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奔月|九天攬月,築夢蒼穹

2020-12-18 MBA中國網

24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無數國人徹夜未眠,只為見證這神聖一刻。

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次發射,2200多個動作都準確無誤!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那巨大的尾焰,照亮了天際,也照亮了中國人的航天夢。滿載月壤回家,我們共同期待。

「嫦五」月球旅行進展

11.24凌晨發射

➡️11.24 22時第一次軌道修正

➡️11.25 22時第二次軌道修正

➡️11.28 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11.29 近月點「剎車」

➡️11.30 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

嫦娥五號探測器,於2010年正式立項,項目成員付出十年心血,如今,它終於滿載航天人的期望,奔向月球。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本次探月工程,有望實現五項「中國首次」,分別是:

①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②地外天體的起飛;

③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④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

⑤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這無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重大進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一直致力於和平探索與利用外空,願同各國繼續攜手努力,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引經據典,浪漫命名」

嫦娥五號發射後,有網友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不止中國航天,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也都充滿詩意——

探月工程「嫦娥」;行星探測任務「天問」;衛星導航系統「北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月球車「玉兔」;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鯤鵬」;輕型運動飛機「領雁」;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鴻雁」……還有那些「東風」「巨浪」「霹靂」「長纓」「悟空號」等命名,都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浪漫。

「定格最可愛的航天人們」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背後,是無數航天人夜以繼日的努力和不辭辛勞的潛心研究。多年來,大國重器「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離不開科研工作者的堅持與探索。新時代的航天精神,是發憤圖強、埋頭苦幹的堅守;是自主創新、認真嚴謹的態度;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衷心;是不懼艱險、勇攀高峰的豪情;更是放眼時代、胸懷世界的氣概。那些為祖國航天事業騰飛而不懈奮鬥的航天人們,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這次「嫦五」發射任務中,「95後」女孩周承鈺,擔任火箭連接器系統指揮員,是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在本次任務開始時的液氮調試階段,她能吃苦也肯吃苦,每天在發射塔上下奔走,協調各種工作,是當之無愧的「火箭少女」。

張玉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副總指揮,嫦娥五號探測器當中的軌道器及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的機構都出自她的團隊。她被大家稱作「花總」,在工作中她認真嚴謹,與難題硬磕到底。

包括她在內,在嫦娥五號任務團隊中,有一群嚴謹細緻的航天金花。從今年七月,她們就陸續進入到了發射場工作,和嫦娥五號朝夕相伴,共同成長。她們默默堅守,終於目送「嫦五」奔月。她們說:「這才是不負青春!」

中國探月logo

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航天路。中國夢,航天夢,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守初心,砥礪前行。我們青年一代,也應當傳承航天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使命,踏實勤懇,銳意進取,勤於探索,勇於實踐,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航天,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編輯:煊彧

