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虧本的電影,票房失利還導致公司破產,誰才是賠錢冠軍?

2020-12-25 影視匯集

2017年一部《戰狼二》的票房突破56億,讓很多人以為拍電影是一本萬利的事情。但是排電影也是有高風險的,

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票房慘澹收場並造成巨大影響的電影。

它們有的讓公司賠到破產,有的賠到導演「失業」,有的讓一代巨星在過氣的路上越走越遠……

一.賠到公司破產

1.《天堂之門》

上世紀80年代,剛剛憑藉越戰片《獵鹿人》拿下了第5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的導演麥可·西米諾,順利拿到了電影《天堂之門》的導筒。

但最終,這部耗資4400萬美元的大片,卻只拿回了不到35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

《天堂之門》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投資方聯藝公司的解體。

這個從好萊塢黃金時代走過來的,由卓別林、瑪麗·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建立的電影公司,最後只能被賣給米高梅,停止了電影製作,只負責發行。

2.《割喉島》

這部1995年的海盜片,比《加勒比海盜》早了整整8年,在很多方面也絲毫不遜色於《加勒比海盜》。

它成為「炮灰」的原因,只是因為題材太過超前而不能吸引到那時的觀眾。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電影公司卡洛克斥資9800萬美元,光是打造海盜船,就花去了近500萬美元。

但《割喉島》上映後,只收回了950萬美元的成本。

最後,卡洛克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

這家曾經製作了《終結者2》和《本能》的獨立製片公司,最後只能悽慘地被影片的發行方米高梅公司併購入旗下。

二.賠到導演失業

1.《重返地球》

2013年的《重返地球》影片投資1.3億美元,由威爾·史密斯父子攜手出演,但北美票房僅為6000萬美元

在這部電影之後,沙馬蘭獲得了「坑遍好萊塢五大」的名號。

於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大電影公司都很少再與他合作。

要知道,沙馬蘭可是曾經拍出過第六感》這麼經典的驚悚恐怖電影的名導。

2.《風語者》

其實,在好萊塢大片上撲街的導演名單裡,還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名字——吳宇森

這位華人導演1993年正式赴好萊塢發展,在拍攝了《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電影後,一時聲名鵲起。

2002年的《風語者》是吳宇森在好萊塢頗具建樹和影響力之後的一部野心之作。投資超過1億美元,可沒想到的是,在《風語者》即將上映的時候,遇到了「9·11」事件,這部戰爭題材的影片上映3周持續遇冷,僅獲得了3300多萬美元的票房。

自此,吳宇森在拍完《記憶裂痕》之後,就漸漸離開了好萊塢,而主演尼古拉斯·凱奇也在此後的爛片之路上慢慢淪為了表情包

.賠到巨星過氣

1995年,描繪未來人類世界景象的電影《未來水世界》總成本高達2億3500萬美元,但影片在北美地區上映的票房收入僅為8824萬美元

跌幅驚人的票房讓此片成為了主演凱文·科斯特納個人事業的分水嶺。

曾經拍出了《與狼共舞》《保鏢》等優秀作品的凱文·科斯特納,因為《未來水世界》被貼上了「票房毒藥」的標籤;

此後他告別了好萊塢一線,只能在非一流大片中充當男配角。

電影其實也是個高風險行業,有些人拍電影則更像是在「賭」:

和自己賭,也和觀眾賭。根據一般規律,電影投資成本和票房之間成3倍的倍數關係,也就是說票房是投資成本的三倍才

能保證不虧本,電影拍好了,觀眾買帳,皆大歡喜;電影拍砸了,不僅觀眾會罵,可能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前途甚至公司

