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屈原在《離騷》中寫下:「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漢魏時期《孔雀東南飛》中也記載了香囊作為家居裝飾物的場景:「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佩戴、懸掛香囊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端午節將至,香囊銷售又迎來了一波高峰。小而美的香囊承載著上千年的文化積澱與對美好生活的不變嚮往,靜態地向人們展示它的生動與活潑。
就在 「2020年首屆上海非遺購物節」前夕,我國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在上海完成。起草者上海榮慶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2015年作為香囊製作技藝唯一代表入選上海市級非遺保護單位,傳承人代表餘東告訴記者:造型別致,圖案吉祥又香氣怡人的香囊,寄託了人們祈求祥瑞、闢邪納福的美好願望。但隨著香囊的走俏,也出現了品質良莠不齊的情況。「非遺的傳承,需要更多市場參與主體以高標準自律。」他說。
香囊包裹著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精彩
「十幾元到幾十元一個的普通香囊,定價不高,消費者購買時不會考慮很多。良心香囊長期佩帶有保健功效,但有些香囊聞起來很美,卻對人體未必有益,甚至可能有害。」餘東告訴記者,香囊的製作工藝看似簡單,門道卻不淺,有選料、裁料、刺繡、中藥磨粉,研細粉、填棉、加粉、縫合、加穗十大工藝。
一道工藝就是一道門檻。比如,有些囊袋選料差,布料本身存在甲醛或其他致癌物質超標。有些內芯填充物以次充好,黴菌超標或藥材未經質檢等,都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低劣的香囊香包一旦走進市場、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損害的不儘是人體健康,同時也將損害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內涵。
2015年,榮慶堂作為香囊製作技藝唯一代表入選上海市級非遺保護單位,榮慶堂藥店的創始人戎愛娟和兒子餘東分別成為市、區級傳承人。多年來,榮慶堂開發了十幾款不同養生功能,用途各異的香囊品種。除了避瘟除穢、芳香化濁的端午時令香囊,還有提神醒腦的、預防感冒的、安神助眠的,甚至是預防冠心病和孕婦專用的,每一款不同的香囊裡都包裹著一張經過「千錘百鍊」的處方,這是榮慶堂香囊最大的特色。
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後,餘東母子請中醫擬定處方,用上等中藥材趕製了1萬餘只具有預防疫病的「避瘟散」香囊,送給醫護人員和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其中還有一部分送到了馳援武漢的楊浦區醫護人員手中。貼心的是,考慮到醫護人員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榮慶堂特意為女性醫護人員設計了掛脖式的香囊,為男性醫護人員定製了匹配襯衫口袋大小的香囊。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香囊更貼近鼻腔,起到更好的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香囊是一種穿越千年的時尚,永遠美下去,是傳承人的心願
中國人佩戴芳香藥物的歷史可追溯至先秦前。據《禮記·內則》記載:「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鹹盥漱、櫛縱拂髦、忽角衿纓,皆佩容臭。」不同於西方流行的工業香,中國傳統的香囊,是由天然的本草植物製作而來,充滿了自然的味道。
且香囊用途廣泛,可欣賞、可把玩,被寄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端午節佩香囊,不僅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亦有襟頭點綴之風。到了唐宋時期,香囊成為男女皆用的佩掛飾物,囊中所塞的香料也從一般的香草發展到名貴的檀香、沉香等。明清時期,香囊除具有裝飾、留香、祛病、養生等功效之外,還有作為青年男女之間信物的功用。古典小說《紅樓夢》裡就多次寫到男女以贈香囊互通情誼。可見,香囊是一種穿越千年的時尚單品,讓它永遠地美下去,妝點人們的生活,是所有傳承人的心願。
在中國傳統醫文化學理論的基礎上,榮慶堂近年來積極提升香囊的美觀性,建立為「非遺」與當代生活建立更多場景的適應性,在刺繡工藝、圖案花樣、造型寓意上動了很多腦筋。
近年來,榮慶堂香囊更是頻頻走出國門,亮相世界。2019年4月,榮慶堂香囊參加了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手工藝展覽會,獲得「光榮傳承」這一稱號。同年10月出訪伊斯坦堡,參與「一帶一路」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11月,榮慶堂香囊參加了第二屆上海進博會,獲得了國內外採購商的矚目。
餘東還記得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參展時的場景。當時包裝盒一打開,中草藥的香氣便瀰漫了整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廳,會商和政要們都被吸引了過來。土耳其是世界著名的香料大國之一,但他們卻對來自中國的「神秘香味」感到由衷地好奇與驚嘆。於內,香囊展現了深厚的中醫文化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學觀;於外,則是中國古代社會勞動者創造力和審美文化的產物——由內而外地濃縮了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在向海外友人介紹香囊文化時,餘東充滿了自豪感。
「『非遺『活下去』的命脈在於融入生活,」餘東說,只有當傳統香囊進入當代審美空間,觸動人們的心靈,才能夠煥發新的生命力。無論是制定嚴格的企業標準,還是不斷開發香囊的品類和應用場景,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能夠參與進來,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讓傳統文化更高品質、更有生命力地傳承下去。
作者:童薇菁
編輯:汪荔誠
責任編輯:李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