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歷史文化愛好者大鵬
文章轉載自網絡
「走進昌平」每一處景點都有一道與之相關的誘人美食昌平作為北京的後花園、北大門
素來都有京畿之枕的美譽
這裡曾經是清朝皇家的御用溫泉行宮
這裡至今留存著明朝13位天子的陵寢
這裡有雄踞一方的長城關隘
這裡有傳唱至今的民俗歌謠
這裡每一處文化都融入了昌平人的血脈
昌平每一處景點都是一道美食
五色餃子·居庸關
居庸關長城是早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萬裡長城久負盛名的關隘。這裡山巒重疊,溪水長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清代「燕京八景」中的「居庸疊翠」美景,流傳至今。由於居庸關長城地形險要,古時就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居庸關除建有南北券城、城樓、敵臺、水門等功能各異的配套建築,構成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以外,城內還有元代所建過街塔塔基,名為「雲臺」,是現存元代石雕藝術的精美傑作。歷時十載的修復,居庸關長城不僅再現了我國古代比較完整的長城建築體系,更使中外遊人全面深入了解了萬裡長城的歷史文化內涵。
古代,常年駐守邊塞的將士們為了保「昌平」一方平安,多年不曾歸家,在他們眼裡,逢年過節的一頓餃子,不僅是節慶的犒賞,更是靈魂與家人團聚的寄託。所以,在居庸關,五色餃子是一份不容錯過的美食。居庸關五色餃子通常在秋冬季節供應,可以約家人朋友一起品鑑追思。
春餅宴/烙糕宴/餄餎宴·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裡。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在600年的漫長歲月裡,這裡的守陵人和守靈軍隊逐漸形成了村落,而那些飄散在歲月裡的皇家軼事也一同沉澱了下來,這之中可不乏美食的故事,對於吃貨,只要記住了美食,那和它發生故事的皇帝一定不會忘記!
和愛玩的正德皇帝相關的正德春餅宴:
與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相關的悼陵監烙糕宴:
與明朝第二位馬上皇帝永樂帝有聯繫的永樂餄餎宴:
慄蘑宴·延壽寺
延壽寺風景區位於昌平區延壽鎮黑山寨村北2公裡處,距北京市區約50公裡。景區途經中外馳名的明十三陵,處於通往慕田峪長城、銀山塔林的必經之路。景區以奇松、清泉、古剎、古塔、山嶽、林木等人文、自然景觀而馳名,是一處人間難覓的世外桃源。
延壽寺始建於元末明初,先於十三陵。寺院內的天下奇松如虯龍飛騰栩栩如生。延壽寺聖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傳說世代僧人飲用此水,都壽活百餘歲。
提到延壽寺,文旅君就會想到慄蘑宴。慄蘑宴的食材是一種健康的菌類,由於栽種在慄子樹下,慄蘑吸收著老年慄樹根部的「營養」,身上「流淌」著慄子的優良血脈、攜帶著慄樹的貴族基因,因此,慄蘑的營養價值很高!它的膳食纖維含量超過35%(一般食品只有6%以下哦~),這種高膳食纖維有利於中老年人腸胃蠕動,幫助他們促進消化。
炒嘎嘎·麻峪房民俗村
麻峪房村曾是十三陵西北部典型的山區村,如今,經過區旅遊委的改造,嶄新的麻峪房村處處是景。
在新建設的酷似小村MALL的麻峪房遊客接待中心有充滿農村文化氣息的壁畫、水泥色的街牆上用扁擔和木棍搭建的「麻峪房」大字、插入街牆的黃瓦罐和木頭車輪以及年味兒十足的高大村門、街巷旁的甬路、水井……這些讓人看花了眼的精緻鄉景,無不讓你駐足許久。
如今,麻峪房最大的特點依舊是它樸實熱情的民風,這份樸實熱情也涵蓋在當地的特色美味——炒嘎嘎裡。嘎嘎是用玉米面和白面充分柔和,切成小丁,再配上胡蘿蔔、黃瓜、肉丁炒制而成,所有食材都是最樸實無華的,可當所有食材相遇一起,便會迸發出獨具一格的美味!讓遊客提到炒嘎嘎就能想起麻峪房。
陽坊涮肉·昌平北方射擊場
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南口,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以娛樂性射擊活動為主營業務的大型綜合娛樂場所,擁有體驗項目最多、設備最先進的優勢。
在北方國際射擊場,數百種國內外經典輕武器裝備展會讓您大飽眼福;專業權威的知識講解為您揭開世界頂尖輕武器裝備的神秘面紗;飛碟、手槍、步槍、匹特搏等種類繁多的射擊項目帶給您前所未有的刺激與震撼。那麼,這麼陽剛的景點,會像什麼美食呢?
