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投資最大,虧本最多的是9部電影,製作公司賠慘了

2020-12-17 牛叔說電影

第九名:《蝙蝠俠與羅賓》

投資:1.1億$ +2500萬以上的宣傳費用

票房:本土1.07億 還算湊合,沒有傾家蕩產

虧本指數:★★★ 上榜理由:就算是蝙蝠俠本人來也無法挽救票房危機了

蝙蝠俠羅賓和新加入的蝙蝠女一如既往的表演了一個聯手摧毀壞蛋的狂妄陰的謀俗套故事.作為陪襯的反面人物基盾王和圖騰女在這場鬧劇中真的成為擺設還穿滑稽可笑的衣服.先把糟糕的劇本仍進垃圾箱裡再說,影片的宣傳過於側重施瓦辛格的出現,可在劇中只是不討好的反角. 厚重的蝙蝠衣和面罩讓大帥哥喬志克魯尼的迷人魅力無從展現.作為一個跟班的羅賓嘮嘮叨叨話太多,而打鬥場面太沒有心意了吧!媒體評價這部影片缺乏創意,充斥著粗製濫造情節.重金屬物品和特技使用過度,讓整個影片顯的灰暗沉重,驚喜不足壓抑有餘,是《蝙蝠俠》裡最爛的一部!

第八名:《致命武器4》

投資:1.4億$

票房:本土1.3億 還算湊合,沒有傾家蕩產

虧本指數:★★★☆ 上榜理由:票房的賭場上沒有救世主!

耗資1.4億美圓的投資,1.3億的票房聽起來似乎還不太壞.可兩位主演以及導演和製片人事先籤約瓜分走了40%的票房.結果最後華納只拿走了可憐的8000萬美圓.

《致命武器》前三集都是公認的經典,不過這個系列之所以受人歡迎主要是梅爾吉譜森的出演,可以說梅爾吉譜森是這部影片的命根子,是劇組是太上皇,抱走大把銀子是必然的.這部影片中另一重要角色是首次闖蕩好萊塢的李連杰,一向以正面形象示人的李連杰為了打開好萊塢的市場並破天慌的飾演大反派.製片方顯然想加入一些新的元素繼續輝煌,也可以看出來製片方對這部片子也是良苦用心.不過這次賭博卻壓錯了寶,在梅爾吉譜森的受意之下一些根本沒有必要又費銀子的特技場景塞進了電影裡.明星支配了這部電影.然而,一向有票房號召力的梅爾吉譜森也失靈了~~!

第七名:《飆風戰警》 虧本指數:★★★☆

投資:1.7億$ 票房:北美1.13億 海外票房更是不忍卒讀

上榜理由:大製作只是花錢的陷阱,不是票房的保證!

《飆風戰警》是一部改編自60年代的電視劇集的影片,以驚人的特效為宣傳重點,但金童--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卻難以找回在《黑衣人》中的神採飛揚,而肯尼斯-布拉納(Kenneth Branagh)的表演矯情做作,兩位男主演之間明顯缺少默契,貌合神離.對片中昂貴的金屬器械玩意過於自信,可是銀幕效果並不好,看著發假.一部大製作的影片,演員和特效失敗就幾乎註定了票房失利.更糟糕的是《飆風戰警》的劇本本身也慘不忍睹,混亂不堪的情節、插科打諢的笑料、外加讓人感覺太過離奇的特效摻和到一起實在不足吸引現代的觀眾.《飆風戰警》一億七千萬的投資絕對是電影史上排進前10名的巨做.不過此片名聲也不響亮,國內知道這部電影的人就更少了.從這個角度看也說明了它的失敗.別的虧本買賣把錢砸了水漂至少可以聽到動靜,而這部電影連個聲響都沒有扔出來!

第六名:《風語者》 虧本指數:★★★★

投資:1.2億 票房:三周3300萬

上榜理由:這部影片是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滑鐵爐之戰!