的命運。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把公司賠到破產的電影!你知道嗎?
    盤點那些把公司賠到破產的電影!你知道嗎? 還有院線所得等等 剩下的才是電影的盈利 這也是許多票房看起來不錯的電影 實際上是虧損的原因之一 今天,我們進來盤點一下 那些把公司都賠到破產的電影
  • 虧本!2019最賠錢電影榜 《貓》《終結者6》上榜
    虧本!2019最賠錢電影榜 《貓》《終結者6》上榜 時間:2019.12.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mia 分享到:
  • 好萊塢投資最大,虧本最多的是9部電影,製作公司賠慘了
    第九名:《蝙蝠俠與羅賓》投資:1.1億$ +2500萬以上的宣傳費用票房:本土1.07億 還算湊合,沒有傾家蕩產虧本指數:★★★ 上榜理由:就算是蝙蝠俠本人來也無法挽救票房危機了第八名:《致命武器4》投資:1.4億$票房:本土1.3億 還算湊合,沒有傾家蕩產虧本指數:★★★☆ 上榜理由:票房的賭場上沒有救世主!
  • 周票房:《金剛川》蟬聯冠軍 劉德華新片口碑失利
    周票房:《金剛川》蟬聯冠軍 劉德華新片口碑失利 時間:2020.11.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Bucky
  • "國家破產之日"首周登頂韓票房冠軍
    《國家破產之日》首周登頂演員表演獲好評 現實意義不容忽視  《國家破產之日》首周末在韓國1149塊銀幕上映,動員106萬觀影人次輕鬆登頂周末票房榜首,首周累計觀影人次達到157萬。該片於11月28日上映後,上映五天穩守單日票房冠軍。  《國家破產之日》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令韓國經濟陷入嚴重危機,外匯儲備僅剩下39億美元的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貸款求助,但代價是韓國的經濟政策必須接受IMF的幹預和監督,為韓國帶來了貨幣貶值、企業破產、公司裁員等一系列慘痛後果。
  • ...李連杰成龍主演的好萊塢電影票房數據大盤點,誰才是好萊塢一線...
    好萊塢一向以排外著稱,他們製作的電影在選角上必然首先考慮的是白人,其次是黑人,最後才會考慮到亞裔。在上世紀末,香港電影市場迎來大蕭條,而那時的大陸電影市場還沒發展,周潤發、李連杰、成龍等華人巨星都相繼到了美國發展。
  • 西瓜視頻上線動畫業務,《冰雪奇緣2》登頂動畫電影影史票房冠軍
    《冰雪奇緣2》登頂動畫電影影史票房冠軍 1月6日消息,迪士尼電影官方微博宣布,《冰雪奇緣2》全球票房超越《冰雪奇緣》,登頂動畫電影影史票房冠軍
  • 2019好萊塢虧損電影不完全盤點
    時光網特稿 好萊塢每年都會有賠錢的商業大片,電影這個行業就是高風險,沒有哪家電影公司能保證每部電影都賺錢。大家稍微留意就會發現,每一年好萊塢電影的主力軍就是續集、翻拍、重啟之作,原創類型的電影故事越來越稀罕。     今年整個暑期檔,只有好萊塢六大公司僅推出一部《好萊塢往事》是原創類型作品,非續集、非翻拍,還沒有動作大場面。這在今天的好萊塢已經是「珍稀」級別的作品了。
  • 2020年最賠錢的十部電影,迪士尼一枝獨秀,DC緊隨其後
    虧本買賣誰都不會做。可是,有些時候,天算不如人算,許多被人看好的東西都賠了個底朝天。疫情之下的2020年,就是如此魔幻,有十部電影虧了本,而且虧的不只是一兩千萬美元。這樣的結果就是虧本,海外票房6600萬美元,三分之二的票房收入來自中國,成本2億美元,虧損2.78億美元。《神奇女俠1984》製作方:華納兄弟影業導演:派蒂·傑金斯主演:蓋爾·加朵/克裡斯·派恩/克裡斯汀·韋格等又一部女導演執導的大女權電影,也是一部與《花木蘭》一樣的虧本買賣。
  • 這些電影製作成本高昂,但票房低的出乎預料,賠錢到吐血啊
    在1963年創下了1800萬美元(以當年的物價和經濟發展水平相比較,可以說是天文數字)的巨額虧損,差點讓21世紀福克斯公司關門大吉!至今仍被無數人當成好萊塢最大的笑柄。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豔后》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藥。不過本片卻成全了理察.伯頓與伊莉莎白.泰勒的世紀戀情,但卻害得拍攝此片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幾乎破產。
  • 因電影虧損而導致公司倒閉,夢工廠賠了8千萬美金
