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也迎來了寒冬,最低氣溫不超過5度,在家坐著都瑟瑟發抖,出門更是裡三層外三層裹著。南方的溼冷有一種「刺骨」的感覺,冷到心窩子裡,而北方的就是純粹的氣溫低,只要穿夠衣服就暖和了。都說冬天和火鍋最配,火鍋丸子、羊肉、牛肉、青菜、海鮮……吃完火鍋的那一刻整個人都暖洋洋的,能夠暫時幫我們忘記冬日的寒冷。
一家人商量著自己在家裡吃火鍋,4個人吃想著會比去外面省錢,而且乾淨衛生。現在也比較方便,有專門的火鍋食材店,單獨買點兒青菜就搞定了。買所有食材一共花了327元,吃著是挺舒服愜意,不過吃完洗碗的時候就犯愁了:早知道去火鍋店消費呢!因為油膩膩的鍋具和碗筷清洗起來著實是一件讓人「扎心」的事。去火鍋店消費你不用管酒足飯飽後的善後事宜,也多花不了幾個錢其實也能吃飽。
「沉睡」了許久的智能升降火鍋被我給請出來了!其實一直都覺得這個智能升降火鍋用起來得心應手,一鍵升降,可以避免「海底撈」的尷尬,湯底和食材分離,完全不用擔心食材會沾上花椒或者底料殘渣。不過礙於使用完之後的清洗是一件麻煩事,尤其是冬天,必須用熱水加上洗潔精才能洗乾淨。反正懂得人都知道,在家吃火鍋沒有什麼不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洗碗的時候犯愁。
不管是在火鍋店裡吃火鍋還是自己家裡吃火鍋,牛肉卷和羊肉卷我覺得是必不可少的食材!如果一頓火鍋沒有牛肉卷和羊肉卷的話,我都感覺自己吃的是「假火鍋」!即使這些肉價格不便宜,一份200g的牛肉卷或者羊肉卷就要三十來塊錢了。光有牛肉卷和羊肉卷還不夠,為了滿足我無肉不歡的需求,還單獨切了豬肉片,涮著吃也很過癮。
吃火鍋也是有講究的,第一鍋一定要放久煮不爛和久煮才能放心吃的食材。比如火鍋丸子、墨魚腸、魚豆腐、金針菇、香菇、豆腐這些食材。買火鍋料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一點,就是儘量買包裝火鍋丸子,不要買超市裡凍了不知道多久的散裝食材。別貪圖便宜,吃起來口感會差不少!
火鍋鍋底選的是麻辣火鍋底料,智能升降火鍋中間是一個自動升降杆的裝置,沒有鴛鴦鍋的配置顯得有些許的遺憾,不過吃火鍋就是要又麻又辣才過癮,對吧?
裝好的食材放在升降杆上,按下降鍵就可以緩緩浸入火鍋湯底裡了。接下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等待。邊煮邊等的過程中,你可以慢慢聞見火鍋香味,食慾就被激發了。
老婆喜歡吃海鮮,不過我們這邊不臨海,所以海鮮只能去水產市場買所謂的「高價海鮮」。一直花蟹還是梭子蟹,我對海鮮了解不深,反正我想說的是這隻螃蟹就花了80元,住在臨海地區的小夥伴幫我看看有沒有被宰,是不是買貴了?
火鍋丸子、墨魚腸、魚丸、香菇全都煮熟之後就開始了「火鍋之旅」。平常不喜歡吃香菇的小夥伴可以試試吃火鍋的時候吃香菇,被火鍋底料「洗禮」之後的香菇我覺得特別爽口。墨魚腸味道也很棒,別看它黑乎乎的色澤不是很美觀。
這已經是第二鍋還是第三鍋了。裡面有牛肉卷、羊肉卷、腐竹等食材!對了,吃火鍋的時候青菜一定要管夠,因為青菜能夠緩解油膩感。每次吃火鍋茼蒿都是必不可少的蔬菜選擇,因為就我個人而言,茼蒿可以算是涮火鍋最喜歡吃的一種蔬菜了。關鍵是茼蒿經得住長時間的燙煮,而且是越煮越入味!
羊肉卷、牛肉卷、青菜、火鍋丸子這些菜吃了幾鍋之後就差不多飽了,如果沒有飽的情況下,一般就要掃尾和主食環節了。沒有吃飽的話可以燙點麵條、粉幹之類的食物當主食,再有就是吃火鍋的時候肯定是需要掃尾把剩下的食材最後燙一鍋,吃完別浪費呀!
好了!這就是4個人花327元在家吃火鍋的體驗了。怎麼說呢?拋開酒足飯飽之後需要清洗油膩的碗筷讓人犯愁之外,其他的沒有任何的不好。不用去火鍋店排隊取號,而且乾淨衛生,總體也會比去火鍋店便宜些。不過話說回來了,也確實不如去火鍋店消費呢!畢竟,吃完了付錢走人就好了,比較省事。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你們更喜歡在家吃火鍋還是去火鍋店裡消費?
內容為潤心食憶原創,盜圖抄襲請三思而後行。溫潤身心,食之記憶!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