吳宇森自1996年以《斷箭》(Broken Arrow)一片打入好萊塢以來,一直呼風喚雨,2000年其《碟中諜Ⅱ》首映票房高達7081萬美元,正式奠定了吳宇森作為好萊塢一線導演的地位。而《風語者》一片,卻讓這位一帆風順的導演John Woo背上了票房毒藥的標籤.雖然有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等大牌支撐,口碑仍不理想,3300多萬美元對於一般的好萊塢電影或許算不上失敗,但看看當時同期上映的小製作影片首映周票房都要比這部影片出色就知道這部影片有多失敗了!此前吳宇森的成功是因為美國發人看見了一位與好萊塢傳統警匪片不同的精彩故事.那部融合了中國倫理親情的影片,緊張場景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在那之後吳宇森卻沿著這條路越走越遠了,現在他應該考慮以下如何拍出像《真實的謊言》純粹好萊塢視覺大餐了.本片發行失敗導致米高梅的股票大跌, 造成公司世界市場發行總裁羅伯特-列文(Robert Levin)引咎辭職.

第五名:《生死時速2》 虧本指數:★★★☆

投資:1.1億 票房:北美收回4800萬

上榜理由:也許導演-簡德邦特的續拍會更新十大虧本電影.

《生死時速》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好萊塢大片之一,那讓人窒息的快節奏給中國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新人基努·裡維斯也從此走紅.可是,3年後《生死時速》的續集《巡洋喋血》並沒有延續第一部的精彩反而徹頭徹尾的失敗.首先,續集沒有打響基努·裡維斯的號召,僅僅使用上集受歡迎的女主角,並安排了另外一場和上集非常相似與卻是另外一個男主角的愛情,觀眾自然感覺不舒服.而且,兩部劇情非常相似,連細節都仿照第一集,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把續集重新翻拍了海上版的.拋開劇情不談,這部影片最失敗的是他走向了一個大製作大場面的誤區,續集的投資幾乎是《生死時速1》的4倍,場面確實比《生死時速1》宏大了不少,但是更大的場面不等於更精彩, 比如第一集裡有長達有半個小時局限在公共汽車裡,可是這個段落卻是最精彩的部分.其實,《生死時速1》的成功在於用細節和環境調動觀眾的情緒使影片高潮不斷.雖然《生死時速1》也有大量的爆炸,但是這些爆炸是參與劇情之中所以更吸引人.而第一集的大場面並不多,只是起到點綴作用.但是《生死時速2 》空洞追求大場面可謂買櫝還珠.最後,《生死時速2》1.1億的投資,在北美4800萬的票房與《生死時速1》3000萬的製做費用,3.4億的全球的票房形成了形成了鮮明對比.而導演簡德邦特 (Jan de Bont)續拍《古墓麗影2》要不是靠著蘿拉妹妹的在全球fans早就翻船了,有的媒體尖聲大叫別讓簡德邦特再拍續集了吧~!

第四名:《珍珠港》 虧本指數:★★★★

投資:2.4億 票房:1.6億

上榜原因:這部電影《珍珠港》是迪士尼的悲劇

《珍珠港》當初殺進市場之時可謂野心勃勃,打出超過《泰坦尼克》的票房奇蹟的口號,影片直接投資1.4億美圓以上,後期的市場推廣和宣傳費用據稱也超過了1億美圓. 在製作費用確實可以和《泰坦尼克》看齊,特技效果也可以和《泰坦尼克》相媲美.在劇情上,導演麥可·貝似乎也要學《泰坦尼克》,要讓愛情代替災難成為影片主題,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讓影片不倫不類.這部高水準的製作的影片被口誅筆伐的成為爛片.同樣是3個小時的片場,《鐵達尼號》引人入勝而《珍珠港》顯得乏味無常.除了大場面的爆炸鏡頭就再也沒有抓住觀眾眼球的地方.最後該片的票房總接近1.6億美圓與贏利極限相差甚遠.直接導致迪士尼製片主席彼得施奈德被迫辭職.