    1980年麥可西米諾導演的西部片《天堂之門》以4400萬美元的資本上映,但只收回了4百萬美元的票房,這也導致投資方聯藝電影公司因此倒閉解體,這部電影花銷超出了預算的兩倍,剪出來的版本長達3小時,上映後票房與口碑都一塌糊塗,這也讓三年前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麥可西米諾,又得到了金酸梅最差導演獎。
  • 這部沉重的韓國電影,一上映就成周票房冠軍
    頭號電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創,嚴禁轉載)在亞洲電影圈,韓國電影一直是如刀鋒般銳利的存在。題材的廣度,主題的深度,影像的生猛,常常能讓人在心底發出一聲輕嘆。眼下,又一部敢拍敢演的電影在韓國上映,首周末就成為韓國電影周票房冠軍。
  • 票房早已不是動畫電影的唯一——2016中國院線動畫電影盤點
    題圖 / 中國動畫電影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一到年終,各種盤點蜂擁而至,本文是關於2016年在中國院線上映過的動畫電影盤點,通過簡單的收集、分析,ACGx發現,相對於中國的院線真人電影過分看重票房數據,院線動畫電影的票房其實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 好萊塢的電影票房是如何分帳的?
    比如電影《盜夢空間》就是這一方面的典範,當年該電影首映後,北美票房僅6000萬美元,但最後的全球總票房卻達到了8億美元,奪得2010年票房榜第4名。  那麼,一部電影到底賺多少票房才算是成功呢?好萊塢電影片方與影院又如何分票房?好萊塢電影的經費都是怎麼花的?
  • 誰是票房冠軍,誰是口碑之王?2018臺灣電影終極報告來了
    只可惜各處角色與議題似乎較為分裂,並沒有糅合成統一的敘事動力,最後以一場記者發布會完成對石化公司的制裁也顯得頗為突然和輕巧,頭重腳輕。《狂徒》的特色則是純粹的動作戲和速度感,在臺灣電影的呈現裡實屬難得一見。吳慷仁在片中貢獻了邪氣十足的反派表演;也是在這部片中,才發現他表演時的口白與表情是真的很棒。
  • 盤點|2018年上映的這十部好萊塢電影輸慘了
    北美電影市場能在2018年重振信心的一大重要原因在於,大製作票房不濟的情況大幅減少,而2017年有多達六部超億美元投資的電影血本無歸。不過,一年下來,炮灰也不在少數。比如以下這十部,製作成本加上宣發費用(通常為製作成本的一半到與之相當)相較票房,簡直慘不忍睹。它們失利的原因各有不同,檔期、宣發等外部因素固然存在,更多的問題還是出在影片本身。
  • 誰來救救萬達電影?
    2017年5月,王健林一次演講中自豪地表示,萬達目前在全球擁有約150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佔全球約12%的市場份額,已經形成了遍布全球的電影院線布局。誰也不會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萬達引以為豪的院線帝國慘遭重創。
  • 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公司宣布破產
    (Metro-Goldwyn-Mayer Inc)標誌  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於3日早晨宣布破產。  破產原因之一:政策人才雙失  20世紀的美國電影業曾是電影公司時代,黃金時期的米高梅就是最突出的代表。在1923年的美國電影業危機中,米高梅的前身米特羅電影製片公司雖然虧損嚴重卻還是收購了同樣瀕於破產的高德溫電影製片公司,並費盡周折使一個好萊塢小電影製片公司的老闆路易斯-梅耶加盟。
  • 5部變形金剛電影拿下53億票房!新片馬上殺到,成本就高達10個億
    如果評選好萊塢系列電影在內地市場誰最受歡迎,那麼《變形金剛》系列應該是名列前茅在超級英雄電影還沒有風靡的時候,2007年《變形金剛》真人版上映,全球票房大賣7億美元,其中內地電影市場賣了2.8億人民幣,現在來看不算多,但是在當年它是年度票房冠軍
  • 載入吉尼斯記錄的賠錢電影,竟是一部良心之作
    在電影產業瞬息萬變的今天,一部商業大片的投入動輒千萬過億,競爭異常激烈。刨去高額的演員、製作、後期、宣發等線上線下成本,一部電影若想不賠錢,必須保證3倍於製作成本的票房收入。有人賺,就有人賠。但賠到製片公司血本無歸破產,並因此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電影,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