(本文轉載自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公眾號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繫13331155713)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採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 築夢蒼穹
    「胖五」是誰?它有多胖? 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 是有「胖五」暱稱的 長徵五號火箭 「胖五」由
  • 「長五」飛天,「嫦五」奔月!
    「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李迪克 攝)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是黨中央著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為推動航天事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綜合國力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多軌道保障「嫦五」奔月,中國有望成第三個「上天挖土帶回」強國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五」伴「嫦五」開啟奔月之旅。作為「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最難最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大看點。 多軌道保障「嫦五」奔月 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研製團隊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每條軌道對應10分鐘的發射窗口。
  • 迎新年,「嫦五」凱歸捷報傳(詩詞五首)
    田園/韓忠芳/李輝民/萬希文一、七絕 賀「嫦五」勝利返回文/田園嫦五攜捎特產歸,上天攬月顯神威。目標圓滿喜來賀,科技興華煅錦輝。二、七絕 祝賀嫦娥五號凱旋文/善澤九天攬月圓成夢,嫦五蟾宮畫彩虹。攜帶星辰回大地,返程巧遇兔兒萌。2020/12/17——作者善澤(韓忠芳),黑龍江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月退役後到吉林一汽輕型車廠工作,現退休居吉林市。
  • 「嫦五」奔月成功!探月工程中也有咱們宣威人!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五」奔月:從星月神話到國之重器
    衝破蒼穹,翩然登月。一剎那萬物虛彌,一轉眼滄海桑田。如今,我們不僅能上九天攬月,還能從月球上帶回「月壤」。一掊土的分量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宇航局曾經贈送給我們1克月壤——半克被拿去做了研究,另外半克被送入博物館珍藏。
  • 「九天攬月」,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嫦娥」飛天,玉兔登月為實現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偉大夢想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2004年我國正式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嫦」風破浪正當時,「五」動九州攬月回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五小姐姐「月宮」挖寶滿載而歸,四個激情時分,精彩不容錯過
    嫦五小姐姐月球之行牽動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赤子之心。從出發到落月,從月球再起飛到回歸地球,每一次成功的瞬間,總有萬萬人矚目。為之喝彩,為之癲狂,為之哽咽,為之哭泣!暢想嫦五小姐姐月宮折桂之旅,有太多太多讓人感動的瞬間了!每每想起,至今仍然讓人難以或忘!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五」要選在凌晨?看完你就懂了→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為了盡全力保障本次任務,中國航天名副其實的「夢想號」、運載能力最強的「胖五」——長徵五號親自上陣,護送最複雜的航天探測器——嫦娥五號,力圖保證「嫦五」順利落月,帶回月球第一抔土。
  • 獨家專訪丨「人民科學家」葉培建:「嫦五」任務有多難?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嫦五」任務為什麼如此複雜?奔月「挖土」有何必要?有人採樣與無人採樣哪個更難?嫦娥系列探測器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講述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歷程。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作者 郭超凱 11月24日,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2020年最具「分量」發射此番「長五」送「嫦五」,被視為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探測器發射任務。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中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來源:中新視頻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發射瞬間。2020 年最具「分量」發射此番「長五」送「嫦五」,被視為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探測器發射任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中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
  • 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來源 | 新浪微博@太空精釀02 中國的探月之路 長五遙五送嫦五,冬月奔月去探月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踏上奔月之旅。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
  • 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日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胖五」送「嫦五」出徵,真正進入倒計時!
  • 航天科技六院助推「長五」成功飛天、護航「嫦五」地月往返側記
    這是在國家國防科工局統籌安排、航天科技集團黨組堅強領導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奮鬥新時代、築夢新偉業的新壯舉,也是航天液體動力全體幹部職工在新的奮鬥徵程上創造的中國航天新業績。  中國航天事業特別是探月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見證了六院奮鬥者的堅實足跡,也標註了六院幹部職工未來接續奮鬥的嶄新坐標。
  • 細數「嫦五」九天攬月之旅中的電子「智造」
    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長徵火箭家族中,長五無疑是真正能扛起大梁的「大哥」,未來它也將扛起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重擔。「長五」立項之初,就被賦予了將「嫦五」發射到月球上去的使命。在這份使命的背後,九院各單位發揮著重要作用。「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九院研製的國內史上最強火箭「大腦」——箭載計算機。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距今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在這短短一周的時間跨度理,嫦娥五號傳回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捷報」。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昨天,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又到來了!
  • 真正九天攬月五洋捉鱉!
    重上井岡山中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今天這一切終成現實。毛主席詩詞最近嫦娥五號真是賺足了眼球,成功登月,從月球上採集土壤並從月球上起飛正在返回地球,真的像科幻電影裡的故事,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我們面前,古有嫦娥奔月之神話,人們幻想著有一天能長上翅膀飛到廣寒宮
  • 嫦五回來了,嫦六嫦七有新任務了,「兩姐妹」將先後奔赴月球南極
    嫦五回來了,嫦六、嫦七又要開始了——嫦娥六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現在嫦娥五號圓滿成功,嫦娥六號就得開始新的使命和擔當了。國家航天局已經宣布:嫦娥六號將在月球南極區域實施採樣返回,而且有可能是在月背著陸。
  • 「長五」夜飛,「嫦五」奔月|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長徵五號點火升空瞬間2020年11月24日凌晨04時30分,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在海南文昌發射現場看到,伴隨著一聲轟鳴巨響,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騰空而起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也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的載荷。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務中,是由火箭直接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不需探測器自身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