第三名:《最終幻想》 虧本指數:★★★★☆

投資:1.37億 票房:3210萬

上榜理由:只因為口味的不同,《最終幻想》付了1億多美圓的學費

近年來,好萊塢喜歡把經典的電子遊戲搬上電影的大銀幕,而《最終幻想》就是始作俑者,不過這部影片改編遊戲的開山之做在票房上卻是慘敗而歸.《最終幻想》號稱是第一部全電腦動畫特技製作的電影. 在技術上無可挑剔,精益求精厲時4年才製作完成.雖然時隔6年,在電腦特技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嘆為觀止!虛擬演員在線條、毛髮、表情、皮膚、紋理等方面已經幾乎與真人別無二致.不過特技出色不能保證票房豐收,1.37億美圓的投資,3210萬美圓的票房讓該片的籌劃者日本軟體巨頭史克威爾公司不得不賣掉在美國的分公司.對於該片失敗,評論界普遍認為其實不是模擬真人的創舉失敗, 而是在於劇本本身! 日本動畫故事與美式電影手法的合成品最終導致誰都不喜歡看!

第二名:《未來水世界》 虧本指數:★★★★☆

投資:最初預算1億,實際投資2億 票房:本土8800萬

上榜理由:oscar影帝Kevin Costner從此成為票房毒藥

公元2500年,由於地球兩極冰層融化,整個地球被汪洋覆蓋.於是一場溼漉漉的戰鬥在復古裝扮的水手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和邪惡勢力的代表「淹民」之間展開了.故事聽上去很無聊,實際上也是這麼回事.媒體對於本片的評價說:拍電影偶爾會出點問題是難免的,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在《未來水世界》裡所有的事情都在出錯.其實拋開媒體的尖酸,客觀來說《未來水世界》絕對製作精良,但是它錯在它不懂得討好觀眾.影片前期的大肆宣傳也沒有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主演凱文·科斯特納和導演凱文·雷諾茲 Kevin Reynolds持續不段的衝突以及凱文·雷諾茲最後製作階段的突然退出都對影片造成負面影響. 片中場景、環境、服裝都是髒兮兮的,讓人看了非常不舒服.最後也是男主角的離去的結局,頗為傷感.難怪觀眾不認同!

第一名:《埃及豔后》 虧本指數:★★★★★

投資:4500萬 票房:2600萬 至今收回5000萬

上榜理由:可惜埃及豔后的魅力沒有傳承到電影中來,票房虧本至今無人能敵!

相信自己的眼睛吧~!沒錯,就是《埃及豔后》穩居排行榜的第一位.四千五百萬的投資,兩千六百萬的進帳看起來不足為奇.然而你要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有史以來拍攝耗費最高的是哪部電影?如果你回答是投資2.6億的《鐵達尼號》那就錯上加錯了.《埃及豔后》拍攝於1963年按照今天的通貨膨脹來換算貨幣價值,當時的4500萬美圓相當於現在的4億多美圓.儘管過去已有40多年的,《埃及豔后》仍然是一部製作精良,氣勢恢弘的精良作品.連一些尖銳的影評人對《埃及豔后》也是讚賞有佳,可這的的確確沒有讓觀眾買帳,曾一度讓21世紀福克斯瀕臨倒閉的命運.雖然影片在票房上輸的血本無歸,但卻成就了一代「玉婆」--伊莉莎白泰勒傳奇一生.從此伊莉莎白泰勒聲名顯赫,與片中的男主演假戲真做成為泰勒眾多姻緣中的一段.如今泰勒魅力依然不減,影片《埃及豔后》偶爾還會在全球各個角落重演,至今才收回了約5000萬的票房!

