號」等命名,都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浪漫。
「定格最可愛的航天人們」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背後,是無數航天人夜以繼日的努力和不辭辛勞的潛心研究。多年來,大國重器「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離不開科研工作者的堅持與探索。新時代的航天精神,是發憤圖強、埋頭苦幹的堅守;是自主創新、認真嚴謹的態度;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衷心;是不懼艱險、勇攀高峰的豪情;更是放眼時代、胸懷世界的氣概。那些為祖國航天事業騰飛而不懈奮鬥的航天人們,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這次「嫦五」發射任務中,「95後」女孩周承鈺,擔任火箭連接器系統指揮員,是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在本次任務開始時的液氮調試階段,她能吃苦也肯吃苦,每天在發射塔上下奔走,協調各種工作,是當之無愧的「火箭少女」。
張玉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副總指揮,嫦娥五號探測器當中的軌道器及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的機構都出自她的團隊。她被大家稱作「花總」,在工作中她認真嚴謹,與難題硬磕到底。
包括她在內,在嫦娥五號任務團隊中,有一群嚴謹細緻的航天金花。從今年七月,她們就陸續進入到了發射場工作,和嫦娥五號朝夕相伴,共同成長。她們默默堅守,終於目送「嫦五」奔月。她們說:「這才是不負青春!」
中國探月logo
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航天路。中國夢,航天夢,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守初心,砥礪前行。我們青年一代,也應當傳承航天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使命,踏實勤懇,銳意進取,勤於探索,勇於實踐,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航天,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編輯:煊彧
(本文轉載自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公眾號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繫13331155713)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採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