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失落的世界。似乎時間突然停止,生產線上還堆放著半成品,車間裡還掛著「戰高溫,奪高產,勞動競賽促發展」的宣傳語。
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中;「跳躍的小鹿」就是保溫瓶的化 身。夏天盛冰棍,冬天打豆漿,無所不能的小鹿是半個世紀的歲月裡家喻戶曉的經典形象。
為了目睹「南口火車站」的風採,大家決定乘火車前往曾經的工業重鎮:昌平南口。
南口火車站門口的老麵館,和老闆聊天得知暖瓶廠的東北角改做精神病醫院,門口有人攔住就說探望病人,保證來去自如。
鹿牌保溫瓶創建於1962年,其前身是北京第九制帽廠。當年為了響應市裡「企業由城裡遷到郊區」、「調節城鄉差別」的號召,「九帽社」從繁華的前門鮮魚口遷到了昌平縣南口鎮。
可惜好景不長,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由於缺乏棉花、布匹等原材料,「九帽社」面臨停產。
當時,女廠長史靜賢帶領一群「裁縫」商量出路時,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珍貴的保溫瓶,卻跑遍北京都沒有找到,「裁縫」們瞅準了商機,決定改行生產保溫瓶。
1962年4月27日,第一個保溫瓶出爐。北京市委副書記鄭天翔,取名「就叫鹿牌吧,鹿是吉祥的動物,跑得又快,願你們今後跑得更快。」
2000年火爆一時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張大民「光榮下崗」後走街串巷的推銷暖壺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張大民》劇組還引來鹿牌暖瓶廠的一紙訴狀。好在雙方和解收場。
走進一個個車間,用震撼來形容一點不過分。幾百米長的車間裡,只剩下幾條兩三人寬的過道,其他的地方密密麻麻擺著各種生產機械。
一些車間裡還擺著保溫瓶的半成品。好像這裡本來還在加工生產,只是突然間,大家放下了手裡的活,停止了當天的工作。
「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職工醫院」。這便是老體制下,「大而全」的工廠、企業的特色。擁有各種服務設施,也證明計劃經濟時代,這些老工廠的輝煌。
據報導,上世紀80年代,鹿牌保溫瓶最高峰時期每個月生產500萬個玻璃瓶,甚至連洗澡堂子都改造成了車間,各省市前來進貨的大貨車從廠裡一直排到馬路上。
包括王府井百貨大樓等所有位於北京的大型商場都有鹿牌專櫃。北京二商集團專門派了廠區常駐代表,避免保溫瓶都被外地客戶搶了去。
「曾經,保溫瓶廠有5個龐大的熔爐,熔爐從來不會熄火,總保持1400℃的高溫。從1962年4月27日第一個保溫瓶出爐,到2012年7月9日,大熔爐整整燃燒了50年,如今一切都成了歷史。
2008年,為保障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鹿牌保溫瓶廠曾主動限產60%,停產三座窯爐。
2012年這裡突然停產,流水線上的暖瓶膽都還在,仿佛通上電,一切都能運轉起來。
感謝鹿牌暖瓶陪伴幾代人度過的美好時光,「跳躍的小鹿」永遠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那些長滿荒草、破敗不堪的建築,曾經是父輩們奮鬥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