相關焦點

  • 好萊塢投資最多的電影排行榜,你看過幾部?
    好萊塢投資最多的電影排行榜,你看過幾部?你看過多少部好萊塢電影呢?好萊塢投資最多的電影排行榜你知道嗎?小編為你整理了好萊塢投資最多的電影,一起來看看吧!《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的第三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是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的第三部,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九部電影,本片將與《銀河護衛隊2》劇情連接,該片將於2018年5月4日在美國上映。《雷神3:諸神黃昏》將會成為本片主要引導線。
  • 樂視將與好萊塢合作12部電影 籤約《獅子王》導演
    元白頭:樂視將與好萊塢合作12部電影 籤約《獅子王》導演  樂視影業9日在洛杉磯召開「樂視之夜」發布會,公布了未來與好萊塢合作的12部中外電影拍攝計劃。  張昭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擁有最大的電影市場,中國文化也擁有最豐富的影視故事資源,而美國好萊塢則是世界電影的製作中心,擁有全球最強大的電影製作體系,樂視與好萊塢的合作將集中在內容和技術領域,雙方合作的核心目標是將影視產品面向全球市場發售。  張昭認為,中國的企業在與美國合作中應該堅持自主研發戰略,這也正是樂視所推動的中美合作的不同之處。
  • 影評人希望好萊塢各大影視公司,加大青少年原創電影的投資力度
    北京時間10月24日凌晨,這位影評人就在《好萊塢報導者》上指出,面向年輕觀眾的原創電影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出現吸引觀眾的作品,但迪士尼和奈飛(Netflix)投入了更多的資源在一個仍然吸引著數以千萬計觀眾的類別上,也就是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要知道原本宇宙電影是面向未成年觀眾群體,然而現在該影片類型已經走偏。所以這位影評人希望好萊塢各大影視公司,加大青少年原創電影的投資力度。
  • 盤點虧本的電影,票房失利還導致公司破產,誰才是賠錢冠軍?
    《天堂之門》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投資方聯藝公司的解體。這個從好萊塢黃金時代走過來的,由卓別林、瑪麗·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建立的電影公司,最後只能被賣給米高梅,停止了電影製作,只負責發行。2.這家曾經製作了《終結者2》和《本能》的獨立製片公司,最後只能悽慘地被影片的發行方米高梅公司併購入旗下。二.賠到導演失業1.
  • 騰訊和華人文化投資的好萊塢電影公司,為什麼會面臨破產?
    Open Road Films (「Open Road」)其實是一家在業內享有盛譽的好萊塢電影發行與製作公司。得到2016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兩項大獎的《聚焦》(Spotlight)是Open Road最有名的作品,也使得它家成為了史上成立時間最短即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的電影公司。
  • 阿里影業再「出海」 投資好萊塢電影巨頭
    去年從《碟中諜5》嘗到甜頭的阿里影業再次與好萊塢電影製作發行巨頭派拉蒙牽手。4月18日上午,《第一財經日報》從阿里影業方面獲得消息,已與派拉蒙電影公司再次達成合作,參與投資派拉蒙兩部新片《忍者神龜2》與《星際迷航:超越星辰》。
  • 2019好萊塢虧損電影不完全盤點
    時光網特稿 好萊塢每年都會有賠錢的商業大片,電影這個行業就是高風險,沒有哪家電影公司能保證每部電影都賺錢。大家稍微留意就會發現,每一年好萊塢電影的主力軍就是續集、翻拍、重啟之作,原創類型的電影故事越來越稀罕。     今年整個暑期檔,只有好萊塢六大公司僅推出一部《好萊塢往事》是原創類型作品,非續集、非翻拍,還沒有動作大場面。這在今天的好萊塢已經是「珍稀」級別的作品了。
  • 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你認得幾個?
    在看電影時首先看到的是出現在片頭的製作這部影片的電影公司片頭,比如夢工廠那個坐在月亮上垂釣的男孩,米高梅的雄獅,華納兄弟標有WB字樣的盾牌等。證明你是影迷的時候到了,好萊塢電影公司logo你認得幾個?下面小編獻上那些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簡介,一起來看下吧!
  • 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火力全開 續集電影霸佔票房榜
    上半年,美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52.2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1.38%。其中以華特迪士尼公司、華納兄弟影視娛樂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NBC環球集團公司、派拉蒙電影公司、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組成的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的票房貢獻額為45.21億美元,佔美國市場總票房比例高達86.54%。
