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石家莊2月14日訊(李學彥 記者 李書軍)2月13日,靈壽縣寨頭鄉棗莊村,一個小院裡不時飄出煮肉的香味。幾個身著白大褂的鄉親和講著普通話的大學生村官在忙碌著做醃肉。
正在指揮的叫馬傑,邢臺南宮人,2012年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靈壽縣城關鎮人民政府,是一名大學生村官。
馬傑介紹,「在靈壽工作了一段時間,我發現當地的醃豬肉風味獨特,口感特別好,就想給家人帶一些回去嘗嘗。」但是在市場上卻找不到賣的。當地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醃肉,那醃肉有沒有市場前景?帶著好奇,馬傑開始查閱資料,了解靈壽醃豬肉的歷史和製作工藝等。
「通過走訪,我發現靈壽的醃豬肉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如果能在這方面琢磨點事,帶老百姓做起來,不僅能推廣靈壽的特色飲食文化,還可以給老百姓增加收入。」馬傑一邊幹活一邊介紹。
有了想法,馬傑就召集了幾個同樣是大學生村官的小夥伴,一起出點子,想辦法,做市場調研,風風火火開始了創業之路。他們成立了「靈壽縣束修齋食品有限公司」,培育品牌「漫山飛豬」。他們首先進行樣品試製,開展客戶體驗,通過農產品市場化獲得信息反饋,進一步挖掘產品價值。
「市場反饋醃肉鹹,吃起來不夠便捷。我就帶著大家找食品專家,想辦法降低醃肉鹹度,改進位作工藝。從油炸時間、色度、保質等方面找到更好的契合點。」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馬傑微笑著說,「有五六個大學生村官參與這個事情,大家協調場地,共同出謀劃策。學行政管理的,給團隊管理的建議,學農業的給技術支持。」這個小團隊依託電話和網絡溝通出很多創意和點子。
找合作村莊,選豬源,加工等都聘請當地技術人員,從品種、肉質予以保障。由於他們收購原豬每斤高於市場1—2元,村民都願意把豬賣給他們。進入臘月,每天都有村民找過來:「孩子們,買豬先買俺家的呦!」馬傑告訴記者,下一步要篩選長期合作農戶,按照統一標準,選種,養殖,提供專業化服務,幫助當地百姓解決銷售難題的難題。
一起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周麗敏,穿著印製有「漫山飛豬」商標的白大褂說:「目標很重要,我們經常參加省市培訓,覺得別的地方有大學生創業的典型,靈壽也應該有。」學習農業的周麗敏從花生油選配、質量把關、養殖技術全部提供技術支持。在山區鄉鎮工作的董博協調場地,找合作點,都跑在前面。「能吸引越來越多有創意的年輕人加入團隊,打造大學生創業平臺,提升自己,用大學生的頭腦風暴為鄉親們多做點事。」馬傑說到,「妹妹是我求來的,她辭了工作,來給我幫忙,很辛苦,可是她從來不抱怨。」正在加火的妹妹馬笑說:「姐姐這個創意挺好,她來靈壽當村官,能幫著老百姓做點事,不容易,幫她幹好就是了」。
漫山飛豬按照最傳統的流程加工,如今他們的醃肉不僅在石家莊和靈壽縣城有銷售點,更是走上了網絡銷售,供不應求。
現場幫忙的老鄉申金周告訴記者:「這群孩子幹的這事,讓老百姓的豬不愁賣了,以後老百姓餵豬的勁頭更大了。」申春志算了一筆帳:「俺今年賣給小馬一頭豬,是3810元,比賣給別人貴一點。明年多餵幾頭,能收入一萬多。咱這豬吃玉米、土豆長大,真正的綠色環保,城市的人都待見。」
「做自己想做的事,盡大學生村官應盡的責任,希望能帶領一方百姓發家致富。」馬傑說,將來他們和農民加強合作,發展特色養殖,按照「公司+農戶+基地+專業化服務」模式,從養殖、加工、銷售、倉儲、物流一體化服務,帶動老百姓走出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給同學們說,我要到基層做點事,大家沒想到,我真的來了。幹什麼都不如讓鄉親們掙錢強,他們日子過好了,才是最實在的。」