當然是陽坊涮肉啦!不僅因為他們距離近,更因為一想到射擊,就會讓我們聯想到馬上民族, 而涮肉這種新鮮吃法不正是出自馬上民族蒙古族的發明嘛!
鮮嫩的羊肉,配上秘制的蘸料,美味的湯底,讓文旅君想起一句名言:沒有什麼事是一頓陽坊涮肉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看了這麼多
不知道大家有木有感覺
突然有點餓呢?
在昌平,有什麼地方是你一提起
就想到美食的呢?
如果有就趕快來和文旅君分享一下吧!
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前身是北京第九制帽社,1956年由79戶個體手工業者組成,原址在前門鮮魚口胡同,1959年遷至昌平南口,1960年轉產籌建保溫瓶廠,1962年4月,生產出北京第一批鹿牌保溫瓶,結束了北京不生產保溫瓶的歷史。1978年組建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1981年建成6條瓶膽專業生產流水線,1986年有11項產品分別獲得市優、部優、國優稱號,到1989年,生產的鹿牌系列保溫瓶有30多個規格、100多個品種、上千種花色,年產量2000萬隻。鹿牌產品曾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作為北京市政府禮物贈送給10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鹿牌商標曾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註冊。28日,記者來到南口這個鹿牌保溫瓶廠進行了實地探訪。
鹿牌保溫瓶廠大門口。
保溫瓶廠的職工醫院。
還掛著當年的宣傳標語。
廠區內一角。
破碎的窗戶。
生產線上還擺著很多保溫瓶半成品。
車間裡擺著各種生產機械。
到處堆滿了保溫瓶膽。
每個角落都能影射出曾經的輝煌。
滿地的保溫瓶塞。
廠裡的副食店。
依稀可見當年的輝煌。
這是一個失落的世界。似乎時間突然停止,生產線上還擺著半成品,車間裡還掛著「戰高溫,奪高產,勞動競賽促發展」等宣傳語。一座白色小平房,六角形窗戶,掛牌為「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職工醫院」。這便是老體制下,「大而全」的工廠、企業的特色。或者說,擁有各種服務設施,也證明計劃經濟時代,這些老工廠的輝煌。走進一個個車間,用震撼來形容一點不過分。幾百米長的車間裡,只剩下幾條兩三人寬的過道,其他的地方密密麻麻擺著各種生產機械。房頂有三層樓高。有的傳送帶生產線,從頭到尾幾十米長。難以想像,當這裡的機器全部開始運轉的時候會是多大的噪音,恐怕近在咫尺的工人師傅之間,交流也得靠喊吧。一些車間裡還擺著保溫瓶的半成品。它們或是靜靜躺在傳送帶上,或是手推車上。好像這裡本來還在加工生產,只是突然間,大家放下了手裡的活,停止了當天的工作。
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影報導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項玲
「老何行攝」
深秋時節藏有古銀杏樹的地方又成了熱門打卡地,紅螺寺、大覺寺、潭柘寺、戒臺寺及龍泉寺等地門庭若市,攝影愛好者更是紛至沓來。一時間古樹銀杏下,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然而,在昌平區的和平寺院內,同樣的千年古銀杏,不同的是遊人、攝者寥寥無幾。
敕賜和平寺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花塔村。由唐代名將尉遲恭臨建,由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民間盛傳「先有和平寺,後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之說。
修繕一新的寺院整潔、雅靜,寺院建築布局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身處龍鳳山的龍尾山坳之下,面對京北平原,景色秀麗。
正殿前有兩株高大茂盛的銀杏樹,一雄一雌,相望千年。西為雄樹,高約30米,下圍三人合抱。東為雌樹,高約20米,果實纍纍。
秋末冬初,晨光下的古寺安逸、寧靜,古銀杏樹滿枝金黃,古剎和平寺正值秋色濃鬱時。
公交路線:1.德勝門乘坐833路南口站下車,換乘昌11路花塔村站下車
2.、乘坐345快到昌平南大街站下車,換乘昌11路花塔村站下車
自駕路線:導航昌平和平寺
記錄所在,分享所見,
不喜歡您就磚、喜歡您就
轉
。
———
以往閱讀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