  •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的米高梅控股公司正尋求出售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老牌好萊塢公司米高梅尋求出售,目前該公司估值大概55億美元(包含債務)。該公司片庫擁有4000部電影和1.7萬小時的電視劇,包括007系列、《霍比特人》《洛奇》等知名IP。據知情人士稱,《007》系列電影的製作公司米高梅控股(MGM Holdings)正在尋求出售。
  • 華人文化入股好萊塢「想像娛樂」影視製作公司
    華人文化入股好萊塢「Imagine Entertainment」黎瑞剛鎖定殿堂級編導班底  中國領先的文化傳媒投資及運營機構 —— 黎瑞剛領導的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英文名CMC Holdings, 簡稱「華人文化」或「CMC」)今天宣布入股好萊塢影視製作公司Imagine
  • 又一家中國公司投資日本動畫公司,三部電影確定製作
    二次元市場在今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BAT 以及不少國內上市公司都將資本投入了這筆生意中。而《你的名字。》在中國取得的票房上的成功,也讓更多的中國公司和日本公司看到了在未來合作上的可能性。中方出資,日方提供技術、製作人才,雙方共同參與企劃成為了一個比較普遍的合作模式。近日,在今年剛剛成立的鷹獅影業宣布和日本動畫公司 DLE 成立合資公司鷹獅 DLE 株式會社,雙方還將同建立一個中日動漫創新俱樂部,並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每年投入 20 億日元作為基金。
  • 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公司宣布破產
    就這樣,米高梅公司在1924年正式成立,一系列神話也由此產生。  米高梅成立的第二年,作為總經理的梅耶就大手筆推出了片長為2小時24分鐘的《賓虛》,當時的票價大概是50美分,票房卻高達400萬美元,成為當時最熱門的電影。  幾年後,米高梅每年要生產影片40到50部,幾乎每部電影都掙錢。
  • 美媒:中國對好萊塢電影公司構成挑戰的5種方式
    美國《TheWrap》9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對好萊塢電影公司構成挑戰的5種方式中國的電影業飛速增長,快得難以把握,更不用說跟上了。但好萊塢和美國電影觀眾應該試一試,因為中國當世界電影市場老二不會長久的。
  • 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誰家強?米老鼠遙遙領先,這家公司居然墊底
    那麼,這六大公司誰的勢頭最猛呢?從標題已經可以看出來了,迪士尼影業勢頭最猛。這家公司有錢且投資精準到位,善於收購有實力的公司,我們知道的皮克斯動畫、盧卡斯影業(製作《星球大戰》系列)、漫威影業都是迪士尼影業旗下的子公司。
  • 獅門影業:如何用粉絲經濟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
    獅門影業:如何用粉絲經濟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要說起賺粉絲票房,《暮光》系列和《飢餓遊戲》的製作公司獅門影業正深諳此道。過去兩年中,獅門影業連續在美國票房市場份額上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的傳統席位。
  • 貝萊德基金起訴好萊塢電影製作公司前高管詐騙 或將面臨124年監禁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5月25日訊 (思言) 據路透社報導,近日,美國檢察官指控好萊塢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的創始人和前所有者威廉·薩德爾詐騙聯邦冠狀病毒緊急救援計劃貸款和貝萊德投資基金約1400萬美元,用於購買包括貝弗利山豪宅在內的奢侈品
  • 好萊塢專題之電影公司一迪士尼
    編者按:好萊塢這個命題真的好大!她代表著美國電影工業,具有相當完善的產業結構。好萊塢那些著名的電影公司最早起步於19世紀,歷史變遷,涉及資本運作,結構重組,政治宗教傾向等方方面面。當然還有一些獨立的電影公司,有些一出生就是大電影公司的子公司,還有一些實力有但是不像六大那麼牛逼,像皮克斯,探照燈,試金石什麼的,這些在介紹六大電影公司的時候都會羅列出來。好了,進入今天的話題---迪士尼。把迪士尼放在第一篇來介紹,是因為目前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迪士尼絕對是老大級別的。
  • 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夏季檔分析 迪士尼一枝獨秀
    僅僅幾個月以前,今年的好萊塢電影還都是一片光明,華納主席凱文·特蘇哈拉吹牛說,今年將是華納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年,索尼新掌門人湯姆·羅斯曼也豪情萬丈的表示,公司的「黑客門」和票房慘澹時代將成為過去時……如今事情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在進入最關鍵的夏季檔之後,好萊塢一半的電影公司只盼著能堅持下去,整個好萊塢似乎劃分成了兩部分
  • 華納17部電影流媒體同步上線,好萊塢明星的天價報酬還好嗎?
    上個月,華納兄弟(Warner Bros.)悄悄接洽了好萊塢最大的兩家演藝經紀公司WME和CAA,希望敲定聖誕節當天在影院和流媒體服務HBO Max同步發布備受期待的《神奇女俠1984》(Wonder Woman 1984)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